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鼻鼽

鼻鼽(allergic rhinitis)是指以突然和反复发作的鼻痒、连续喷嚏、流清涕、鼻塞为特征的鼻部疾病。本病发生多与正气不足,外邪侵袭等因素有关。经积极治疗,可控制症状,但容易反复发作,部分患者可并发鼻息肉、哮喘等疾病。西医学的变应性鼻炎、血管运动性鼻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非变应性鼻炎等疾病属于本病的范畴。

英文名称

allergic rhinitis

其它名称

鼽嚏、鼽鼻、鼽水、鼻流清水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就诊科室

耳鼻喉科、中医科

发病部位

常见症状

鼻痒、连续喷嚏、流清鼻涕、鼻塞

主要病因

正气不足、外邪侵袭等因素有关

检查项目

皮肤变应原测试、血清IgE检测、血常规

重要提醒

若发现鼻痒、连续喷嚏、流清涕、鼻塞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咨询,积极配合治疗,避免反复发作,导致并发鼻息肉、哮喘等疾病。

临床分类

1、肺气虚寒

主要表现有发作性鼻痒,喷嚏频频,流大量清水鼻涕,鼻塞,嗅觉减退,鼻黏膜色淡、肿胀;伴有说话声音低,易患感冒,经常咳嗽、咳痰;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2、脾气虚弱

主要表现有发作性鼻痒,喷嚏频频,流大量清水鼻涕,鼻塞,嗅觉减退,鼻黏膜色淡、肿胀;伴有饮食量少,大便稀溏,倦怠乏力;舌淡红或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弱。

3、肾阳不足

主要表现有发作性鼻痒,喷嚏频频,流大量清水鼻涕,鼻塞,嗅觉减退,鼻黏膜苍白、肿胀;伴有四肢发冷,皮肤不温,怕冷,腰膝酸软,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细。

4、肺经伏热

主要表现有发作性鼻痒,喷嚏频频,清涕量多或为黏稠涕,鼻寒,嗅觉减退,鼻黏膜偏红、肿胀;伴有口干、烦热;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数。

流行病学

传染性

一般无传染性。

好发人群

本病发生无明显性别差异,多发于青壮年及儿童。

好发季节

四季均可发生,秋冬季多见。

病因

总述

鼻鼽的发生多与正气不足,外邪侵袭等因素有关。基本病机为在肺、脾、肾三脏虚损基础之上,感受风寒异气,鼻窍受邪。病位在鼻,与肺、脾、肾关系密切。

基本病因

1、正气不足

(1)肺气亏虚:先天过敏体质导致平时肺气虚弱,肌肤腠理疏松,卫外功能不牢固,可以使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降低,风寒或异气容易乘虚而入而致病。

(2)脾气虚弱:脾为后天之本,脾气虚弱,运化水谷精微和水液的功能降低,气血生化不足,不能濡养鼻窍,可以使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降低,则容易导致外邪,或异气侵袭从而发生鼻鼽。

(3)肾阳不足:肾阳不足,肾的推动、温煦作用减退,可以使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降低,导致外邪等容易侵袭导致本病。

(4)肺经伏热:风寒或异物侵袭后,机体无力祛除,留于肺经,日久郁而化火,肺的宣发肃降功能失常,从而外邪上犯鼻窍,也可以发为鼻鼽。

2、外邪侵袭

在肺、脾、肾三脏虚损基础上,风寒或异气侵袭,包括花粉、屋尘螨、真菌、动物皮屑、羽绒、室内尘土等,导致鼻窍受邪,产生鼻痒,鼻塞,流清涕,打喷嚏等症状,引动疾病发生。

症状

总述

鼻鼽是一种具有突然发作和反复发作的疾病。发作期主要表现为鼻痒、打喷嚏、流清涕、鼻塞。缓解期可如常人,没有相应症状表现。

典型症状

1、喷嚏

呈阵发性发作,少则三五个,多则十个以上,常在晨起或夜晚时明显。

2、清涕

发作时有大量清水样鼻涕溢出,重者如水自流。

3、鼻塞

呈间歇性或持续性,程度轻重不一。花粉症患者鼻塞常较重。

4、鼻痒

多数患者自觉鼻痒,有蚁爬感,花粉症患者以眼痒明显。

5、嗅觉减退

多为暂时性,偶见持久性者。

伴随症状

部分患者或伴有嗅觉减退、眼痒、咽痒、腭痒、哮喘等症状。

并发症

1、鼻息肉

由于鼻鼽反复发作,日久兼有肺热,虚实夹杂,湿浊凝聚,产生息肉。主要表现有持续性鼻塞,嗅觉减退,闭塞性鼻音,睡眠打鼾和张口呼吸等。

2、哮喘

由于鼻鼽日久,痰阻气道,可并发哮喘。主要表现有突发性喘息、气促、胸闷、咳嗽,多在夜间发生。

检查

预计检查

医生除了对患者进行望闻问切中医检查外,通常需要西医血常规、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皮肤变应原测试,鼻部X线或CT、MRI等。如果伴有其他症状、体征,还可进一步开展其他相应的检查。

体格检查

1、望诊

包括观察患者的面色、鼻黏膜颜色、鼻腔内容物、神态、姿态、舌质与舌苔变化等。

2、闻诊

主要是听声音,医生通过辨别患者语调的高低,呼吸的长短等来初步判断疾病的性质和病情轻重。

3、问诊

包括问寒热、问睡眠、问饮食、问二便、问出汗、问过敏史、既往病史,及家族史等。

4、切诊

包括脉诊和按诊,通过触、按了解鼻有无压痛的情况等以及切脉来诊察疾病。

5、其他检查

包括鼻腔检查法、呼吸功能检查法、嗅觉检查法,明确鼻黏膜的情况,鼻道有无分泌物,以及鼻腔通气和嗅觉情况等。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血中嗜酸性细胞比例高的可能为嗜酸性细胞增多性非变态反应性鼻炎,有助于西医疾病的鉴别。

2、血清特异性IgE检测

通过了解血清IgE是否为阳性,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影像学检查

鼻部X线、CT、MRI检查,可用于帮助判断鼻部解剖学结构是否有异常情况,用于疾病的鉴别。

其他检查

皮肤变应原测试是最常用的诊断Ⅰ型过敏反应的试验手段。用于判断致病的变应原,明确病因。

诊断

诊断原则

医生通常根据患者发作时鼻痒、连续喷嚏、流清鼻涕、鼻塞等临床症状,结合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和相对应的辅助检查可做出诊断。此外,通常还需要与同样有鼻痒,流涕症状的伤风鼻塞等进行鉴别。

诊断依据

1、病史

可有过敏史及家族史。

2、临床症状

具有突发性和反复发作的特点。以鼻痒、阵发性喷嚏、大量水样鼻涕、鼻塞为主要表现,或伴有眼痒、咽痒、腭痒等症状。

3、局部检查

发作期鼻黏膜多为苍白、灰白或浅蓝色,亦可充血色红,鼻甲肿大,鼻腔有较多水样分泌物。间歇期上述体征多不明显。

4、其他检查

免疫学检查如皮肤变应原测试、血清IgE检测等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鉴别诊断

本病常需与伤风鼻塞进行鉴别。鼻鼽与伤风鼻塞均有打喷嚏、流清涕、鼻塞等症状。伤风鼻塞常在受凉后起病,初起时打喷嚏、流清涕,后鼻涕渐转为黄稠且喷嚏停止,鼻黏膜充血肿胀,多伴有恶寒、发热、头痛等表证,病程一般在1周左右,痊愈后短期内不易再发;而鼻鼽的特点是症状突然发作,每次发作时均为打喷嚏、流清涕,或有鼻塞,鼻黏膜大多为苍白水肿,无恶寒、发热等表证,症状可迅速消失,但容易反复发作。

治疗

治疗原则

治疗鼻鼽,重点要解决患者的鼻塞、喷嚏、流涕症状,故以宣通鼻窍、敛涕止嚏为原则。中医药治疗在缓解症状、延长间歇期、减少反复发作方面显示了一定优势,肺气虚寒,治以温肺散寒;脾气虚弱,治以健脾益气;肾阳不足,治以温补肾阳;肺经伏热,治以清肺通窍。

对症治疗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不同证候特点在基础方上进行加减。

1、肺气虚寒

(1)鼻痒明显,可加用僵蚕、蝉蜕。

(2)若怕风怕冷、鼻流清水涕的患者,可加用桂枝、干姜、大枣等。

2、脾气虚弱

(1)若有腹胀、大便溏稀、鼻流清水涕的患者,可加用山药、干姜、砂仁等。

(2)若畏风怕冷,遇寒则喷嚏频频的患者,可加用防风、桂枝等。

3、肾阳不足

(1)若喷嚏多、清涕长流不止的患者,可加用乌梅、五味子。

(2)若遇风冷即打喷嚏、流清涕的患者,可加黄芪、防风、白术。

(3)若兼腹胀、大便溏稀的患者,可加用黄芪、人参、砂仁。

一般治疗

避免接触变应原对已明确的变应原,应设法避免接触或食用。如花粉症患者,可在花粉季节减少外出或迁移他地;对动物皮屑、羽毛过敏者,应避免接触宠物、禽鸟;对真菌、屋尘过敏者,应保持室内通风、干爽。

药物治疗

1、肺气虚寒

(1)方药:温肺止流丹加减。

(2)常用中药:人参、诃子、细辛、荆芥、黄芪、白术、防风、蝉蜕、桂枝、干姜、甘草。

(3)中成药:玉屏风颗粒、苍耳子胶囊、辛芩颗粒、通窍鼻炎片。

2、脾气虚弱

(1)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

(2)常用中药:人参、黄芪、白术、陈皮、山药、当归、升麻、柴胡、干姜、砂仁、甘草。

(3)中成药:补中益气丸。

3、肾阳不足

(1)方药:金匮肾气丸加减。

(2)常用中药:附子、肉桂、熟地黄、山药、山茱萸、牡丹皮、泽泻、获苓、乌梅、五味子。

(3)中成药:金匮肾气丸。

4、肺经伏热

(1)方药:辛夷清肺饮加减。

(2)常用方药:辛夷、黄芩、石膏、栀子、桑白皮、麦冬、茜草、紫草、墨早莲。

(3)中成药:滴通鼻炎水、辛夷鼻炎丸。

相关药品

玉屏风颗粒、苍耳子胶囊、辛芩颗粒、通窍鼻炎片、补中益气丸、金匮肾气丸、滴通鼻炎水、辛夷鼻炎丸,视病情辨证选用。

手术治疗

暂无手术治疗。

其他治疗

1、药物外治

可选用方向通窍或健脾益气的中药滴剂滴鼻。药物外治鼻鼽,可选用滴鼻剂,还可用喷雾剂等剂型。鼻黏膜容易损伤,因此外治药物要注意安全性,并且不宜长期用。

2、针刺治疗

针灸治疗本病有效,尤其对改善鼻道的通气功能较为迅速。体针常取迎香、印堂、风池、风府、足三里等为主穴,以上星、合谷、禾髎、肺俞、脾俞、肾俞、三阴交等为配穴。每次主穴、配穴各取1穴-2穴。

2、灸法

取足三里、命门、百会、气海、三阴交、涌泉、上星、印堂、身柱、膏肓、肺俞、脾俞、肾俞等穴,悬灸或隔姜灸。

3、耳穴贴压

取神门、内分泌、内鼻、肺、脾、肾、肾上腺、皮质下等穴,以王不留行籽贴压在穴位上,两耳交替,每次取3穴-5穴。

4、穴位敷贴

常用于冬病夏治,在夏季应用时注意皮肤护理,避免损伤。用白芥子、甘遂、细辛、麝香,分别研末调匀,在夏季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第一天分3次用姜计调敷贴于肺俞、膏肓、百劳等穴,每次贴30分钟-60分钟后除去。连续应用3个夏季。

5、按摩疗法

适用于患者自行治疗和保健,患者将双手大鱼际摩擦至发热后贴于鼻梁两侧,自鼻根至迎香穴轻轻摩擦至局部觉热,或以两手中指于鼻梁两边按摩20次-30次。应用时注意在操作时间和强度上要适度,避免过度操作引起损害。

治疗周期

鼻鼽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

鼻鼽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

一般预后

鼻鼽是一种容易反复发作的的疾病,病程较长,难以迅速治愈。预后因人而异,此病经过积极的防治,可控制症状发作。

危害性

部分患者治疗不当或防护不佳,导致鼻鼽症状反复发作,可并发鼻息肉、哮喘等疾病。

治愈性

经过积极治疗,平时扶助正气,调节体质,注意避免接触变应原,可以有效的控制症状,减少疾病发生。

复发性

鼻鼽是一种容易反复发作的疾病,如果引起鼻鼽的病因没有彻底根除,或者平时调护不当,都会引起疾病反复发作。

日常

总述

患者在治疗期间,要注意规律的作息、保持良好的心态等,以利于疾病的治疗和机体的恢复。

心理护理

1、鼻鼽易反复发作,患者常有悲观失望情绪,患者应保持乐观,心境平和,消除不良情绪,以防症状加重。

2、在鼻鼽缓解期注意情志调养,避免急躁易怒、忧愁郁闷等不良情绪,防止情志不畅诱发本病。

3、患者可以了解疾病相关知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用药护理

1、遵医嘱按时给药,注意掌握服药和滴药方法,掌握药物禁忌证。

2、在服药时间、温度上各有不同,温肺、散寒、祛风的中药宜温服,不宜久煎;观察用药后的效果及不良反应。

3、鼻黏膜肿胀、流涕不止的患者,可用玉屏风散吹鼻,也可用鼻眼净滴鼻,但使用后易致鼻黏膜干燥,故不宜久用。

4、使用抗过敏药物时,不宜与其他镇静催眠药物同时应用。

生活管理

1、室内环境清洁、温度适宜,避免过热、过冷、花粉等刺激,室内不宜摆放鲜花。

2、起居规律,衣着适宜,做好防寒保暖工作,避免感冒。

3、疾病发作时应适当休息,及时治疗。

4、疾病缓解期时可以进行适当锻炼,循序渐进地增强体质。

病情监测

1、观察鼻窍分泌物的量、色、质,鼻窍黏膜色泽以及肿胀情况。

2、观察全身伴随症状,出现支气管哮喘、荨麻疹、喉头水肿时,立即汇报医生,及时救护。

3、注意诱发因素及可能引起过敏的物质,寻找、切断过敏源,提供给医生供治疗参考。

复诊须知

遵医嘱定期到医院复诊。一般情况需要做血清IgE检测、血常规等检查。

特殊护理

注意避免鼻鼽触发因素(如避免过敏原、稳定情绪、饮食调护等)。

饮食

饮食调理

饮食宜清淡富有营养。注意饮食宜忌,勿过食生冷、辛辣、肥腻、海腥发物等,不宜过饱、过咸、过甜。

饮食建议

1、鼻鼽患者对于肺脾气虚证,宜服温补之品;对于肺经有热患者宜服清肺降火之品。

2、肺气虚寒的患者可适当食用百合、山药等。

3、脾气虚弱的患者饮食应定时、定量、少食多餐,食物软烂易消化,宜食山药、红枣等。

4、肾阳不足的患者可食用核桃、黑木耳、冬虫夏草等。

5、肺经伏热的患者可食用雪梨汤、菊花茶等。

饮食禁忌

1、忌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葱、姜、蒜、辣椒、胡椒、花椒等,以免加重症状。

2、忌食油腻性的食物,如肥油,油炸性食品,乳制品等,以免聚湿生痰。

3、忌食海腥发物,如鱼虾,羊肉、狗肉、酒等食物。这些食物多属温热,易助热生火。

4、忌食生冷食物,如冰糕,冰饮、凉茶等,防止加重寒邪侵袭人体。

预防

预防措施

目前最有效的预防方法在于找到致敏原,避免与之接触。另外注意增强体质,饮食调护等,可有效减少或减轻疾病的发作。

1、加强环境卫生,室内严禁吸烟,有过敏史患者,尽量不用皮毛、丝棉、羽绒等制成的被褥。避免接触易引起过敏、咳嗽喷嚏的刺激性物质,在花粉飞扬的季节减少户外活动或戴口罩。

2、起居有常,做好防寒保暖工作,预防感冒,防止寒邪诱发鼻鼽。

3、饮食有节,温凉适度,宜清淡而富营养,忌生冷、肥腻、辛辣、过咸、过甜、海膻发物等食品。慎用易致过敏的食物。戒烟酒。

4、保持心情舒畅,心胸豁达,心态宁静,避免忧思郁怒及紧张焦虑等不良情志刺激,以减少各种诱发因素。

5、缓解期适当体育锻炼,可选择太极拳、散步、慢跑、呼吸操等方法坚持锻炼,但忌剧烈运动。

就医指南

门诊指征

1、出现反复发作的鼻痒、连续喷嚏、流清涕、鼻塞症状。

2、伴有嗅觉暂时减退,头痛,耳鸣,听力障碍等。

以上均须及时到医院就诊。

就诊科室

患者通常需到中医科、耳鼻喉科或五官科进行咨询。

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5、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什么时候出现鼻痒、喷嚏、流涕、鼻塞症状?是一直这样,还是间断性的?

2、这些症状会在什么时候加重?什么时候减轻?

3、除上述症状外,还有没有其他不适如嗅觉减退、眼痒、咽痒、腭痒、哮喘等?

4、最近有经过什么治疗吗?有服用什么药物吗?

5、最近做过什么检查?

7、是过敏体质吗?是否曾出现过敏情况?近期有接触过致敏物质吗?

8、家属中有得过相关疾病吗?

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为什么会反复出现鼻痒、喷嚏、流涕这些症状?能确诊吗?

2、病情严重吗?多久能缓解这些症状?

3、需要做哪些检查?

4、现在需要什么治疗方法?能治好吗?

5、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6、如果药物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7、有其他疾病,会对治疗产生影响吗?

8、平时要注意什么?回家后怎么护理?

9、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服务协议
联系电话:010-64801616|联系邮箱:office@dayi.org.cn Copyright © www.dayi.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26 京ICP备15046755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407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