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证

淋证(stranguria,strangury),又称五淋,是指以小便频数短涩、淋漓刺痛、小腹拘急引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有气淋、石淋、血淋、热淋、膏淋、劳淋之分。本病的发生与外感湿热、饮食不节、情志失调、体虚劳倦等因素有关。一般初病较易治愈,若病久不愈,或反复发作,不仅可转为劳淋,甚则转变成水肿、癃闭、关格等证,预后不良。西医学中的泌尿系统急慢性感染、结石、结核、肿瘤、急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乳糜尿等病,以淋证为主要临床表现者,均可参照本节内容辨证论治。
英文名称
其它名称
遗传性
是否医保
就诊科室
常见症状
主要病因
检查项目
重要提醒
临床分类
1、热淋
主要表现为小便频数短涩,灼热刺痛,尿色黄赤,少腹拘急胀痛,或腰痛拒按,或伴有恶寒发热、口苦、大便秘结,苔黄腻,脉滑数。
2、石淋
主要表现为尿中夹有砂石,排尿艰涩,或排尿时突然中断,尿道窘迫疼痛,少腹拘急,或腰腹绞痛,甚至牵及外阴,尿中带血,舌红,苔薄黄,脉弦或带数。
3、血淋
主要表现为小便灼热刺痛,尿色深红,或夹有血块,疼痛满急加剧,或伴有心烦,舌尖红,苔黄,脉滑数。
4、气淋
主要表现为郁怒之后,小便涩痛,淋沥不畅,少腹胀满疼痛,苔薄白,脉弦。
5、膏淋
主要表现为小便混浊,乳白或如米泔水,上有浮油,置之沉淀,或伴有絮状凝块物,或混有血液、血块。尿道热涩疼痛,尿时阻塞不畅;或伴有口干,苔黄腻,舌质红,脉濡数。
6、劳淋
主要表现为小便色红涩痛不明显,但淋沥不尽,时作时止,劳累后发作或加重,伴有腰膝酸软,神疲乏力,病程缠绵,舌质淡,脉细弱。
流行病学
一般无传染性。
男女皆可患病,但以年老体弱及妇女居多。
病因
本病的病因可归纳为外感湿热、饮食不节、情志失调、体虚劳倦四个方面。病位在膀胱与肾,也与肝、脾有关。基本病理变化为湿热蕴结下焦,肾与膀胱气化不利。肾主水,维持机体水液的代谢;膀胱为州都之官,有贮尿和排尿功能。当湿热蕴结膀胱,或久病脏腑功能失调,均可导致肾和膀胱气化不利而致淋证。由于湿热所致病理变化不同,且累及脏腑存在差异,故淋证又有六淋之分,但各种淋证之间存在着虚实转化关系,如实证的热淋、血淋、气淋可转化为虚证的劳淋,反之,虚证的劳淋亦可兼夹实证的热淋、血淋、气淋。
1、外感湿热
下阴不洁,秽浊之邪从下侵入机体,上犯膀胱,或由小肠邪热、心经火热、下肢丹毒等它脏外感之热邪传入膀胱,发为淋证。
2、饮食失调
平时偏食辛辣刺激性或油腻食物,或饮酒过度,脾胃不能及时运化,湿热内生,下注膀胱,形成淋证。
3、情志失调
突然暴怒,或长期情绪抑郁,损伤肝脏,肝疏泄调达气机的功能失调,肝气郁结或气郁化火,气火郁于下焦,以致膀胱气化不利,导致淋证。
4、劳倦体虚
平时过度劳累,房事不加节制,多产多育,年老体虚,久病缠身,或淋病长时间不愈合,耗伤正气,或妊娠、产后脾肾气虚,膀胱容易感受外邪,而致本病。
症状
本病临床以小便频急不畅,滴沥涩痛,小腹拘急,腰部酸痛为主要表现。根据病因和症状特点不同,可分为热淋、血淋、石淋、气淋、膏淋、劳淋六证。
1、小便频急短涩,滴沥刺痛,小腹拘急,腰腹疼痛是淋证的基本特征。
2、热淋表现为起病多急骤,小便色红,小便灼热刺痛,或伴有发热,腰痛拒按,多见于已婚女性。
3、石淋以小便排出沙石为主症,或排尿时突然中断,尿道窘迫疼痛,或腰腹绞痛。
4、气淋表现为小腹胀满较明显,小便艰涩疼痛,尿后余沥。
5、血淋表现为尿色深红或夹有血块,小便热涩刺痛。
6、膏淋表现为小便浑浊如米泔水或有絮状凝脂块。
7、劳淋小便淋沥不已,腰痛缠绵,涩痛不明显,时作时止,劳累后发作或加重。
水肿、癃闭、关格
淋病久不愈,或反复发作,可导致劳淋,日久导致脾肾衰败,尿浊壅塞,转为水肿、癃闭、关格。石淋若结石过大,堵塞尿路,以致浊阴内聚,伤及肾气,气化无权,也可出现水肿、癃闭、关格。
检查
医生除了对患者进行望闻问切中医检查外,通常需要西医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细菌检查、细菌培养、B超、X线腹平片、静脉肾盂造影、排尿期膀胱输尿管反流造影、逆行性肾盂造影等。如果伴有其他症状、体征,还可进一步开展其他相应的检查。
1、望诊
包括望小便情况、面色、神态、姿态、口唇指甲颜色、舌质与舌苔变化等。
2、闻诊
主要是听声音,医生通过辨别患者语调的高低,呼吸的长短以及呕吐时声响等来初步判断疾病的性质和病情轻重。
3、问诊
包括问寒热、问睡眠、问饮食、问二便,问汗出,问口渴情况,问既往病史等。
4、切诊
包括脉诊和按诊,通过触、按了解身体情况等以及切脉来诊察疾病。
2、血常规
急性肾盂肾炎时血白细胞常升高,中性粒细胞增多,核左移。
2、尿常规
可有白细胞尿、血尿、蛋白尿。尿沉渣镜检白细胞>5个/HP称为白细胞尿,对尿路感染诊断意义较大,部分肾盂肾炎患者尿中可见白细胞管型。
3、肾功能
尿路感染,一般情况下肾功能是正常的。慢性肾盂肾炎肾功能受损时可出现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血肌酐(Cr)升高等。
4、尿涂片细菌检查
清洁中段尿沉渣涂片,用高倍镜检查,若每个视野下可见1个或更多细菌,提示尿路感染。本法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检出率达80%-90%,可初步确定是杆菌还是球菌,是革兰阴性细菌还是革兰阳性细菌,对及时选择有效抗生素有重要参考价值。
5、尿细菌培养
可采用清洁中段尿、导尿及膀胱穿刺尿做细菌培养,其中膀胱穿刺尿培养结果最可靠。中段尿细菌定量培养≥103/mL,称为真性菌尿,可确诊尿路感染;尿细菌定量培养104-103/mlL,为可疑阳性,需复查;如<10°/mL,可能为污染。
B超、X线腹平片、静脉肾盂造影、排尿期膀胱输尿管反流造影、逆行性肾盂造影等
目的是了解尿路情况,及时发现有无尿路结石、梗阻、反流、畸形等导致尿路感染反复发作的因素。尿路感染急性期不宜做静脉肾盂造影,可做B超检查;对于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或急性尿路感染治疗7~10天无效的女性应行静脉肾盂造影;男性患者无论首发还是复发,在排除前列腺炎和前列腺肥大之后均应行尿路Ⅹ线检查以排除尿路解剖和功能上的异常。
诊断
医生通常根据患者小便不通并见呕吐等症状,结合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和相对应的辅助检查可做出诊断。此外,通常还需要与同样有小便症状的的癃闭、尿血、尿浊等进行鉴别。
1、小便频急不畅,滴沥涩痛,小腹拘急,腰部酸痛为各淋的主症,是诊断淋证的主要依据。再根据不同的临床特征,确定淋证的证型。
2、病久或反复发作后,常伴有低热,腰痛,小腹坠胀,疲劳等症。
3、多见于已婚女性,每因疲劳,情志变化,感受外邪,不洁房事而诱发。
1、淋证与癃闭
二者都有小便量少,排尿困难症状,但淋证尿频而尿痛,且每日排尿总量多为正常,癃闭则无尿痛,每日排尿量少于正常,严重时甚至无尿。但癃闭复感湿热,常可并发淋证,而淋证日久不愈,亦可发展成癃闭。
2、血淋与尿血
血淋与尿血都有小便出血,尿色红赤,甚至尿出纯血等症状。鉴别的要点是有无尿痛。尿血多无疼痛之感,虽也间有轻微的胀痛或热痛,但终不若血淋的小便滴沥而疼痛难忍,故一般以痛者为血淋,不痛者为尿血。
3、膏淋与尿浊
膏淋与尿浊在小便浑浊症状上相似,但后者在排尿时无疼痛滞涩感,可资鉴别。
治疗
实则清利、虚则补益为本病的基本治则。实证以膀胱湿热为主,治宜清热利湿;以热灼血络为主,治宜凉血止血;以砂石结聚为主,治宜通淋排石;以气滞不利为主,治宜利气疏导。虚证以脾虚为主,治宜健脾益气;以肾虚为主,治宜补虚益肾。同时正确掌握标本缓急,在淋证治疗中尤为重要。对虚实夹杂者,又当通补兼施,审其主次缓急,兼顾治疗。
1、热淋
(1)若伴有发热恶寒、口苦、恶心呕吐等症状的患者,可合用小柴胡汤。
(2)若出现大便秘结、腹胀的患者,可重用生大黄、枳实等。
(3)若出现湿热伤阴,可去大黄,加用生地黄、知母、白茅根等。
2、石淋
(1)若出现腰腹绞痛的患者,可加用芍药、甘草。
(2)若出现尿中带血的患者,可加用小蓟、生地黄、藕节。
(3)若出现小腹胀痛,可加用木香、乌药。
(4)若绞痛缓解,多无明显自觉症状,可常用金钱草煎汤代茶。
3、血淋
(1)若出现舌质暗或有瘀点,脉细涩的患者,可加用三七、牛膝、桃仁。
(2)若出血不止,可加用仙鹤草、琥珀粉等。
(3)若尿痛、涩滞不明显,腰膝酸软,精神倦怠,肢体乏力的患者,可改用知柏地黄丸加减。
4、气淋
(1)若出现胸胁胀满的患者,可加用青皮、乌药、小茴香、广郁金等。
(2)若气滞日久,出现舌暗有瘀斑,脉涩的患者,可加用红花、赤芍、益母草。
(3)若久病出现少腹坠胀,尿有余沥,面色萎黄的患者,可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
5、膏淋
(1)若出现小腹胀,尿涩不畅,可加用乌药、青皮等。
(2)若伴有血尿,可加用小蓟、藕节、白茅根等。
(3)若出现小便黄赤,热痛明显的患者,可加用甘草梢、竹叶、通草等,
(4)若病久湿热伤阴,可加用生地黄、麦冬、知母。
6、劳淋
若出现少腹坠胀,尿频涩滞,淋沥不尽,劳累后发作或加重,面色无华,少气懒言的患者,可用补中益气汤加减。
1、热淋
(1)方药:八正散加减。
(2)常用中药:瞿麦、萹蓄、木通、车前子、滑石、栀子、大黄、灯心草、甘草等。
(3)中成药:尿清舒颗粒、八正合剂、热淋清颗粒、癃清胶囊、肾安胶囊、复方石韦片、三金片、清热通淋胶囊、泌淋清胶囊、尿感宁颗粒、导赤丸。
2、石淋
(1)方药:石苇散加减。
(2)常用中药:石韦、冬葵子、瞿麦、滑石、车前子、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等。
(3)中成药:排石通淋口服液、分清五淋丸。
3、血淋
(1)方药:小蓟饮子加减。
(2)常用中药:小蓟、生地黄、蒲黄、藕节、滑石、木通、淡竹叶、栀子、当归、甘草等。
(3)中成药:血尿胶囊、血尿安胶囊。
4、气淋
(1)方药:沉香散加减。
(2)常用中药:沉香、橘皮、当归、白芍、石韦、滑石、冬葵子、王不留行、甘草。
(3)中成药:柴胡舒肝丸。
5、膏淋
(1)方药:程氏萆薢分清饮加减。
(2)常用中药:萆薢、黄柏、车前子、石菖蒲、茯苓、白术、莲子心、丹参等。
(3)中成药:四妙丸。
6、劳淋
(1)方药:无比山药丸加减。
(2)常用中药:山药、地黄、山茱萸、肉苁蓉、菟丝子、杜仲、巴戟天、赤石脂、五味子、茯神、泽泻、牛膝等。
尿清舒颗粒、八正合剂、热淋清颗粒、癃清胶囊、肾安胶囊、复方石韦片、三金片、清热通淋胶囊、泌淋清胶囊、尿感宁颗粒、导赤丸、排石通淋口服液、分清五淋丸、血尿胶囊、血尿安胶囊、柴胡舒肝丸、四妙丸等,视病情辨证选用。
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
1、针刺
主穴选用中极、膀胱俞、三阴交、阴陵泉。气淋加肝俞、太冲。石淋加秩边透水道、委阳。劳淋加脾俞、肾俞、关元、足三里。血淋加血海、膈俞。膏淋加气海、足三里。实证针用泻法,虚证针用补法。
2、灸法
气淋灸膻中。石淋不能小便,灸关元、气门、大敦。
本病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能存在个体差异。
本病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
淋证的预后,往往与淋证的类别和病情轻重有关。一般初起治疗及时得当,多易治愈。若久病不愈,或反复发作,可转为劳淋,日久甚至导致脾肾衰败,尿浊壅塞,转为水肿、癃闭、关格等重病,或肾虚肝旺,肝风内动危象,预后不良。
1、少数热淋、血淋,发生湿热弥漫三焦,热毒入营血,而发高热、神昏等危证。
2、若淋证日久不愈,耗伤正气而转为劳淋,导致脾肾衰败,可转为水肿、癃闭、关格等重病。
3、若血淋日久,可导致气滞血瘀,进而形成癥积,病程缠绵。
本病疾病初起,诊断明确,正确辨证用药,并注意饮食情志调护等,预后大多良好。
日常
患者在治疗药物治疗的同时,生活起居有规律、注意休息,保持局部清洁卫生等,以利于疾病的治疗和机体的恢复。
1、排尿疼痛,往往导致恐惧紧张等情绪,应适当了解疾病的知识,正确对待疾病,积极配合治疗。
2、气淋患者应注意情志调畅,避免抑郁,暴怒等情绪,以免加重病情。
1、急性发作期多为实证,中药汤剂八正散、小蓟饮子等宜温服或凉服。
2、久病虚证所用中药汤剂如补中益气汤等宜久煎、饭前服用。
3、遵医嘱按时用药,有尿路感染者待小便培养连续3次阴性后方可停药,观察患者用药后尿色、排尿情况的变化。
1、周围环境宜安静、舒适,温湿度适宜,避免噪音,以利于休息和治疗。
2、急性期卧床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非急性期,可适当活动,以不劳累为度。
3、保持外阴部的清洁卫生,勤换内衣裤。便后、睡前应清洗会阴部及肛门,以防发生逆行感染。
4、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泌尿道及妇科器械操,如导尿等,以防感染。
5、患病期间应忌房事,及时治疗妇科疾病。
6、石淋患者应多饮水,饮水量每日应超过3000mL,根据结石存在的部位指导患者做适当运动。
7、膏淋患者有乳糜凝块阻塞尿道,造成排尿困难时,可用腹部呼吸,增加腹内压,使膏脂物随尿排出。
1、注意观察小便的色、质、量的变化情况,排尿时有无疼痛、出血,是否通畅等。
2、热淋患者应注意观察尿时有无灼热刺痛有无体温变化。
3、血淋患者注意观察血尿的性质、量及小便通畅程度,防止血块阻塞尿路。
4、石淋患者注意观察排尿情况,有无血块、砂石排出,急性发作时绞痛发生的时间、部位、次数等。
5、膏淋患者注意观察尿色、尿量,有无乳糜凝块阻塞尿道。
6、若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大汗淋漓、恶心呕吐、辗转呻吟,及时报告医生,做好急救准备。
遵医嘱定期复诊。一般需要做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细菌检查、细菌培养、B超、X线腹平片等,以检查恢复情况,评估复发风险。
饮食
饮食宜清淡、富有营养、易消化,宜食新鲜水果和蔬菜,忌食肥腻、辛辣刺激食物,如肥肉、火锅等,戒除烟酒。每日饮水量保持在2000mL以上,以增加尿量冲洗尿路细菌和炎性物质。并根据淋证的不同类型辩证施护。
1、热淋可多饮绿茶以清热利湿,多食碱性食物,如青菜、萝卜等,使尿液碱化而减轻疼痛。
2、石淋可用白茅根煎水代茶饮,限钙磷含量高食物,如牛奶、杨梅、红茶、巧克力、肥肉、蛋黄等。
3、血淋宜清淡、营养,多食用凉血止血及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藕粉、银耳汤、橙汁、柠檬汁等。
4、气淋宜多食理气食物,如柑橘、丝瓜等,可食用佛手柑粥、橘皮滑石粥、黄芪粥、等以补脾益气。
5、膏淋宜食低脂、低蛋白饮食,忌食高蛋白、油脂类及辛辣之品,如动物内脏、油炸食物等。
6、劳淋宜食健脾益肾食物,如牛奶、核桃粥、人参大枣粥等,以増强体质,减少发作。
1、忌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葱、姜、蒜、辣椒、胡椒、花椒等。
2、忌食油腻性的食物,如肥油,油炸性食品,乳制品等,以免聚湿生痰。
预防
本病发生与外感湿热、饮食不节、情志失调、体虚劳倦等因素有关。因此积极治疗原发病,注意个人卫生,纠正不良生活习惯等措施,有利于减少疾病的发生。
1、劳逸结合,加强锻炼,以提高抗病能力,谨防上呼吸道感染。
2、保持心情舒畅,饮食起居有常,避免过度劳累。
3、注意个人卫生,勤换内裤,保持外阴清洁。公共浴室洗澡以淋浴为宜,浴具自备,以免交叉感染。
4、纠正忍尿不解、纵欲过度等不良生活习惯,避免不洁性生活。
5、积极治疗消渴、腹泻等原发病,女性患者及时治疗妇科病,防止淋证的发生。
6、适当休息,饮食清淡、营养、易消化,多饮水,忌肥腻、辛辣刺激性食物。
就医指南
若出现面色苍白、大汗淋漓、恶心呕吐、辗转呻吟等症状。
以上须立即就医,必要时到急诊科处理或拨打急救电话。
1、若出现小便频数,尿急,尿痛,小便不畅,排尿困难,少腹疼痛等症状。
2、或出现小便色红,或排除砂石,或小便浑浊等症状。
3、或伴有发热、腰痛、腰膝酸软等症状。
以上均须及时到医院就诊。
情况急重者需及时到急诊科处理,其他患者通常需到中医科或肾内科进行咨询。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就诊时一般需常规进行血压测量及简单查体,建议患者穿相对宽松的衣物。
3、一般需要进行影像学检查,建议不要佩戴有碍于检查的饰物。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1、什么时候开始出现小便频数,尿急,尿痛,小便不畅,排尿困难等症状?多久了?
2、一般持续多久?是劳累后发生的吗?
3、是否还有其他不适症状,如发热、腰痛、腰膝酸软等?
4、之前有其他什么疾病,如糖尿病、腹泻等吗?
5、最近做过什么检查?
6、最近有经过什么治疗吗?有服用什么药物吗?
7、主要从事什么工作?工作压力大吗?
8、平时有偏食、厌食等饮食不节的习惯吗?
1、为什么会出现小便频数,尿急,尿痛,小便不畅,排尿困难?能确诊吗?
2、病情严重吗?多久能缓解这些症状?
3、需要做哪些检查?
4、现在需要什么治疗方法?能治好吗?
5、需要手术治疗吗?
6、如果药物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7、有其他疾病,会对治疗产生影响吗?
8、平时要注意什么?回家后怎么护理?
9、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