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缺乏症

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缺乏症(ornithine transcarbamylase deficiency,OTCD)又称高氨血症2型,是因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OTC)基因突变导致的一种以高氨血症为主要表现的遗传代谢性疾病,属于X连锁不完全显性遗传代谢病,在尿素循环障碍中最为常见。本病男性患者多见。根据发病年龄可分为早发型和晚发型两种。

英文名称

ornithine transcarbamylase deficiency,OTCD

其它名称

鸟氨酸氨甲酰转移酶缺乏症、高氨血症2型

遗传性

本病属于X连锁不完全显性遗传代谢病,可以遗传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就诊科室

小儿科、新生儿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其他

常见症状

呕吐、嗜睡、易激惹、喂养困难

主要病因

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OTC)基因突变

检查项目

血常规、肝细胞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OTC)的酶活性分析、尿有机酸检测、血氨基酸检测、基因分析

重要提醒

新生儿出现喂养困难、嗜睡、易激惹等症状应立即就诊,以免病情进展危及生命。

临床分类

根据发病年龄主要分为早发型和晚发型两种。

1、早发型

主要发生在男性杂合子患儿,一般在新生儿期发病。

2、晚发型

多发生在较大年龄的患者中,可以是半合子的男性和杂合子的女性,临床症状相对轻,且表现多样。

流行病学

传染性

无传染性。

发病率

本病的平均发病率为7.1/100000,早期估算的OTCD发病率为1/14000活产儿。

好发人群

男性患者较女性多见。

病因

总述

OTCD主要是由于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OTC)基因突变导致OTC活性降低或丧失,引起高氨血症,最终造成脑损害及肝损害。

基本病因

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OTC)是一种线粒体酶,在胞质中合成。转入线粒体后,将氨甲酰基磷酸和鸟氨酸催化转化为瓜氨酸,再运输至胞质参与尿素循环的其他生化反应。一方面由于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基因突变,导致OTC活性降低或者丧失,瓜氨酸合成障碍,尿素循环中断,使得尿素不能正常代谢,出现高血氨,从而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及血、尿中多种有机酸代谢异常。另一方面,由于瓜氨酸合成障碍,大量的氨甲酰基磷酸进入胞质,增加了嘧啶的合成,抑制了乳清酸磷酸核糖转移酶活性,导致乳清酸在体内蓄积,尿中乳清酸排泄增多。高血氨对神经系统有较大毒性,干扰脑细胞能量代谢,引起脑内兴奋性神经递质减少,抑制性神经递质增多,这是神经系统损伤的基础。

症状

总述

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缺乏症患者可以在任何年龄阶段发病,临床主要分为早发型和晚发型两种,二者症状表现不同。早发型起病急,大脑可出现广泛性损害,表现为易激惹、嗜睡等。晚发型多表现为慢性神经系统损伤,如发作性呕吐、行为异常等。

典型症状

1、早发型

起病急,病情凶险,因血氨升高,使得大脑广泛性损害。出生时可无异常,生后数天即表现出易激惹、嗜睡、拒食、呼吸急促和昏睡等,可迅速发展为痉挛、昏迷和呼吸衰竭。如果不给予紧急处理,很快发展成遗传代谢性脑病,并常在刚出生的1周内死亡,幸存者多遗留严重的智力损害。

2、晚发型

临床症状相对轻,且表现多样。儿童期和成人期发病的患者多表现为慢性神经系统损伤,如发作性呕吐、头痛、行为异常、谵妄、精神错乱等。患者可有肝大、反复癫痫发作、生长发育迟缓、行为异常等临床表型。尽管晚发型症状较轻,但是在疾病、应激、高蛋白饮食等环境因素应激下会诱发高氨血症的急性发作而威胁生命。

并发症

该病无明显并发症。

检查

预计检查

询问病史后,医生首先会对患者进行一系列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血常规、肝细胞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OTC)的酶活性分析、尿有机酸检测、血氨基酸检测、基因分析,有助于明确诊断。

实验室检查

1、常规检查

血氨升高。其峰值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血氨>100μmol/L时,可表现为兴奋及行为异常;血氨>200μmol/L时,可表现为意识障碍、惊厥;血氨达到400μmol/L以上时,将出现昏迷、呼吸困难、智力低下,甚至猝死。新生儿期起病的患者,血氨水平升高明显,高于300μmol/L,并可持续升高。晚发型患者及有症状的女性杂合子患者,在高氨血症发作时血氨高于150μmol/L,在发作间期病情缓解时可恢复正常。

2、尿有机酸检测

气相色谱质谱检测(GC/MS)尿乳清和尿嘧啶排出明显增加,可辅助诊断。

3、血氨基酸检测

血瓜氨酸水平降低,谷氨酸水平增高,也有部分患者血瓜氨酸水平正常。

4、肝细胞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OTC)的酶活性分析

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OTC)在肝组织和小肠粘膜中表达,通常男性患者或者女性发病者酶活性为正常人的5%~25%。

5、基因致病性变异分析

是确诊OTCD的重要依据。男性患者发现携带半合子致病性变异;女性患者中携带一个致病性变异(与X染色体失活有关)。

诊断

诊断原则

医生会询问患者家族史、临床症状以及出现的时间,并结合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在诊断过程中,需排除其他尿素循环障碍性疾病、有机酸血症以及脂肪酸氧化代谢病 。

诊断依据

1、临床特征

新生儿男性患儿表现为急性新生儿脑病(易激惹、喂养困难、呼吸急促、嗜睡等)和低体温;儿童、青少年或成人(男性或女性)存在脑病或精神病发作,包括不稳定行为、意识障碍、谵妄等。

2、家族史

男性患儿生后第1周因“败血症”或不明原因的嗜睡、拒绝进食、呼吸急促、存在脑病或精神病发作(发作性呕吐、不稳定行为、意识障碍、谵妄等)而死亡。

3、实验室检查

血氨增高、血瓜氨酸降低、尿乳清酸增高是典型的OTCD的生化表型,但如果血瓜氨酸、尿乳清酸正常,则需进行肝细胞的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OTC)的活性测定和(或)进行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OTC)基因致病性变异的分析。

鉴别诊断

1、尿素循环障碍中其他疾病

如氨甲酰磷酸合成酶缺乏症、精氨酸缺乏症、精氨酰琥珀酸合成酶缺乏症等。也可引起高氨血症,出现类似OTCD的症状,可通过OTC活性测定及基因检测进行鉴别。

2、有机酸血症

如丙酸血症、甲基丙二酸血症及多种羟化酶缺乏症等亦会导致血氨升高,详细的病史和实验室检查包括反复的血氨测定、血氨基酸检测、有机酸检测等有助于鉴别。

3、脂肪酸氧化代谢病

如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及原发性肉碱缺乏症等可导致高氨血症,可通过基因检测等实验室检查进行鉴别。

治疗

治疗原则

目前该病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主要治疗原则是控制饮食,减少蛋白质摄入,降低血氨产生,避免出现高氨血症,利用药物促进血氨代谢。

急性期治疗

患者出现脑病和高氨血症时需给予紧急治疗。

1、清除体内毒性产物

静脉注射苯甲酸钠或苯丁酸钠、精氨酸、左卡尼汀及乳果糖等降低血氨。

2、抑制氨生成

停止蛋白质摄入;保证能量供给,可予10%~20%葡萄糖口服或静脉滴注;保证大便通畅,减少肠道产氨;可适当给予抗生素,抑制肠道菌群繁殖。

3、纠正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代谢平衡

可预防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丙戊酸钠、阿司匹林等药物可诱发或加重高氨血症,治疗时应注意避免使用。

一般治疗

缓解期应控制蛋白质摄入量,使其维持在最低生理需要量,少食肉类及豆制品等高蛋白质含量食物。其次,给予高热量饮食,可减少机体蛋白质分解,主要以淀粉、糖类为主,如米、面食等。

药物治疗

缓解期可应用苯甲酸钠或苯丁酸钠、精氨酸、瓜氨酸。但应注意,苯甲酸钠及苯乙酸钠可引起体内肉碱缺乏,故患者应补充左卡尼汀。

相关药品

苯甲酸钠、苯丁酸钠、精氨酸、瓜氨酸

手术治疗

彻底治疗OTCD患者的最有效方法为活体肝移植。肝移植虽然可纠正患者的尿素循环障碍,明显降低血氨,提高生活质量,但是不能逆转肝移植前已经发生的神经系统损伤。

其他治疗

1、血液透析

急症患者若出现严重高氨血症,可通过血液透析迅速降低血氨;缓解期若药物治疗效果欠佳,需考虑尽快透析治疗。

2、基因疗法

也被认为是治疗OTCD的一种可能。

治疗周期

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缺乏症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

一般预后

早发型患儿预后较差,死亡率较高,可遗留神经系统损害;晚发型患儿经及时诊断、积极治疗后,预后较好。

危害性

1、本病为遗传病,遗传给下一代的风险较高。

2、部分患者病情危重,有死亡风险。

3、部分患者神经系统损害不可逆,对日后生活造成较大影响。

自愈性

本病不能自愈。

治愈性

通过积极治疗可以缓解症状。

根治性

本病是一种遗传病,由基因突变所致,目前尚不能根治。

日常

总述

日常应按照医嘱服药,不要随便停药,并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同时应重视口腔护理,预防感染,密切观察病情,如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

心理护理

1、本病属于终身性疾病,一经确诊需终身治疗,对家属来说造成巨大的心理与经济负担,家属可向医务人员了解本病大致的发病机制,说出心里的担忧。同时积极面对,坚持给患儿治疗,使病情得到控制。

2、家属在患儿烦躁不安易激时,应耐心的陪伴开导,鼓励患儿讲出心里话,并给予正确引导。需要进行血液透析的患儿,鼓励其勇敢面对。

用药护理

1、家属应按医嘱让患儿使用药物,不可随意停药、减量,同时也要避免摄入过量,重点观察用药后疗效及副作用,若出现头晕、头痛等不良反应,及时告知医生。

2、如果患儿有其他疾病需用药治疗,要及时告知医生,以免发生药物相互作用。

生活管理

1、因本病病程较长,伴有恶心、呕吐加之控制蛋白质饮食,所必需营养物质摄入不足,导致体质虚弱,易合并感染,因此,平时应注意口腔清洁,呕吐及饭后及时予温水漱口。

2、定期开窗通风,保持房间温度、湿度适宜,保证床单整洁。

3、有癫痫发作者,家属应加强看护,防止摔伤等意外发生。

4、年龄大的儿童应适当锻炼,提高免疫力。

饮食

饮食调理

饮食上应以低蛋白、高热量饮食治疗为主,保证能量供应,减少机体蛋白质分解,从而减少氨的产生。

饮食建议

1、给予高热量饮食,可减少机体蛋白质分解,主要以淀粉、糖类为主,如米、面食等。

2、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

饮食禁忌

1、控制蛋白质摄入量,使其维持在最低生理需要量,少食肉类及豆制品等高蛋白质食物。

2、避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预防

预防措施

1、避免近亲结婚。

2、有家族史者生育前应进行遗传咨询。

3、对于先证者(进行家系调查时,其家系中第一个被确诊的那个人)基因突变已经证实者的母亲再次妊娠时,可行产前基因诊断,判断胎儿是否为OTCD基因携带者。对有本病家族史的夫妇可进行DNA分析,并对其胎儿进行产前诊断。

4、新生儿疾病筛查可及早发现OTCD患儿,尽早开始治疗,防止发生智力低下。但部分患儿,在出生后10天内血瓜氨酸水平并不低,故新生儿筛查血瓜氨酸正常,并不能排除此病。

就医指南

急诊(120)指征

1、小儿在出生数天后出现嗜睡、呼吸急促、昏睡。

2、出现呼吸衰竭、意识障碍甚至昏迷。

以上均须紧急就医,及时前往急诊科,必要时拨打急救电话。

门诊指征

1、新生儿易激惹、喂养困难、呼吸急促。

2、儿童或成人出现发作性呕吐、行为异常、精神错乱。

3、儿童智力和运动落后、发育迟缓。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

就诊科室

1、出现紧急情况应立即到急诊科就诊。

2、病情平稳时一般首诊科室是新生儿科或小儿科。

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就诊当天可穿宽松的衣服,方便进行体格检查。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家属陪同就医。

6、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产检检查有无异常?有没有做过基因筛查?

2、孩子呼吸正常吗?是否出现呼吸急促?

3、孩子是否发生过呕吐?

4、孩子饮食怎么样?有没有厌食高蛋白食物?

5、有没有出现过抽筋?

6、还有其他症状吗?

7、家族中有人患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缺乏症吗?

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缺乏症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严重吗?

2、得这种病的原因是什么?能治好吗?

3、会不会对以后的生活造成什么影响?

4、需要做哪些检查?检查前要准备些什么?

5、目前都有哪些治疗方法?

6、治疗需要多久?医保是否报销?

7、平时护理应该注意哪些?

8、这个病会不会遗传?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服务协议
联系电话:010-64801616|联系邮箱:office@dayi.org.cn Copyright © www.dayi.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26 京ICP备15046755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407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