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胃火大

胃火大,又称胃热炽盛,是指胃热炽盛化火的病理变化。临床常见牙龈肿痛、口臭、便秘、容易饥饿等表现。分为虚实两种。发生多与邪热犯胃、饮食不节、情志不舒等因素相关。本病积极治疗,饮食起居等护理得当,一般预后良好,若治疗不当,可进一步损伤津液,导致疾病迁延,增加治疗难度。

遗传性

本病目前尚未有证据表明其会遗传给下一代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中医科

发病部位

常见症状

胃部不适,牙龈肿痛、口臭、便秘、容易饥饿

主要病因

邪热犯胃、饮食不节、情志不舒

检查项目

血常规、血清学检查、X线钡餐,电子胃镜,胃肠动力检测,幽门螺旋杆菌检测,B超,CT检查

重要提醒

若发现牙龈肿痛、口臭、便秘、胃部不适,容易饥饿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咨询,注意饮食调理,避免虚实转化,病情迁延,增加治疗难度。

临床分类

1、胃实火

主要表现为饮食增多,容易饥饿,胃部疼痛或有灼热感,口渴,喜欢喝凉水,口臭,牙龈肿痛,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数而有力。

2、胃虚火

主要表现为胃部不适,有饥饿感,但不思进食,进食减少,进食后不易消化而见腹胀,口咽干燥,大便干结,心烦低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流行病学

传染性

一般无传染性。

好发人群

好发于偏嗜辛辣刺激、油腻、煎炸食物的人群。

病因

总述

胃火大多因邪热犯胃、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因素所致。基本病机为胃热炽盛,胃受纳腐熟功能异常。病位在胃,与多个脏腑相关。

基本病因

1、邪热犯胃

外感寒、湿、热、毒邪,可单独或兼夹侵犯胃腑,外邪不解,日久化燥化热,导致胃受纳和降功能失调,导致本证。

2、饮食不节

平日偏嗜辛辣刺激,燥热,煎炸,或太过油腻的食物,导致脾胃不能及时运化,胃肠积热,热郁化火,形成本证。

3、情志失调

长期情志不遂,情绪抑郁,不能舒缓,或暴怒,损伤肝脏,肝疏泄调达气机失调,气机郁滞,日久气郁化火,导致气郁化火,影响脾胃,而形成本证。

症状

总述

本病临床以胃部不适,容易饥饿,牙龈肿痛、口臭、大便干结等表现为主要特征。主要反映在胃受纳和腐熟功能,和胃通降功能失常两个方面。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实火和虚火两种。

典型症状

1、胃受纳和腐熟功能失常

胃热炽盛,胃受纳和腐熟功能亢进,饮食增多,容易饥饿。胃失和降,气滞中焦,则出现胃脘痞胀或隐痛,饮食减少。若为虚火,有饥饿感,但不思进食,进食减少,进食后不易消化而见腹胀。

2、胃通降功能失常

胃气向下运动维持胃肠道通畅,胃火炽盛,胃通降功能失常,不降反而上逆,则出现口渴,口臭,牙龈肿痛等症状。

病情发展

胃实热,病久不愈,胃热耗伤津液,可转变为胃阴虚,表现为阴虚火旺,即转变为虚热证。

并发症

本病目前缺乏相关并发症的资料研究。

检查

预计检查

医生除了对患者进行望闻问切中医检查外,可能会根据具体疾病做西医血常规、血清学检查、X线钡餐,电子胃镜,胃肠动力检测,幽门螺旋杆菌检测,B超,CT检查等。如果伴有其他症状、体征,还可进一步开展其他相应的检查。

体格检查

1、望诊

包括观察患者的面色、神态、姿态、口唇指甲颜色、舌质与舌苔变化等。

2、闻诊

主要是听声音,医生通过辨别患者语调的高低,呼吸的长短等来初步判断疾病的性质和病情轻重。

3、问诊

包括问寒热、问睡眠、问饮食、问二便,问出汗,问口渴情况,问既往病史及家族史等。

4、切诊

包括脉诊和按诊,通过触、按了解腹部疼痛、胀满等情况等以及切脉来诊察疾病。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观察血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数量,有助于判断是否为炎症反应。

2、血清学检查

包括胃蛋白酶原测定、血清胃泌素测定、维生素B12测定以及自身抗体测定。

3、幽门螺旋杆菌检测

可查是否为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该检查对于癌前疾病及病变的诊疗也有重要作用。

影像学检查

1、电子胃镜

胃镜检查可以了解观察黏膜情况,并取组织活检,有助于慢性胃炎的诊断,并排除溃疡病,胃肿瘤等。

2、X线钡餐检查

检查前患者需服用一定剂量的钡剂,然后在X线下进行检查。可以了解胃肠动力情况,协助诊断慢性胃炎、胃下垂等。

3、B超、CT检查

可排出肝胆疾病及腹水等病变,以协助鉴别诊断。

其他检查

胃肠动力检测

包括胃电图、胃排空、胃肠道压力检测等,对胃动力进行评估,帮助调整治疗方案。

诊断

诊断原则

医生通常根据患者牙龈肿痛、口臭、便秘、容易饥饿等临床症状,结合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和相对应的辅助检查可做出诊断。此外,通常还需要阳明经证与胃实火进行鉴别。

诊断依据

1、临床表现

胃部不适牙龈肿痛、口臭、便秘、容易饥饿。实热常有饮食增多,虚热常有饥饿感,但不思进食,进食减少,进食后不易消化而见腹胀。

2、辅助检查

血常规、血清学检查、X线钡餐,电子胃镜,胃肠动力检测,幽门螺旋杆菌检测,B超,CT检查等,有助于疾病的诊断。

鉴别诊断

阳明经证与胃实火

阳明经证多由表邪入里化热,致使热伤阳明经脉,临床主症以身热、大汗、大渴、脉洪大为特点,无饮食增多容易饥饿的症状,胃实热多有热邪多由内生,无身热汗出,而有饮量多,容易饥饿、口渴口臭等。胃实热只是单纯胃热,而阳明经证是无形火热之邪弥漫、蒸腾,据此可以鉴别。

治疗

治疗原则

中医治疗原则以调理脾胃,清热降火为主。胃实火,治以清胃泻火为主;胃虚火,治以养阴益胃为主。临床可根据辨证论治,提高治疗的准确性。

对症治疗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不同证候特点在基础方上进行加减。

1、若兼有肠燥便秘的患者,可加用大黄。

2、若出现口渴,喜欢喝冷饮的患者,可加重石膏用量,加用玄参、天花粉。

3、若胃火炽盛出现牙龈出血,可加用川牛膝。

药物治疗

1、胃实热

(1)方药:清胃散加减。

(2)常用中药:生地黄、牡丹皮、黄连、当归、升麻、石膏。

(3)中成药:三九胃泰颗粒、胃舒欣颗粒、胃欣舒胶囊。

2、胃虚热

(1)方药:益胃汤加减。

(2)常用中药:沙参、麦冬、生地、玉竹、白芍、乌梅、甘草、谷芽、鸡内金、玫瑰花。

相关药品

三九胃泰颗粒、胃舒欣颗粒、胃欣舒胶囊等,视病情辨证选用。

手术治疗

一般不需手术治疗。

其他治疗

1、针灸治疗

胃实热可取穴期门、合谷、中脘、梁门、足三里、太冲。重刺疾出,用泻法。

2、按摩疗法

可取内庭、足三里、手三里、颊车、劳宫、大迎等穴,轻轻揉按至穴位出现酸胀感,可有效降胃火,缓解牙痛、口臭、便秘等症状。

治疗周期

胃火大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

胃火大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

一般预后

本病通过积极治疗,饮食起居等护理得当,一般预后良好;若治疗不当,可导致症状加重,导致胃阴不足,或由实转虚,病情迁延,增加治疗难度。

危害性

若治疗不及时,耗伤津液,导致胃阴不足,阴虚火旺,转变为虚火,导致疾病迁延,增加治疗难度。

治愈性

若明确诊断,正确辨证用药,同时注意饮食起居调护,一般预后良好。

复发性

若引起胃火大的病因没有彻底根除,或者平时调护不当,可能会引起病情再次发作。

日常

总述

患者在积极药物治疗的同时,要注意口腔清洁、保持心情舒畅,保持大便通畅等,有利于利于疾病的治疗和机体的恢复。

心理护理

1、平素情志波动较大的患者,应调节情志,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态度,避免加重病情。

2、适当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了解调养疾病的方法,以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用药护理

1、遵医嘱按时用药,给药途径、时间、剂量准确,定时进食,不可随意增减或变换药物。

2、中药汤剂宜温服,并注意观察用药后腹痛腹胀的情况。

3、止酸药宜饭前服用,通便药宜空腹或半空腹服用。

生活管理

1、保持环境安静和病室的整洁、舒适,空气新鲜。

2、病后保持心情舒畅,心态平和,避免一切不良因素的刺激,影响疾病的恢复。

3、注意口腔的清洁,注意每天晨起、睡前和饭后认真地刷牙漱口,可缓解口臭症状。

4、病后宜安静休息,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避免过度劳累而加重疾病。

5、保持大便通畅,防止湿热郁聚,加重病情。

病情监测

1、注意观察患者进食、腹胀、腹痛、二便及舌苔、脉象等情况。

2、注意观察疼痛发生的部位、性质、诱因、持续时间、缓解方式等。

复诊须知

遵医嘱定期复诊,一般需要做血常规、血清学检查、胃肠动力检测,幽门螺旋杆菌检测,B超,CT检查等,以检查恢复情况,评估复发风险。

饮食

饮食调理

本病宜于清淡易消化之食品。限制辛辣刺激、香燥、肥腻的食物和咖啡、浓茶、酒精、汽水等饮料。戒除烟酒。根据病情注意营养搭配及饮食宜忌,辨证施食。

饮食建议

宜食性质寒凉,具有清胃火,泻肠热作用的食物,如小米、小麦、豆腐、绿豆芽、苦瓜、冬瓜、黄瓜、白菜、芹菜、茭白、西瓜、香蕉、枇杷、梨、桃子、兔肉等。

饮食禁忌

1、忌食性质温热,具有补阳助热作用的食物,如籼米、核桃仁、狗肉、羊肉、鸡肉、河虾、海虾、龙眼肉、荔枝、链鱼、草鱼、薤白、芥菜、刀豆、红糖、红枣等。

2、忌食味辛辣、性温热的食物,如辣椒、韭菜、茴香莱、肉桂、干姜、生姜、花椒、胡椒、小茴香、茴香菜、大蒜、白蔻等。

预防

预防措施

胃火大的预防应注意调节脾胃、保护胃气。平时应饮食有节,节制烟酒,调畅情志,起居规律,适当运动锻炼,增强体质等,以减少或减轻疾病的发作。

1、平时应根据天气变化,做好防护,避免感受外邪。

2、平素应戒烟、酒、浓茶、咖啡等,注意饮食规律,有节制。

3、生活起居规律,避免经常熬夜,适当进行运动锻炼,增强体质。

4、注意情志调养,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精神内伤。

就医指南

门诊指征

1、出现胃部不适,容易饥饿,牙龈肿痛、口臭、大便干结等表现。

2、或有饥饿感,但不思进食,进食减少,进食后不易消化而见腹胀等症状。

以上均须及时到医院就诊。

就诊科室

患者通常需到中医科、消化内科进行咨询。

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患者一般需要做相关的体格检查等,建议穿相对宽松的衣物。

3、就诊前一天应清淡饮食。一些检查要求必须空腹,故就诊当天早晨需空腹,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什么时候开始出现胃脘不适,容易饥饿,牙龈肿痛、口臭等症状?

2、这些症状会在什么时候加重?什么时候减轻?

3、除上述症状外,还有没有其他不适如大便干结,口眼干燥等?

4、有其他什么疾病吗?

5、最近有经过什么治疗吗?有服用什么药物吗?

6、最近做过什么检查?

7、平时饮食状况如何,会经常喝酒或咖啡吗?

8、主要从事什么工作?工作压力大吗?

9、平时体质如何?大小便正常吗?

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为什么会出现牙龈肿痛、口臭、胃痛这些症状?能确诊吗?

2、病情严重吗?多久能缓解这些症状?

3、需要做哪些检查?

4、现在需要什么治疗方法?能治好吗?

5、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需要手术吗?手术有风险吗?

6、如果药物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7、有其他疾病,会对治疗产生影响吗?

8、平时要注意什么?回家后怎么护理?

9、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服务协议
联系电话:010-64801616|联系邮箱:office@dayi.org.cn Copyright © www.dayi.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19-0044 京ICP备15046755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407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