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风寒感冒

风寒感冒(common cold of wind cold type)是指风寒之邪侵袭肺卫,以致卫表不和、肺失宣肃的一种病证,好发于冬春季节。该病患者主要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鼻塞、流清涕、打喷嚏、头痛等症状。本病一般预后良好,经积极治疗后,多数患者可获得治愈。

英文名称

common cold of wind cold type

遗传性

不会遗传。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就诊科室

中医科

发病部位

肺脏

常见症状

恶寒、发热、鼻塞、流清涕、打喷嚏、头痛

主要病因

外感风寒之邪

检查项目

中医望闻问切四诊检查、体温测量、血常规、C反应蛋白测定、胸部X线检查

重要提醒

风寒感冒的患者应注意休息和保暖,多饮水。

流行病学

传染性

一般不会传染。

发病率

风寒感冒很常见,是感冒中常见的证型之一。

好发人群

无特发人群。

好发季节

多发于冬春季。

病因

总述

中医认为,“风为百病之长”,为感冒的先导。寒邪常依附于风邪,趁着人体抵御病邪的能力不足时,通过皮肤毛孔或口鼻进入而侵袭肺卫,造成肺的宣发、肃降功能失调,进而引发风寒感冒。

危险因素

感受邪气后是否发病,通常与邪气致病能力和体质强弱有关。

1、病邪偏强

如果感受严寒这一强盛的邪气,其容易战胜人体正气,导致风寒感冒发生。

2、体质虚弱

对于体质虚弱者,其正气不足或卫气防卫功能不足,不能战胜风寒邪气,则容易导致风寒感冒发生。

症状

总述

风寒感冒患者的症状主要包括恶寒较重、头痛、肢体酸楚等全身性不适,以及鼻部不适、咳嗽、咳痰等局部性症状表现。

典型症状

1、全身性不适

(1)恶寒较重:患者怕冷明显,即使增加衣物、被子或近火取暖仍不能解其寒,同时可出现轻度发热的症状。

(2)头痛:患者往往会出现头痛的症状,可能会伴随头部的紧绷感或沉重感。

(3)肢体酸楚:患者常自觉肢体酸楚无力,甚至会出现疼痛。

2、局部性症状表现

(1)鼻部不适:患者可出现鼻塞的症状,并可因鼻塞而引起声音沉重。此外,患者可出现打喷嚏、流清鼻涕。

(2)咳嗽:患者可出现咳嗽的症状,并且咳白色、稀薄痰,还常自觉咽痒不适。

(3)舌脉表现: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并发症

1、风寒感冒若长期得不到改善,邪气可化热而出现口干欲饮、痰转黄稠、咽痛等症状。

2、反复的感冒,引起正气耗散,可由实转虚;或在素体亏虚的基础上反复感邪,以致正气愈亏,而成本虚标实之证。

3、风寒感冒如未及时控制,还可能转化为咳嗽、心悸、水肿等其他病证。

检查

预计检查

医生通常会对患者进行望闻问切中医四诊检查。随后,会根据具体病情而选择一些西医检查来辅助诊断,例如体温测量、血常规、C反应蛋白测定、胸部X线检查等。

体格检查

1、望诊

包括观察患者的神态、鼻涕或痰液颜色、舌质与舌苔变化等。

2、闻诊

闻诊包括听声音和闻气味,对于风寒感冒患者来说主要是听声音。医生通过辨别患者语声的高低、咳嗽的强弱等,来判断病邪性质与病情轻重。

3、问诊

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不适症状、伴随症状,以及其持续时间、病情变化情况、是否接受治疗或使用哪些药物等,以了解患者病情。

4、切诊

包括按诊和脉诊。按诊时,医生会通过触及患者皮肤,来了解是否存在发热。通过脉诊医生可以了解患者脉搏的频率和节律、脉力等,有助于判断疾病的性质和严重程度。

5、体温测量

通过测量体温,医生可以明确患者的发热程度,为疾病的诊断提供一定的依据。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主要观察患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及淋巴细胞计数等。

2、C反应蛋白测定

可以帮助明确患者是否存在炎症,以进一步了解病情。

影像学检查

医生可能会根据病情选择性地安排患者进行胸部X线检查,但如果临床医生判断X线不足以描述病情表现时,增加胸部CT检查是必要的。

诊断

诊断原则

风寒感冒以卫表及鼻咽症状为主,患者可见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喷嚏、咽痒、周身酸楚不适等。医生一般根据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或结合必要的现代医学辅助检查来做出诊断。

鉴别诊断

风寒感冒常需要与同样以卫表及鼻咽症状为主的风热感冒来进行鉴别。但风热感冒主要表现为发热重、恶寒轻、少汗或有汗、流黄稠涕、痰黏或黄、口渴,舌尖红,舌苔薄黄,脉浮数,据此可以鉴别。

治疗

治疗原则

中医认为,风寒感冒是感受风寒之邪所引起的,治疗上应采用辛温解表、宣肺散寒的方法,以祛除外邪,邪去则正安。

药物治疗

1、方药

常用荆防败毒散加减,用到的中药有荆芥、防风、茯苓、独活、柴胡、前胡、川芎、枳壳、羌活、桔梗等。若恶寒严重,可加麻黄、桂枝;若鼻塞流涕重者,加辛夷、苍耳子;若周身酸痛,加独活;若头项强痛,加白芷、葛根;若咽痒,咳嗽明显,加细辛、金沸草;若兼有胸闷痞满,不思饮食,舌苔白腻,可加广藿香、苍术、厚朴。

2、中成药

999感冒清热颗粒、999外感风寒颗粒、风寒感冒颗粒、荆防颗粒等。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需要中药治疗的患者,首先应在正规中医医院就诊,经专业中医医生辨证后开具中药处方购药。若需购买中药饮片或配方颗粒,应注意甄别药材供应商,推荐选择华润三九等大型医药企业,这类企业能够严格遵循国家标准,从源头把控药材质量,确保所售中药饮片及配方颗粒的品质与疗效。

相关药品

999感冒清热颗粒、999外感风寒颗粒、风寒感冒颗粒、荆防颗粒

手术治疗

本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中医治疗

1、针刺治疗

医生通过使用毫针对患者的穴位进行刺激,以达到祛风解表的目的。主要选取手太阴、手阳明经穴,如列缺、合谷、风池、太阳、外关等,还常配伍风门、肺俞等穴位。

2、拔罐疗法

主要选取大椎、身柱、大杼、肺俞等。通常可留罐10分钟,或用闪罐法。

3、艾灸

艾灸具有温阳实卫、祛风散寒的功效,同时艾灸燃烧时产生的热量,可为机体细胞的代谢活动、免疫功能提供所必需的能量,通过经络系统,更好地将能量送至病灶而起治疗作用,是治疗风寒感冒的有效方法之一。艾灸治疗风寒感冒常用的穴位有大椎、风池、风府、合谷、足三里穴等。临床上,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医生会选择不同的艾灸方法,例如艾炷直接灸、艾炷间接灸、艾条灸等。

4、中药药浴

对于风寒感冒的患儿来说,采用中药药浴进行治疗,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家长需遵循医嘱,将配好的中药方剂加水煎煮30分钟,之后倒入木盆内,添加至可进行药浴的水位,水温控制在38~40℃之间,让患儿浸泡至微微出汗为止。

5、其他

推拿按摩疗法、刮痧以及耳针等方法,对治疗风寒感冒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

一般预后

风寒感冒一般预后良好,病程较短且易痊愈。但若因感冒诱发其他宿疾或因治疗不当导致病情恶化,则预后相对较差。

危害性

1、风寒感冒可引起恶寒、发热、头痛、四肢酸楚或疼痛等不适,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影响。

2、如果风寒感冒反复不愈,可引起正气耗散,造成患者的体质下降。

治愈性

风寒感冒的患者一般经治疗后症状缓解快而明显,最终症状消失,获得治愈。

日常

总述

风寒感冒的患者应注意休息、做好保暖措施,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并且严格遵医嘱服药,有助于促进病情恢复。

心理护理

1、患者应保持情志舒畅、乐观开朗,这样有利于增强正气、祛邪外达。

2、对于恶寒、头身疼痛等症状比较严重者,可有心烦、焦虑等表现。此时家属应给予关心和安慰,帮助患者舒缓不良情绪。

用药护理

1、解表药多为辛散轻扬之品,有效成分易挥发,宜武火快煎,不宜久煎,过煮则降低药效。

2、汤药宜热服,服药后再进热粥或热饮,卧床休息避风,盖被以利汗出。服药后出汗不可吹风,以防复感外邪。

3、服发汗药后,忌服酸醋生冷之品,以免收涩,影响发散效果,中病即止,不可过汗,以防伤阴。

生活管理

1、室内环境应保持舒适、整洁,注意空气流通,但应避免直接吹风。

2、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根据自身情况适当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3、注意保暖,可多加衣被。

4、患者咳嗽或打喷嚏时,注意不要对着他人。

饮食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管理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患者应食热食,多喝热稀粥,或饮生姜红糖茶,亦可用糯米、生姜、连须葱白煮制葱姜粥,趁热食用。

2、饮食宜清淡、富有营养、易消化。可适当增加蛋白质类食物、新鲜水果和蔬菜的摄入,为机体提供必要的营养。

3、多饮热水,以利于发汗和排尿。

饮食禁忌

1、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油腻、甜腻等不易消化的食物,如辣椒、肥肉、动物内脏、动物油脂、烧烤、奶油等。

2、避免进食生冷的食物,如生鱼片、冷饮、冰淇淋等,以防影响风寒邪气的祛除。

3、服用中药期间避免饮浓茶、咖啡等,以免降低药效。

预防

预防措施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体质可预防风寒感冒。

1、生活上应起居有常,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

2、加强体育锻炼,可选用太极拳、八段锦、快走等适宜个体的运动方式,以疏通经脉,增强体质,抵御外邪。

3、气候突变时注意增减衣服,防寒保暖。

4、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室内通风,空气清新,阳光充足。

5、平素容易感冒者,可坚持每天按摩迎香穴,并适当服用调理防治方药。

就医指南

门诊指征

1、出现明显的怕冷症状,伴有发热;

2、伴鼻塞、打喷嚏、流清涕;

3、伴咽痒、咳嗽、痰白稀薄;

4、伴头痛、肢体酸痛;

5、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诊科室

患者可到中医科、中医呼吸科就诊。

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5、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有什么不舒服?有多久了?

2、您不舒服的症状会由于某些因素而加重或缓解吗?会在什么时候加重?会在什么时候缓解?

3、您是否存在受凉的情况,如冒雨涉水?

4、您自行用过药物吗?用的什么药物?效果如何?

5、您有没有其他基础病?

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症状?

2、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3、我需要进行哪些治疗?大概需要服药多久?

4、会不会传染给家人?

5、我平时需要注意什么?

6、我是否需要复查?多久复查一次?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服务协议
联系电话:010-64801616|联系邮箱:office@dayi.org.cn Copyright © www.dayi.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26 京ICP备15046755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407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