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慢性铅中毒

慢性铅中毒(chronic lead poisoning)是指由于铅的累积吸收而导致的非传染性慢性病,主要因为长期暴露于低浓度的铅环境中,铅由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等途径进入体内长期沉积所致,职业性接触者及儿童较常见。慢性铅中毒可损伤身体多个系统,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头昏、头痛、乏力、肢端麻木、食欲不振、恶心、腹胀、贫血等症状。早期停止铅吸收,及时治疗,则预后良好,若中毒严重则会造成不可逆性影响,难以根治。

英文名称

chronic lead poisoning

遗传性

不会遗传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就诊科室

小儿科、急诊科、职业病科

发病部位

其他

常见症状

头昏、头痛、乏力、肢端麻木、食欲不振、恶心、腹胀

主要病因

长期暴露于低浓度铅环境中,铅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等途径进入体内沉积导致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铅、尿铅、诊断性驱铅试验、尿中粪卟啉、红细胞游离原卟啉、红细胞锌原卟啉、红细胞ALAD活力、血常规、X线检查

重要提醒

处于有铅环境危险之中的儿童往往很少被发现,待症状出现往往已经对儿童的认知和行为造成了不可逆的影响,应定期对儿童进行血铅检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流行病学

传染性

无传染性。

发病率

暂无确切的发病率数据。

好发人群

1、含铅环境作业工人。

2、儿童。

3、居住在冶炼厂、蓄电池厂和其他铅作业工厂附近的居民。

4、父母或同住者从事铅作业劳动的人。

5、长期服用含铅药物或使用含铅器皿的人。

病因

总述

慢性铅中毒是由于长期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黏膜接触铅烟、铅尘或含铅物质,使铅进入体内,分布于全身,沉积于组织器官导致的。当缺钙、感染、饮酒、外伤、服用酸性药物等原因改变体内酸碱平衡时,可引起中毒症状发作或症状加重。

基本病因

1、中毒途径

(1)呼吸道吸收:生产过程中,铅及其化合物主要以粉尘、烟和蒸气的形式存在,呼吸道是铅主要的吸入途径,吸入的氧化铅烟约有40%吸收入血循环。

(2)消化道:消化道摄入的铅化合物约有5%~10%通过胃肠道吸收,空腹可高达45%,缺铁、缺钙及高脂饮食可增加胃肠道对铅的吸收。儿童经呼吸道和消化道对铅的吸收率明显高于成人。

(3)皮肤和黏膜吸收:铅及其无机铅化合物不能通过完整皮肤,但四乙基铅可通过皮肤和黏膜吸收。

2、分布

进入血液的铅90%与红细胞结合,其余在血浆中。血循环中的铅早期主要分布于肝、肾、脑、皮肤和骨骼中,数周后,由软组织转移到骨,并以难溶的磷酸铅形式沉积下来。人体内90%~95%的铅储存于骨内,比较稳定。体内的铅排出缓慢,半减期约5~10年。

3、机制

铅进入体内后作用于全身各系统和器官,主要累及血液及造血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血管及肾脏。骨铅与血液和软组织中的铅保持着动态平衡,当缺钙、感染、饮酒、外伤、服用酸性药物等改变体内酸碱平衡,以及骨疾病(如骨质疏松、骨折)发生时,可导致骨内储存的磷酸铅转化为溶解度增大100倍的磷酸氢铅而进入血液,引起铅中毒症状发作或症状加重。

危险因素

1、工业铅污染

印刷、冶炼、造船、机械制造、电池工业、水泥厂等工业企业会造成铅污染。此外,我国汽油中含铅,汽车废气排放量高,也可增加铅中毒的危险。

2、农业铅污染

农作物可受到双重污染,一是工业的废气、废水、粉尘污染水源、空气和土壤,二是超标农药的使用加重土壤对农作物的铅污染,人食用农产品后会增加铅中毒的风险。

3、食物与饮水

由于铅尘广泛存在,日常食品中常常有微量的铅通过消化道进入体内,如松花蛋、爆米花、罐装食品(铅制焊锡制作的食品罐头、易拉罐、食品饮料的污染)。另外,由铅制材料制成的输水管道系统中的自来水管、阀门、水龙头等含铅量高,也可增加铅中毒的风险。

4、胎盘转移

孕妇体内的铅水平对婴儿也有影响,大量研究表明,铅很容易通过胎盘由母体向胎儿转移。

5、涂料与油漆

室内装饰涂料、油漆等均含有铅,家具用品也离不开油漆,油漆可散发出含铅气体,经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干涸脱落的油漆碎屑含铅量也较高,儿童误食漆屑可导致铅中毒。

6、学习、生活用品和玩具

市场上供应的儿童玩具和学习用品如课桌、铅笔、蜡笔、涂改笔、彩色书报等多数含铅;生活用品如化妆品、染发剂、电池、含铅玻璃杯、釉彩碗碟、牙膏管涂皮含铅约5%。由于儿童常有吸吮手指和啃咬玩具的习惯,则会增加铅通过消化道吸收的风险。

7、燃煤家庭及铅作业工人对家庭环境的污染

以煤制品为燃料的家庭室内空气中铅的平均含量较高,铅作业工人将被污染的工作服带回家,均可增加家庭成员的体内含铅量。

8、药物

铅类药物的炼制和临床应用历史悠久,如铅霜、铅粉、铅丹、密陀僧等含铅中药,目前仍在中医临床广泛使用,若使用不当或长期应用可增加铅中毒的风险。

症状

总述

慢性铅中毒多见于职业性中毒,早期表现为乏力、关节肌肉酸痛、胃肠道症状等。随着接触的增加,病情进展可出现神经系统、消化系统、血液及造血系统等中毒表现。

典型症状

1、神经系统

(1)类神经征:铅中毒早期和常见症状,表现为头昏、头痛、乏力、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等,属功能性症状。

(2)周围神经病:分为感觉型、运动型和混合型。感觉型表现为肢端麻木,四肢末端呈手套、袜套样感觉障碍。运动型表现为握力减退,进一步发展为伸肌无力和麻痹,甚至出现“腕下垂”或“足下垂”。

(3)中毒性脑病:主要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高热、烦躁、抽搐、嗜睡、精神障碍、昏迷等症状,在职业性中毒中已极为少见。

2、消化系统

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隐性腹痛、腹胀、腹泻或便秘。重者可出现腹绞痛,多为突然发作,部位常在脐周,发作时患者面色苍白、烦躁、冷汗、体位卷曲,一般止痛药不易缓解,发作可持续数分钟以上。

3、血液及造血系统

可有轻度贫血症状,如乏力、心悸等。

4、口腔

口腔卫生不好者,在齿龈与牙齿交界边缘可出现由硫化铅颗粒沉淀形成的暗蓝色线,即铅线。

5、泌尿系统

肾脏损害者可出现氨基酸尿、糖尿、磷酸盐尿,少数中毒较重患者可出现蛋白尿,尿中红细胞、管型和肾功能减退。

6、其他

慢性铅中毒可使男子精子数目减少、活动力减弱、畸形率增加,还可导致女性月经失调、流产、早产、不育等。

病情发展

1、成人早期表现为乏力、关节肌肉酸痛、胃肠道症状等,随着铅接触的增加,病情进展可出现神经系统、消化系统、血液及造血系统、口腔、泌尿系统等不同程度的症状。

2、儿童的慢性铅中毒不易被察觉,多数儿童血铅高于正常水平时,虽然没有出现大脑病变的体征,但却存在着持久的行为和认知问题,严重地影响健康和学习。表现为易怒、没有食欲、性格改变、腹绞痛等症状时,已经属于重度铅中毒。

并发症

1、急性脑病

慢性铅中毒症状加重可引起急性脑病发作。

2、死亡

多由慢性铅中毒导致的脑水肿引起。

3、智力低下、认知、行为、注意力及神经发育损伤

由慢性铅中毒对儿童的神经系统损伤引起,一般不可逆。

检查

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头昏、头痛、乏力、食欲不振、恶心、腹痛、腹胀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就医时,医生首先会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职业史、家族史、用药史、吸毒史,其次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初步判断患者的健康状况。为进一步掌握和确诊病变程度,需行血铅、尿铅、诊断性驱铅试验、尿中粪卟啉、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红细胞锌原卟啉(ZPP)、红细胞ALAD活力、血常规、腹部X线立位平片等检查。

体格检查

医生首先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之后会检查患者口腔是否有暗蓝色线,然后需要检查患者腹部是否平坦柔软、是否有轻度压痛,听诊患者的肠鸣音有无减弱。

实验室检查

1、血铅

是近期铅吸收的指标,血铅正常上限为2.4μmol/L。

2、尿铅

可反映铅吸收情况,尿铅正常上限为0.39μmol/L。

3、诊断性驱铅试验

尿铅1.45μmol/L(0.3mg/L)为正常上限值,尿铅超过3.86μmol/L可诊断铅中毒。

4、尿中粪卟啉

检查是否存在卟啉代谢障碍。

5、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红细胞锌原卟啉(ZPP)

两者是反映铅吸收的敏感指标,ZPP用血液荧光计测定,操作迅速,便于现场检查,FEP的正常值上限为0.72~1.78μmol/L(40~100μg/dl)。两者增高也可见于缺铁性贫血。

6、红细胞ALAD活力

是反映铅接触十分灵敏的指标,有时血铅在正常范围内,ALAD活力已明显降低。

7、血常规

多呈低色素正常细胞型贫血。

影像学检查

腹部X线立位平片:当有误吞异物病史或血铅水平非常高的时候,腹部平片用于寻找不透射线的异物,如含铅油漆碎片或其他含铅异物。

诊断

诊断原则

患者有较长时期铅烟、铅尘及含铅物质的接触史,结合作业环境、生活环境的卫生学调查,参考实验室检测指标,进行综合分析,除外其他症状类似的疾病,出现以神经、消化、造血系统损害为主的临床表现方可诊断。

鉴别诊断

1、急性间歇型血卟啉病

急性间歇型血卟啉病与慢性铅中毒均可有腹绞痛的症状。铅中毒性腹绞痛发作频繁,持续时间长,部位以下腹为主,但不固定,无腹胀,在疼痛缓解期间腹肌可放松,外周血中点彩红细胞增多。急性间歇型血卟啉病的腹绞痛在发病时尿中卟胆原大量增加,持续时间较长,而且无明显的铅吸收证据。

2、贫血

铅中毒急性贫血应与其他溶血性贫血鉴別,铅中毒慢性贫血应与其他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红细胞嘧啶5-核苷酸酶缺陷相鉴別。主要依靠铅接触史、铅吸收的证椐,以及其他铅中毒症状进行鉴别。

治疗

治疗原则

职业性铅中毒的轻度、中度中毒患者治愈后可恢复原工作,不必调离铅作业;重度中毒者必须调离铅作业,并根据病情给与治疗和休息。儿童慢性铅中毒中的轻度中毒患者需脱离铅污染源、卫生指导、营养干预;中度和重度中毒患者还需进行驱铅治疗。

对因治疗

立即脱离铅污染源,排查和脱离铅污染源是处理慢性铅中毒的根本方法,脱离铅污染源后血铅水平可显著下降。

药物治疗

1、驱铅治疗

(1)依地酸二钠钙:用药相对安全,不良反应包括短暂头晕、乏力、关节酸痛、肾损害等。

(2)二巯基丁二酸钠:此类药物选择性较强,消化系统症状是其主要副作用,包括上腹胀痛、口中异味、头痛、恶心、乏力、四肢酸痛等反应。注射速度越快反应越重,但可于数小时内自行消失。

(3)二巯基丁二酸:可口服,给药方便,不适用于由消化道吸收引起的铅中毒,重度肝功能障碍者和妊娠妇女禁用。常有恶心、呕吐、腹泻、食欲不振、稀便等胃肠道不良反应。

2、腹绞痛发作时,可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或皮下注射阿托品解痉。

相关药品

依地酸二钠钙、二巯基丁二酸钠、葡萄糖酸钙、阿托品

手术治疗

慢性铅中毒一般无须手术治疗

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一般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

一般预后

慢性铅中毒早期常为轻度可逆的功能性改变,继续接触则可演变成严重的器质性病变。慢性铅中毒经脱离接触、驱铅治疗后,症状可明显好转。

危害性

处于有铅环境危险之中的儿童往往很少被发现,直至筛查到血铅水平的升高而诊断出铅暴露,此时铅暴露可能已经损害了儿童的神经发育,这对儿童认知和行为的影响是不可逆的。

治愈性

慢性铅中毒患者经脱离接触、驱铅治疗后,部分可以治愈。

日常

总述

慢性铅中毒的患者应保持良好心态,正确认识自己的疾病,积极配合治疗,主动避免日常中的铅接触,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定期复诊。

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1)慢性铅中毒的患者由于对铅中毒的认识不足,疾病发生后会产生焦虑、紧张、痛苦的情绪,对疾病是否能治愈及是否会遗留严重的后遗症尤其关注。甚至部分患者还会对工厂是否会扣罚工资,甚至开除而表示担忧。

(2)慢性铅中毒的患儿若年龄较小,则无法确切表达自己的需求,只能通过表情或肢体表现身体的不适,可能会更加烦躁、不安。

2、护理措施

(1)家属应与患者多交流,多聆听、多关爱,改变患者不健康的心理,消除思想负担,促进患者痊愈。

(2)慢性铅中毒的患儿家长应尽可能多与患儿接触,多加抚摸,使患儿感受到关心,有利于配合治疗。

用药护理

1、输液过程中采用输液泵控制输液速度,输液侧肢体不能动。如果发生液体外渗、手肿胀等,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可用25%硫酸镁溶液湿敷。

2、驱铅治疗前后应监测血中铁、锌、钙等微量元素的水平,若缺乏,及时补充,严密观察治疗效果。

生活管理

1、安全环境

远离铅浓度较高的环境,如印刷、冶炼、造船、机械制造、电池工业、水泥厂等工业企业,以及汽车尾气排放较多的马路附近。

2、避免接触

避免接触生活中含铅较高的用品、化妆品,不再使用,避免接触。

3、加强通风

加强室内通风,可降低空气中铅的浓度。

4、良好习惯

养成勤洗手、勤洗澡、勤洗衣服的好习惯。

5、增强体质

适度休息,逐步增加运动量。

复诊须知

慢性铅中毒患者每周复诊,待抽搐和神经衰弱好转后,复诊周期可逐步延长,不适及时随诊。中毒严重者需入院治疗,待精神稳定后转门诊治疗。

饮食

饮食调理

正确的饮食对于慢性铅中毒的治疗起着关键的作用,患者在积极配合药物治疗的同时,还要特别重视饮食调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食用含铅的食物,多吃有助于驱铅的食物,可利于疾病恢复。

饮食建议

1、多食用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鸡蛋、牛羊肉、鱼、虾等。

2、多食用含钙丰富的食物,如牛奶、酸奶酪、芝士和菠菜等。

3、多食用含铁丰富的食物,如瘦猪肉、鸡肉、葡萄干等。

4、多食用含锌丰富的食品,如肉类、海产品,特别是贝类等。

5、多食用含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如橙子、葡萄柚等。

饮食禁忌

1、减少食用富含脂肪组织的食物,因为含脂肪丰富的食物会有更多的铅沉积其中,如肥肉、油炸食品等。

2、不吃松花蛋、爆米花、罐头等含铅量较高的食品,避免铅从口入。

预防

预防措施

1、降低职业生产环境中铅的浓度

可通过使用无毒或低毒物代替铅、加强工艺改革、加强通风、控制熔铅温度减少铅蒸气逸出等方法降低生产环境中的铅浓度。

2、加强职业生产过程中的个人防护和卫生操作制度

(1)铅作业工人应穿工作服,戴过滤式防尘、防烟口罩。

(2)严禁在车间内吸烟、进食,吃饭前洗手,下班后淋浴。

(3)坚持车间内湿式清扫制度,定期监测车间空气中铅浓度,定期进行设备检修。

(4)定期体检,有铅吸收的工人应尽早进行驱铅治疗。

(5)妊娠及哺乳期女工应暂时调离铅作业。

3、针对儿童

(1)家长应向儿童讲明铅中毒的危害,通过行为指导规范儿童的行为,同时,家长也应杜绝将环境中的铅尘带进儿童周围的环境。

(2)家长应指导儿童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为小儿勤剪指甲,经常清洗儿童玩具和其他可能被儿童放入口中的物品。

(3)位于马路附近的居室应经常清除物体表面的灰尘,不要带孩子去汽车流量大的马路及铅作业工作附近散步。

(4)儿童应少食用皮蛋、爆米花等含铅量高的食物。

(5)让婴幼儿远离成人化妆品,不含咬涂漆的彩色玩具、文具。

(6)定期测量儿童体内铅的水平,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4、其他

(1)女性怀孕后最好不要化妆,少接触含铅的物品。

(2)以煤作为燃料的家庭应尽量多开窗通风。

(3)每日早上的饮用水应将水龙头打开约1~5分钟后再饮用。

就医指南

急诊(120)指征

1、出现头痛、恶心、呕吐。

2、出现高热、烦躁、抽搐。

3、出现嗜睡、精神障碍、昏迷。

以上均须急诊处理或拨打急救电话。

门诊指征

1、体检血铅水平高于正常标准。

2、出现头昏、头痛、乏力、失眠多梦等神经症状。

3、出现食欲不振、恶心、腹痛、腹胀等症状。

4、出现贫血。

5、牙齿出现暗蓝色线。

6、出现不明原因的流产、早产、不孕不育。

7、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需及时就医咨询。

就诊科室

1、情况危急、症状严重者,请及时到急诊科就诊。

2、职业性慢性铅中毒病情平稳者需及时到职业病科就诊。

3、慢性铅中毒的患儿需到儿科就诊。

就医准备

1、患者或患儿家长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就医卡等。

2、医生会对患者或患儿进行检查,患儿家长应提前与患儿进行沟通,积极配合。

3、患者或患儿家长应提供疾病变化情况的信息。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准备好想要咨询的问题。

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您的孩子是有什么不舒服?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2、您/您的孩子不适的感觉是否会因某些明显的因素而加重?

3、您是从事什么工作的?您从事的工作中具体的工种是什么?

4、您的工作中常接触什么物质?工作环境中是否含铅?

5、您从事这种工作多长时间了?

6、您平时是否总使用含铅的护肤品?

7、您的孩子是否常把一些涂漆的彩色玩具或生活用品放入口中?

8、您/您的孩子有没有定期体检?体检结果怎么样?

9、您/您的孩子还有哪些其他的疾病?

10、您/您的孩子平时服用哪些药物?有无药物过敏史?

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我的孩子为什么会得这个病?

2、导致这个疾病的原因有哪些?

3、我/我的孩子需要做哪些检查?

4、我/我孩子的病严重吗?怎么治疗?会不会有后遗症?

5、我/我的孩子在平时生活中应该注意什么?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服务协议
联系电话:010-64801616|联系邮箱:office@dayi.org.cn Copyright © www.dayi.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26 京ICP备15046755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407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