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阴挺

阴挺,中医病证,又称阴脱,根据突出形态的不同又有阴菌、阴痒、葫芦颓之称。是指妇女子宫下脱,甚则脱出阴户之外,或阴道壁膨出。多因分娩之时气血损伤过重,引起气虚下陷或肾虚不固导致。见于现代医学的子宫脱垂、阴道壁膨出。

其它名称

阴脱、阴菌、阴痒、葫芦颓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就诊科室

妇科、中医科

发病部位

子宫,生殖部位

常见症状

子宫下脱、阴道壁膨出

主要病因

分娩损伤、素体虚弱、外感湿热

检查项目

望闻问切、宫颈细胞学检查、超声检查、核磁共振检查

重要提醒

阴挺者应避免劳累、久蹲,及时就诊,严重的阴挺还可能影响生育。

临床分类

阴挺主要分为气虚下陷、肾气亏虚、湿热下注三种证型。

1、气虚下陷

主要表现为阴部有肿物下坠,甚至脱出阴道口外,过度劳累后加重,小腹坠胀。多伴有气短,不愿说话,四肢乏力,面无光泽,小便次数多,舌淡苔薄,脉虚细。部分患者还可有带下量多、色白质稀的表现。

2、肾气亏虚

主要表现为阴部有肿物下坠,甚至脱出阴道口外,过度劳累后加重,小腹坠胀。可伴有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小便次数多,夜尿频繁,舌淡,苔薄,脉沉弱。

3、湿热下注

主要表现为阴部有肿物下坠,甚至脱出阴道口外,外阴部红肿,可有疼痛或瘙痒等不适。常伴有心烦,自汗、口苦而干,小便灼热疼痛,舌红苔黄,脉弦数或滑数。部分患者还可表现为白带量增多、色黄等。

流行病学

好发人群

常见于经历过一次或多次阴道分娩的绝经后妇女,尤其是经济条件较差,营养状况不良,从事高强度体力劳动的女性。

病因

总述

阴挺多因分娩之时气血损伤过重,引起气虚下陷或肾虚不固所致。此外,素体虚弱、外感湿热等原因也可导致阴挺。

基本病因

1、分娩损伤

分娩手术或分娩困难等原因,引起妇女出汗过多或出血过多,导致气血损伤过重,气的固摄作用减弱,引起阴挺。

2、素体虚弱

如先天性盆底组织发育不良、老年患者盆底组织萎缩退化、性生活过度、生产过多等造成素体虚弱,耗伤精气、损伤肾脏,导致肾的固摄功能减弱,而引起阴挺。

3、外感湿热

中医认为,肝脏是女性又一重要的脏腑。当湿热邪气侵袭肝胆脏腑经络,会影响女性的内分泌和生殖器官的正常功能,从而导致阴挺的发生。

危险因素

1、有慢性咳嗽、排便困难、大量腹水、腹部巨大肿瘤等病症者,容易发生阴挺。

2、经常从事高强体力劳动,如长期站立、肩挑、举重等情况。

3、体型超重或肥胖者,发生阴挺的风险较大。

症状

总述

阴挺以阴部有肿物下坠,甚至脱出阴道口外为主要临床表现,轻症患者一般可无自觉症状,重度患者常自觉腰骶部疼痛或小腹下坠感。

典型症状

1、肿物自阴道脱出常在走路、下蹲、排便等情况下,阴道口有肿物脱出。开始时肿物在平卧休息时可变小或消失,严重者休息后亦不能回缩,需用手还纳至阴道内。部分患者用手还纳也有困难,导致子宫长期脱出在阴道口外,可使患者行动极为不便。

2、自觉下坠感

多数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腰骶部酸痛或下坠感,小腹坠胀感,站立过久或劳累后症状明显,卧床休息则症状减轻。

3、性欲减退

患者可有性欲减退,性交时感到阴道深部疼痛。

伴随症状

可伴排尿或排便困难、便秘、遗尿、张力性尿失禁(在大笑、咳嗽、用力屏气等增加腹内压的动作时有尿液溢出)。

并发症

严重者可导致部分阴道或宫颈长期脱出体外,与衣物反复摩擦会造成阴道或宫颈组织出现增生、感染、溃疡。且易并发膀胱炎或尿路感染。

检查

预计检查

医生除了对患者进行望闻问切等中医常规检查外,还可进行西医的妇科检查,以初步了解病情。之后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包括宫颈细胞学检查、超声检查、核磁共振检查等。

体格检查

1、中医四诊

医生可通过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检查,包括观察患者的情况、仔细询问患者病史、进行脉诊等。

2、妇科检查

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后,检查判断子宫脱垂的程度、阴道前后壁膨出及会阴撕裂的程度。

实验室检查

宫颈有溃疡者,医生可能建议患者行宫颈细胞学检查,以排除癌变。

影像学检查

骨盆超声、盆腔核磁共振等可用于观察盆腔内是否存在其他异常。

诊断

诊断原则

医生通常根据望闻问切即可确诊,必要时还可结合西医的妇科检查、宫颈细胞学检查、超声检查、核磁共振检查等辅助检查,以进一步了解病情。

诊断依据

1、病史

多有分娩损伤史、产育过多史、慢性疾病史,如长期咳嗽、便秘史。

2、临床症状

有物自阴道坠出,甚至脱出阴道口外,卧床休息可变小或消失,站立过久或过度劳累后症状明显。伴腰骶部酸痛,小腹下坠,排尿困难、尿频或癃闭、失禁,大便秘结等。若日久摩擦,可致宫颈和阴道壁溃疡,带下量多,黄水不断。

3、临床分度

(1)子宫脱垂分度

以患者平卧用力向下屏气时子宫下降最低点为分度标准,将子宫脱垂分为3度:

①Ⅰ度:轻型:宫颈外口距处女膜缘<4cm,未达到处女膜;重型:宫颈外口已达处女膜缘,阴道口可见宫颈。

②Ⅱ度:轻型:宫颈脱出阴道口外,宫体仍在阴道内;重型:宫颈及部分宫体脱出阴道口外。

③Ⅲ度:宫颈与宫体全部脱出于阴道口外。

(2)阴道前壁脱垂临床分度

根据检查时阴道前壁膨出或脱垂的程度,临床上分为3度:

①Ⅰ度:膨出的膀胱随同阴道前壁向下突出,仍位于阴道内。

②Ⅱ度:部分阴道前壁显露于阴道口外。

③Ⅲ度:阴道前壁全部脱出至阴道口外。

(3)阴道后壁脱垂临床分度

临床上根据其膨出程度,可分为3度:

①轻度:患者向下屏气用力时,有明显后壁突起。

②中度:患者向下屏气用力时,阴道后壁隆起达处女膜痕处。

③重度:患者屏气用力时,阴道后壁突出到处女膜痕以外。

鉴别诊断

1、宫颈延长

宫体仍在盆腔内,宫颈细长如柱状,阴道前后壁无膨出,前后穹隆位置无下降。

2、子宫黏膜下肌瘤(带蒂脱出型)

本病临床表现为月经量多,经期延长或月经周期缩短,白带异常。妇科检查可见宫颈外口有红色、质地硬韧脱出的肿块,也可脱出至阴道口,但肿块上见不到宫颈外口,阴道内可触及宫颈。B超宫腔内可见条状低回声带,宫颈管可扩张,脱出物为实性低回声团块。

3、阴道壁肿物

本病临床一般无不适,可有白带增多。妇科检查可见阴道壁肿物(囊性或实性)在阴道壁内,边界清楚,活动或固定。

治疗

治疗原则

根据脱垂的程度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症状较轻者,首先考虑保守疗法,主要运用中医药内服或外洗,再配合针灸或放置子宫托等。气虚下陷者治以补中益气,升阳举陷;肾气亏虚者治以补肾固脱,益气提升;湿热下注者主要是清利肝胆湿热。保守治疗无效或症状较重者,还可考虑手术治疗。

一般治疗

进行盆底肌肉锻炼是针对阴道前壁脱垂治疗方法,适用于轻症的子宫脱垂患者,也可作为重症患者手术前后的辅助治疗方法。医生会嘱咐患者行收缩肛门运动,用力收缩盆底肌肉5~10秒后放松,每次10~15分钟,每日2~3次。此方法可增加盆底肌肉群的张力。

药物治疗

1、中药内服

(1)气虚下陷:补中益气汤加减,常用中药有人参、黄芪、白术、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等。

(2)肾气亏虚:大补元煎加减,常用中药有人参、山药、熟地黄、杜仲、当归、山茱萸等。

(3)湿热下注:龙胆泻胆汤加减,常用中药有龙胆草、黄芩、栀子、柴胡、生地黄、当归、泽泻、车前子、木通、甘草等。有观点认为龙胆泻肝汤合升陷汤更适用于湿热下注型阴挺。

2、中药外洗

阴挺配以固涩收敛、升提辛散的中药熏蒸,临床效果良好。《中华药典》收录的古籍中,阴挺外洗方使用中药的频率由大到小排序为白矾、蛇床子、五倍子、荆芥、乌梅、枳壳、熟石灰、芒硝、当归、白芷、诃子。以燥湿固脱提升为主。

相关药品

补中益气汤、大补元煎、龙胆泻胆汤

手术治疗

可根据患者年龄、子宫脱垂程度、生育要求及全身健康状况,选择下列不同的手术方式。

1、曼氏手术

阴道前后壁修补、主韧带缩短及宫颈部分切除术,适用于较年轻、宫颈较长且希望保留生育功能的Ⅱ、Ⅲ度子宫脱垂伴阴道前、后壁脱垂患者。

2、阴式子宫全切除及阴道前后壁修补术

适用于Ⅱ、Ⅲ度子宫脱垂伴阴道前、后壁脱垂,年龄较大、无生育要求者。

3、阴道纵隔形成术

适用于年老体弱不能耐受较大手术、且无需保留性交功能者。

4、子宫悬吊术

可通过手术来缩短圆韧带,或利用一些生物材料制成各种吊带,达到悬吊子宫和阴道的目的。

中医治疗

还可配合针灸治疗,具体的取穴方法如下:

1、气虚证

选用百会、气海、维道、足三里、三阴交、脾俞、太冲、合谷等穴。兼他症者,辨证配穴。

2、肾虚证

选用关元、子宫、照海、三阴交、肾俞、命门、太溪等穴。兼他症者,辨证配穴。

其他治疗

1、针灸治疗

中医认为,子宫与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任脉、冲脉、督脉、带脉等经络密切相关。常选取关元、中极、气海、子宫穴、提托穴、百会等穴位进行治疗。目前,较为常用的针灸治疗方式包括电针、艾灸、穴位注射和穴位埋线等。

(1)电针:电针法是指将毫针刺入腧穴得气后,再通入接近人体生物电的脉冲电流,通过电针灸对穴位的连续性刺激,能够增加穴位得气的频率,从而达到一个更好的疗效。

(2)艾灸:灸法是指以艾绒为主要燃烧材料,烧灼、熏蒸腧穴及经脉的一种治疗方法。可以激发人体正气、增强抗病能力,同时又有扶阳固脱的作用。灸火的热力具有扶助阳气、举陷固脱的功能,故适用于气虚下陷及肾气亏虚的阴挺者。常施灸于百会穴升阳固脱,与针刺配合使用效果佳。

(3)穴位注射:穴位注射又称为水针,将适量中西药物的注射液注入合适的穴位,通过针刺与药物对穴位的双重刺激,以更好地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其对子宫脱垂有一定的疗效。

(4)穴位埋线:穴位埋线是指将羊肠线埋入穴位之中,利用羊肠线对穴位的持续刺激以治疗疾病。常选取足三里、三阴交、提宫穴、子宫、关元、中闸、长强穴等。穴位埋入羊肠线,而后随证服用补中益气丸或龙胆泻肝丸。还可配合艾灸进行治疗。

2、放置子宫托

子宫脱是使子宫和阴道壁维持在阴道内而不脱出的工具,有喇叭形、环形和球形3种形态,适用于子宫脱垂和阴道前后壁脱垂。重度子宫脱垂伴盆底肌萎缩以及盆腔有炎症者不宜使用,经期和妊娠期需停用。

治疗周期

阴挺的治疗周期一般为10天,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

一般预后

阴挺的转归与预后主要与病因、病情的轻重,诊治是否及时、得当等因素有关。

危害性

本病虽然并不致命,但会造成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导致慢性盆腔痛、尿失禁、大便失禁、性生活障碍等,严重时还会影响生育、导致妇女劳动能力丧失,从而影响妇女的生活质量。

治愈性

经过早期及时治疗,患者多预后良好,甚至治愈。若未能及时治疗,则病情迁延难愈。

治愈率

多数患者经过治疗调理,可获得治愈。

复发性

治疗期间或治疗后,若仍有持重物或过度劳累等情况,则易致复发。

日常

总述

良好的日常生活管理有利于更好地发挥治疗效果,缓解或控制症状,以促进康复。

心理护理

保持心情舒畅,精神愉快,避免不良精神刺激和过度情志波动;多与医生进行交流,了解疾病的发展情况和治疗措施,树立治疗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用药护理

严格遵循医嘱用药,避免擅自停药或随意调整药物用量;一旦出现不适反应,要及时告知医生,以免延误病情。

生活管理

1、生活有规律,居住环境应安静、宽敞舒适。

2、适当休息,避免重体力劳动,不要拎提重物,避免久蹲。

3、注意劳逸结合,可通过静坐、瑜伽等运动配合其呼吸方式放松身心,增强体质。

4、保持大便通畅,加强盆底肌肉锻炼,可改善并减轻张力性尿失禁的症状。

病情监测

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应注意观察阴道分泌物的特点。

复诊须知

通常建议经手术治疗的患者,出院后1个月到门诊复查切口愈合情况。

饮食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气虚下陷

饮食宜偏温,食物以精、细、软为主,多食用山药、土豆、萝卜、玉米等。不宜摄入性质过于燥热的食品,可选用山药、茯苓、粳米适量做粥服用。

2、肾气亏虚

应饮食清淡,多食羊肉、韭菜等性质温热的食物,少食用黄瓜、藕、梨等性质寒凉生冷的食物。可服用复原汤,做法:淮山药、核桃仁、瘦羊肉、羊脊骨、粳米、葱白适量,先煮羊脊骨半小时,加羊肉煮开,去浮沫,加生姜、花椒、料酒、胡椒、八角、盐即可。

3、湿热下注

饮食宜清淡,建议食用冬瓜、苹果、绿豆、红豆、薏米、莲藕等滋阴清热利湿之品。可适当食用绿豆粥、薏米粥等。

饮食禁忌

1、忌食生冷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

2、禁烟酒。

预防

预防措施

预防阴挺主要是针对病因进行防治,包括日常和产后的防护措施。

1、提倡晚婚晚育,防止生育过多、过密。

2、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

3、多喝水,少吃辛辣刺激之物,积极防治便秘。

4、正确处理产程,避免产程过长。

5、减少产伤,若有产伤应及时修补。

6、产后避免过早参加重体力劳动,产后可做保健操,来辅助盆底肌肉及筋膜张力的尽快恢复。

7、积极治疗慢性咳嗽或支气管炎,戒烟。

8、控制体重。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服务协议
联系电话:010-64801616|联系邮箱:office@dayi.org.cn Copyright © www.dayi.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26 京ICP备15046755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407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