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毒虫咬伤

毒虫咬伤主要包括蝎蜇伤、蜘蛛咬伤、蜱咬伤、蜈蚣蜇伤、蜂蜇伤等。这些毒虫会将毒液注入人体,引起局部的皮肤损害以及全身症状,患者可出现局部灼痛、红肿、麻木、红斑、水疱、头晕、头痛、畏光、流涕、视物模糊、胸闷、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烦躁不安等症状。发生毒虫咬伤后可通过局部处理、补液、药物治疗等方式进行治疗。

遗传性

不会遗传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就诊科室

急诊科

发病部位

全身

常见症状

局部灼痛、红肿、麻木、红斑、水疱、头晕、头痛、畏光、流涕、视物模糊、胸闷、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烦躁不安

主要病因

因毒虫将毒液注入人体内导致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血生化、动脉血气分析

重要提醒

毒虫咬伤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患者死亡,应及时就医,尽早治疗,以免出现不良预后。

流行病学

传染性

本病不会传染。

发病率

目前尚无明确的发病率相关数据。

好发人群

长时间野外工作、旅行或者探险的人群发生毒虫咬伤的风险高。

病因

总述

毒虫咬伤常见蝎蜇伤、蜘蛛咬伤、蜱咬伤、蜈蚣蜇伤、蜂蜇伤等。这些毒虫将毒液注入人体内引起相应的损伤,不同种类的毒虫损伤的机制也不相同。

基本病因

1、蝎蜇伤

蝎有一尾刺和毒腺,毒液通过尾刺进入人体,迅速引起一系列中毒反应。蝎的毒液为一种透明无色的毒蛋白,酸性,能溶于水、乙醇及醚中。其主要有毒成分为神经毒素,有胆碱能和肾上腺素能作用,并能打开钠离子通道而干扰神经轴索去极化过程的离子转运。尚有溶血毒素、出血性毒素、心血管收缩毒素、凝血素、类高血糖素和致胰腺炎的毒素。

2、蜘蛛咬伤

毒蜘蛛的毒液,含有神经性毒蛋白、细胞毒、溶血毒和透明质酸酶等,神经毒素可使运动神经中枢麻痹,引起死亡,坏死毒素有水解酶活性,引起局部组织坏死,并产生全身毒性反应。雌蜘蛛毒性大于雄蜘蛛。中毒机制未明。

3、蜱咬伤

(1)蜱唾液含麻痹神经的毒素,毒素进入宿主体内,可引起上行性肌肉麻痹、瘫痪,称之为“蜱麻痹”。如毒素注入颈背、脑、脊髓等附近处,可发生发热、肌肉迟缓性瘫痪、不能吞食、呼吸困难,直至死亡。

(2)蜱体内有α-1,3-半乳糖,人被咬伤可引起超敏反应,肥大细胞增多。

4、蜈蚣蜇伤

蜈蚣毒液呈酸性,主要含有组胺、5-羟色胺和溶血蛋白,此外还含有酪氨酸、甲酸、游离脂肪酸、胆固醇和角鲨烯等。毒液进入人体后,首先使局部细胞肿胀、充血,然后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强、组织水肿甚至坏死。

5、蜂蜇伤

毒刺刺入皮肤将毒液注入人体。蜂类的毒力不一,蜜蜂毒力较弱(群蜂蜇伤时也可致死),其毒液呈酸性,含有甲酸、透明质酸、磷脂酶A、组胺等。黄蜂的毒液毒性较强,含有5-羟色胺、胆碱酯酶和缓激肽等。蜂毒进入血液,造成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组织水肿、溶血和坏死,可引起中毒性肝病、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溶血严重者可导致急性肾衰竭。对蜂毒超敏者,轻微刺伤即可发生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

症状

总述

毒虫咬伤患者的症状与毒虫的种类、毒液量、患者体质等因素有关,不同患者的症状不完全相同,常见局部灼痛、红肿、麻木、红斑、水疱、头晕、头痛、畏光、流涕、视物模糊、胸闷、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烦躁不安等症状。

典型症状

1、蜂蜇伤

(1)局部感灼痛或刺痛,很快出现红斑、风团,被蛰部带有一个小瘀点,以后可出现水疱,水肿和红斑常于48小时达到高峰,可以扩展到整个受伤肢体。

(2)被群峰或黄蜂蜇伤后,可有头晕、视物模糊、胸闷、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烦躁不安等症状。

2、蝎蜇伤

(1)局部症状:一般的蝎蜇伤仅引起局部灼痛、红肿、麻木或感觉过敏、水疱等。被剧毒蝎蜇伤后,可出现淋巴结炎、淋巴腺病,皮温升高,疼痛严重,可延及整个肢体,并有组织出血、坏死。

(2)全身症状:被剧毒蝎类蜇伤1~2小时后,可发生头痛、头晕、畏光、流涕、流涎、恶心、呕吐,严重者有气促、心动过速或过缓、心音低钝、肌肉震颤、惊厥、昏迷等症状,直至呼吸衰竭和循环衰竭。

3、蜘蛛咬伤

(1)局部症状:局部咬伤处可见单个红色咬痕,如针尖大小,轻则局部疼痛、肿胀或坏死,重者局部苍白,触痛剧烈,肌肉痉挛。

(2)全身症状:被剧毒蜘蛛蜇伤后多见全身症状,可有软弱无力、发热、头痛、流泪、流涎、恶心、呕吐、大汗、视物模糊、发音困难、双足麻木伴刺痛感,以及腹、腿、胸、背等处肌肉痉挛,重症患者血压先升高后降低,呈休克状态,可有瞳孔缩小、意识不清、脉搏缓慢、呼吸困难、谵妄等症状。严重者发生溶血,可致急性肾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4、蜱咬伤

(1)局部症状:被咬后无痛感。叮咬处可出现充血、出血、皮疹、局部发痒、肿痛等症状,日久呈角质化增厚,偶见溃烂不愈,一般不会发生严重后果。

(2)全身症状:轻者表现全身无力、步态不稳、共济失调、易激惹、腹泻,重者24小时后出现上行性迟缓性麻痹,可累及躯干、上肢、颈,出现言语不清、吞咽困难、反应迟钝或消失,易发生吸入性肺炎。

5、蜈蚣蜇伤

(1)局部症状:小蜈蚣蜇伤,仅见局部出现红肿、刺痛,皮肤上出现两个淤点,大多数症状2~3天内消失。大蜈蚣蜇伤局部可出现明显的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可有淋巴管炎和局部组织坏死,中心变黑。

(2)全身症状:潜伏期有发热、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后可出现循环系统症状(心悸、胸闷、气促、体温下降、血压下降)、泌尿系统症状(血尿、少尿、无尿、出汗、痉挛、谵语等)、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超敏反应(全身瘙痒、皮疹、喉头水肿)等。

并发症

1、蜂蜇伤大量毒素进入血液,侵犯神经,可导致昏迷、低血压休克、肺水肿、呼吸肌麻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可于数小时内死亡。

2、蜱是多种立克次体、细菌、病毒和原虫的携带者。人被蜱咬伤可感染多种疾病。如莱姆病、Q热、科罗拉多蜱热、野兔热、回归热、巴贝虫病、埃里希体病、蜱源性脑炎、克里木-刚果出血热、牛边虫病等。

3、蜈蚣蜇伤可抑制呼吸中枢,导致急性肾衰竭、肝功能损害等情况。

4、部分患者属于过敏体质,少量毒素吸收即可迅速发生荨麻疹、喉头水肿等,甚至很快出现过敏性休克而死亡。

检查

预计检查

当患者被毒虫咬伤后出现异常症状、影响正常生活时应及时就医。医生首先会进行体格检查,排除危及生命的情况,并了解皮损情况,然后通过血常规、血生化、动脉血气分析等检查进一步了解病情,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体格检查

医生会检查患者基本生命体征,了解血压、呼吸频率等情况,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危及生命的病情。排除危急情况后,医生会检查毒虫咬伤的位置,了解皮肤损害性质、严重程度、影响范围等信息。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医生可通过血常规检查患者血细胞变化情况,检查有无溶血、凝血功能异常等表现。

2、血生化、动脉血气分析

血生化、动脉血气分析可显示生化指标变化、动脉血氧饱和度等有无异常,有助于医生了解患者病情。

诊断

诊断原则

医生会询问患者被毒虫咬伤的经历,了解咬伤患者毒虫的种类、咬伤的数量等信息,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体格检查、血常规、血生化、动脉血气分析等辅助检查结果综合进行诊断。

治疗

治疗原则

发生毒虫咬伤后医生会根据患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处理,如拔出毒刺、清洗局部,酌情进行冷敷、补液等处理,并进行适当的药物治疗。

急性期治疗

1、立即检查咬伤部位有无遗留的蜇刺、毒刺,应小心拔出,吸出毒液,再酌情使用清水、肥皂水或高锰酸钾溶液冲洗。

2、可酌情用止血带做近心端绑扎。

3、发生过敏性休克的患者按过敏性休克治疗。

一般治疗

1、局部肿胀可用碳酸氢钠等冷湿敷或放置冰袋,以消肿镇痛,减少毒素吸收。

2、根据情况补液,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3、如有呼吸困难等情况,可给氧气,必要时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

药物治疗

1、伤口周围可用利多卡因、糜蛋白酶和地塞米松环形封闭。局部疼痛明显时也可用利多卡因注射治疗,缓解疼痛。

2、根据患者情况使用特殊抗毒素,比如注射抗蝎毒血清、抗毒蛛血清等。

3、出现肌肉痉挛者,可应用葡萄糖酸钙缓慢静注。

4、如有超敏反应或是休克,可用肾上腺素、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等进行治疗。

5、可酌情应用抗组胺药物,如苯海拉明、氯苯那敏等。

6、进行其他需要的治疗,比如可用地西泮缓解肌肉痉挛、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或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等。

相关药品

利多卡因、糜蛋白酶、地塞米松、抗蝎毒血清、抗毒蛛血清、葡萄糖酸钙、肾上腺素、氢化可的松、苯海拉明、氯苯那敏、地西泮、破伤风抗毒素、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

手术治疗

本病通常不选择手术治疗,但如果患者病情需要,也可进行适当的手术治疗,比如蜱的口器断在皮内可通过手术取出。

其他治疗

发现蜱叮咬皮肤时不可强行拔除。可用乙醚、氯仿、松节油、旱烟油涂在蜱的头部或在蜱旁点燃蚊香,数分钟后蜱自行松口,或用凡士林、液体石蜡、甘油厚涂蜱的头部,使其窒息,然后用镊子轻轻把蜱拉出。

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不确定,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

一般预后

毒虫咬伤患者大多预后较好,无生命危险。发生超敏反应的患者可能会出现不良预后,如出现被毒蜂群攻击等情况则容易死亡。

危害性

毒虫咬伤会引起局部皮肤的损害以及全身的中毒反应,可引起循环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等组织损害,引起相应的症状;还可导致过敏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等情况,甚至导致患者死亡。

治愈性

多数患者经过治疗后可以治愈,预后较好,可基本恢复正常生活。

日常

总述

患者需要保持咬伤部位皮肤清洁,以免感染。同时积极遵医嘱用药,促进疾病康复。按时到医院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由于毒虫咬伤患者起病突然、发病迅速,对突如其来的伤害,患者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常出现恐惧不安情绪。

2、护理要点

(1)家属要从语言上对患者进行安抚、关心、安慰和鼓励,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

(2)患者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稳定情绪,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以达到促进健康的目的。

用药护理

1、严格遵医嘱,足量足疗程用药,注意用药时间、顺序。

2、勿自行使用其他药物。

3、若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生活管理

1、绝对卧床休息,保持患侧肢体下垂或制动,尽量减少活动。

2、营造舒适、安静、放松的生活环境,保持室内干净卫生,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适宜的温湿度。

3、注意咬伤部位皮肤的清洁与防护,防止出现伤口感染。

4、病情轻微或缓解患者,可适当增加活动、锻炼,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复诊须知

遵医嘱按时复诊,复查血常规、血生化、动脉血气分析等,观察病情恢复情况。

饮食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宜加强营养,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

2、多饮水,增强代谢,促进毒素排出。

饮食禁忌

病情恢复期间应尽量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

预防

预防措施

以下方法可以降低本病的发病风险。

1、不养毒虫宠物。

2、在野外工作、旅游时做好防护措施,防止咬伤。

3、化学杀虫剂室内喷洒除虫。

就医指南

急诊(120)指征

1、局部灼痛、红肿、麻木、红斑、水疱。

2、头晕、头痛、畏光、流涕、视物模糊。

3、胸闷、恶心、呕吐、腹胀、腹泻。

4、烦躁不安。

5、出现其它危急情况。

以上均须紧急处理,及时前往急诊科,必要时拨打急救电话。

就诊科室

被毒虫咬伤后应及时到急诊科就诊。

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3、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您是什么时候被咬伤的?

3、您是被什么咬伤的?

4、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

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2、我需要如何治疗?需要住院吗?多久能好?

3、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4、如果用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5、我需要做什么检查?这些检查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吗?

6、回家后我该怎么护理?

7、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服务协议
联系电话:010-64801616|联系邮箱:office@dayi.org.cn Copyright © www.dayi.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26 京ICP备15046755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407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