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息肉

宫颈息肉(cervical polyp)是子宫颈管腺体和间质的局限性增生,并向子宫颈外口突出形成息肉。目前本病的确切病因并不十分清楚,但可能与慢性宫颈炎、感染等因素相关。一般来说患者并没有明显的症状,但部分患者也可出现月经异常、阴道异常出血等不适。宫颈息肉的形状类似于手指、灯泡或细茎,颜色可呈红色、紫色或灰白色,直径从数毫米到数厘米不等。
英文名称
遗传性
是否医保
就诊科室
发病部位
常见症状
主要病因
检查项目
重要提醒
临床分类
1、腺囊肿型(腺体潴留性囊肿型)
这种息肉体积略大,切面可见含有黏液的小囊。镜下见息肉的大部分为数个囊性扩大的腺体所占,间质很少,腺腔内充满淡蓝色黏液,腺上皮细胞被压成扁平状。
2、肉芽型
息肉呈红色、质地柔软。息肉表面为柱形上皮,实质部分主要为肉芽组织,包括许多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和淋巴细胞、浆细胞,这种息肉触碰容易出血。实际上是宫颈内膜慢性炎症肉芽修复组织生长过度向外突出所致。
3、血管瘤样型
临床症状有月经后少量点滴状阴道出血,碰之较易出血。息肉呈鲜红色,切面中息肉充血有红色小点,镜下可见丰富的血管,大多为不同程度扩张的毛细血管,血管壁薄、腔大、里面充满红细胞,在血管周围间质中有红细胞,间质和腺体很少。
4、鳞形化生型
息肉周围覆盖的柱形上皮被复层鳞形上皮所代替,间质内部分腺体也有鳞形化生。
5、纤维型
息肉的间质主要为纤维结缔组织,很少见到腺体,有时伴有水肿。
流行病学
本病一般不会传染。
宫颈息肉很常见,在妇女中的发生率为 2%~5%。
常见于40 岁以上,已经生育多个孩子的女性。
病因
目前宫颈息肉的病因并不十分清楚,但是可能与慢性炎症反应、宫颈感染、子宫附件血管阻塞、雌激素水平升高等因素有关。
症状
许多宫颈息肉患者并没有明显的症状,常在妇科检查或其他检查中意外发现。也有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月经异常、阴道异常出血等症状,其中月经异常主要表现为月经量增多,阴道异常出血主要是指性交后出血、绝经后出血或两次月经间隔中出血。另外,合并感染时患者还可出现黄色或白色黏状的阴道分泌物。
1、不孕
较大的宫颈息肉会阻塞宫颈口,严重者造成阴道充塞,阻碍精子进入子宫和卵子的结合,增加不孕的风险。
2、其他
子宫息肉伴有慢性炎症者,如果未及时治疗,炎症会导致子宫息肉逐渐增大,进而诱发盆腔炎、附件炎、阴道炎等更加难治疗的妇科疾病。
检查
患者在就诊时医生首先会对其进行体格检查,以初步了解患者的病情,随后患者可能需要进行阴道镜检查、病理活检、宫腔镜检查等。
检查时医生会用一手拇指、示指将两侧小阴唇分开,用一个鸭嘴型的阴道窥镜斜行沿阴道侧后壁缓慢插入阴道内,边推进边将窥器两叶转正并逐渐张开以扩张阴道,暴露宫颈、阴道壁及穹隆部,然后旋转窥器,充分暴露阴道各壁。此时可见宫颈有单个或多个增生样物,颜色呈红色或紫色,质软而脆,呈舌型,可有蒂,蒂宽窄不一。
病理活检:医生会取患者病变部位的一小块组织然后放到显微镜下进行观察,镜下可见息肉表面被覆高柱状上皮,间质水肿、血管丰富以及慢性炎性细胞浸润。
1、宫腔镜检查
可发现宫颈管内的息肉,并明确息肉蒂部的长度、深度以及具体部位。还可同时进行治疗。
2、阴道镜检查
阴道镜下炎性息肉多呈黄豆状,表面光滑,色红,蒂部多来源于宫颈管,活动良好,常与慢性宫颈炎并存,触之易出血。阴道镜下鳞化息肉色泽偏淡,腺囊肿型息肉有时可见透明的小囊泡,腺瘤型息肉体积大,质地较硬,宫颈息肉伴有原位癌者,肉眼难以发现,而阴道镜下可见病变上皮及异型血管口。
诊断
一般根据阴道镜、阴道窥镜等检查结果,并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等,本病不难诊断。不过医生在诊断本病时,需要排除宫颈癌。
宫颈息肉需要和宫颈癌相鉴别,两者都可出现性接触后出血、月经量增多等症状,不过宫颈癌患者在疾病晚期可出现贫血、恶病质等严重情况。一般根据病理活检即可将两者区别。
治疗
宫颈息肉在发现后要尽快治疗,目前临床上多以手术切除为主,针对息肉并没有特效药物。另外,由于宫颈息肉和慢性宫颈炎密切相关,因此若患者存在慢性宫颈炎常同时治疗。
目前并没有针对息肉的特异性药物。
暂无相关药品。
1、息肉摘除术
医生会使用一种特殊的钳子把宫颈息肉轻轻摘下,若息肉体积较大时,可能会建议使用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并在息肉基底部涂一种药物进行止血。手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轻微的疼痛或出血,建议遵医嘱服药。
2、宫颈锥切术、宫腔镜下电切术
若患者息肉体积较大,经常反复发作,或者合并有宫颈管炎的患者,可采用宫颈锥切术、宫腔镜下电切术进行治疗。其中宫腔镜下电切术能够在直视下切除病变,并且可在术后使用电灼止血。
息肉较大时也可通过电灼、微波及激光等物理疗法进行治疗。
本病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本病的具体治疗费用与所选的医院、个体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
一般情况下宫颈息肉多为良性,极少发生恶变,息肉蒂较深且手术切除后有残留时可能会复发。
息肉如不及时治疗,可能会逐渐增多,极少数患者还有可能会发生恶变。
一般在手术切除会后均可达到临床治愈。
由于目前缺乏数据统计,因此具体的治愈率并不十分清楚。
部分息肉蒂较深,切除不干净时可能会复发。
日常
患者在未完全恢复前要注意避免性生活、盆浴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休息,做好个人卫生。
本病需要通过手术摘除息肉,加之部分患者对本病不甚了解,可能会出现恐惧、焦虑的心理。此时患者可以通过多和医生沟通交流,学习本病的相关知识,来克服这种情绪,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同时家属也要多关心、鼓励患者,帮助患者树立克服疾病的信心。
1、保持合理健康的生活方式,劳逸结合,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不能过于劳累。
2、在病情稳定后,适当进行一些锻炼,有利于增强身体素质。
3、术后创面为完全恢复之前,要注意避免性生活、盆浴以及引导冲洗等。
4、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将内裤放到洗衣机中与其他衣物同洗,每两个月定期更换全新的内裤能够减少细菌的滋生,避免感染。
术后患者要注意遵医嘱复诊,以防出现粘连的情况。
饮食
建议患者少食腌渍食品,少食烫食烫水,避免辛辣刺激事物,规律进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日常生活中良好的饮食管理,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疾病的恢复。
1、在饮食上,应选择清淡类食物,并且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
2、每日摄入足够的营养成分,鱼肉、瘦肉、豆腐、腐竹这些食物都富含蛋白质,有助于帮助恢复。
3、多食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纤维素的食物,如桃、苹果、橙子、柠檬等,可增强身体免疫力,促进康复。
4、当患者阴道出血多时,应服用些补血、止血食品,如藕、枸杞、薏苡仁、山楂、黑木耳、乌梅等。
5、多喝水可以促进排尿,有助于身体的恢复。
1、戒烟限酒,忌服浓茶、浓咖啡等有刺激性的饮料。
2、少吃熏制、腌制、富含硝酸盐和亚硝酸盐、霉变的食物。
3、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如生葱、大蒜、辣椒、芥末等。这些都会直接刺激胃黏膜,使炎症加重,还会刺激胃液分泌,使胃痛加重。
4、避免暴饮暴食。
5、避免吃生冷、硬质粗糙、油腻、过咸的食物。
预防
由于宫颈息肉目前确切的病因并不十分明确,因此并没有较好的预防措施,但是患者可通过下列措施降低发病风险: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换内裤,并尽量穿棉质内裤,避免穿紧身、不透气的裤子。
2、避免高危性生活,同时有多个性伴侣,或经期同房等。
3、定期进行妇科检查,有利于早发现、早治疗。
就医指南
1、妇科常规检查或其他检查发现宫颈息肉;
2、出现月经异常,如月经量增多;
3、出现阴道异常出血,如性接触后出血、绝经后出血、两次月经之间出血等;
4、出现其他进展性的症状或体征。
以上均需及时就医咨询。
患者一般可到妇科就诊检查。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就诊当天可穿宽松的衣服,方便进行体格检查。
3、医生可能会进行阴道检查,检查应避开月经期,检查前24小时避免同房,避免进行盆浴、阴道上药,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1、您有哪些症状?症状出现多久了?
2、过去两个月您和几个人发生过性行为?是否正确佩戴了安全套?
3、您平时是否进行阴道冲洗?频率如何?月经期是否使用卫生棉条?
4、您之前有过妇科疾病吗?进行过哪些治疗?
5、你是否怀孕?以前怀孕过吗?什么时候怀的第一个孩子?生过几个孩子?
6、您平时用什么方法避孕?
1、我出现宫颈息肉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还有其他可能的原因吗?
3、我需要做哪些检查?检查前需要注意些什么?
4、我的情况严重吗?会不会危及生命?
5、您建议先尝试什么治疗?有风险吗?
6、做这个治疗贵吗?我将尝试多少个疗程?
7、治愈的概率大吗?我还可以怀孕吗?
8、这个治疗方案如果失败,我还可以做哪些治疗?
9、我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该怎么护理?
10、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