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复性疝

体内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部位,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称为疝。可复性疝(reducible hernia)又称易复性疝,为一种腹外疝,是指疝内容物很容易回纳如腹腔的疝。临床表现为局部肿块,偶伴胀痛不适。常首先通过非手术方法治疗,严重时可进行手术医治。
英文名称
其它名称
遗传性
是否医保
就诊科室
发病部位
常见症状
主要病因
检查项目
重要提醒
流行病学
本病不具有传染性。
目前尚无准确、权威的流行病学相关数据。
可复性疝较好发于婴幼儿、老年人等腹壁薄弱人群。
病因
可复性疝是一种腹外疝。腹外疝是由腹腔内的脏器或组织连同腹膜壁层,经腹壁薄弱点或孔隙,向体表突出所形成。腹壁强度降低和腹内压力增高是腹外疝发病的两个主要原因。
1、腹壁强度降低
(1)先天性发育异常,如患者鞘状突未闭、腹股沟发育不良等
(2)某些组织穿过腹壁的部位,如精索或子宫圆韧带穿过腹股沟、股动静脉穿过股管、脐血管穿过脐环等处。
(3)腹白线发育不全,成为腹壁的薄弱点。
(4)手术切口愈合不良、外伤感染、腹壁神经损伤,以及老年和肥胖所致肌萎缩等也是腹壁强度降低的原因。
2、腹内压力增高
正常人虽时有腹内压增高情况,但如腹壁强度正常,则不致发生疝。若腹内压持续或瞬时增高,则可引起腹外疝。慢性咳嗽、慢性便秘、排尿困难(如包茎、良性前列腺增生、膀胱结石)、搬运重物、举重、腹水、妊娠、婴儿经常啼哭等是导致腹内压力增高的常见原因。
3、其他
遗传因素、长期吸烟等也可能与腹外疝的发生有关。
症状
本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局部肿块。早期肿块较小,通常在站立、劳动、行走、跑步、剧咳或患儿啼哭时出现,平卧或用手按压时肿块可自行回纳,消失不见。一般无特殊不适,仅偶尔伴局部胀痛和牵涉痛。随着病情的发展,肿块可逐渐增大,甚至影响生活与劳动。
随着病情的加重,疝可越来越大,甚至演变成难复性疝或嵌顿性疝。
检查
局部反复出现异常肿块、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诊治。医生首先会进行体格检查,初步了解患者病变情况,之后可能会建议行超声检查、X线检查、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来帮助明确诊断。
1、视诊
主要观察肿块发生的部位,以及其大小、颜色、数目等情况。同时注意患者平躺时肿块是否会消失。
2、触诊
主要检查疝的质地,同时明确有无触痛等情况;手轻压或轻推时,肿块是否会向腹腔内回纳消失;有时医生在触诊时还会嘱患者咳嗽,同时检查是否存在膨胀性冲击感。
3、叩诊
医生可能会叩击肿块,以判断疝内容物情况,如内容物为大网膜时,叩之呈浊音。
1、超声检查
医生会让患者平躺在检查床上,然后在探头上抹上耦合剂,轻轻接触腹股沟区的皮肤,在显示屏上观察肿块的结构与内容物,判断肿块能否回到腹腔。对本病的诊断有意义。
2、X线检查
有助于了解疝的情况,观察疝的结构,对疝内容物的诊断也有一定价值。
3、CT、磁共振(MRI)
有助于明确肿块的具体情况,以及肿块和周围组织的关系,可为后续的手术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诊断
根据患者局部肿块、胀痛不适等临床表现,以及肿块自行消失又反复出现的情况,再结合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结果,通常不难诊断。
治疗
本病通常根据患者的年龄、症状表现、疝块的大小、回纳情况等,制定合适的诊疗方案。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1、早期病情较轻,疾病无不良影响时,可先采用非手术方法进行保守治疗,如压迫疗法(疝带法、贴膏法)、中医疗法等,有时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2、因为婴幼儿腹肌可随躯体生长逐渐强壮,疝有自行消失的可能,故一岁以下婴幼儿的可暂时不行手术。日常避免腹腔压力增高情况,并采用压迫疗法等治疗,疝可逐渐消失。
3、术前医生会针对患者存在的慢性咳嗽、排尿困难、严重便秘、腹水等腹内压力增高情况给予治疗,以避免和减少术后复发。
本病无特效治疗药物。
暂无
若病情加重,严重影响日常生活,甚至发生难复性疝或嵌顿疝,可采用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常用的手术方式包括传统疝修补手术、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腔镜手术。
1、传统疝修补手术
主要是高位结扎疝囊,加强或修补局部组织结构。但此方法具有张力大、术后手术部位有牵扯感、疼痛等缺点。
2、无张力疝修补术
是在无张力情况下,利用人工高分子材料网片进行修补,具有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点。
3、腹腔镜手术
此方法无需开腹,具有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复发率低、无局部牵扯感等优点。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
多数患者预后较好,经过积极、合理的治疗后,疝块可逐渐缓解、消失。
1、疝块可逐渐增大,影响正常工作、学习,降低生活质量。
2、若不及时治疗,本病可发生难复性疝,甚至嵌顿性疝,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影响机体健康。
部分婴幼儿疝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自行痊愈。
经过积极、规范的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多数患者可获得治愈,疝块消失。
暂无大样本数据统计。
日常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注重自我管理,帮助缓解症状,防止复发。此外,患者还应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1、术后患者应遵医嘱定时换药,保持手术部位的清洁,防止感染。
2、术后患者应避免增加腹压的动作及重体力劳动。
1、家属应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居住环境,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2、病情恢复期间患者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促进机体恢复。
3、患者可在身体情况允许的情况下适当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不要选择增加腹压的运动,可适当多做一些锻炼腹壁肌肉的训练。
4、注意个人及周围环境卫生,患者应勤洗手,勤打扫卫生。避免水洗手术部位,可进行擦浴。
5、对于婴幼儿患者,家长应注意避免患儿过度哭闹。
患者应遵医嘱按时复查,一般建议患者术后1~2周进行复查。
饮食
本病患者在积极配合治疗的同时,适当进行饮食护理。
1、采取平衡膳食,食物选择应多样化,营养应合理,适量选择优质蛋白质,增加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
2、应保持低脂、低胆固醇、低盐饮食,可多食核桃、沙丁鱼、鹌鹑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
3、家属可给予患者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如瘦肉粥、鸡蛋羹等。
4、建议家属尽量采取蒸、煮、炖、烩的方法烹调食物。
5、患者应注意多饮水,多摄入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防止便秘。
6、建议患者定时定量进餐。
1、患者要戒烟酒。
2、患者应尽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咖啡等。
预防
以下措施可以降低本病的发生风险:
1、积极治疗原发病。
2、避免多做增加腹压的动作。
3、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均衡饮食,规律锻炼,防止便秘。
就医指南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建议穿着便于检查的衣物。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1、您有什么不舒服?哪里有肿块?
2、有没有因为某些因素,使您的症状加重或者缓解?平卧时肿块可消失吗?
3、您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4、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怎么样?
5、您平时便秘吗?
6、您有没有什么基础疾病呢?
7、以往做过手术吗?
1、我的情况严重吗?
2、症状还会加重吗?
3、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4、怎么治?需要治疗多久?能治好吗?
5、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6、平时生活我需要注意什么?
7、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