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瘰疬

瘰疬(scrofula)又称老鼠疮、疬子颈,因外观看起像串起来的珠子而得名。其好发于颈部及耳后,起病缓慢,以局部出现圆滑如豆、累累如串珠的结块,不红不痛,溃后脓水清稀,或夹有败絮状物,易成窦道、瘘管等为特征。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颈部淋巴结结核。

英文名称

scrofula

其它名称

老鼠疮、疬子颈

遗传性

不会遗传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就诊科室

中医科

发病部位

耳,颈部

常见症状

局部出现圆滑如豆、累累如串珠的结块,不红不痛,溃后脓水清稀,或夹有败絮状物

主要病因

情志不遂、罹患肺痨

检查项目

望闻问切四诊检查、结核菌素试验、脓液培养、红细胞沉降率、病理检查

重要提醒

瘰疬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并注意情志调摄、劳逸结合,以促进早日康复。

临床分类

根据中医辨证,瘰疬可分为三个证型,即气滞痰凝证、阴虚火旺证和气血两虚证。

流行病学

传染性

瘰疬相当于西医学的颈部淋巴结结核,属于一种继发性结核。若继发于肺结核,活动性结核患者可将疾病传染给他人,而肺外器官结核通常不容易引起传播。

发病率

具体发病率尚无大样本数据统计。

好发人群

多见于体弱的儿童或青年人,女性多于男性。

病因

总述

中医认为,瘰疬主要是由于痰凝结于局部所形成的。情志不遂、罹患肺痨等,均可促使痰在体内生成,进而引发此病。

基本病因

1、情志不遂

当情志不遂时,可致肝气郁结,过度克制脾土,使脾的运化水液功能失常,从而产生痰湿。气滞与痰湿相互结合,阻塞颈部经络,便可形成瘰疬。另外,若肝气郁结日久化火,火热邪气会不断灼伤阴液,使津液炼化为痰,痰结于颈部经络,进而引发瘰疬。

2、罹患肺痨

若罹患肺痨,可损耗阴液,造成肺肾阴虚,进而形成阴虚火旺的状态。此时,肺津无法正常输布,可被火热邪气灼烧转化为痰,痰火相互凝结于局部,最终形成瘰疬。

症状

总述

瘰疬常出现在颈部及耳后区域,可能是一侧或两侧受累,有时也会延及颌下、锁骨上方乃至腋下,病情进展缓慢。其主要特征是局部出现大小不等的结块,累累如串珠,溃后脓水清稀,或夹有败絮状物,易形成窦道。

典型症状

瘰疬可分为不同的证候类型,每种类型的症状各不相同。

1、气滞痰凝证

多见于瘰疬初期,结块坚实,没有明显的全身症状。舌淡,苔腻,脉弦滑。

2、阴虚火旺证

结块逐渐增大,与皮肤和周围组织粘连,局部皮肤颜色暗红,伴午后潮热、夜间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3、气血两虚证

一般发生于瘰疬后期,表现为结块破溃后有清稀的脓液,夹有败絮样物,伴形体消瘦、精神倦怠、面色无华。舌淡质嫩,苔薄,脉细。

病情发展

1、疾病初期,颈部结块如豆子大小,一个或数个不等,按之坚实,推之活动,不热不痛,局部皮肤颜色无变化,多无全身症状。

2、疾病中期,颈部结块逐渐增大,与皮肤和周围组织粘连,有时相邻的结块可相互粘连,融合成团,形成不易推动的结节性肿块。若里面有脓形成,则局部皮肤颜色可转为暗红,用手触摸感觉温度稍高,按之有波动感。患者可伴有低热及食欲不振、全身乏力等症状。

3、疾病后期,成脓的结块自行破溃或切开后,可见稀薄的脓液,夹有败絮样物质。疮口呈潜行性空腔,疮面肉色灰白,疮周皮肤紫暗,疮口久不收敛,可形成窦道。患者可伴有潮热、咳嗽、盗汗等症状,或者是面色无华、精神倦怠、头晕、失眠等不适,或者是腹胀腹泻、形体消瘦、纳呆等症状。

并发症

当结块发生破溃后,若护理不当,有可能继发细菌感染。

检查

预计检查

如果颈部或耳后出现多个结块,建议尽早就医咨询。就诊后,医生通常会进行中医望闻问切四诊检查,以了解疾病的概况。随后,会根据具体病情而选择一些西医检查来辅助诊断,例如结核菌素试验、脓液培养、红细胞沉降率,必要时还可做病理检查。

体格检查

1、望诊

包括观察患者的面色、神态,结块的部位、大小、颜色、范围、数量,舌质与舌苔的变化等。

2、闻诊

对于瘰疬患者,医生会通过辨别患者声音的高低强弱,来对病情进行判断。如果患者的结块破溃并流出脓液,医生还会通过嗅闻脓液的气味,来检查是否存在异常的气味,从而进一步评估病情。

3、问诊

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不适症状、伴随症状,以及其持续时间、病情变化情况、是否接受治疗等,以了解患者病情。

4、切诊

包括脉诊和按诊。通过脉诊,医生可以了解患者脉搏的频率和节律、脉力等,有助于判断疾病的性质和严重程度。按诊时,医生会通过触摸、按压结块来诊察疾病。

实验室检查

1、脓液培养

瘰疬患者脓液培养可有结核杆菌生长。

2、红细胞沉降率

瘰疬患者红细胞沉降率可增快。

病理检查

在必要的情况下,医生可能建议取病灶组织做病理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其他检查

结核菌素试验:又称PPD试验,通过在皮下注射一定剂量结核杆菌的纯蛋白衍生物,从而判断机体是否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协助诊断结核病。瘰疬患者的结核菌素试验为阳性,即注射部位会出现硬结。

诊断

诊断原则

根据中医望、闻、问、切四诊检查,一般可对疾病作出诊断,并进行证候的区分。在诊断过程中,需要排除臖核、失荣等病证。

鉴别诊断

1、臖核

臖核与瘰疬都可表现为局部结块,但二者在发病原因、发病部位、结块特点等方面存在区别。

(1)发病原因:臖核可由头面、口腔或四肢等部皮肤损伤或生疮引起,瘰疬多继发于肺结核或肺外器官结核。

(2)发病部位:臖核可发生于颏部、颈部、腋部、胯腹部,瘰疬好发于颈部及耳后。

(3)结块特点:臖核一般为单个结块,边界清楚,压之疼痛明显,很少化脓破溃。瘰疬表现为一个或数个不等的结块,初期不热不痛,到了中期则渐感疼痛,用手触摸感觉温度稍高,按之有波动感;疾病后期,结块自行破溃后脓液稀薄。

(4)其他:臖核患者一般无全身症状;瘰疬初期多无全身症状,当进展到疾病中期、后期时,多可出现全身症状,如潮热、乏力、精神倦怠等。

2、失荣

失荣和瘰疬都可表现为局部结块,但二者在发病原因、发病人群、发病部位、结块特点等方面存在区别。

(1)发病原因:失荣常由口腔、喉部、鼻部或其他组织器官的岩(相当于西医的体表恶性肿物)转移而来,瘰疬多继发于肺结核或肺外器官结核。

(2)发病人群:失荣多见于中老年人,瘰疬多见于体弱的儿童或青年人。

(3)发病部位:失荣生于耳前后及项间,瘰疬好发于颈部及耳后。

(4)结块特点:失荣初起结块形如堆栗,按之坚硬,推之不移,生长迅速,溃破后疮面如石榴样或菜花样,血水淋漓。瘰疬初起结块如豆子大小,按之坚实,推之活动,不热不痛,病情进展缓慢;到了疾病后期,溃后脓水清稀,或夹有败絮状物,疮口呈潜行性空腔,疮面肉色灰白,疮周皮肤紫暗,疮口久不收敛,可形成窦道。

治疗

治疗原则

瘰疬以扶正祛邪为总则。在临床上,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证型,来给予合适的中药进行治疗。此外,根据具体情况,可配合西医的抗结核药物或采用外治疗法、针刺、拔核疗法。

药物治疗

1、中药

(1)气滞痰凝证:宜疏肝理气,化痰散结,方药可用逍遥散合二陈汤加减,常用中药有柴胡、白芍、当归、白术、茯苓、炙甘草、生姜、薄荷、陈皮、半夏等。或选用内消瘰疬丸、小金丸(胶囊)。

(2)阴虚火旺证:宜滋阴降火,方药可用知柏地黄汤加减,常用中药有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牡丹皮、知母、黄柏等。咳嗽加浙贝母、海蛤壳。

(3)气血两虚证:宜益气养血,方药可用香贝养荣汤加减,常用中药有香附、贝母、人参、茯苓、陈皮、熟地黄、川芎、当归、白芍、白术、桔梗、甘草、生姜、大枣等。

2、抗结核药物

可以选择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链霉素、乙胺丁醇等药物治疗。

相关药品

内消瘰疬丸、小金丸(胶囊)、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链霉素、乙胺丁醇

手术治疗

详见“中医外治疗法”。

中医治疗

1、外治疗法

(1)初期:局部结块处可外敷冲和膏,或者用阳和解凝膏掺黑退消。

(2)中期:潜行性穿刺抽脓、冲洗;或切开引流。

(3)后期:溃疡疮面外用七三丹或八二丹,红油膏或冲和膏外敷。腐脱新生时,外用生肌玉红膏纱条;腐肉已尽,新肉鲜红时,用生肌散或白玉膏。形成空腔,皮肉不能粘合时,采用垫棉法;出现窦道时用药线引流,或扩创手术。

2、针刺

直接刺入病变淋巴结,配合肝俞、膈俞,中等强度刺激。该方法适用于瘰疬初期,已成脓者不宜应用。

3、拔核疗法

用于结块日久不内消、病位浅在、体质较好的患者。将白降丹掺于太乙膏上,盖贴结块处,当结块脱落后外用生肌散、白玉膏,以加速疮口愈合。由于所用药物有很大刺激性,故使用时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对结块较大而深在,或与周围组织粘连,或年老体弱者,均不宜使用本法。

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

一般预后

瘰疬的预后因个体差异和治疗情况而异。若能够及时诊断,正确辨证治疗,一般预后良好。然而,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可能导致病情迁延或增加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危害性

1、瘰疬通常表现为颈部、耳后出现结块,这些结块可逐渐增大,影响美观。

2、破溃后的瘰疬创口护理不当,外界细菌极易趁虚而入,造成继发性细菌感染。这会使病情变得复杂,增加治疗难度,延缓瘰疬的康复进程。

3、瘰疬病程往往较长,这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和负担。

4、瘰疬破溃后若未能及时得到治疗,容易演变为窦道或瘘管。这些窦道和瘘管中的分泌物会不断地侵蚀周边的组织,从而导致创口范围逐渐扩大。同时,创口也会陷入难以愈合的恶性循环。

治愈性

经过正规治疗后,一般可治愈。

复发性

本病愈后可因体质虚弱或劳累而复发,尤以产后更为多见。

日常

总述

瘰疬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心态,并积极遵循医嘱用药、注意局部卫生以及避免过度劳累,有助于缓解病情,促进早日康复。

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瘰疬一般病程较长,可对患者造成较大的精神压力,使患者情绪低落、精神萎靡不振。

2、护理措施

(1)家属应经常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通过倾听和理解,帮助患者释放过重的心理负担。同时,家属应积极给予患者正面的鼓励和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患者自身需学会有效的自我调节方法,比如主动寻求社交互动,与朋友相约聚会,参与多样化的社交活动。这些活动不仅能够丰富患者的日常生活,还能有效缓解因疾病带来的不良情绪,提升整体的心理状态。

用药护理

患者应严格遵循医嘱用药,避免擅自停药或调整药物用量。此外,如果在用药过程中出现不适,应及时告知医生,以便进行相应的处理。

生活管理

1、保持患处清洁卫生,特别是存在破溃创口时,以防细菌侵入导致继发感染。

2、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以免身体透支而影响康复进程。

3、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以维护身体的正常机能。

4、重视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有助于促进身体康复。

饮食

饮食调理

瘰疬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在其治疗康复过程中,饮食营养起重要作用。食物不仅提供各种营养素,维持生命、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还与药物同样性味,能改善机体健康状况,辅助治疗疾病。

饮食建议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并根据疾病的证型选取合适的食物。

1、气滞痰凝证

宜食瘦肉、鸡蛋、牛奶、海带、海蜇、紫菜、土豆、茨菰、荸荠、藕等。以理气化痰。

2、阴虚火旺证

宜食鸭肉、甲鱼、瘦肉、鸡蛋、牛奶、百合、银耳、雪梨、薏苡仁、豆浆、蜂蜜、冰糖等,以滋阴润肺。

3、气血亏虚证

宜食动物肝脏、黄鳝、乌鱼、鸽子、鸡蛋、牛奶、瘦肉、大枣、山药、黑芝麻、木耳、花生、粳米等,以益气养血。

饮食禁忌

忌食辛辣刺激、助火生痰、生冷性凉、油腻厚味、海腥发物,如辣椒、公鸡、老鹅、虾、蟹、猪头肉、鲤鱼、鲫鱼、春笋、姜、葱、韭菜、芥菜等,戒烟戒酒。

预防

预防措施

瘰疬是可以预防的,主要预防措施包括保持良好的心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接触结核病患者等。

1、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确保情绪稳定,避免受到不良情绪的负面影响。

2、日常生活中注重身体锻炼,以此增强体质,提升身体对疾病抵抗能力。

3、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确保充足的休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以防免疫力下降。

4、尽量避免与结核病患者接触,特别是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以降低感染风险。

5、若身体其他部位患有结核病,应积极治疗,防止结核杆菌扩散。

相关疫苗

瘰疬相当于西医学的颈部淋巴结结核,接种卡介苗能预防结核病,进而减少本病的发生。

1、接种方法

卡介苗稀释后,充分混匀,在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略下处皮内注射。

2、接种禁证

有免疫缺陷病、HIV感染、已知对该疫苗的任何成分过敏的人群。

3、接种常见不良反应

(1)卡介苗为皮内注射,严禁皮下或肌内注射。错误接种方法的不良反应主要是严重的冷脓肿、不同程度的腋下淋巴结肿大及短期相应的周身不适等症状。注射深度不同,局部反应不一样,注射越深局部反应越大。

(2)皮内给药正确时,仍会发生轻微的局部反应,通常出现在接种卡介苗后的6个月内。轻度不良反应为接种2~3天后,局部皮肤出现发红,触之无硬结,数日后可自行消退;在接种2~4周后,接种处出现以丘疹为特征的皮肤反应,逐渐软化,形成白色小脓疱,脓疱破溃后变为轻度溃疡,多在2个月内结痂,结痂后3个月内愈合并留下直径4~6mm疤痕。接种后局部强反应为局部脓肿或直径>10mm的溃疡,愈合时间>12周。

就医指南

门诊指征

1、颈部及耳后出现大小如豆的结块,结块逐渐增大,甚至发生破溃;

2、伴午后潮热、夜间盗汗、精神倦怠等全身症状;

3、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

就诊科室

患者须于中医科就医咨询。

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5、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现在都有哪些不适症状?

2、您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症状?大概持续多久了?

3、您近期有做过什么检查吗?自行服用过药物吗?

4、您平时情绪怎么样?

5、您与肺结核患者有过接触吗?

6、您曾经感染过结核吗?

7、您有其他疾病吗?

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这是什么病?严重吗?

2、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3、针对目前的情况,我应该如何治疗?治疗效果怎么样?

4、整个治疗过程,大概需要多少费用?医保能报销吗?

5、我这个病会传染给别人吗?

6、平时生活我需要注意什么?

7、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服务协议
联系电话:010-64801616|联系邮箱:office@dayi.org.cn Copyright © www.dayi.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26 京ICP备15046755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407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