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leep apnea syndrome,SAS)是一种常见的睡眠呼吸疾病,指夜间7小时睡眠中,口和鼻中气流停止10秒以上,并超过30次,或者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指平均每小时睡眠中的呼吸暂停+低通气次数)≥5次/小时。临床上常表现为夜间睡眠时打鼾、他人目击性的呼吸暂停、日间嗜睡等症状。本病不但降低生活质量,还可引起多种并发症,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应予以足够的重视,尽早接受治疗。
英文名称
遗传性
是否医保
就诊科室
发病部位
常见症状
主要病因
检查项目
重要提醒
临床分类
1、根据呼吸暂停是否伴有呼吸运动改变分类
(1)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指睡眠时口和鼻气流停止或减低,但胸腹式呼吸运动仍然存在。OSAS最为常见,约占80%~90%。
(2)中枢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CSAS):指睡眠时口、鼻气流与胸腹式呼吸运动同时停止。CSAS可能与中枢功能降低有关,约占5%~10%。
(3)混合型呼吸暂停综合征(MSAS):指一次呼吸暂停过程中,开始时出现中枢型呼吸暂停,继之出现阻塞型呼吸暂停。
2、根据病情程度分类
(1)轻度: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为5~15次/小时,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SaO2)为85~30%。
(2)中度:AHI为15~30次/小时,夜间最低SaO2为80~85%。
(3)重度:AHI为大于30次/小时,夜间最低SaO2小于80%。
流行病学
不会传染。
病因
引起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病因有很多,主要由上呼吸道解剖结构狭窄或闭塞、影响呼吸中枢的疾病所致。
1、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
(1)主要病变部位在咽部,咽腔主要靠咽腔周围肌的收缩来调节咽腔大小,当人由觉醒进入睡眠时,咽腔周围肌紧张性降低,再加上平卧睡眠时重力因素引起舌根与软腭后移,咽腔相对狭小。此外咽侧壁肥厚、扁桃体及舌体肥大、软腭肥大、下颌后缩、会厌水肿等因素均可导致咽腔狭窄或闭塞,从而引起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鼻息肉、鼻甲肥大、鼻中隔偏曲、鼻部肿瘤等致鼻腔阻塞,均可引起呼吸不畅、夜间睡眠出现呼吸暂停的情况。
(2)内分泌紊乱也与发病有关,部分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肢端肥大症常合并OSAS。
2、中枢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CSAS)
其发生主要与呼吸中枢呼吸调控功能的不稳定性增强有关。原发性比较少见,继发性的常见病因包括各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脑外伤、充血性心力衰竭、麻醉和药物中毒等。神经系统病变主要有血管栓塞或变性疾病引起的脑干、脊髓病变,脊髓灰质炎,脑炎,枕骨大孔发育畸形和家族性自主神经功能异常等。
以下因素可增加患病风险,或使本病加重:
1、性别
女性绝经前发病率显著低于男性。
2、年龄
成年后随年龄增长患病率增加,女性绝经期后患病者增多,70岁以后患病率趋于稳定。
3、肥胖
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20%或以上,即体重指数(BMI)≥28kg/m2,发病风险较高。
4、遗传因素
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家族史,患病风险增加。
5、其他
(1)长期大量饮酒和(或)服用镇静、催眠或肌肉松弛类药物。
(2)长期吸烟可加重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症状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不仅影响夜间的睡眠,也会影响到白天的日常生活或工作。常见临床表现为夜间睡眠时打鼾、他人目击性的呼吸暂停、日间嗜睡等。
1、白天临床表现
(1)嗜睡:是最常见的症状,轻者表现为日间学习或工作时困倦、瞌睡,严重时吃饭、与人谈话时即可入睡。
(2)晨起头痛:多见隐痛,不剧烈,可持续1~2小时,与血压升高、颅内压及脑血流变化有关。
(3)疲倦乏力:常感睡觉不解乏,醒后没有清醒感。白天疲倦乏力,工作效率下降。
(4)精神行为异常:注意力下降,精细操作能力下降,记忆力和判断力下降,症状严重时不能胜任工作,老年人可表现为痴呆。
(5)性格变化:烦躁、易激动、焦虑和多疑等,家庭和社会生活均受一定影响,由于家庭成员和朋友的情感逐渐疏远,可出现抑郁症。
(6)性功能减退:约有10%的男性患者可出现性欲减低甚至阳痿。
2、夜间临床表现
(1)打鼾:鼾声响亮、不规律,往往是鼾声-气流停止-喘气-鼾声交替出现。
(2)呼吸暂停:是主要症状,多为同室或同床睡眠者发现患者有呼吸间歇停顿现象。一般气流中断的时间为数十秒,个别长达2分钟以上,多伴随大喘气、憋醒或响亮的鼾声而终止。严重者可出现发绀、昏迷。
(3)憋醒:少数患者会突然憋醒而坐起,感觉心慌、胸闷或心前区不适,深快呼吸后胸闷可快速缓解,有时可伴有胸痛。
(4)多动不安:夜间睡眠多动与不宁,频繁翻身,四肢不自主运动甚至抽搐。
(5)睡眠行为异常:表现为恐惧、惊叫、呓语、夜游、幻听等。
(6)多汗:出汗较多,以颈部、上胸部明显,与气道阻塞后呼吸用力和呼吸暂停导致的高碳酸血症有关。
(7)夜尿增多:部分患者诉夜间小便次数增多,少数出现遗尿。以老年人和重症者表现最为突出。
1、高血压
SAS患者高血压的发生率为45%,且降压药物的治疗效果不佳。高血压的原因可能与反复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激活化学感受器和交感神经,使儿茶酚胺释放增加,血管平滑肌发生重构等因素有关。
2、冠心病
中老年SAS患者冠心病发生率增多,其机制可能为:缺氧使冠状动脉内皮受损,脂质易于沉积在内膜下;红细胞增多,血液黏度增加,血流缓慢,血小板易在受损内膜表面聚集产生血栓;SAS患者多有肥胖、脂质代谢紊乱、血压升高等冠心病危险因素。
3、心律失常
在呼吸暂停时一般表现为副交感神经兴奋,心律失常多以窦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为主;在恢复呼吸时则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常出现心率加快。此外较严重的低氧血症可使心脏兴奋性增高,出现房性和室性期前收缩。严重的心律失常可引起患者睡眠中的猝死。
4、急性呼吸衰竭
SAS患者呼吸中枢和呼吸肌功能失调,肺通气不足,可出现严重的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若呼吸暂停时间过长,可出现急性呼吸衰竭。长期可引起肺动脉高压、右心室肥厚和肺心病。
5、夜间哮喘
SAS患者可并发夜间哮喘,哮喘发作之前常有严重打鼾和呼吸暂停。哮喘发作可能是由于呼吸暂停刺激喉、声门处的神经受体,同时因胸腔负压增加,迷走张力升高,引起反射性支气管收缩。
6、脑中风
SAS患者因脑动脉硬化,血液黏度增高,脑血流缓慢,夜间血压升高,颅内压增加易发生夜间缺血性和出血性脑血管疾病。
7、痴呆症
90%老年SAS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痴呆,这种改变是因呼吸暂停,严重低氧血症导致大脑半球特别是皮层和皮层下功能的损害有关。儿童可因长期睡眠呼吸暂停,影响智力发育,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而出现痴呆症。
8、糖尿病
SAS患者可因呼吸暂停引起低氧,肝糖原释放增多,糖的有氧酵解减少,胰岛素抗体增多和肥胖使胰岛素功能相对不足,导致糖耐量降低,甚至2型糖尿病。
9、垂体和甲状腺功能减退
SAS患者由于脑组织缺血、缺氧,丘脑、垂体和甲状腺轴调节功能紊乱,引起促甲状腺激素释放减少和甲状腺本身损害而引起功能减退。
检查
医生会先给患者做体格检查,而后会选择性的让患者做血常规、动脉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胸部X线检查、多导睡眠图等,以明确诊断及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可由上呼吸道解剖异常所致,医生会检查患者上呼吸道的情况,判断有无异常。部分患者可能存在鼻息肉、扁桃体肥大、软腭松弛、悬雍垂过长等。
1、血常规、血生化检查
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HCT)可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血生化检查可见血糖增高。
2、动脉血气分析
病情严重或并发症肺心病、呼吸衰竭者,可有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呼吸性酸中毒。此时行动脉血气分析,可以帮助了解缺氧和酸碱失衡情况。
当并发肺动脉高压、高血压、冠心病时,可进行胸部X线检查,可有肺动脉段突出、心影增大等表现。
1、肺功能检查
可以了解患者肺功能情况。在大多数检查过程中,医生会要求患者戴上鼻夹,防止空气从鼻子里漏出,然后向连接的设备吹气。检测具体步骤取决于患者进行的检查类型。例如,有些类型的肺功能检查,医生可能要求患者尽可能深地吸气,然后尽可能快地用力呼气等,患者应严格按照医生要求的方法进行检查,以得到准确的检查结果。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通气功能障碍。
2、多导睡眠图(PSG)
是确诊本病的检查手段。该项检查同步记录患者睡眠时的脑电图、眼点图、肌电图、口鼻气流、胸腹呼吸运动、动脉血氧饱和度、心电图等多项指标,可准确地了解患者睡眠时呼吸暂停及低通气的情况。
3、鼻咽镜检查
(1)检查意义:有助于评价上气道解剖异常的程度,对判断阻塞层面和程度及是否考虑手术治疗有帮助。
(2)检查过程:检查前医生会使用表面麻醉剂,从而麻痹鼻黏膜,以减少检查过程中的不适感。检查时医生会将一种光纤设备经前鼻孔送入鼻腔底部,再缓缓进入鼻咽部,通过显微镜的放大显像,可以观察是否有异常病灶。一般操作时间短,痛苦较小,且确诊率高。
(3)注意事项:一般在做鼻咽镜前建议空腹检查,避免在检查过程中产生恶心、呕吐的症状;检查过程中尽量保持放松,不要紧张,否则会影响检查,增加检查的时间;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刺激鼻黏膜,引起鼻子发干或者肿胀,可遵医嘱涂抹药膏。
4、心电图或超声心动图
检查心脏是否受到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影响。
诊断
根据患者的病史,如肥胖、下颌后缩、咽腔狭窄或扁桃体肥大、悬雍垂肥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以及白天嗜睡、睡眠时打鼾、呼吸暂停等临床症状,可做出初步诊断,进一步需行多导睡眠监测,若多导睡眠监测显示每夜至少7小时的睡眠过程中呼吸暂停反复发作30次以上,或者AHI≥5次/小时,可以确诊。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需排除原发性鼾症、上气道阻力综合征、发作性睡病、肥胖低通气综合征等疾病。
1、原发性鼾症
有明显鼾声,多导睡眠图(PSG)无气道阻力增加,无呼吸暂停和低通气,无低氧血症。
2、上气道阻力综合征
白天嗜睡,有或无明显鼾声,无呼吸暂停和低氧血症。气道阻力增加,PSG可见α觉醒波,夜间觉醒大于10次/小时。
3、发作性睡病
主要表现为白天过度嗜睡、发作性猝倒、睡眠瘫痪和睡眠幻觉,主要发生在青少年。除典型的猝倒症状外,主要诊断依据为多次小睡睡眠潜伏时间试验时平均睡眠潜伏期<8分钟伴≥2次的异常快速眼动睡眠。家族史、发病年龄、主要症状及PSG监测的结果,有助于鉴别。
4、肥胖低通气综合征
又称Pichwichian综合征,表现为明显肥胖、低通气、白天嗜睡,伴精神状态异常,可有肺动脉高压和肺心病的症状和体征。通常与OSAS并存,但不同之处在于长期低通气和反复高碳酸血症,而无呼吸暂停。夜间低通气明显加重,PaCO2较正常水平升高。
5、癫痫
没有强直性痉挛的轻度癫痫也可存在呼吸暂停,如发生在睡眠时或睡眠样发作后状态,可通过脑电图鉴别。
治疗
治疗目的是消除睡眠低氧和睡眠结构紊乱、改善临床症状、防止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预后。常用治疗手段为正压通气、手术治疗。
1、控制饮食和体重,进行适当的运动,但要避免过度劳累。
2、戒烟酒,避免服用安眠药。
3、采用侧卧位睡眠,适当抬高床头。
4、低流量吸氧是治疗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的有效方法。
医生会根据不同的原因给予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法,仅适用于确实有手术可解除的上气道解剖结构异常病人。
1、悬雍垂软腭咽成形术(UPPP)
是临床上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此法经口摘除扁桃体,切除部分扁桃体的前后弓、部分软腭和悬雍垂。上气道口咽型塌陷、咽腔黏膜肥厚致咽腔狭小、悬雍垂肥大、无心功能障碍和其他器质性疾病的患者,适用此法治疗。
2、下颌骨前移或舌骨悬吊术
对于阻塞部位在舌根、存在小颌和下颌后缩畸形、咽成形术失败者行此手术可取得明显的效果。但因手术复杂,不易为病人所接受。
3、气管切开造口术
对严重的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伴严重低氧血症,导致昏迷、肺心病心衰或心律失常者,实行气管切开保留导管术,是防止上气道阻塞,解除窒息最有效的救命措施。
4、其他鼻中隔偏曲者可施行鼻中隔矫正术,鼻息肉、鼻甲肥大者可分别做鼻息肉摘除术、鼻甲切除术。
1、经鼻持续气道内正压通气
是治疗中、重度OSAS病人的首选方法,也可用于不适合手术和经手术、减肥等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采用持续性正压送气,从而减轻上气道阻力,增加患者肺里的气体量,特别是通过压力使得上气道通畅,同时通过刺激气道感受器增加上呼吸道肌张力,防止睡眠时上气道受压变窄,从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在通气过程中可能出现口鼻黏膜干燥、憋气、局部压迫、结膜炎和皮肤过敏等不良反应。
2、水平气道正压治疗
使用鼻(面)罩呼吸机时,在吸气和呼气相分别给予不同的送气压力,在病人自然吸气时,送气压力较高,而自然呼气时,送气压力较低。这样既保证上气道开放,也有利于二氧化碳(CO2)排出,增加治疗依从性。
3、口腔矫治器
通过手术或戴舌形或下颌形牙假体将下颌拉向前,保持舌回位,使下咽腔开放,以此减轻阻塞程度。口腔矫治器还能改变上气道的顺应性和软腭的位置及功能。应用口腔矫治器可使睡眠时的呼吸暂停或低通气有一定程度的减少,改善血氧饱和度并提高睡眠质量。颞颌关节炎或功能障碍者不适宜用此方法。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
本病的预后与呼吸暂停时间、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治疗干预是否及时等因素有关。AHI越大,患者死亡率越高。同时呼吸暂停时间对患者预后也有很大影响,呼吸暂停时间越长,对患者身体危害越大。及时有效的治疗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患者死亡率。
1、本病与遗传因素有关,可能会遗传给下一代。
2、若不接受正规治疗,可能会出现脑中风、呼吸衰竭等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
3、因夜间睡眠不好,常影响到患者日间生活,还会使患者性格改变,出现烦躁、易激动、焦虑等,严重者可出现抑郁症。
一般不会自愈。
经过及时、合理、规范的治疗,可以实现临床治愈,患者的正常生活质量可以得到保证。
日常
患者应充分认识到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状态对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有比较重要的作用。同时病情的监测、合理膳食等对本病也有积极作用。患者应定期到医院就诊,让医生了解治疗效果,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患者因睡眠结构紊乱导致生活、工作受影响,常出现焦虑、烦躁、抑郁等现象。此时患者应积极向医生了解本病的相关知识,树立信心,相信积极配合治疗会对自己的病情有良好的作用。平时可通过玩游戏、下棋等娱乐方式,缓解心理压力。家属也应多关心、陪伴患者,同时以沟通交流的方式来开导患者,消除患者心中的顾虑,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
切忌随意应用镇静药、安眠类药物助眠,以免加重病情。
以下主要介绍悬雍垂软腭咽成形术的术后护理相关内容:
1、术后咽痛明显、吞咽困难者应在术后3d内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2、少数患者术后数日内暂时性软腭功能障碍,进食过程中易发生食物自鼻腔呛出,此时应取坐位或半坐位进食,并消除进食时的紧张情绪。
3、保持口腔卫生,经常用生理盐水或含漱液漱口。
1、睡觉时尽量取侧卧位,减轻呼吸暂停症状,改善睡眠。
2、应多参加户外活动,如慢跑、骑车等,以增强肺活量,特别是肥胖患者,还可通过锻炼进行减肥。
3、患者白天可能嗜睡、乏力,应避免从事驾驶、高空作业等有潜在危险的工作,以免发生意外。
4、室内定时通风,保持空气清新,同时保持温湿度适宜。如有上呼吸道感染时,要及时进行治疗,以免阻塞上呼吸道,加重病情。
家属应注意观察患者睡眠时呼吸的节律、深浅度、打鼾情况,如果患者憋气时间长,应将其推醒。若出现呼吸困难、皮肤发紫、心前区疼痛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1、使用口腔矫治器的患者3~6个月应进行多导睡眠检测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患者耐受情况和疗效,及时改换其他治疗方法。
2、持续正压通气使用后1个月后应进行压力再调定,以保证治疗的依从性,以后每3个月随访一次,特别是出现不适并排除呼吸机本身问题时,必要时重新做压力调定。
3、外科术后3个月、6个月进行复查。
4、患者需定期到医院测量血压、检查心脏功能等,以监测是否出现其他并发症。
饮食
1、宜清淡饮食,需要多吃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高热量食物,如鸡蛋、豆类、瘦肉、猕猴桃等。
2、患者在术后1~2天需要流质饮食(各种粥类、牛奶),情况逐渐改善后可改为半流质食物,如若无其他不适,3天后可以正常饮食。
1、戒烟忌酒,吸烟可以引起咽喉炎、咽喉黏膜增厚,使上气道阻力增加,进而使症状加重。饮酒可加重打鼾、夜间呼吸紊乱及低氧血症,尤其是晚餐饮酒,可使舌肌、腭咽肌活动减弱,睡眠时加重舌根后坠,增加上气道狭窄和萎陷度,使鼾声增大,呼吸暂停次数增加。
2、少吃高脂肪、高糖的饮食,如蛋糕、油条等,因为高糖、高脂肪饮食可使患者体重增加,同时也会使颈部脂肪过度堆积,加重病情。
预防
1、肥胖对本病的发生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颈部肥胖和咽喉脂肪过度沉积,因此肥胖者应控制体重,注意饮食调整,积极锻炼身体。
2、若存在鼻中隔偏曲、扁桃体肥大、鼻息肉、下颌畸形等,需要及时治疗。
3、遵医嘱用药,避免滥用镇静、催眠或肌肉松弛类药物。
4、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要熬夜及过度疲劳。
就医指南
1、夜间睡眠过程中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嘴唇青紫,持续不缓解。
2、昏迷、心跳停止。
1、家属发现夜间睡觉经常打鼾,鼾声大且不规则。
2、睡眠结构紊乱,反复发作,伴有呼吸停顿。
3、夜间经常憋醒,感觉心慌、胸闷,伴有小便次数增多。
4、晨起头痛、口干、疲倦乏力。
5、白天昏昏欲睡,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下降。
6、心情烦躁、抑郁、性情多变,性功能低下。
1、情况危急、症状严重者,须及时到急诊科就诊。
2、病情平稳者须于耳鼻喉科、呼吸内科就诊。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需要做鼻咽镜检查,检查当天需空腹,避免在检查过程中产生恶心、呕吐的症状。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1、您都有哪些症状?这些症状持续多长时间了?
2、您家族里是否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患者?
3、您以前有过类似症状吗?什么原因造成的?
4、您既往有过气道阻塞或狭窄相关疾病吗?如果有,是否采取了治疗措施?
5、您还有其他基础疾病吗?是如何治疗的呢?
6、您最近使用过哪些药物?
7、您的职业是什么?工作环境怎么样?
8、您平时有吸烟的习惯吗?每天大概吸多少支?
9、您的睡眠习惯怎么样?会按时睡觉吗?是否经常熬夜?
1、我出现这些症状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是否还有其他可能的原因?
2、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3、睡眠呼吸暂停会发生什么?会有后遗症吗?
4、我现在需要什么治疗方法?
5、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还有更好的选择吗?
6、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7、平时我应该注意什么?
8、出现什么样的情况我需要回医院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