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湿毒疮

湿毒疮(eczema)为发于小腿部位的瘙痒、糜烂性皮肤病。以小腿部位初起潮红肿胀,继之发生丘疹、水疱、糜烂、渗出等湿疮样损害,日久形成溃疡,自觉瘙痒为临床特征。本病多因饮食不节、外邪侵袭、劳逸失度而致病。本病尽早治疗,护理得当,一般预后良好;若治疗不当,容易复发,缠绵不愈,或并发感染,预后不良。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瘀积性皮炎(静脉曲张性湿疹)等疾病。

英文名称

eczema

其它名称

下注疮

遗传性

本病目前尚未有证据表明其会遗传给下一代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就诊科室

皮肤科、中医科

发病部位

小腿

常见症状

小腿部位初起潮红肿胀,继之发生丘疹、水疱、糜烂、渗出等湿疮样损害,日久形成溃疡,自觉瘙痒

主要病因

饮食不节、外邪侵袭、劳逸过度

检查项目

血常规、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查、细菌培养、皮肤病理活检、皮肤斑贴实验

重要提醒

若小腿部出现潮红肿胀,或者丘疹、水疱、糜烂、渗出损害,应及时就诊咨询,积极配合治疗,避免缠绵难愈,并发感染。

临床分类

1、湿热下注

主要表现为发病迅速,皮损为小腿部位红斑、水疱、糜烂、渗液、结痂等,甚至黄水淋漓,局部瘙痒明显;舌质红、苔黄腻,脉象滑数。

2、湿热壅滞

主要表现为患部颜色紫暗,皮肤增厚粗糙,瘙痒剧烈,抓破后流紫黑血水,青筋显露;舌质暗红、苔黄腻,脉象弦滑数。

3、血虚风燥

主要表现为发病日久,皮肤干燥粗糙、脱屑、破裂、肥厚,甚至苔藓样变,患部瘙痒,经久不愈;舌淡红、苔薄白,脉象弦细。

4、湿毒蕴结

主要表现为病变后期,常在内踝附近发生经久难愈的溃疡,不时渗流污水;舌质暗淡、苔薄腻或厚腻,脉象弦滑。

流行病学

传染性

一般无传染性。

好发人群

1、好发于长期从事站立工作的工人、农民。

2、或多发于多次妊娠的妇女。

病因

总述

湿毒疮多因饮食不节、外邪侵袭、劳逸过度而致病。基本病机为气血运行不畅,湿热下注肌肤。病位在小腿,与脾胃关系密切。

基本病因

1、饮食不节

平日偏食肥腻、海鲜、辛辣刺激性食物,损伤脾气,导致脾不能及时运化食物输布水谷精微,生湿化热,湿热下注肌肤,发为本病。

2、外邪侵袭

(1)感受湿热毒邪,日久湿热郁结体内,伤及气血而壅滞,下注皮肤而发为本病。

(2)外伤过后,伤口受邪,发生感染,湿热邪气下犯肌肤,发为本病。

3、劳逸过度

由于过度劳累或过度安逸,损伤人体之气,气亏则血运行不畅,气血瘀滯,肌肤失于濡养,复感毒邪,出现下肢皮损等表现,发为本病。

症状

总述

本病初起小腿部位潮红肿胀,继而出现丘疹、水疱、糜烂、渗出等湿疮样损害,日久可形成溃疡,自觉瘙痒等。

典型症状

1、初期表现

(1)疾病初起常为小腿下1/3轻度浮肿,站立或傍晚明显,次日清晨可减轻或消退,小腿部可见青筋弯曲,胫前下1/3内外及双踝、足背等处附近渐起暗褐色色素沉着及红色斑疹。

(2)急性发作时,局部出现水肿性红斑、水疱、丘疱疹、糜烂、流滋和结痂,很少脱屑,常因搔抓而浸淫渐大,如钱币或如掌大,局部瘙痒明显。

(3)缓慢起病时,多先在小腿下部出现小的瘀点,搔抓后起针尖大小的红丘疹,常密集成片,逐渐扩大,再继发小水疱、糜烂、流滋、结痂等湿疮样损害。

2、后期表现

(1)若皮肤破损继发感染时,多伴有局部红肿、灼热、脓疱,甚至黄水淋漓。日久出现皮肤干燥粗糙、脱屑、皲裂、肥厚甚至苔藓样变,经久不愈,反复发作。

(2)疾病发展后期,皮肤及皮下因进行性纤维化而呈瘢痕疙瘩样硬度,或在内踝附近易因外伤和感染而发生经久难愈的溃疡。愈后遗留色素沉着。

并发症

本病目前缺乏相关并发症的资料研究。

检查

预计检查

医生除了进行望闻问切中医检查外,通常还可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血常规、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查、细菌培养、皮肤病理活检、皮肤斑贴实验等检查,以帮助诊断。

体格检查

1、望诊

包括观察患者的神态、面色、姿态、皮损的形态及范围、舌质与舌苔变化等。

2、闻诊

主要是听声音,医生通过辨别患者语调的高低、强弱,呼吸的长短等来初步判断病变性质与病情轻重。

3、问诊

包括问痛痒、问皮疹出现的先后顺序、问寒热、问饮食、问二便、问睡眠、问出汗、问过敏史、问既往病史、问家族史等。

4、切诊

包括脉诊和按诊,通过触、按了解皮肤温度,皮疹的情况等,来诊察疾病。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检查可有嗜酸粒细胞增多,还可有血清嗜酸性阳离子蛋白增高。

2、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查

可帮助鉴别具有湿疹皮炎皮损的先天性疾病。

3、细菌培养

皮损部位的细菌培养可帮助诊断继发细菌感染等。

病理检查

皮肤病理活检

对皮疹部位选取典型原发性损害,有助于诊断。

其他检查

皮肤斑贴实验

主要目的是寻找致敏原,找出致敏原因,从而对患者实施针对性治疗及预防。操作简单、检查较安全,不良反应极少,且试验结果准确、可靠。

诊断

诊断原则

医生通常需要根据患者临床表现(以小腿部位初起潮红肿胀,继之发生丘疹、水疱、糜烂、渗出等湿疮样损害,日久形成溃疡,自觉瘙痒等),结合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以及现在医学的辅助检查,可做出诊断。此外,还需要与有相似症状的臁疮、膏药风、脚气疮加以鉴别。

诊断依据

1、病史

常有下肢静脉曲张病史,多见于长期从事站立工作和重体力劳动的工人、农民以及多次妊娠的妇女。

2、好发部位

皮损好发于下肢,大多在小腿下1/3及两踝处。

3、临床表现

皮损初为两踝附近渐起暗褐色色素沉着及红色斑疹,潮红肿胀,继而发生丘疹、水疱、糜烂、渗液、结痴等湿疹样损害,日久形成溃疡,愈后遗留色素沉着。皮损在白天症状较轻,夜晚加重。病肢可见浅表静脉曲张,自觉局部瘙痒。

4、病程

本病病程漫长,经久不愈,容易反复发作。

鉴别诊断

1、臁疮

发于小腿下1/3处,但初起为痒痛红肿,起脓疱,破溃后形成溃疡,疮口较深,中心坏死,形成黑褐色污秽痂皮,周边陡峭,基底较硬,上附灰绿色脓性分泌物,经久难以收口,严重者可累及骨质。

2、膏药风

发病前有明显的接触史,皮损形态单一,境界清楚,除去致病物质后容易痊愈。

2、脚气疮

好发于小腿胫前或侧面,但皮损表现为局限性棕红色、弥漫性密集丘疹、丘疱疹,糜烂,渗出,皮肤变厚,色素沉着伴痒痛作肿,常对称分布。多有脚气病史。

治疗

治疗原则

本病易反复发作,所以治疗根据病因病机、临床表现、病程长短进行辨证治疗。湿热下注证治宜清热利湿,解毒止痒;湿热壅滞证治宜清热利湿,化瘀和营;血虚风燥证治宜养血活血,熄风止痒;湿毒蕴结证治宜化湿解毒,祛腐敛疮。

对症治疗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不同证候特点在基础方上进行加减。

1、湿热下注证

若水疱渗液明显,可加用黄柏、苦参、白鲜皮、地肤子、苍术等。

2、湿热壅滞证

若皮肤紫暗明显,可加用桃仁、红花、丹皮、黄柏等。

3、血虚风燥证

若皮肤干燥,瘙痒明显,可加用鸡血藤、乌梢蛇等。

4、湿毒蕴结证

若伤口溃烂难愈,可加用蒲公英、土茯苓等。

药物治疗

1、湿热下注证

(1)方药:龙胆泻肝汤或萆薢渗湿汤加减。

(2)常用中药:龙胆草、栀子、黄芩、木通、泽泻、车前子、柴胡、甘草、当归、生地。

2、湿热壅滞证

(1)方药:当归拈痛汤加减。

(2)常用中药:羌活、甘草、茵陈、防风、苍术、当归身、知母、猪苓、泽泻、升麻、白术、黄芩、葛根、人参、苦参。

3、血虚风燥证

(1)方药:当归饮子加减。

(2)常用中药:当归、生地、白芍、川芎、何首乌、荆芥、防风、白蒺藜、黄芪、生甘草。

4、湿毒蕴结证

(1)方药:化毒除湿汤加减。

(2)常用中药:归尾、泽兰、苡仁、牡丹皮、赤芍、金银花、枳壳、川通草。

相关药品

当归丸、三妙丸、龙胆泻肝丸,视病情辩证选用

手术治疗

本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其他治疗

1、外治疗法

(1)急性的患者,10%黄柏溶液湿敷。也可用马齿苋、生地榆、黄柏、石榴皮、败酱草、五倍子、黄连等,每次选1~2味煎至适当浓度湿敷。

(2)亚急性的患者,可外用三黄洗剂或颠倒散洗剂。

(3)慢性的患者,可用湿毒膏、五石膏、青黛膏或黄柏霜外擦,皮厚瘙痒者外用润肤膏。

2、针刺疗法

可取足三里、阳陵泉、下巨虚、悬钟、丘墟等穴。避开皮损处选取2~3穴施针,用泻法,留针10-15分钟。

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

治疗费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

一般预后

本病尽早治疗,护理得当,一般预后良好;若治疗不当,容易复发,缠绵不愈,或并发感染,预后不良。

危害性

本病瘙痒明显,引起患者到处搔抓,或用热水烫洗加重局部皮损,或引起局部皮肤感染。

治愈性

本病尽早治疗,护理得当,一般预后良好。

复发性

本病是一种容易反复发作的疾病,如果引起疾病的病因没有彻底根除,或者平时调护不当,都会引起疾病反复发作。

日常

总述

患者在积极配合治疗的同时,保持乐观的情绪、注意局部皮肤卫生,注意保暖等良好的护理干预,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病情的恢复。

心理护理

多了解疾病有关知识,避免思想上的顾虑,保持积极良好的心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良好的情绪有助于疾病的恢复。

用药护理

1、湿敷前先用药液浸湿的棉球将病变处的渗液和痂皮等洗净,然后再作湿敷,大面积湿敷时注意观察药物吸收的情况。

2、有水疱、渗液、糜烂时,不能外洗,以免水疱破裂,渗液累及正常皮肤而使皮肤糜烂面扩大。

3、涂油膏或糊剂时,在再次敷药时宜先用植物油将原有的药物擦洗清洁后再涂上新的药物搽药,不要用水冲洗皮肤,特别是禁用热水、肥皂、消毒药水烫洗,可用棉签蘸植物油从内向外擦干净。

生活管理

1、居室宜整洁、安静、舒适,阳光充足,空气流通,湿温度适宜。

2、患病期间皮肤破损处尽量不接触水及碱性、刺激性物品,如肥皂、洗涤剂、染发液等。

3、适当抬高患肢,用弹性绷带包扎,避免久站和重体力劳动。

4、穿衣、盖被不宜过暖。局部不宜用手搔抓或摩擦,以减少糜烂和感染。

病情监测

1、密切观察皮疹变化、瘙痒程度及全身情况。若发现患者皮肤反复渗水,浸润成片,瘙痒难耐,立即汇报医生,及时救护。

2、同时观察和分析影响病情的各种因素,例如生活环境、饮食习惯等,及时给予调整。

复诊须知

遵医嘱定期复查,一般情况需要做血常规、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查、皮肤斑贴实验等项目,以检查恢复情况,评估复发风险。

饮食

饮食调理

应给予易消化的清淡饮食,多进食营养丰富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等。忌食刺激性强的辛辣食物及海产类食物,忌烟酒等。

饮食建议

1、可多食水果和蔬菜,多喝水。

2、多食清淡有营养的食物,如小米粥、山药粥等。

3、多食易消化的食物。

饮食禁忌

1、忌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葱、姜、蒜、辣椒、胡椒、花椒等。

2、忌食油腻性的食物,如肥油、油炸性食品、乳制品等。

3、忌食海腥发物,如鱼虾、羊肉、狗肉、酒等食物。

4、忌食生冷食物,如冰糕、冰饮等。

5、已知对某些物品、食物、饮料等过敏,应禁用。

预防

预防措施

本病的发生与饮食不节、外邪侵袭、劳逸过度等有关,因此平时注意劳逸结合,注意饮食平衡,注意皮肤清洁等,有利于减少疾病的发生。

1、平素应保持皮肤清洁,避免过度洗烫、碱性洗涤剂(肥皂等)及各种有害因子刺激。

2、积极治疗全身性疾病,若发现病灶应及时积极清除。

3、平素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海鲜、牛肉、羊肉等易引发浸淫疮的刺激性食物。

4、平时室内应保持通风干燥,温度适宜,避免蚊虫叮咬。

5、日常生活要有规律,保证充足睡眠;保持床铺衣物清洁、干燥。

6、适当锻炼身体,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7、平时保持情志舒畅,注意劳逸结合,避免长久站立。

就医指南

门诊指征

1、小腿部位潮红肿胀,或出现丘疹、水疱、糜烂、渗出等。

2、或伴有发热、口干、心烦、大便干燥等症状。

出现以上症状时及时去医院就诊。

就诊科室

通常情况下患者需要到中医科、皮肤科进行咨询。

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需要暴露有皮损的部位进行相关检查,穿易穿脱的衣裤,避免造成不便。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例、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建议安排家属陪同就诊。

6、可以提前准备自己想要咨询医生的问题清单。

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小腿皮肤出现丘疹、水疱多久了?会有瘙痒疼痛的感觉吗?是一直这样,还是间断性的?

2、这些症状会在什么时候加重?什么时候减轻?

3、除上述症状外,还有没有其他不适,如心烦、口干、大便干燥等?

4、最近有经过什么治疗吗?有服用什么药物吗?

5、最近做过什么检查?

6、从事什么工作?平时心情如何?

7、平时有没有偏食肥腻、辛辣等食物的习惯?

8、最近有没有过度劳累?睡眠如何?

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为什么小腿皮肤会反复出现皮疹、水疱?能确诊吗?

2、病情严重吗?多久能缓解这些症状?

3、需要做哪些检查?

4、现在需要什么治疗方法?能治好吗?

5、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6、如果药物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7、有其他疾病,会对治疗产生影响吗?

8、平时要注意什么?回家后怎么护理?

9、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服务协议
联系电话:010-64801616|联系邮箱:office@dayi.org.cn Copyright © www.dayi.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26 京ICP备15046755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407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