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气虚

气虚包括元气、宗气、卫气的虚损,以及气的推动、温煦、防御、固摄和气化功能的减退,从而导致机体的某些功能活动低下或衰退,抗病能力下降等衰弱的现象。多与身体素质差、久病、劳累、饮食因素等有关。临床表现为气短、不愿说话、乏力、头晕目眩、自汗,活动时上述症状加剧等为主要特点。在临床上,气虚主要包括肺气虚、心气虚、脾气虚、肾气虚、肝气虚诸证。现代医学的所有疾病或多或少都与气虚有关系,其中常见的有感冒、流感、慢阻肺、冠心病、心律失常、高血压、糖尿病、多种消化不良、急慢性肠胃炎、便秘、腹泻、吸收不良、小儿发育不良、佝偻病、肾炎、尿毒症、更年期综合征等。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就诊科室

中医科

发病部位

全身

常见症状

气短、乏力、头晕目眩、自汗

主要病因

身体素质差、久病、劳累、饮食因素

检查项目

血常规、血糖、幽门螺杆菌(Hp)检测、便常规+隐血检查、X线检查、超声检查、心电图、内镜检查、胃功能检查、肺功能检查

重要提醒

气虚者应经正规医疗机构中医师辨证诊断和治疗。

临床分类

1、肺气虚

表现为气短,声音低,咳嗽无力,痰液色白、清晰,时而感觉寒冷时而觉得热,易感冒,面色白,舌质淡,脉弱。

2、心气虚

可见心慌、气短、劳动后加重,精神疲惫,易劳累,易出汗,舌质淡,脉弱等。

3、脾气虚

脾气虚的症状主要是气短乏力,懒言,面色萎黄,食欲下降,食后腹胀,大便稀溏,舌淡,苔薄白。

4、肾气虚

肾气虚可有肾气不固、肾不纳气两种证型。

(1)肾气不固:表现为神疲耳鸣,腰膝酸软,小便频数而清,尿后余沥不尽,遗尿失禁,夜尿频多。男子滑精早泄,女子白带清稀,胎动易滑,舌淡苔白,脉沉弱。

(2)肾不纳气:表现为久病咳喘,呼多吸少,气不得续,动则喘息益甚,自汗神疲。声音低怯,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弱。或喘息加剧,冷汗淋漓,肢冷面青,脉浮大无根;或气短息促,面赤心烦,咽干口燥,舌红,脉细数。

5、肝气虚

目前认为较少见。主要表现为胁下虚满,情绪低落,头目昏花,视物不清,女子可能出现月事量少推迟,甚至闭经等症。

流行病学

好发人群

节食、久病及育龄妇女多见。

病因

总述

气虚可由身体素质差、久病、劳累、饮食因素等所致。

基本病因

1、身体素质差

患者天生或生长过程中营养不良导致身体素质低下,气血得不到养护,日久而气虚。

2、久病

长期慢性病、疾病治疗不及时或治疗错误都会使邪气强盛,正气虚弱,毒邪阻碍气血正常运行,不断耗损身体正常的气血,日久气不足。

3、劳累

长期或过度劳累导致自身气血的损伤,日久导致气不足。

4、饮食因素

饮食不规律或饮食不节制,损伤脾胃,其受纳、运化能力降低,吸收能力差,饮食中的水谷精微不能充分转化成自身的气血,日久导致气不足。

症状

总述

气虚主要表现为气短、不愿说话、乏力、头晕目眩、自汗,活动时上述症状加剧等。

典型症状

1、少气懒言

可表现为气短,声音低怯,不愿意说话。

2、神疲乏力

全身乏力,神态疲惫。

3、头晕目眩

患者头晕,多为眩晕。部分患者可伴耳鸣。

4、自汗

表现为时时刻刻会出汗,以白天为多。(夜晚出汗称为盗汗)

5、其他

舌淡苔白,脉虚无力。

并发症

1、气虚容易引起水液代谢失调,进而形成水肿。

2、气虚,特别是脾气虚严重者,可导致中气下陷。主要表现为面色淡白,眩晕易汗,短气,倦怠,食少,便溏、腹部重坠,便意频数,小便浑浊如米泔等。多见于胃下垂、肾下垂、子宫下垂、脱肛及慢性腹泻等病。

3、气虚还可导致脏腑功能减退,从而表现一系列脏腑虚弱征象。相当于现代医学认为的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慢阻肺、冠心病、多种消化不良、慢性肠胃炎、吸收不良、小儿发育不良等。

检查

预计检查

医生除了对患者进行望闻问切等体格检查外,还可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血常规、血糖、幽门螺杆菌(Hp)检测、便常规+隐血检查、X线检查、超声检查、心电图、内镜检查、胃功能检查、肺功能检查等。

体格检查

可通过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检查,包括观察患者的情况、仔细询问患者病史、进行脉诊等。必要时,还可根据情况进行西医的血压测量、听诊、肛门指诊、妇科检查等。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了解血液情况,明确病因,如确定有无消化道出血、贫血及炎症。

2、血糖

主要是空腹血糖,即禁食8~10小时、早晨未进食时的血糖。部分患者还可进行餐后血糖检查。

3、幽门螺杆菌(Hp)检测

了解有无Hp感染情况。

4、便常规+隐血检查

了解患者有无消化道出血。

5、其他

包括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血沉)、血清心肌酶标志物、血脂、糖化血红蛋白、肝功能、肾功能、尿常规、病原体检查等。

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胸部X线检查有助于医生观察肺部病变的程度和位置,X线钡餐可明确胃肠道是否存在病变。

2、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除外肝、胆、胰、肾以及女性生殖器官等疾病,超声心动图有助于帮助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3、其他

CT、MRI及造影检查可进一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内脏器官的状态。

其他检查

1、心电图

用于确定心脏的节律是稳定的还是不规则的,还可以记录电信号通过心脏时的强度和时间。动态心电图有助于发现日常活动时心肌缺血的证据和程度。

2、内镜检查

主要除外食管、胃肠炎症、溃疡、糜烂、肿瘤等器质性病变。

3、胃功能检查

必要时,可对胃排空能力及感知功能进行评估。包括胃电图、胃排空、胃肠道压力测定等。

4、肺功能检查

可检测患者的肺容量及空气进出的速度。

诊断

诊断原则

通常医生根据望闻问切即可确诊。必要时,可结合血常规、血糖、幽门螺杆菌(Hp)检测、便常规+隐血检查、X线检查、超声检查、心电图、内镜检查、胃功能检查、肺功能检查等辅助检查来明确病因,帮助判断病情。

鉴别诊断

气虚通常需要与血虚进行鉴别。血虚是指血液亏虚,除身体素质差、慢性病久病不愈原因外,还与各种急慢性出血、患肠寄生虫病、思虑过度等有关。二者均有全身虚弱的临床表现,如面白无华或萎黄,头晕眼花,心慌,气短,舌淡苔白,脉细无力。但气虚以乏力、疲惫、自汗、不愿意说话等症状为主,而血虚以唇色淡白、皮肤苍白、心悸失眠、手足发麻冰凉、妇女经血量少色淡、经期错后或闭经等失血征象为主。气虚日久可引起血虚,血虚日久也可以引起气虚,二者可互相转化,或同时存在。

治疗

治疗原则

肺气虚要补益肺气;心气虚要益气养心;脾气虚证要补益脾气;肾气虚要益气补肾。单纯地肝气虚较少见,故在此不做介绍。

药物治疗

1、肺气虚

(1)方药:补肺汤、玉屏风散等。

(2)常用加减药物:钟乳石、苏子、款冬花、沙参、玉竹、百合等。

(3)中成药:补肺丸等。

2、心气虚

(1)方药:七福饮、安神定志丸、酸枣仁汤等。

(2)常用加减药物:生龙骨、生牡蛎、朱砂等。

(3)中成药:柏子养心丸、养心颗粒等。

3、脾气虚

(1)方药: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等。

(2)常用加减药物:木香、香附、炮姜、肉豆蔻、黄芪、升麻、葛根等。

(3)中成药:补中益气丸、参苓白术散、香砂养胃丸等。

4、肾气虚

(1)方药:大补元煎、黄芪散、金锁固精丸、黑锡丹等。

(2)常用加减药物:黄芪、菟丝子、五味子、益智仁、仙茅、仙灵脾、紫石英、沉香等。

(3)中成药:金匮肾气丸等。

相关药品

补肺丸、柏子养心丸、养心颗粒、补中益气丸、参苓白术散、香砂养胃丸、金匮肾气丸

其他治疗

1、针灸疗法

医生可用毫针针刺或艾灸熏熨相关腧穴,伴随其他症状者,辨证配穴。常用穴位如肺气虚选用肺俞、肾俞、气海、膻中、太渊、太溪等;心气虚选用心俞、郄门、内关、神门、厥阴俞、膻中、胆俞等;脾气虚选用内关、中脘、足三里、脾俞、胃俞、建里等;肾气虚选用关元、肾俞、三阴交等。

2、推拿

主要沿相关经络循行进行按摩,可点按重要穴位,以有酸胀感为宜,每次按压5~10分钟,一日一次。常用穴位同“针灸疗法”。

3、其他

拔罐、刮痧等疗法对改善脾阳虚有一定的效果,常作为辅助治疗方法。

治疗周期

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气虚的治疗周期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

一般预后

气虚的转归及预后,与体质的强弱、能否解除致病原因、是否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以及护理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危害性

气虚可导致多种病理变化,如血虚、阳虚、生湿、生痰、水停、气滞、血瘀,以及易感外邪等。同时气虚可与血虚、阴虚、阳虚、津亏等兼并为病,从而表现一系列脏腑虚弱征象。相当于现代医学认为的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慢阻肺、冠心病、多种消化不良、慢性肠胃炎、吸收不良、小儿发育不良等。

治愈性

轻症患者经过经积极治疗后,通常可治愈。而重症患者病情较顽固,通常治愈困难。

治愈率

多数轻症患者经过适当的调治,可获得治愈。

复发性

治疗后,若患者仍存在过度劳累、饮食不节等情况,则可能再次出现气虚。

日常

总述

良好的日常生活管理,有利于机体正气的恢复。

心理护理

心态放松,适度用脑,不可过于劳心费力。

用药护理

遵医嘱坚持用药。中药通常见效较慢,且治疗后仍需服药巩固。

生活管理

1、平时应注意生活规律,保证足够睡眠。

2、居住环境应安静,多接触阳光,注意天气变化,预防感冒。

3、适当参加体育活动,如散步、做操、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等。

病情监测

注意观察有无气短、乏力、头晕目眩、自汗等表现。女性患者还可注意月经、白带的变化等。

复诊须知

遵医嘱定期复查,患者复诊时需携带上次就诊的病历、相关检查结果及药方,以便医生更好地了解病情,适度调整药方。

饮食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肺气虚证

应食用偏温补、易消化的食物,如山药、萝卜等,忌生冷寒凉之品。平日可选用黄芪15g、山药15g、粳米适量,煮粥服用。

2、心气虚证

多食用清淡饮食,适当食用含钾高的食物,如苦瓜、油菜、香蕉等。忌咖啡、浓茶等。平日可用党参、黄芪3g泡水做代茶饮,每日300-500ml即可。

3、脾气虚证

饮食宜偏温,食物以精、细、软为主,忌生冷。莲藕适量,洗净,与僵蚕10g同煮,加红糖做成莲藕僵蚕汤,吃莲藕喝汤。

4、肾气虚证

应多食羊肉、韭菜等性质温热的食物,少食用黄瓜、藕、梨等性质寒凉生冷的食物。平日可服用复原汤(淮山药、核桃仁、瘦羊肉、羊脊骨、粳米、葱白适量,先煮羊脊骨半小时,加羊肉煮开,去浮沫,加生姜、花椒、料酒、胡椒、八角、盐即可)。

饮食禁忌

忌高糖、油腻、辛辣刺激、生冷食品,严禁酗酒、吸烟。

其他注意

1、饮食要规律,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

2、食物要细、碎、软、烂。烹调方法多采用蒸、煮、炖、烩与煨等。

3、饭前少用脑,吃饭要专心,饭后稍休息。

预防

预防措施

预防气虚主要包括增强体质、规律饮食等。

1、规律作息,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2、平时要多进行运动锻炼,增强体质。

3、规律健康饮食,加强营养,戒烟限酒。

4、注意保暖,避免贪凉,防止感冒。

5、若一旦出现身体不适,要积极治疗,以免病程迁延,耗伤正气。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服务协议
联系电话:010-64801616|联系邮箱:office@dayi.org.cn Copyright © www.dayi.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19-0044 京ICP备15046755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407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