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大头瘟

大头瘟(swollen-head epidemic)是指是感受风热时毒而引起的,以头面红肿疼痛为特征的一种急性外感热病。多发生冬春季节。风热时毒为主要致病因素,故疏风清热、解毒散结为本病的治疗原则。目前临床比较少见,病变部位比较局限,所以一般预后较好。西医学中的颜面丹毒、流行性腮腺炎与本病有相似之处,可参照本病辨证施治。

英文名称

swollen-head epidemic

其它名称

虾蟆瘟、大头病、大头伤寒、大头天行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就诊科室

中医科、急诊科、传染科

发病部位

头部,面部

常见症状

头面红肿疼痛、发热

主要病因

感受风热时毒

检查项目

体温测量、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心电图

重要提醒

若突然出现头面红肿疼痛、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咨询。注意休息,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临床分类

1、邪犯肺卫

主要表现为头面轻度红肿、发热,热势不高,恶寒、无汗或少汗,伴有头痛、全身酸楚、眼睛红赤、咽喉痛、口渴等全身症状。

2、毒壅肺胃

主要表现为头面红肿疼痛,咽喉疼痛加剧,伴有高热、口渴、烦躁不安等全身症状。

3、毒壅肺胃,邪结肠腑

主要表现为头面及两耳上下前后红肿疼痛、高热、呼吸气粗、烦躁口渴,伴有咽喉肿痛、眼睛红赤、大便秘结、小便色红而短等全身症状。

4、胃阴耗伤

主要表现为发热已退,头面红肿消失,伴有口渴想喝水,但不想吃饭,咽喉干燥、眼睛干涩等全身症状。

流行病学

传染性

中医文献上记载具有强烈的传染性。

好发人群

正气不足易感邪发病。

好发季节

多发生冬春季节。

病因

总述

风热时毒侵袭人体是引起大头瘟发病的直接原因。风热时毒有风热病邪致病特性,又有热毒的特性,多从口鼻而入,致病后发展迅速,易致局部红肿热痛,并造成传播。

基本病因

1、风热时毒

根据中医发病学观点,风热时毒的产生与外界气候环境有密切关系,在冬季应寒反温,春月温风过暖的异常气候环境中容易形成并传播流行。

2、体质因素

体质条件在大头瘟的发病中也是重要因素,当人体正气不足,或气血阴阳失调时,风热时毒从口鼻吸入,内因外因相互作用,而发为本病。

症状

总述

大头瘟是由风热时毒引起的以头面焮赤肿大为特征的急性外感热病,多发于冬春季节,属于温毒的范畴。

典型症状

风热时毒从口鼻而入,初起侵袭卫表表现为恶寒发热,热毒逐渐增加,迅速充斥肺胃、上攻头面,岀现壮热、渴饮、烦躁、苔黄、脉数实等气分邪热炽盛的证候,并有头面焮赤肿痛、咽喉疼痛等邪热聚结于上的表现。若热毒壅滞肺胃及肠腑,则可见热势更盛、肿痛加剧、大便秘结不通。

并发症

一般无明显并发症。

检查

预计检查

医生除了对患者进行望闻问切中医检查外,首先应进行体温测量、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心电图等常规检查。如果伴有其他症状、体征,可进一步开展其他相应的检查。

体格检查

1、望诊

包括观察患者的面色、神态、头面部红肿的部位、范围,舌质与舌苔变化等。

2、闻诊

主要是听声音,医生通过辨别患者语调的高低、强弱等来初步判断病变性质与病情轻重。

3、问诊

包括问寒热、问饮食、问二便,问既往病史、家族史等。女性患者还需问月经等。

4、切诊

包括脉诊和按诊,通过触、按了解是头面部肿大的软硬度、是否有粘连等以及切脉来诊察疾病。

5、其他

体温测量诊疗时,需监测体温,以了解患者体温变化。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数量可提示有无感染存在。有出血者还可了解是否存在贫血及贫血程度。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通过胸部X线检查,以排除呼吸系统感染,特别是肺部疾患引起的发热。

其他检查

心电图检查:可以大体了解患者心脏情况,有无心脏疾患,以便临床治疗。

诊断

诊断原则

医生通常需要根据患者发热、头面红肿疼痛等的临床表现,结合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以及体温测量、血常规等相应的辅助检查则可诊断。同时需要需要与同样有头面部肿胀症状的痄腮、发颐进行鉴别。

诊断依据

1、本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生于冬春季节。

2、初起症见憎寒发热、无汗、全身酸楚、咽痛口渴等肺卫表热证,同时,伴有明显肿毒征象,如头面焮赤肿痛,皮肤发硬,表面光滑,界限清楚。多由鼻旁、面颊肿起,向眼、耳、面部蔓延,甚至波及头皮,或出现水疮。伴有咽喉肿痛,但一般不会破溃糜烂。

3、病程中头面焮赤肿大特征突出,以气分肺胃热毒蒸迫为主要病机变化,深入营血者较少。

鉴别诊断

1、痄腮

两者均多见于冬春季节,都有头面部腮颈肿胀等症状,但可从发病年龄、肿胀部位肌肤色泽等方面比较,二者易于鉴别。痄腮多见于儿童,且以一侧或两侧腮肿为特征。其肿胀特点是以耳垂为中心的漫肿,与健康皮肤间没有明显界限,皮肤紧张而不红,伴有咀嚼疼痛、张口不利。后期可能因热毒从少阳内窜厥阴经脉而继发睾丸肿痛。

2、发颐

两病都有憎寒壮热、面颊红肿热痛等症状,但发病的经过、肿痛部位有别。大头瘟始发病即在头面部出现焮赤肿痛,或伴有咽喉疼痛;发颐则是由伤寒或温病余邪热毒聚于少阳、阳明经而发者,多继发于其他病之后。大头瘟风热时毒可循太阳、少阳、阳明三经上攻头面但以面颊、阳明经为重点;而发颐以少阳经为重点,常为单侧,初起颐颌处下颌角疼痛、肿如核桃、开口困难,成脓时疼痛加剧、红赤肿胀,可波及同侧耳前耳后及颊部,溃破后可从内颊部流出脓液,与大头瘟有别。

治疗

治疗原则

疏风清热,解毒散结,内外合治为本病的基本治疗原则。疾病初起,邪在卫表,宜疏风透邪,兼以解毒消肿。若毒壅肺胃则清热解毒为主;如局部红肿严重,又当以解毒消肿为主。根据病情还可配合通腑、凉膈、清心、凉血、养阴等治法。同时要配合清热解毒、化瘀消肿止痛方药外敷,以内外合治。

对症治疗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不同证候特点在基础方上进行加减。

1、邪犯肺卫

(1)临证时常加入蝉蜕、牛蒡子、金银花、大青叶,以增强疏风清热解毒之力。

(2)口渴明显的患者,加用生地黄、玄参。

(3)无汗的患者,可加用荆芥。

2、毒壅肺胃

(1)若初起表邪较明显的患者,可加用荆芥、防风、葛根。

(2)若初起里热不明显,可去黄芩、黄连。

(3)头面红肿明显的患者,可加用夏枯草、菊花等。

(4)头面肿胀紫红的患者,可加用丹皮、紫草、桃仁。

(5)若腑实便秘的患者,可加用生大黄。

3、毒壅肺胃,邪结肠腑

(1)口渴明显的患者,可加用加花粉、麦冬。

(2)咽喉疼痛较重的患者,可加用玄参、马勃、僵蚕。

(3)头面红肿明显的患者,可加用夏枯草、菊花。

(4)头面肿胀紫赤的患者,可加用丹皮、紫草、桃仁。

(5)脸上燎疱如火烫,痛不可忍,或溃破流水的患者,可加用黄连、石膏、紫草、紫花地丁、土茯苓、薏仁。

4、胃阴耗伤

(1)还有余热,可加用玉竹、桑叶。

(2)胃阴耗伤严重的患者,可加用北沙参、麦冬,并可加少量砂仁。

药物治疗

1、邪犯肺卫

(1)方药:葱豉桔梗汤加减。

(2)常用中药:葱白、豆豉、薄荷、牛蒡子、蝉蜕、山栀、连翘、银花、大青叶、淡竹叶、桔梗、甘草等。

2、毒壅肺胃

(1)方药:普济消毒饮加减。

(2)常用中药:黄芩、黄连、陈皮、甘草、玄参、柴胡、桔梗、连翘、板蓝根、马勃、牛蒡子、薄荷、僵蚕、升麻等。

3、毒壅肺胃,邪结肠腑

(1)方药:通圣消毒散加减。

(2)常用中药:荆芥、防风、川芎、白芷、银花、连翘、牛蒡、薄荷、焦栀、滑石、风化硝、苦桔梗、生甘草等。

4、胃阴耗伤

(1)方药:七鲜育阴汤加减。

(2)常用中药:鲜生地、鲜石斛、鲜茅根、鲜稻穗、鲜雅梨汁、鲜蔗汁、鲜枇杷叶等。

相关药品

小儿清咽颗粒、金莲清热泡腾片、清热解毒口服液、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视病情辨证选用。

手术治疗

本病暂不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其他治疗

外治法

可外敷三黄二香散、如意黄金散、青黛散等,以泻火解毒,散瘀消肿。

治疗周期

大头瘟的治疗周期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

大头瘟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

一般预后

本病目前已比较少见,绝大多数预后较好。本病的预后,主要与患者的身体情况、及时进行诊断治疗、合理的饮食调护等有关。

危害性

若病势危急,未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失治误治,会使发热、热毒症状加重,增加治疗难度。

治愈性

本病部位比较局限,经及时正确治疗,全身证候变化较少,一般不深入营血分,预后良好。

复发性

若治愈后身体虚弱,正气不足,又不注意饮食生活调护,在异常气候的情况下有可能再次复发。

日常

总述

在积极配合治疗的同时,保持良好的心态,注意休息,避免风寒等积极良好的护理,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机体的恢复。

心理护理

安心休息,配合治疗。烦躁不安的要调畅情志,保持平和心态,保持心情舒畅,以免加重病情。

用药护理

1、中药宜浓煎,少量温服、频服。口渴可以用鲜芦根煎汤代茶饮。

2、使用退热药后应密切观察体温及汗出情况,汗出较多时应及时更换内衣,注意保暖,防止复感外邪。

生活管理

1、患者生病期间要注意休息,发热时要定期测定体温、卧床休息,不要当风而卧。

2、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室内温、湿度要适当,光线应柔和。

3、针对温病易耗伤阴液的病理特点,患者要多喝温开水、淡盐水,或用芦根煎汤代茶,或适当饮用各类果汁。

4、应注意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可用银花甘草液漱口,或用2%冰硼散溶液清洗口腔。

5、体温较高的患者,不宜覆盖过厚衣被,同时采取物理降温措施,如乙醇擦浴外擦四肢、胸腹、躯干等,可使体温有所下降。

6、大头瘟头面部红肿处应加以保护,注意局部卫生,严禁挤压肿痛处,以防热毒入血而生变证。

病情监测

1、密切注意患者的神情、脉搏、血压、腹部、大便状况、小便性状及量的情况。

2、注意观察头面部红肿出现的部位、颜色、形状、出现的顺序,并及时告诉医生。

复诊须知

遵医嘱定期复诊。一般情况需要做体温测量、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心电图等检查等项目,检查恢复情况,评估复发风险。

饮食

饮食调理

饮食宜以清淡,易消化流质或半流质为主,注意补给充足水分。少食肥甘油腻,忌食鱼腥海鲜及辛辣之品。并按病程各阶段情况,做好饮食调摄。

饮食建议

1、饮食宜清淡、易消化流质或半流质,多饮开水,多食水果及蔬菜。食物以偏凉为宜,如绿豆、豆腐、海带、紫菜、荠菜、荸荠等。

2、口渴可以饮用甘凉生津的饮料,如甘蔗汁、梨汁等。咽喉肿痛显著的可以饮用甘桔饮利咽、祛痰,恢复期应逐渐过渡到高蛋白、高热量的半流质饮食,如鸡肉泥、藕粉、莲子粥等。

3、病情好转可改为软饭,但仍注意油腻及无辛辣刺激的食物,并保持大便通畅。

饮食禁忌

1、忌食辛辣之品,如葱、姜、蒜、辣椒、胡椒、花椒、酒等,以免助热。

2、忌食油腻黏滞之品,如糯米食品、油炸品、奶油蛋糕等,以免碍胃,影响脾胃运化。

预防

预防措施

预防大头瘟,通常需要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措施,来减少本病的发生。

1、对于可疑为大头瘟有较强传染性疾病的患者,应立即隔离,直至咽喉肿痛消失。

2、在流行期间,应尽量不到公共场所。大流行时,要进行药物预防,可用大青叶、板蓝根、贯众等煎汤服。

3、居室不直接通风,以防感冒。注意口腔卫生,可以淡盐水经常漱口。

4、平时应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顺应季节变化,安排作息,及时调整衣物和室内温度。

5、注意生活的劳逸结合,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避免过度消耗正气。

就医指南

门诊指征

1、突然出现头面部红肿疼痛。

2、或伴有发热、咽痛、口渴等症状。

以上均需及时到医院就诊。

就诊科室

患者通常需到中医科或感染科进行咨询。

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就诊时一般需常规进行体温测量和心电图检查,建议患者穿相对宽松的衣物。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患者及家属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头面部疼痛肿大是什么时候发现的,多长时间了?

2、发现皮疹之前有没有吃过什么食物或药物?

3、是否还有其他不适症状,如发热,口渴、咽喉肿痛?

4、最近做过什么检查,用什么药物治疗过?

5、大小便正常吗,饮食情况如何?

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是什么病?什么原因引起的?

2、严重吗?传染性吗?

3、需要做什么检查?

4、需要怎么治疗?需要住院治疗吗?

6、治疗多久才能好?

7、平时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服务协议
联系电话:010-64801616|联系邮箱:office@dayi.org.cn Copyright © www.dayi.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26 京ICP备15046755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407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