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范可尼综合征

范可尼综合征(Fanconi syndrome)是遗传性或获得性近端肾小管复合功能缺陷疾病,临床较为罕见。原发性范可尼综合征的病因为基因突变,继发性范可尼综合征可由多种疾病引起。临床症状以多尿、烦渴多饮、疲乏、行走时腿痛等为主,儿童可表现为佝偻病。尿液检查为肾性糖尿、全氨基酸尿、磷酸盐尿即可初步确诊,但需进一步明确病因。治疗需针对原发病治疗以及对症处理。

英文名称

Fanconi syndrome,FS

其它名称

范科尼综合征、多发性肾小管功能障碍综合征、Lignac-Fanconi综合征、Lignac综合征、肾病-糖尿病侏儒伴低血磷性佝偻病、骨软化-肾性糖尿氨基尿酸-高磷酸盐尿综合征、骨-肾病综合征、家族性少年型肾病综合征、近端肾小管功能障碍综合征

遗传性

原发性范可尼综合征和导致继发性范可尼综合征的一些疾病为遗传病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就诊科室

小儿科、肾内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肾脏

常见症状

多尿、烦渴、多饮、便秘、疲乏、肌无力、恶心、呕吐、行走时腿痛、手足抽搐、发育障碍

主要病因

遗传性疾病、后天获得性疾病、外源性因素

检查项目

血常规检查、尿常规检查、尿本-周蛋白检查、24h尿电解质及尿蛋白检查、肾小管功能检测、生化检查、血气分析、泌尿系统及肝胆胰脾超声、裂隙灯检查、骨骼X线平片、肾穿刺活体组织检查、基因检测

重要提醒

本病需早诊断、早治疗,降低发展为肾衰竭的风险。

临床分类

1、原发性范可尼综合征

成人与儿童均可发病,遗传模式不一,也可为基因突变导致的散发病例。

(1)婴儿型:急性起病者多于6-12个月发病,预后差,慢性起病者多于2岁以后发病,症状较轻。

(2)成人型:10-20岁以后起病,有多种肾小管功能障碍。

(3)刷状缘缺失型:由于近曲小管刷状缘完全缺失而引起,葡萄糖及各种氨基酸载运系统完全丧失,病情严重。

2、继发性范可尼综合征

(1)继发于遗传性疾病:胱氨酸储积病酪氨酸血症Ⅰ型;糖原贮积病Ⅰ型;半乳糖血症;遗传性果糖不耐受;细胞色素C氧化酶缺乏症;Wilson 病;Lowe综合征;遗传性成骨不全;Alport 综合征;先天性肾病综合征;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等。

(2)继发于后天获得性疾病:肾病综合征;移植肾;急慢性间质性肾炎;多发性骨髓瘤肾病;舍格伦综合征;肾淀粉样变性;重金属中毒;药物(过期四环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6-巯基嘌呤,顺铂等)引起的肾损害;低钾性肾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以及肿瘤相关性肾病等。

流行病学

传染性

本病无传染性。

发病率

范可尼综合征在临床上较为罕见。由于可以导致范可尼综合征的疾病很多,故而难以获得准确的发病率。

死亡率

死亡率与导致本综合征的疾病有关。

好发人群

1、导致本综合征的疾病可为遗传病或有遗传因素,故本病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

2、长时间接触重金属或长期应用某些药物如顺铂、氨基糖苷类和四环素的人群。

病因

总述

引起范可尼综合征的病因很多。原发性范可尼综合征主要由遗传或基因突变导致;继发性范可尼综合征则由多种疾病引起。儿童病例多为遗传性疾病,而成人病例多为后天获得性疾病或外源性因素,后者常继发于慢性间质性肾炎、干燥综合征、移植肾、重金属(汞、铅、镉等)肾损害等。

基本病因

1、遗传性疾病

包括特发性、散发性、胱氨酸储积症(小儿范可尼综合征最常见的病因)、Lowe综合征、Wilson病、Dent病、Ⅰ型酪氨酸血症、半乳糖血症、Ⅰ型糖原贮积症、线粒体病、遗传性果糖不耐受症等。

2、后天获得性疾病

包括副蛋白血症(多发性骨髓瘤)、肾病综合征、急慢性肾小管间质肾炎、干燥综合征、肾移植、恶性肿瘤及肾淀粉样变性等。

3、外源性因素

(1)重金属:如钙、铅、汞、铀、铂。

(2)药物:如顺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硫唑嘌呤、丙戊酸盐、过期四环素、异环磷酰胺、替诺福韦、马兜铃酸。

(3)化学物质:如甲苯、马来酸盐、百草枯、甲酚溶液。

危险因素

1、家族中,尤其是直系亲属患有范可尼综合征时,本病的发病风险增加。

2、长期接触某些重金属、化学物质或应用一些药物例如顺铂及某些抗生素的患者患病风险增加。

诱发因素

1、半乳糖血症患者在进食牛奶等含乳糖的食物后可能导致范可尼综合征发作。

2、遗传性果糖不耐受症的患者在进食水果或果糖后可导致范可尼综合征急性发作,需及时停止摄入果糖,否则可能威胁生命。

症状

总述

近端肾小管承担多种物质重吸收,该疾病可有多种近端小管功能障碍,临床以出现肾性糖尿、全氨基酸尿、磷酸盐尿等为主,并相应出现低磷血症、低尿酸血症及近端肾小管酸中毒,并可因此引起骨病如骨痛、骨质疏松及骨畸形等,晚期可出现肾衰竭。

典型症状

1、多尿、烦渴、多饮、便秘

是由于肾近端小管功能障碍导致身体过量失水导致的脱水症状。

2、疲乏、肌无力、恶心、呕吐

患者可经常出现全身乏力,甚至出现肢体无力运动而不僵硬的软瘫或周期性瘫痪。还会有消化系统症状如恶心、呕吐、厌食、便秘等。这些是由于肾小管功能障碍引起了低钾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

3、行走时腿痛、手足抽搐

是钙磷代谢紊乱导致的骨软骨病及低钙血症。在婴儿及青少年则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骨骼畸形及佝偻病等。

伴随症状

1、眼部症状

视力障碍、畏光、眼球震颤及白内障形成,常见于胱氨酸储积症引起的范可尼综合征。

2、发育障碍

以Lowe综合征为原发病者,可见视力发育迟缓或轻度认知障碍,或有面容异常、头颅畸形等。

3、肝脏相关症状

半乳糖血症患者或遗传性果糖不耐受患者可能出现肝硬化,可伴有肝大、黄疸,或有腹水。

病情发展

疾病进展与病因密切相关。随着肾功能逐渐下降,最终可能会发展为终末期肾衰竭。

并发症

1、近端肾小管酸中毒

由于近端肾小管的碳酸氢盐重吸收功能发生障碍,肾脏调节体内酸碱平衡的功能受到影响,导致酸中毒的发生。

2、低钾血症

肾小球初步过滤后的原尿中的钾离子有65%-70%在近端肾小管被重吸收,近端小管功能障碍导致钾离子丢失过多,引起低钾血症。

3、其他

可能并发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肾性骨病、骨畸形、骨软骨病等。尿中磷酸盐丢失导致钙磷代谢紊乱,引起低血磷、低血钙,刺激控制血钙水平的甲状旁腺使其功能亢进,引起各种骨病。

检查

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多尿、烦渴、多饮、便秘、疲乏或行走时腿痛时,需要及时就诊。医生询问完病史后,首先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判断有无异常体征。之后可能建议做血常规检查、尿常规检查、尿本-周蛋白检查、24h尿电解质及尿蛋白检查、肾小管功能检测、生化检查、血气分析、泌尿系统及肝胆胰脾超声、裂隙灯检查、骨骼X线平片、肾穿刺活体组织检查及基因检测等,以明确诊断及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

体格检查

患者可能会有四肢骨压痛。

实验室检查

1、 血常规检查

一般从肘部静脉取血。判断患者是否有贫血或合并感染,便于进一步病因诊断。

2、 尿常规检查

留取随机尿即可。患者通常表现为尿糖阳性、尿蛋白阳性。

3、 尿本-周蛋白检查

多发性骨髓瘤的患者可能出现尿本-周蛋白阳性。

4、 24小时尿电解质及尿蛋白定量检查

需要留取24小时尿。在一个清洁容器(例如大饮料瓶)留下第一天选定的时间到第二天相同时间之间的每一次尿液,比如第一天早上7点排空晨尿后,留取每一次尿液至第2天早上7点,包括第2天的晨尿。留取的尿液常温保存即可,记录尿液总量,混匀,取一小瓶送检。患者可能出现磷酸盐尿、高钙尿及高尿酸尿,尿钠及尿钾高于正常值。尿蛋白一般小于2g/d。

5、 肾小管功能检测

可见视黄醇结合蛋白、溶菌和β2-微球蛋白升高,提示近端肾小管功能异常。

6、 生化检查及血气分析

生化检查一般取静脉血,血气分析一般取动脉血。患者存在低磷血症、低尿酸血症、低钾血症以及高血氯性代谢性酸中毒。

7、基因检测

便于诊断原发性范可尼综合征和继发于遗传性疾病的范可尼综合征。

影像学检查

1、 泌尿系统及肝胆胰脾超声

用于病因诊断,患者可能出现肾脏增大、肝脏增大或缩小。

2、 骨骼X线平片

主要改变为骨皮质变薄,骨小梁减少、变细,以脊椎和骨盆较明显,特别是胸腰段负重节段。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可见典型为圆形、边缘清楚如凿孔样的多个大小不等的溶骨性损害,颅骨、盆骨、脊柱、股骨、肱骨等处。

病理检查

肾活检:对于病因不明且未发展至肾衰竭的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肾活检,以明确诊断。在活检穿刺术术前会完善相关凝血功能的检查,医生会让患者练习呼吸屏气动作。穿刺时,患者俯卧(移植肾时仰卧),在消毒及局部麻醉后,医生会在B超探头的引导下先将穿刺针刺入皮肤,嘱患者屏住呼吸配合后穿刺取材。术后医生会按压包扎止血,并观察患者情况,患者需卧床休息24小时。取出的组织送至病理实验室,确定肾脏组织病变情况。

其他检查

由于导致范可尼综合征的原发病多种多样,因此需针对病因完善检查。

1、针对胱氨酸储积症

儿童范可尼综合征应检查外周血白细胞中胱氨酸含量并进行裂隙灯检查,发现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和角膜结晶有助于诊断胱氨酸储积症。

2、针对半乳糖血症

细胞内半乳糖-1-磷酸尿苷酰转移酶检查有诊断意义。

3、针对Wilson病

患者应行裂隙灯检查角膜色素沉着。检测尿、肝、血浆铜含量及血清游离铜。

4、针对多发性骨髓瘤

需完善单株免疫球蛋白血症的检查,包括蛋白电泳、免疫固定电泳、血清免疫球蛋白定量测定及血清游离轻链检测。还需进行骨髓穿刺检查。

诊断

诊断原则

根据引起近端肾小管损害的疾病病史,结合患者相关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提示近端肾小管损害而确立诊断。诊断范可尼综合征后,需要进一步对病因进行诊断十分重要,需明确导致范可尼综合征的原发病。

诊断依据

根据患者有引起近端肾小管损害的病因,具备以近端肾小管损害为主的实验室证据,结合各疾病的特点而确立诊断。临床出现肾性糖尿、全氨基酸尿、磷酸盐尿、尿酸盐尿及碳酸氢盐尿等,并相应出现低磷血症、低尿酸血症及近端肾小管酸中毒,并可因此引起骨病(如骨痛、骨质疏松及骨畸形),晚期可出现肾衰竭。据此可判断范可尼综合征的存在,其中肾性糖尿、全氨基酸尿、磷酸盐尿是基本诊断条件。诊断范可尼综合征后,进行病因诊断十分重要。后天获得性疾病诊断相对较容易,遗传性疾病需完善特殊检查及基因检测后确诊。

1、胱氨酸储积症

儿童范科尼综合征要警惕胱氨酸储积症,诊断依靠外周血白细胞中胱氨酸含量。患儿半胱氨酸水平通常超过2nmol/mg (蛋白),而正常人含量<0.2nmol/mg (蛋白)。裂隙灯检查发现角膜结晶有助于诊断。

2、半乳糖血症

诊断主要通过红细胞内半乳糖-1-磷酸尿苷酰转移酶和尿半乳糖检查。

3、Wilson病

诊断依靠尿、肝脏、血浆铜含量及血清游离铜检测。角膜K-F色素沉着环有助于诊断。

4、糖原贮积症

诊断依赖DNA检查或肝穿刺明确。

5、酪氨酸血症

诊断依据为血浆或尿中升高的琥珀酰丙酮。

鉴别诊断

1、婴儿型范可尼综合征

应注意其他原因所致的肾小管性酸中毒。肌无力症状或步态不稳类似神经系统病变或原发性肌病,应注意根据有无肾性糖尿、全氨基酸尿、磷酸盐尿来区分。

2、成人因其他代谢性骨病引起骨质疏松伴肌病

此类疾病需与范可尼综合征进行鉴别。尿毒症患者可有葡萄糖尿或氨基酸尿,而无低磷酸盐血症,Wilson病也会与运动系疾病相混淆。主要根据肾性糖尿、全氨基酸尿、磷酸盐尿同时出现的特征加以鉴别。

治疗

治疗原则

治疗范可尼综合征,首先应当对因治疗,即积极治疗原发病,解除病因,其次是对症治疗,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和延缓肾哀竭。

对因治疗

针对继发性范可尼综合征的原发病进行治疗,如重金属中毒和药物损害等,应防止继续接触毒物并促进毒物排泄;遗传代谢病可通过饮食限制以减少代谢性毒物沉积;应用巯乙胺治疗胱氨酸症;D青霉胺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等。部分患者通过上述治疗,病情可有明显好转。

对症治疗

1、纠正酸中毒

应补充碱剂,常用枸橼酸合剂,此合剂除补碱外,尚能减少肾结石及钙化形成。亦可服用碳酸氢钠。

2、补充钾盐

可口服枸橼酸钾,也可用枸橼酸合剂。不可用氯化钾,以免加重高氯性酸中毒。

3、防治肾结石、肾钙化及骨病

服枸橼酸合剂后,可预防肾结石及钙化。对已发生严重骨病而无肾钙化的患者,可小心应用钙剂及骨化三醇治疗。

4、纠正低血容量

范可尼综合征常因多尿而致脱水,除针对病因治疗外,应补足含盐的液体(包括钠、钾、钙等),可采用定时口服,必要时遵医嘱追加。

5、纠正低磷血症

可口服中性磷酸盐治疗。补磷可加重低血钙与骨病,要联合使用维生素D。

一般治疗

1、肾功能不全者,需限制饮食中的蛋白质摄入。

2、半乳糖血症患者需进食无半乳糖饮食。

3、遗传性果糖不耐受者需限制果糖和蔗糖饮食。

4、酪氨酸血症应给予低苯丙氨酸和酪氨酸饮食,对肾功能保护有作用。

药物治疗

1、枸橼酸合剂、碳酸氢钠

纠正酸中毒和水、电解质紊乱需补充碱剂,常用枸橼酸合剂,亦可服用碳酸氢钠,以血液中碳酸氢盐水平恢复正常为标准。已有低血钾者可口服枸橼酸钾,也可用枸橼酸合剂补钾。

2、钙剂、骨化三醇、维生素D

对已发生严重骨病而无肾钙化的患者,可小心应用钙剂及骨化三醇治疗。低磷血症的患者可口服中性磷酸盐治疗,补磷可加重低血钙与骨病,要联合使用维生素D。

相关药品

枸橼酸合剂、碳酸氢钠、枸橼酸钾、钙剂、骨化三醇、中性磷酸盐、维生素D。

手术治疗

患者出现肾衰竭可适时进行肾移植。

其他治疗

1、血液透析

患者确定透析前1-3个月造动静脉内瘘,一般选在左上肢。透析时患者一般平卧,医护人员使用穿刺针穿刺内瘘后,将血液通过管道引入透析机,滤过血液中的有害物质后再通过管道流回自身。

2、腹膜透析

是利用自身的腹膜作为半透膜来达到清除代谢废物的目的,可居家自行操作。确定应用腹膜透析时会置入一根永久的安全的腹透管与腹腔连接,将透析液灌入腹腔。保留规定的时间后再将用过的透析液引出,重新灌入新的透析液。操作过程中需要保持环境清洁卫生,避免污染。

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

一般预后

本病可能会遗传给下一代,并且最终可能会发展至终末期肾衰。继发于药物、重金属及毒物的范可尼综合征在祛除致病因后有可能会治愈。但原发性及继发于各种先天遗传病及后天疾病的范可尼综合征一般是长期慢性病程,难以根治。

危害性

1、原发性范可尼综合征及继发性范可尼综合征的许多原发疾病为遗传病,可能会遗传给下一代。

2、本病出现肾小管功能异常,最终会发展到终末期肾衰竭。

自愈性

本病一般不能自愈,需积极就医接受治疗。

治愈性

治愈性与基础疾病相关。继发于药物、重金属及毒物的范可尼综合征在祛除致病因素后有可能会治愈。但原发性及继发于各种先天遗传病及后天疾病的范可尼综合征难以治愈。

治愈率

尚无大样本数据研究。

根治性

本病为长期慢性病程,除继发于药物、重金属及毒物的范可尼综合征外,一般无法根治。

日常

总述

范可尼综合征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配合治疗,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本病病程长,病情反复,长期服药不良反应大,患者易产生悲观、恐惧等不良情绪。

2、护理措施

(1)患者应积极主动与医生沟通,表达内心感受和了解病情,积极面对疾病。

(2)家属要做好患者心理疏导工作,解除患者后顾之忧,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用药护理

1、中性磷酸盐

注意联合钙片和维生素D服用。如有腹泻或腹部不适可咨询医生适当减量。

2、抗生素

遵医嘱服用抗生素,不自行停药或改变用量。

术后护理

1、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神志、尿量,切口渗血、渗液情况,详细记录出入量,注意腹腔引流管情况。有异常要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2、体位

术后血压平稳后可取半卧位,家属配合医护人员协助患者翻身,但要避免过早活动,避免咳嗽和打喷嚏等,卧床1-2天,以免术后出血。

3、饮食与营养

排气后可开始进流食。早期应予高蛋白高热量饮食,但避免高脂肪饮食。

4、引流管护理

肾移植术后常规放置引流管,术后接负压引流袋引流。避免引流管受压、扭曲和折叠,保持引流畅通;观察引流液的量、色、性质。若引流液颜色鲜红、量持续性增加,应警惕腹腔内出血,及时通知医护人员采取措施。

5、导尿管护理

术后常规留置导尿管,引流尿液和观察尿量情况,观察尿液颜色了解有无出血等情况,导尿管一般放置3-4天。

生活管理

1、注意休息

劳逸结合,注意休息和保暖,预防感染,合理饮食。

2、适当运动

可根据病情适当活动,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以身体能承受为度。

3、按时用药

遵医嘱按时用药,不随意增减药量。避免使用对肾功能有害的药物。

4、定期复诊

定期门诊随访,病情出现变化时及时就医。

复诊须知

患者应当至少每3-6个月检查肾功能、尿常规等,以及时评估肾功能,便于医生调整治疗方法。

饮食

饮食调理

患者需饮食均衡,若病情进展至慢性肾衰竭时要根据优质低蛋白、充足热量的原则饮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一些特殊的原发病还要求患者进行特殊饮食,可减轻病情,保护肾功能。

饮食建议

1、低蛋白质饮食

慢性肾衰竭病人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入,且饮食中50%以上的蛋白质为优质蛋白,如鸡蛋、牛奶、瘦肉、鱼等,由于植物蛋白中含非必需氨基酸多,应尽量减少摄入,如花生及其制品。

2、足热量饮食

供给足够的热量可减少体内蛋白质的消耗。一般每天供应的热量为30-35kcal/kg,摄入热量的70%由碳水化合物供给。可选用热量高、蛋白质含量低的食物,如麦淀粉、藕粉、薯类、粉丝等。

饮食禁忌

一些基础疾病需要进行特殊饮食。

1、无半乳糖饮食

半乳糖血症患者必须避免进食含乳制品以及含乳糖的制品。一些水果和蔬菜如西瓜、西红柿等也含有乳糖,需特别注意。

2、限制果糖和蔗糖

遗传性果糖不耐受者应当绝对禁食果糖,包括同类的糖如山梨醇。如水果以及含果糖、蔗糖的食物。许多食物以及无糖口香糖中含有山梨醇,也应避免。

3、低苯丙氨酸和酪氨酸饮食

酪氨酸血症的患者需进行此饮食疗法。

预防

预防措施

1、原发性范可尼综合征和继发于遗传性疾病的范可尼综合征在基因层面无法预防,生育过患者的高危家庭及亲属应进行遗传咨询。应当避免近亲结婚,做好产前检查,尽量优生优育。

2、避免接触重金属及化学有毒物质,遵医嘱用药,不自行服用药物。

3、健康人应定期体检,对于可能造成范可尼综合征的原发病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患有肾脏疾病的患者更要定期复查肾功能。

就医指南

急诊(120)指征

若患者出现深而快的呼吸,或呼吸困难,可能出现意识障碍甚至昏迷,可能是出现了严重的酸中毒或低钾血症,需拨打120或前往急诊处理。

门诊指征

1、配偶和直系亲属包括父母、亲兄弟姐妹、孩子确诊患有原发性范可尼综合征或导致继发性范可尼综合征的遗传病时。

2、出现多尿、烦渴、多饮、便秘、疲乏、肌无力、恶心、呕吐、行走时腿痛、手足抽搐等表现的患者。

3、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情况应当前往门诊就诊或筛查。

就诊科室

1、突发严重呼吸困难或意识障碍的患者请前往急诊科就诊。

2、病情平稳者可前往肾脏内科就诊。

3、14岁以下的患者请前往儿科就诊。

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会对四肢进行体格检查,穿着宽松的衣物方便检查。

3、若考虑进行血常规等需抽血的检查,建议提前禁食6-8小时。

4、近期有服用药物可记录药名及用法用量,方便与医生沟通。

5、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6、可由家属陪同就诊,准备好想要咨询的问题。

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都有哪些症状?

2、 这些症状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出现多久了?

3、 您有多发性骨髓瘤或者肾脏疾病的病史吗?

4、 有没有接触一些重金属或者有毒物质?

5、 您的直系亲属中或家族中有类似的疾病吗?有确诊的患者吗?

6、 您在别的医院就诊过吗?当时是怎么诊断的?做过什么检查?

7、 您服用过什么药物?是长期服用吗?有自行服用过什么药吗?

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现在有明确的诊断吗?

2、导致我得这个病有哪些原因?和我之前的病有关系吗?

3、我的情况严重吗?

4、要怎么治疗?能治愈吗?

5、我平时应该注意什么?我有什么不能吃的吗?

6、我需要复查吗?多久复查一次?

7、我的病会遗传给我的孩子吗?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服务协议
联系电话:010-64801616|联系邮箱:office@dayi.org.cn Copyright © www.dayi.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26 京ICP备15046755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407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