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黄韧带骨化症

黄韧带骨化症是比较常见的脊柱韧带异位骨化性疾病,在脊柱颈、胸、腰段均可以发生,以下胸段最为多见。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目前认为与遗传、慢性退行性变、内分泌、炎症等因素有关。本病如不及时治疗,可使脊髓受到长期、持续性的压迫,有可能造成不可逆性损害。

遗传性

可能跟遗传有关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就诊科室

骨科

发病部位

其他

常见症状

肢体疼痛、麻木、无力

主要病因

病因尚不完全明确,目前认为跟慢性退行性改变、生物力学和解剖因素、遗传因素、内分泌和代谢异常以及相关的分子调控异常等有关

检查项目

X线、CT、MRI

重要提醒

患者感觉肢体有感觉、运动障碍时,应及时就医,以免耽误病情,引发严重后果。

流行病学

传染性

无传染性。

发病趋势

有研究显示,本病发生率有随年龄增加而增高的趋势。

好发人群

有研究显示,本病多见于亚洲黄种人群。50岁~60岁人群发生率较高,男性多发于女性。

病因

总述

本病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其致病因素多样,目前学术界认为导致其发生的主流观点为慢性退行性改变、生物力学和解剖因素、遗传因素、内分泌和代谢异常以及相关的分子调控异常等。

基本病因

1、慢性退行性改变

黄韧带骨化的形成是漫长的渐进性过程,多发生于中老年人。有研究认为,老年人由于退变造成弹性纤维断裂、变性而引起黄韧带弹性降低,容易导致椎体不稳,这样反过来又导致黄韧带机械应力增大,损伤后纤维化修复,久之则会导致骨化的发生。

2、生物力学与解剖因素

有研究发现,反复的脊柱韧带的拉伸应力是导致脊柱韧带骨化的原因。

3、遗传因素

黄韧带骨化多发生于东亚黄种人群,以日本人为最多,而白种人及黑种人群相对较少,这一明显种族差异说明遗传因素可能在黄韧带骨化的发病及演变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4、内分泌与代谢异常

内分泌和代谢异常可能与黄韧带骨化存在相关性。现在多数学者认为患有糖尿病、肥胖症、钙磷代谢异常、氟骨症等代谢性疾病者更易发生黄韧带骨化。

5、分子调控异常

目前,许多基础研究发现BMP、软骨源性形态发生蛋白1(CDMP1)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等与黄韧带骨化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6、其他

(1)血管因素对黄韧带骨化的发生也有重要影响。有研究发现,黄韧带骨初期血管组织的增生在骨化过程中有重要意义,是黄韧带中大量BMP阳性表达的未分化间充质细胞和软骨细胞的来源。

(2)局部的炎症也有可能导致黄韧带骨化的发生。黄韧带在向成骨分化的过程中会发生弹性纤维的变性与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有关。

(3)饮食习惯、社会和自然环境等也是导致黄韧带骨化发生的因素。

症状

总述

骨化的韧带未对脊髓产生压迫时,一般无明显表现;随着病情的进展,或部分患者的椎管狭窄,骨化的韧带可压迫脊髓,引起患者肢体感觉、运动障碍等脊髓受压的表现。

典型症状

1、感觉障碍

最早出现,患者可有肢体疼痛、麻木、无力等表现。

2、运动障碍

上肢表现为僵硬、不灵活。下肢表现为肌力减退,行走不稳如踩棉花样,易跌倒。

3、椎体局部症状

常不明显,少数病例可有颈痛或胸、腰部痛,且可伴有活动受限及仰伸时诱发或加重麻木等感觉障碍症状。

4、其他

严重者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和性功能障碍。

并发症

患者的表现主要为神经受压的症状,详见上诉典型症状。

检查

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下肢感觉异常时,应及时就医。医生首先会进行相关的体格检查,之后为明确诊断及了解病情,需要进行X线、CT、MRI等检查。

体格检查

医生通过视触叩听的方式来对患者的病情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可发现患者有躯干和下肢感觉障碍、下肢肌力减弱、肌张力增高、腱反射活跃或亢进等表现。

影像学检查

1、X线

于侧位及斜位片上可显示骨化的黄韧带,以颈5段~6段、颈4段~5段及胸段为多见,腰椎处由于骨骼肥厚且致密,常难以显示。在严重者可发现骨化的黄韧带向椎管内突入。此外,椎间隙多有骨刺形成等。

2、CT及断层摄影

可清晰地显示骨化的黄韧带的形态及部位。

3、核磁共振(MRI)

可见黄韧带增生、肥厚导致椎管狭窄,脊髓受压。

4、脊髓造影

造影可显示胸椎相应病变水平有完全梗阻或不完全梗阻征,梗阻大多发生于骨化位置最低且最为严重的部位。

其他检查

电生理检查对合并有脊髓受压症状者,可酌情选用诱发电位或肌电测定,不仅可作为辅助诊断的依据,且有利于除外脊髓本身的病变。

诊断

诊断原则

依据临床表现及相关的辅助检查能确立诊断,诊断时应注意与胸椎管狭窄症、后纵韧带骨化症等疾病进行鉴别。

鉴别诊断

1、胸椎管狭窄症

逐渐出现的双下肢麻木无力,行走困难及大小便功能障碍是本病的主要临床症状。可有胸背部疼痛、踩棉花感及胸腹部束带感。X线检查一般可显示不同程度的退变性征象,其范围大小不一,椎体骨质增生可以很广泛,其范围大小不一。也可为1个~2个节段;椎弓根短而厚;后关节增生、肥大、内聚,上关节突前倾;椎板增厚,椎板间隙变窄。

2、后纵韧带骨化症

临床表现主要是由于继发性椎管狭窄对脊髓压迫引起。X线侧位片可见椎体后方条索状的形态不规则的高密度影。

治疗

治疗原则

本病一般通过手术来进行治疗,但对于早期轻型患者,以及有外科手术禁忌证或是脊髓受损已形成完全瘫痪的者可采取保守治疗。

药物治疗

有疼痛症状的患者,可在医生建议下使用一些止痛药,如布洛芬。

相关药品

布洛芬

手术治疗

对伴有脊髓受压症状,且已影响工作、生活,经非手术疗法无效者,应及早施术,具体选择何种术式需依据病情而。对单纯因本病所致者,行后路单纯性黄韧带切除、椎管成形术或椎管后壁切除术等均可获得疗效。

其他治疗

对发病早期,症状较轻者,可进行颈部制动,如使用颈托、颈围、牵引等方法,但多数患者最终仍需手术治疗。

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

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个体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

一般预后

本病的预后跟患者的病情、是否及时治疗等因素有关,如能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一般预后较好。

危害性

本病可引起脊髓压迫,引起患者的多种不适,病情严重者还可发生瘫痪。

治愈性

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后,患者的病情多可以得到控制。

治愈率

无大样本数据研究。

日常

总述

日常生活中,患者需注意保持合理的生活方式和平稳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均有助于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防止病情进一步加重。

生活管理

1、睡硬床,仰卧位时,可在膝关节和头下各放置一个枕头,将肩部抬高。或者采取侧卧位,位于上方的膝关节屈曲,在两侧膝关节之间放置一个枕头。

2、避免进行高强度性运动,避免反复旋转和弯腰的运动,如某一特定的活动会引起严重的腰痛,或使疼痛明显加重,则应避免进行该活动,或尝试其他活动方式。

3、尝试身心训练,可促进患者肌力、柔韧性及平衡能力的改善,还包含大量的放松技术,常见的方式包括瑜伽、普拉提、太极。

4、注意保暖,防止颈背部受凉。

5、避免久坐、久站或保持一个姿势很久,应该及时起身放松一下身体,舒展一下身体,从而缓解腰背的不适。

复诊须知

不适加重时及时至医院复诊。

饮食

饮食调理

饮食对本病无特殊影响,但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多食富含维生素、蛋白质及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豆类、肉类等。

2、可少食多餐,促进消化。

饮食禁忌

禁食辛辣刺激食物。

预防

预防措施

本病病因尚不明确,暂无有效预防措施。

就医指南

门诊指征

1、无明显诱因出现肢体疼痛、麻木、无力;

2、无明显诱因上肢出现僵硬、不灵活;

3、无明显诱出现颈痛或胸、腰部痛,伴有活动受限等;

4、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诊科室

可至骨科就诊。

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前往就诊的过程中,保持肢体活动安全,避免跌跤加重病情。

3、可能会进行体格检查,可穿着方便穿脱的衣物。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您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3、您脊柱有受过伤么?

4、您的症状是持续存在还是间歇性发作的?

5、自从您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

6、有哪个姿势会加重疼痛么?

7、您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症状?

8、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9、您有在服用什么药物吗?

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2、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3、我需要如何治疗?需要住院吗?多久能好?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我需要做什么检查?这些检查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吗?

6、回家后我该怎么护理?

7、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服务协议
联系电话:010-64801616|联系邮箱:office@dayi.org.cn Copyright © www.dayi.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26 京ICP备15046755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407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