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气郁结
肝气郁结(stagnation of liver qi),又称为肝气郁滞、肝气不舒,是指肝的疏泄功能障碍,气机失于疏通、畅达,而形成气机郁结的病理变化。临床常见精神抑郁,胸闷,胃胀,胁肋胀痛,食欲不振,或咽部有异物梗阻,女子可见经前乳房胀痛,痛经,月经失调等。本病发生多与情志失调、感受外邪、用药不当等因素有关。若尽早治疗,预后一般良好,若未及时治疗或用药不当,可出现痰饮、瘀血、食积等病理产物,日久导致脏腑虚损或功能失调,增加治疗难度。
英文名称
其它名称
遗传性
是否医保
就诊科室
发病部位
常见症状
主要病因
检查项目
重要提醒
流行病学
一般无传染性。
好发于性格内向的女性。
病因
中医认为肝具有疏通全身气机的功能。通过肝疏泄气机可以促进血液运行和津液的输布,促进脾胃运化和胆汁分泌排泄,舒畅人的情感,情绪。肝疏泄功能障碍,气机失于疏通、畅达,形成气机郁结。肝气郁结发生多与情志失调、感受外邪、用药不当等因素有关。病位在肝,病性属实。
1、情志失调
现代社会生活工作压力较大,人们更容易过度兴奋或受不良事件刺激,若长期情绪不稳定,起伏较大,超出人体生理和心理的适应和调节能力,导致精神情志变化。肝为情志之官,情志不遂,直接影响肝疏泄的功能,人体气机升降失常,脏腑生理功能异常,逐渐形成肝气郁结。
2、感受外邪
湿热疫毒侵犯人体,损伤肝脏,肝疏泄功能,调达全身气机功能失调,气机郁滞,出现肝气郁结的症状。
3、用药不当
药物有寒热温凉之分,若长期偏用药性苦寒药物,或者具有利湿药物等,损伤肝脏,肝气抑郁不得及时宣泄,而形成肝气郁结。
症状
本病临床以精神抑郁,胸闷,胁肋胀痛,食欲不振,或咽部有异物梗阻,女子可见经前乳房胀痛,痛经,月经失调等为主要特征。主要反映在气机郁滞、精神情志异常、消化功能异常、肝经循行部位经气受阻等多方面的异常。
1、气机郁滞
肝疏泄功能失调,气机不能畅达,肝经循行部位经气受阻,则胸胁、两乳或少腹部位胀痛不舒。
2、精神情志异常
肝疏泄功能失职,肝气郁结,不能舒畅人的情感,情绪,可见心情抑郁不乐,敏感多疑,自觉胸中憋闷,经常需长声叹气,症状有所缓解。
3、消化功能异常
肝气疏泄作用失常,影响脾胃之气的升降,导致脾胃运化功能障碍,可出现食欲不振,胃脘胀闷不舒或胃脘腹部胀痛。
本证目前缺乏相关并发症资料研究。
检查
医生除了对患者进行望闻问切中医检查外,通常需要西医的腹部B超、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精神状况评定量表等检查。如果伴有其他症状、体征,还可进一步开展其他相应的检查。
1、望诊
包括观察患者的面色、神态、姿态、口唇指甲颜色、舌质与舌苔变化等。
2、闻诊
主要是听声音,医生通过辨别患者语调的高低、呼吸的长短等来初步判断疾病的性质和病情轻重。
3、问诊
包括问寒热、问睡眠、问饮食、问二便、问出汗、问口渴、问情绪情况,问既往病史及家族史等。
4、切诊
包括脉诊和按诊,通过触、按了解胸胁的胀痛等情况等以及切脉来诊察疾病。
常规检查
结合病情作相关的检查,常无异常发现。常规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尿、粪三大常规,血液生化指标如肝功能、血糖测定等检查。
B超检查
可通过腹部超声明确腹部脏器有无损害,有助于疾病的诊断。
精神状况评定量表
通过精神状况评定量表,能对患者的心理活动进行量化并在此基础上评估其发生、发展过程与严重程度等。
诊断
医生通常根据患者精神抑郁,胸闷,胃胀,胁肋胀痛,食欲不振,或咽部有异物梗阻,经前乳房胀痛,痛经,月经失调等临床症状,结合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和相对应的辅助检查可做出诊断。此外,通常还需要与肝气横逆等进行鉴别。
1、病史
多有明显的情志抑郁或精神创伤史,病情多随情绪波动而发生变化。
2、临床表现
精神抑郁,胸闷,胃胀,胁肋胀痛,食欲不振,或咽部有异物梗阻,女子可见经前乳房胀痛,痛经,月经失调。
3、辅助检查
腹部B超、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精神状况评定量表等,有助于明确诊断。
肝气郁结与肝气横逆
二者病位皆在肝,病因都与情志失调有关,病机均为肝失疏泄,气机失调,都有情志异常、肝经所过部位的胀痛和食欲不振等临床表现。肝气郁结多因情志不遂,不得舒展,导致肝气疏泄不及使气机郁滞于体内,病势呈抑制状态,临床表现以精神抑郁,郁郁寡欢,胸胁满闷、疼痛,经常长声叹息为主,影响脾胃可见胃脘胀痛、食欲不振。由于女子性情多内向,容易患肝郁证。而肝气横逆因大怒伤肝,使肝气暴张,肆虐横逆而成。病势呈亢奋状态,极易横逆侵犯他脏,临床表现以情绪激动,烦躁易怒,胁腹胀痛较明显,影响脾胃可见嗳气、呃逆、呕吐、腹胀、泻泄。还可冲心、侮肺、扰肾形成多种变证。由于男子性情刚烈,故患肝气横逆证者较多。
治疗
本病中医治疗以疏肝结郁为主要原则。在应用疏肝理气解郁药时,应慎防伤阴。可选用玫瑰花、绿萼梅、白残花、代代花、佛手花、厚朴花等。在服药时注意使患者移情易性,以助病情的缓解。
1、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
2、常用中药:柴胡、陈皮、川芎、香附、枳壳、芍药、炙甘草等。
3、中成药:逍遥丸、柴胡舒肝丸、疏肝解郁胶囊。
逍遥丸、柴胡舒肝丸、疏肝解郁胶囊等,视病情辨证选用。
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
1、耳穴埋籽
耳穴埋籽的穴位主要有肝、脾、胃、胆、神门、心、内分泌等。每次每穴各按压1~2分钟。
2、穴位按摩
按摩的穴位主要有太冲、行间、期门、章门、肝俞等,每日1次。可以敲打下肢两侧的肝经和胆经,以加强疏肝解郁的作用。
肝气郁结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肝气郁结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
本病尽早治疗,注意情志调摄,预后一般良好;若失治误治,可出现痰饮、瘀血、食积等病理产物,日久导致脏腑虚损或功能失调,增加治疗难度。
若失治误治,可出现痰饮、瘀血、食积等,形成气滞血瘀、痰饮停滞等病证,甚至导致脏腑虚损或功能失调,使病情复杂,增加治疗难度。
本病诊断明确,正确辨证用药,注意情志调护,预后一般良好。
如果引起肝气郁结的病因没有彻底根除,或者生活起居情志调护不当,可能会引起疾病再次发作。
日常
患者在积极药物治疗的同时,注意规律的作息、保持积极的心态等良好的护理干预,以利于疾病的治疗和机体的恢复。
1、尽量避免外界不良刺激,保持心情舒畅,精神愉快,少生气动怒,以免诱发或加重病情。
2、肝气郁结的患者往往对事物比较敏感,尽可能多参加社交活动,敞开心扉、保持心情愉悦。
1、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中药汤剂宜温服,服药后注意观察药物效果和不良反应。
2、服柴胡疏肝散时,要避免与碳酸钙、硫酸镁、氢氧化铝等西药合用,以免降低药效。
3、使用厚朴时应注意,厚朴均含有挥发油,煎煮时以清水浸泡半小时后煎15分钟即可。
1、周围环境应安静整洁,室内光线柔和,温湿度适宜,设法消除噪声的干扰。
2、生活起居有规律,劳逸结合,保证患者有足够的睡眠时间。
3、病后需保持寒温适宜,避免外邪感染而加重病情。
1、注意观察患者胸胁、乳房、少腹胀痛、频频叹息的诱发因素、疼痛性质及伴随症状等。
2、观察神志、面色、脉象等变化,定期监测血压,如出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3、注意病人的精神状态、语言、行为、心理活动及情志变化。
遵医嘱定期复诊。一般需要做腹部B超、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检查等,以检查恢复情况,评估复发风险。
饮食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食油腻,辛辣刺激及动火的食物,精神抑郁发怒时不宜进食,以免气食交阻。戒烟酒。
1、可多吃些疏肝理气作用的食物,如芹菜、茼蒿、西红柿、萝橙子、柚子、柑橘、香橼、佛手等。
2、注意养护脾胃,饮食宜定时定量,软烂适度,多食红枣、山药、莲子、薏苡仁等健脾益气食物。
1、忌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葱、姜、蒜、辣椒、胡椒、花椒等。
2、忌食油腻性的食物,如肥油、油炸食品、乳制品等。
3、忌食海腥发物,如鱼虾、羊肉、狗肉、酒等食物。
4、忌食煎炸的食物,如油条、炸鸡、炸薯片等。
预防
本病与精神因素密切相关,故预防以调畅情志,保持心情舒畅为主,同时注意饮食调护,生活起居规律等,可有效减少或减轻疾病的发作。
1、保持心情舒畅,心胸开阔,乐观豁达,避免情绪刺激、紧张、焦虑、劳累等诱发因素。
2、正确对待各种事务,善于调节情志,释放不良情绪。
3、平时注意劳逸结合,适当参加文体活动,以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适应力和耐受。
4、养成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起居有序,根据证型安排休息和睡眠。
5、培养多种业余爱好,增加生活情趣,陶冶情操,增进机体活力,使精神有所寄托。
就医指南
1、出现心情抑郁不乐,敏感多疑,自觉胸中憋闷,经常需长声叹气等症状。
2、或女性出现胸胁、两乳或少腹部位胀痛不舒,痛经,月经失调等。
3、或伴有食欲不振,胃脘胀闷不舒或胃脘腹部胀痛等症状。
以上均须及时到医院就诊。
患者通常需到中医科或精神心理科进行咨询。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就诊前一天应清淡饮食。一些检查要求必须空腹,故就诊当天早晨需空腹,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3、就诊时一般需常规进行相关的查体及影像学检查,建议患者穿相对宽松的衣物。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1、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精神抑郁,自觉胸中憋闷,经常叹气等症状?
2、这些症状会在什么时候加重?什么时候减轻?
3、除上述症状外,还有没有其他不适如食欲不振,胃脘胀闷、疼痛,月经不调等?
4、有其他什么疾病吗?平时情绪波动大吗?
5、最近有经过什么治疗吗?有服用什么药物吗?
6、最近做过什么检查?
7、平时饮食状况如何,有抽烟喝酒习惯吗?
8、主要从事什么工作?工作压力大吗?
9、平时体质如何?大小便正常吗?
1、为什么会出现精神抑郁,胸胁、少腹胀痛等表现?能确诊吗?
2、病情严重吗?要住院吗?
3、需要做哪些检查?
4、现在需要什么治疗方法?能治好吗?
5、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6、如果药物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7、有其他疾病,会对治疗产生影响吗?
8、平时要注意什么?回家后怎么护理?
9、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