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慢性浅表性胃炎

慢性浅表性胃炎(chronic superficial gastritis),又称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属于临床最常见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它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胃黏膜浅表性炎症,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最主要的病因。患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以上腹痛或不适、食欲不振、嗳气、反酸等消化不良表现为主。患者病程迁延,进展缓慢,诊断主要靠胃镜及镜下病理活检,预后通常较好。

英文名称

chronic superficial gastritis

其它名称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相关中医疾病

胃脘痛、痞证

遗传性

无遗传性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

发病部位

腹部,胃

常见症状

上腹痛、食欲不振、嗳气、反酸、恶心、呕吐

主要病因

幽门螺杆菌感染、十二指肠-胃反流刺激、自身免疫因素、各种理化损伤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Hp检测、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血生化、抗体检测、腹部X线平片、消化道钡餐造影、腹部超声、胃镜、胃黏膜活检

重要提醒

慢性浅表性胃炎波及范围过大或呈活动性应及时就医并定期复诊。

流行病学

传染性

慢性浅表性胃炎本身不具有传染性,但如果慢性浅表性胃炎由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幽门螺杆菌可以通过口口传播或粪口传播。

发病率

慢性胃炎是我国人群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目前我国基于内镜诊断的慢性胃炎患病率接近90%,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是最常见的慢性胃炎类型。大部分慢性浅表性胃炎无明显消化道症状或未行胃镜检查,实际发病率可能更高。

好发人群

发病率一般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中年以上更为常见。男性患者多于女性。

病因

总述

引起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病因有很多,Hp(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最常见的病因。十二指肠-胃反流、自身免疫因素、各种理化损伤因子(如药物、毒物、病原体)等也会导致该病的发生。

基本病因

1、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

Hp经口进入胃内,部分可被胃酸杀灭,部分则定居于黏液层与胃窦黏膜上皮细胞表面,避免了胃酸的杀菌作用,同时也难以被机体的免疫机能清除。Hp产生的尿素酶可分解尿素,产生的氨可中和反渗入黏液内的胃酸,形成有利于Hp定居和繁殖的局部微环境,使感染慢性化。

2、十二指肠-胃反流刺激

含有高浓度胆酸和胆盐的胆汁反流入胃内,能使胃酸和胃黏膜直接接触,破坏了胃黏膜的屏障作用,导致胃黏膜损伤。十二指肠液中的溶血卵磷脂、胆盐、胆汁酸等成份也会损害胃黏膜。长期的反流刺激可引起胃黏膜的慢性炎症。

3、自身免疫性因素

自身免疫可作为慢性浅表性胃炎一个致病因素,这是由于患者机体内产生了针对自身胃组织不同的抗体,进而引起胃黏膜屏障功能受损。

4、药物和毒物

长期饮用烈酒、浓茶、咖啡,食用辛辣及粗糙食物,过饥或过饱等无规律的饮食方式,吸烟、服用某些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皮质激素类药物等),均可破坏胃黏膜保护屏障,引起浅表胃黏膜时尚而发生胃炎。

5、其他病原体感染

细菌、病毒入侵引起急性胃炎之后,胃黏膜病变经久不愈或反复发作,逐渐演变而成慢性浅表性胃炎。鼻腔、口腔、咽部等部位的慢性感染病灶,也可能反复刺激胃黏膜而引起慢性浅表性胃炎。

6、其他因素

(1)循环及代谢功能障碍:充血性心力衰竭或门静脉高压时,胃长期处于瘀血和缺氧状态,会导致胃黏膜屏障功能减弱,胃酸分泌减少,细菌大量繁殖,进而造成胃黏膜炎性损害;慢性肾功能衰竭时,尿素从胃肠道排出增多,经消化道菌群作用产生有害物质,对胃黏膜产生刺激导致胃粘膜充血水肿。

(2)精神因素: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焦虑或抑郁状态,会引起全身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功能失衡。尤其是交感神经较长时间处于兴奋状态,会导致胃黏膜血管舒缩功能紊乱,黏膜血流量减少,破坏屏障作用,久而久之形成浅表胃黏膜的慢性炎症反应。

症状

总述

大多数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患者无明显症状,即便有症状也多为非特异性的。患者可表现为中上腹不适、饱胀、钝痛、烧灼痛等,也可呈食欲缺乏、嗳气、泛酸、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

典型症状

1、腹痛

有腹痛表现的患者,可为弥漫性上腹部灼痛、隐痛、胀痛等,且通常无规律。疼痛可因进食冷食、硬食、辛辣或刺激性食物而加重。部分患者无明显疼痛感,只感觉到腹部不适。极少数患者表现为绞痛并向背部放射,易误诊为心绞痛。

2、消化不良

患者可出现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反酸等消化不良的表现。部分患者有便秘症状。

伴随症状

1、部分患者因进食时长期出现不适,可伴有乏力、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

2、部分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还可能伴有神经系统症状,如精神紧张、烦躁、失眠、心悸、健忘等。

并发症

1、胃溃疡

胃黏膜长期受到炎症刺激,可能导致胃黏膜防御机制受损,从而引发胃溃疡。胃溃疡的主要症状是上腹部疼痛,疼痛具有周期性和节律性,严重时可出现出血、穿孔等并发症。

2、胃出血

慢性浅表性胃炎使胃黏膜血管脆性增加,长此以往,容易发生出血。轻度的胃出血表现为大便潜血阳性,严重时可能导致呕血、黑便,甚至休克。

3、贫血

由于胃出血,患者长期慢性失血,可能导致缺铁性贫血。贫血表现为乏力、头晕、心慌、面色苍白等症状,严重时影响生活质量。

4、胃癌

少数情况下,长期未经治疗的慢性浅表性胃炎逐渐加重,可发展成萎缩性胃炎,并在胃黏膜反复受损和修复的过程中出现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等癌前病变,最终发展为胃癌。

检查

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上腹痛、食欲不振、嗳气、反酸、恶心呕吐等相应症状,需要及时就医。医生首先会仔细的询问病史,同时进行相应的体格检查,初步判断患者的一般情况。然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Hp检测、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血生化、抗体等实验室检查,以及腹部X线平片、消化道钡餐造影、腹部超声、胃镜等辅助检查。必要时,也可进行胃黏膜组织活检。

体格检查

1、一般状态检查

医生会观察患者的面色、神态、营养状况等,并测量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基本生命体征,从而评估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2、腹部检查

(1)视诊:观察腹部外形,有无膨隆、凹陷或不对称等异常表现。

(2)触诊:通过轻柔的触压腹部,检查有无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等腹膜刺激征。同时,还会检查肝脾等脏器的肿大情况。

(3)叩诊:通过叩击腹部,评估腹腔内是否存在积液或气体。

(4)听诊:使用听诊器听取腹部肠鸣音,评估肠道蠕动情况。

3、其他检查

还可检查胸部有无异常,如心肺听诊等,以排除其他可能导致上腹部不适的疾病。

实验室检查

1、Hp检测

检测患者是否感染幽门螺杆菌(Hp),常用尿素呼气试验。患者口服含有标记碳原子的尿素后,幽门螺杆菌会将其分解为二氧化碳并排出体外,通过检测呼出的二氧化碳中的标记碳原子,可以判断患者是否感染幽门螺杆菌。

2、血常规

检测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指标,评估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和是否存在感染。

3、尿常规

检查尿液中的成分,有助于评估肾脏功能和排除其他泌尿系统疾病。

4、便常规

检测大便中的有形成分和潜血情况,有助于评估肠道功能和是否存在消化道出血。

5、血生化

检测血液中的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指标,评估患者的肝肾功能和代谢状态。

6、抗体检测

如抗壁细胞抗体、抗内因子抗体等,有助于评估是否存在自身免疫性胃炎。

影像学检查

1、腹部X线平片

观察腹部脏器的大致形态和位置,排除其他腹部疾病,如肠梗阻、胃穿孔等。

2、消化道钡餐造影

患者口服钡剂后,通过X线检查观察胃黏膜的形态和蠕动情况,有助于评估胃黏膜的病变程度和范围,观察胃黏膜的纹理、形态以及是否存在溃疡、息肉等病变。

3、腹部超声

观察腹部脏器的结构和血流情况,有助于评估胃壁的结构和层次,以及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可以排除其他腹部疾病,如胆囊炎、胰腺炎等。

病理检查

慢性浅表性胃炎通常无需进行病理活检,但在临床症状持续加重、胃黏膜存在糜烂、合并胃溃疡、胃息肉等其他胃部疾病时,医生会建议进行活检以评估病变的性质和程度,排除胃癌。正常情况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病理结果主要表现出胃黏膜的慢性炎症改变,包括上皮细胞变性、小凹上皮增生以及固有膜炎症细胞浸润等。

其他检查

胃镜是诊断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主要方法,能够直接观察胃黏膜的形态、颜色、质地等,并可以取组织进行活检以明确病变性质。

胃镜下可见黏膜病变部位,有无肠化生、有无黏膜萎缩及有无不典型增生。慢性浅表性胃炎黏膜易充血,色泽较红,可有黏膜水肿,红白相间以红为主,黏液分泌增多,表面可见白色渗出物,有时伴出血点和少量糜烂。

诊断

诊断原则

慢性浅表性胃炎因临床表现不具有特异性,部分患者仅出现早饱、暖气、胃痛胃胀、恶心、呕吐等上腹症状,所以无法仅依靠临床表现确诊。诊断主要靠胃镜表现,必要时还会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以排除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其他胃黏膜病变。

鉴别诊断

1、萎缩性胃炎

二者症状表现相似,均表现为上腹部隐痛不适、腹胀、食欲减退、恶心、反酸、嗳气等。可通过内镜及病理检查鉴别,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可见胃黏膜色泽灰暗及血管清晰,皱襞细小扁平或消失,存有明显颗粒状或花状白色斑点,且伴有增生,黏膜呈现结节状或颗粒状。黏膜组织学检查有萎缩、肠化、异性增生等表现。

2、消化道溃疡

慢性浅表性胃炎可与消化道溃疡有相似疼痛表现,故易误诊,需根据有无明显周期节律发生上腹疼痛,及胃镜检查进行鉴别。消化道溃疡胃镜检查可清晰观察到溃疡灶,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光滑,底部由肉芽组织构成,覆以灰黄色渗出物,周围黏膜常有炎症水肿。

治疗

治疗原则

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治疗原则是以消除病因、增强胃黏膜防御功能、控制临床症状为目标。对于Hp阴性且无糜烂及无症状的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可不给予药物治疗,单纯给予饮食及生活指导即可促使胃黏膜的恢复。对于症状较为严重的患者应在常规饮食生活指导的基础上加用治疗药物,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以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对因治疗

1、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常见病因。对于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患者,需要进行规范的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通常使用含有铋剂的四联方案,即1种PPI(质子泵抑制剂)+2种抗生素和1种铋剂。

2、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如戒烟酒、减少食盐摄入,避免对胃有刺激的食物,如辛辣、油腻、过冷过热的食物。

3、停服某些刺激胃黏膜的药物,特别是阿司匹林等非甾体类抗炎药。

对症治疗

针对患者的具体症状,如胃胀、胃痛、打嗝、反酸等,使用相应的药物进行对症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抑酸药、胃黏膜保护剂(如铝碳酸镁)、胃动力药等,详见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

1、抑酸药

通过抑制胃酸分泌,减少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从而缓解疼痛、反酸等症状。常用药物为质子泵抑制剂(PPI),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等,以及H2受体阻滞剂如雷尼替丁、西咪替丁、法莫替丁等。

2、胃黏膜保护剂

通过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保护层,阻止胃酸、胃蛋白酶等消化液对胃黏膜的进一步损害,并促进胃黏膜的修复。常用药物包括铝碳酸镁、硫糖铝、胶体果胶铋、枸橼酸铋钾、氢氧化铝凝胶等。

3、抗生素

针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使用抗生素进行根除治疗。常用药物包括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甲硝唑、呋喃唑酮等。

4、胃动力药

通过促进胃肠道蠕动,改善胃动力,从而缓解胃胀、嗳气等症状。常用药物包括多潘立酮、莫沙必利、西沙必利等。

相关药品

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雷尼替丁、西咪替丁、法莫替丁、铝碳酸镁、硫糖铝、胶体果胶铋、枸橼酸铋钾、氢氧化铝凝胶、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甲硝唑、呋喃唑酮、多潘立酮、莫沙必利、西沙必利、气滞胃痛颗粒、温胃舒胶囊、三九胃泰(养胃舒颗粒)、胃康胶囊、三九胃泰颗粒

手术治疗

慢性浅表性胃炎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在极少数情况下,如胃黏膜出现严重病变或并发其他需要手术治疗的疾病时,才考虑手术治疗。常见的手术方式为胃镜下黏膜切除术,通过胃镜将切除器具送入胃内,精确定位并切除病变部位的黏膜。是一种微创手术,只能切除局限于胃黏膜表层的病变,创伤小、恢复快,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小。深层病变则需进行胃部分切除或全切除手术。

中医治疗

中医对于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有一定的经验,患者可咨询专业的医生接受相应的中药方剂、中成药、针灸等治疗。

1、辨证论治

(1)肝胃气滞证:予以疏肝理气和胃,主方用柴胡疏肝散。

(2)肝胃郁热证:予以清肝和胃,主方用化肝煎合左金丸。

(3)脾胃湿热证:予以清热化湿,主方用黄连温胆汤。

(4)脾胃气虚证:予以益气健脾,主方用香砂六君子汤。

(5)脾胃虚寒证:予以温中健脾,主方用黄芪建中汤。

(6)胃阴不足证:予以养阴益胃,主方用一贯煎。

(7)胃络瘀阻证:予以活血化瘀,主方用失笑散和丹参饮。

2、常用中成药

(1)气滞胃痛颗粒:舒肝理气,和胃止痛。用于肝郁气滞,胸痞胀满,胃脘疼痛。

(2)温胃舒胶囊:温中养胃,行气止痛。用于中焦虚寒所致的胃痛,症见胃脘冷痛、腹胀嗳气、纳差食少、畏寒无力;慢性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见上述证候者。

(3)三九胃泰(养胃舒颗粒):滋阴养胃,用于慢性胃炎,胃脘灼热,隐隐作痛。

(4)胃康胶囊:行气健胃,化瘀止血,制酸止痛。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胃脘疼痛、痛处固定、吞酸嘈杂、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见上述症状者。

(5)三九胃泰颗粒:清热燥湿,行气活血,柔肝止痛。用于湿热内蕴、气滞血瘀所致的胃痛,症见脘腹隐痛、饱胀反酸、恶心呕吐、嘈杂纳减;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见上述证候者。

3、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对慢性胃炎的症状改善有作用,用温针配合艾灸,可有效地缓解慢性胃炎脾胃虚寒证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针灸治疗常用取穴有足三里、中脘、胃俞、脾俞、内关等。

需要提醒的是,对于需要中药治疗的患者,首先应在正规中医医院就诊,经专业中医医生辨证后开具中药处方,购药时应注意甄别药材供应商,推荐选择华润三九等大型医药企业,这类企业能够严格遵循国家标准,从源头把控药材质量,确保所售中药的品质与疗效。

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

一般预后

慢性浅表性胃炎通常预后良好。虽然症状可能反复出现,但该病通常不会导致严重并发症,且大多数患者通过合理的生活方式调整和药物治疗能够有效控制病情,并防止进一步恶化。

危害性

1、若不及时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可能恶化为胃溃疡,导致更严重的胃部疼痛、出血等症状,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极少数情况下,胃溃疡可能进一步发展为胃穿孔,这是需要紧急手术治疗的严重并发症,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

2、长期浅表性胃炎也可发展为萎缩性胃炎,并进一步出现异型增生、肠化生等癌前病变,最终发展为胃癌,对生命健康造成严重损害。

3、长期患病可能导致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社交能力。

治愈性

慢性浅表性胃炎可通过积极抗Hp治疗,应用促胃动力药物及胃黏膜保护剂等药物治疗,同时改善患者不良生活习惯,实现临床治愈,控制病情进展。当慢性浅表性胃炎继续发展成为萎缩性胃炎,病情进一步进展时,治疗难度增大。

日常

总述

良好的日常护理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不适,并促进疾病的恢复。患者平时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

用药护理

1、Hp感染的患者,一定要遵医嘱按量、按时、足疗程用药,不可自行停药或减量,以免治疗不彻底。

2、使用抗生素的患者,注意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如出现严重不可耐受的症状,要积极报告医生,由专业医师采取相应的措施。

3、使用药物时,一定要向医生了解具体的用法用量,保证药物能有效发挥其治疗作用。

生活管理

1、患者日常生活中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睡眠充足,避免过度劳累。

2、平时注意保暖,根据气候的变化及时增减衣物。平时注意避免腹部受凉。

3、可以通过适当的进行体育锻炼,增强身体自身免疫力。

4、参加娱乐活动调节情志,培养阳光积极乐观的生活心态,避免精神抑郁或过度紧张。

病情监测

治疗过程中,注意监测自身上腹部不适、反酸、嗳气、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等症状是否缓解。若症状反复出现,考虑病情反复,需积极就医。

复诊须知

首次抗Hp治疗后间隔1个月检测Hp或复查胃镜,以后每半年复查胃镜和检测Hp是否根治。若Hp仍为阳性,应遵医嘱更换药物继续治疗,直至根除Hp。对于伴有胃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的患者应每半年复查胃镜并进行组织学活检进行监测。

饮食

饮食调理

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发生发展与饮食密切相关,因此生活饮食调理对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的预防、治疗都有一定的作用。患者在日常用药期间,需要注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以促进疾病的恢复。

饮食建议

1、饮食规律,定时进餐,建议患者早、中、晚每天进食3餐,两餐之间尽量不吃零食,晚餐不宜过饱。

2、进食时要细咱慢咽,充分地咀嚼,使唾液和胃酸大量分泌,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

3、合理搭配食物,保证膳食中营养均衡。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如鱼、肉、蛋、奶等,以满足身体需求。同时,注意食物的多样性,避免单一食物长期食用,以免造成营养不良。

4、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不要给胃部带来过大的负担。

饮食禁忌

1、戒烟忌酒,忌服浓茶、浓咖啡等有刺激性的饮料。

2、少吃熏制、腌制、富含硝酸盐和亚硝酸盐、霉变的食物。

3、有明显腹胀时,应尽可能少吃或不吃容易产生胀气的食物。

4、避免生冷、硬质粗糙、油腻、过咸、辛辣等刺激性强的食物。

5、避免暴饮暴食。

预防

预防措施

慢性浅表性胃炎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改善生活方式、调整饮食习惯、避免刺激因素、定期体检以及保持心理健康等多个方面。这些措施旨在减轻胃部负担,保护胃黏膜,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从而降低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发病风险。

1、改善生活方式

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身体免疫力。戒烟限酒,降低胃部刺激,预防胃炎的发生。

2、调整饮食习惯

每日三餐要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保持饮食均衡,为胃部提供充足的养分。减少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如辣椒、生姜、芥末等。避免饮用浓茶、浓咖啡等具有刺激性的饮品。

3、避免刺激因素

尽量避免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以减少对胃黏膜的损害。避免食用不洁食物,不喝生水,以防止幽门螺杆菌感染。避免共用餐具、水杯、牙具等,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4、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胃部检查,了解胃部健康状况。一旦发现胃炎症状,及时治疗,避免病情恶化。

5、保持心理健康

长期的精神压力和情绪波动会影响胃部功能,导致慢性浅表性胃炎。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学会释放压力,积极参加社交活动,保持心情愉悦。

就医指南

门诊指征

1、出现长期无法自行缓解的消化不良表现,如上腹痛、腹胀、嗳气、反酸等;

2、常规体检发现胃黏膜异常;

3、以往有过Hp感或应用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或病情反复;

4、症状明显影响工作和学习生活;

5、患者短期内体重明显下降;

6、出现其他异常情况。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诊科室

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可在消化内科就医咨询。

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会对腹部进行体格检查,着宽松易于暴露腹部的衣物,方便检查。

3、若考虑进行胃镜检查,注意检查前禁食6~8小时。

4、近期有服用药物可以记录药名及用法用量,方便与医生沟通。

5、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6、可由家属陪同就诊,并准备好想要咨询的问题。

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哪里不舒服,不舒服多久了?

2、您如何形容自己的不适症状?

3、您发病以来有无进行治疗,效果如何?

4、您在此期间服过何种药物,服用多久,一天服用几次每次剂量多少,服用后有无缓解或加重?

5、您的症状在餐前餐后有无加剧或缓解?

6、您的家里是否有人有同样表现?

7、您有无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

8、您有无饮酒史、吸烟史?

9、您既往有无急性胃炎病史?有其他消化系统相关的疾病吗?

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现在有明确的诊断吗?

2、疾病严重么?疾病和哪些因素相关?如何治疗?需要手术么?

3、需要做哪些检查?需要做胃镜检查吗?会有损伤吗?

4、需要吃哪些药物,具体如何服用?

5、治疗多久可以停药?停药后会反复么?如何自我判断治愈?

6、我平时应该注意什么?是不是不能抽烟、喝酒了?

7、有什么具体措施可以避免复发么?多久复诊?什么情况下复诊?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服务协议
联系电话:010-64801616|联系邮箱:office@dayi.org.cn Copyright © www.dayi.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26 京ICP备15046755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407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