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膜炎

胸膜炎(pleurisy)是一种发生在胸膜腔内的炎症,常以发热、咳嗽、咳痰、胸痛、胸闷及呼吸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多数患者预后较好,但因恶性肿瘤所致的胸膜炎预后相对较差。
英文名称
遗传性
是否医保
就诊科室
发病部位
常见症状
主要病因
检查项目
重要提醒
临床分类
1、根据病因不同可分为:
(1)结核性胸膜炎:多由结核菌侵犯胸膜所致,胸腔积液中可查见结核杆菌,症状常表现为发热、干咳、胸痛等。
(2)真菌性胸膜炎:主要是真菌感染累及胸膜所致,主要见于艾滋病等抵抗力低下的患者。胆固醇胸膜炎患者常表现为右侧胸腔积液,胸腔积液中可发现胆固醇结晶,临床上可表现为咳嗽、疲倦、胸痛、气促等。
(3)肿瘤性胸膜炎:主要由恶性肿瘤直接侵犯胸膜所致,常见有肺癌、乳腺癌、淋巴瘤,患者会出现血性胸腔积液,而且胸腔积液量较大且难以控制,胸腔积液中可找到恶性肿瘤细胞。
(4)结缔组织病胸膜炎:主要由结缔组织病引起。
2、根据渗出物的性质可分为:
(1)浆液性胸膜炎:又称湿性胸膜炎,主要为多量淡黄色浆液聚积于胸膜腔,形成胸腔积液,胸腔内渗出液过多可导致呼吸困难。多见于肺炎及肺结核初期。
(2)纤维素性胸膜炎:又称干性胸膜炎,渗出物主要为纤维素伴不等量中性粒细胞浸润,渗出的纤维素附着于胸膜的腔面,导致胸膜纤维性肥厚和粘连,使呼吸运动明显受限,并出现胸痛。多见于肺炎、肺结核、尿毒症、风湿病和肺梗死。
(3)化脓性胸膜炎: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胸痛等症状,常继发于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化脓性细菌引起的肺炎、肺脓肿,也可由血行播散引起。
流行病学
个别类型胸膜炎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如结核性胸膜炎,结核分枝杆菌主要经呼吸道传播。
胸膜炎属于临床的常见病、但其发病率缺乏准确的流行病学数据统计。
1、由各种病原菌引起的肺炎患者。
2、肺结核患者。
3、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病患者。
4、尿毒症、肺梗死患者。
5、恶性肿瘤患者。
病因
胸膜是覆盖于胸壁内面、膈上面和肺表面的一层浆膜,覆盖于胸腔各壁内面之间的称为壁胸膜,覆盖在肺表面的称为脏胸膜,两层胸膜之间形成的负压腔隙称为胸膜腔。当因病原体感染、损伤、恶性肿瘤等各种原因导致胸膜炎时,其组织中的毛细血管会渗出蛋白质,两层胸膜间形成纤维黏连、摩擦增加,进而导致患者出现胸痛等相关症状。
1、损伤
胸部直接损伤、心脏手术有时会引起胸膜炎。
2、感染
由于病毒或细菌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可能会导致胸膜炎。结核病累及胸膜可导致结核性胸膜炎。
3、肿瘤
胸膜原发肿瘤,或其他部位肿瘤转移至胸膜,均可导致胸膜炎症。
4、其他疾病
镰状细胞危象、类风湿关节炎、狼疮、肺栓塞或胰腺炎等也可导致胸膜炎。
症状
胸膜炎的最常见表现为胸痛,可持续存在,通常在深呼吸时加重。当限制呼吸运动时,还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若胸膜炎是由病毒感染所引起的,则会出现发热、头痛以及肌肉酸痛等。
1、胸痛
(1)通常只发生于胸膜炎的同一侧,疼痛可持续存在。
(2)深呼吸、咳嗽、突然移动、打喷嚏甚至说话时,胸部出现剧烈、短暂、尖锐的疼痛,或原有疼痛加重。屏住呼吸或按压疼痛部位时,疼痛可以减轻。
2、胸腔积液压迫症状
当积液量明显增加时会对肺产生压迫作用,限制了呼吸运动过程中肺的膨胀,患者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3、全身表现
如果胸膜炎是由病毒感染所引起的,可能还会出现发热、头痛以及肌肉酸痛等症状。胸腔积液引起的症状:胸痛症状可能会减轻,当积液量明显增加时会对肺产生挤压作用,限制了呼吸运动过程中肺的膨胀,患者可出现呼吸困难症状。另外,出现胸腔积液时可能还会有发热、干咳,以及引起胸腔积液的原发病症状。
1、结核性胸膜炎
患者可有乏力、低热、盗汗、干咳无痰等结核病表现。
2、化脓性胸膜炎
患者伴高热、心率加快、呼吸急促、乏力、胸闷、咯脓痰。严重者出现发绀、休克、败血症等。
3、肿瘤性胸膜炎
患者出现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程度呈进行性加重,发展迅速,后期可出现恶病质等表现。
4、类风湿性胸膜炎
患者可出现关节疼痛、关节畸形等类风湿关节炎的症状。
5、系统性红斑狼疮
患者出现对称分布的多边形皮肤损害、面部蝶形红斑、发热、关节酸胀疼痛,严重者可伴肾脏和心脏的损害。
1、化脓性胸膜炎可并发败血症。
2、结核性胸膜炎可并发结核性脓胸、气胸和胸膜肥厚粘连。
3、肿瘤导致的恶性胸腔积液,伴随恶性肿瘤远处转移等症状。
检查
当出现发热、咳嗽、咳痰、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时,需要及时就医咨询。医生会先询问一些基本情况,再对患者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初步了解患者的病情,之后可能会建议行血液检查、胸腔积液检查、X线检查、CT检查、超声、心电图、病理组织活检等,以便进一步明确病情。
当患者有严重感染时可出现体温升高、脉搏和心率加快等表现。医生首先会需要测量患者体温、血压、脉搏、心率等基础体征,然后再进行胸部检查,观察呼吸运动是否存在异常,听诊肺部和心脏是否出现异常呼吸音和心脏杂音,便于明确疾病进展程度。
1、血液检查
(1)血常规:患者检查有白细胞数目升高,常提示有感染。
(2)自身抗体:自身抗体谱阳性常提示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
(3)肿瘤标志物:若胸膜炎因恶性肿瘤所致,肿瘤标志物常提示异常。
(4)细菌学检查:医生可通过此检查明确是哪种病原体导致的胸膜炎,如检查结果肺炎链球菌阳性,则证明是由肺炎球菌引发的胸膜炎。
2、胸腔积液检查
当患者存在胸腔积液时,医生会抽取胸腔积液进行检查。
(1)恶性肿瘤患者常可在胸腔积液中找到肿瘤细胞。
(2)肺结核患者胸腔积液可培养出结核分枝杆菌。
1、X线
可判断是否存在胸膜肿块、胸腔积液、积液量以及有无胸膜增厚粘连等。
(1)当患者出现少量胸前积液时,X线常显示肋膈角变钝,随着积液量的增加,可出现肋膈角消失。
(2)当患者存在局限性胸膜肥厚和粘连时,X线表现为肋膈角变浅、变平;当患者出现广泛性胸膜肥厚和粘连时,X线可见患者胸廓塌陷。
2、CT
比X线分辨率和敏感度更高,检查结果更为准确。
(1)少量胸腔积液时可见胸壁下弧形带状或新月形液体阳密度影,当积液增多时,肺脏可移至肺门处,纵膈向对侧移位。
(2)胸膜肥厚时,CT表现为沿胸壁的带状软组织影,厚薄不均匀,表面不光滑,与肺的交界面多可见小的粘连影,当胸膜厚度达2cm或以上时多为恶性。
3、超声检查
评估胸腔积液的位置和具体含量,有助于诊断胸腔积液
当影像学提示存在可疑胸膜肿块时,医生会考虑做胸膜的病理组织活检来判断是否存在恶性肿瘤。
心电图可排除某些心脏病引起的胸痛。
诊断
医生先要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再结合其临床表现及体征,并参考一系列检查结果,如血液检查、胸腔积液检查、X线检查、CT检查、超声、心电图、病理组织活检等,即可明确诊断。还需注意与细菌性肺炎、肺癌胸膜转移等疾病进行鉴别。
1、细菌性肺炎
患者也会出现咳嗽、胸痛的症状以及胸腔积液,胸部影像学检查可见肺纹理增粗紊乱,可见斑片状阴影,常常不伴胸腔积液的产生。
2、肺癌胸膜转移
患者可有咳嗽、咯痰、胸痛、痰中带血、胸闷、气短、声音嘶哑、发热、体重减轻等症状表现,但此类患者血中肿瘤标志物可升高、影像学发现肺内存在肿物等可鉴别。
治疗
首先要明确引发胸膜炎的原因,根据不同病因进行治疗,同时给予有发热、胸痛等症状的患者以合理的对症治疗,必要时还需进行手术。
1、当患者存在细菌感染时,医生会予以抗生素治疗,必要时会根据药敏实验的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
2、当患者存在结核性胸膜炎时,需要按照结核病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的用药原则进行抗结核治疗。
3、当患者的胸膜炎是恶性肿瘤所致时,需要积极治疗原发肿瘤。
4、当患者出现化脓性胸膜炎时,医生会使用敏感抗生素控制感染,并且及时抽除或引流脓腔内的脓液。
5、当患者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关节炎时,可能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来进行治疗。
当出现发热和胸痛等症状时,可使用温水或酒精进行物理降温,必要时还会使用解热镇痛药。
1、抗生素
针对细菌感染所致胸膜炎,可给予抗生素治疗。
(1)革兰氏阳性菌:常用有青霉素,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2)革兰氏阴性菌:可选用二代、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3)厌氧菌:常用有甲硝唑,替硝唑等。
2、止痛药
疼痛剧烈时可服用止痛药,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
3、抗结核药物
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常选用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链霉素等。
4、减轻胸腔粘连药物
常用有链激酶,胸腔内注射治疗。
青霉素,头孢菌素,氟喹诺酮,大环内酯、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链霉素、链激酶
当慢性脓胸引发肺不张或者胸廓塌陷时,需行外科治疗,如感染病灶清除术、纤维粘连松解术、部分肺叶切除术和胸腔闭式引流术等。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个体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
由细菌、病毒等病原菌所引发的胸膜炎经过治疗后可以彻底治愈,但由恶性肿瘤所致的胸膜炎预后相对较差。
恶性胸腔积液是慢性过程,患者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颠后相对差,且要长期随访。
一般不可自愈。
多数由细菌、病毒等病原菌所引发的胸膜炎经过治疗后可以彻底治愈。
暂无大数据样本研究。
日常
患者要正视疾病,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日常注意作息规律,适当运动,增强体质,遵医嘱用药和复查,以促进疾病的恢复。
1、心理特点
(1)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因不能与亲友密切接触,多有悲观、多疑等情绪。
(2)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因治疗过程漫长、疗效差、预后不良,易产生烦躁、焦虑、恐惧甚至绝望等心理。
2、护理措施
(1)患者要正视疾病,多了解治愈成功的病例,树立治疗信心,积极配合医生。
(2)家属在治疗期间要给予患者更多的关爱与理解,鼓励其表达自身感受,帮助疏导不良情绪。
1、使用抗结核药物治疗的患者需要严格按照疗程用药,不可擅自停药。用药过程中出现恶心、关节疼痛、视力异常等不良反应时,需要积极就医咨询。
2、恶性肿瘤进行化疗者,应遵循医嘱按时按量用药治疗,严密监测不良反应,如有恶心、呕吐、高血压、大量泡沫尿、鼻出血等应立即告知医生,妥善处理。
3、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者应定期检查血压、血糖、血电解质、骨密度等。
1、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不要过度劳累,避免因劳累导致的免疫力下降,导致病情复发或加重。
2、患者应每天进行恢复锻炼,如登楼梯、骑车等,特别是胸膜有粘连的患者,以提高肺活量,恢复肺功能。
3、患者应少去公共场所,以预防感冒等交叉感染,如果必须外出,需要带好口罩。
遵医嘱定期复查,以便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饮食
胸膜炎患者需要加强营养,合理膳食,可食用富含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并且多饮水。禁食辛辣刺激和产气量多的食物。
1、增加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牛奶、鸡蛋、鱼类、瘦肉等。
2、适当增加含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丰富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芝麻油、谷类、豆类及动物内脏等。
3、可以多吃一些能够增加免疫力的食物,比如香菇、核桃、山药等。
1、禁止吸烟、饮酒。
2、避免进食产气食物如汽水、豆类、土豆和胡萝卜。
3、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胡椒、大蒜、芥末等。
预防
1、成人应积极主动戒烟,青少年要杜绝吸烟。避免吸入二手烟或三手烟。
2、流感季节少去人群密度高或不通风的场所,必要时戴口罩。
3、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勤洗脸,勤饮水,勤通风。
4、适当进行锻炼,通过增强体质改善各系统的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
5、酌情接种卡介苗。
卡介苗是预防结核杆菌感染的疫苗,可以预防因结核杆菌侵犯胸膜所致的胸膜炎。普遍认为卡介苗接种对预防成年人肺结核的效果很差,但对预防常发生在儿童的结核性脑膜炎和粟粒型结核有较好作用。
就医指南
当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时,需要及时就医咨询。
患者需要就诊呼吸内科,待查明病因后,若是结核性胸膜炎,医生会建议转到传染科进行治疗。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就诊当天可穿宽松的衣服,方便进行体格检查。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1、您都有哪些症状?出现这些症状多长时间了?
2、随着时间的推移,您的症状有加重吗?
3、您近几天有接触流感病人吗?
4、您既往有结核病病史吗?进行过哪些治疗?
5、您有类风湿性关节炎或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吗?
6、您既往有肿瘤病史吗?
7、您平时抽烟吗?大约每天多少?
8、您从发现症状到现在有就诊过吗?使用过什么药物吗?效果如何?
1、我这是什么病?什么原因引起的?
2、还有其他原因会导致本病吗?
3、我的病情严重吗?会导致死亡吗?
4、我需要做哪些检查?我该如何配合?
5、需要采取哪些治疗措施?能否治愈?
6、需要进行手术吗?手术有什么危害吗?
7、药物治疗有效吗?可以用什么药?有哪些注意的?
8、日常生活中我可以做些什么来促进疾病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