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血管痉挛

血管痉挛(vasospasm),是指由于多种因素导致血管部分或完全闭塞,引起相应组织器官缺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根据发生血管痉挛的部位不同而有所不同。血管痉挛的治疗包括对症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本病预后取决于发病部位、痉挛范围、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时机及治疗效果等综合因素。

英文名称

vasospasm

遗传性

部分可能与遗传有关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就诊科室

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风湿免疫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颅脑,心脏,手部,足部,乳房,其他

常见症状

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手足苍白、发绀、潮红、心绞痛、女性乳头疼痛

主要病因

主要由于蛛网膜下腔出血、心血管疾病、肢端小动脉痉挛等所致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血生化、自身免疫筛查、经颅多普勒超声、CT、冠状动脉造影、激发试验、指动脉压力测定、心电图

重要提醒

血管痉挛,以脑血管痉挛及冠状动脉痉挛常见,可引起患者出现严重的脑缺血或心肌缺血症状,需及时到院诊治。

临床分类

血管痉挛根据具体发病部位主要分为以下4种类型。其中,脑血管痉挛和冠状动脉痉挛相对常见;而肢端血管痉挛症和女性乳头血管痉挛相对少见。

1、脑血管痉挛。

2、冠状动脉痉挛。

3、肢端血管痉挛症(雷诺病和雷诺综合征)。

4、女性乳头血管痉挛。

流行病学

传染性

无传染性。

发病率

血管痉挛是一组不同部位出现血管部分或完全闭塞的临床综合征,暂无总体发病率报道。

好发人群

好发于患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心血管疾病者。

病因

总述

血管痉挛的病因主要由于蛛网膜下腔出血、心血管疾病(如变异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等)、肢端小动脉痉挛等所致。

基本病因

1、脑血管痉挛

主要由于蛛网膜下腔出血、动脉瘤术后及脑血管造影等引起。

2、冠状动脉痉挛

主要由于变异型心绞痛、劳力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老年人糖尿病性心脏病等引起。

3、肢端血管痉挛症

主要由于周围交感神经功能亢进、血管壁和血细胞的相互作用,以及炎症及免疫反应所致。

4、乳头血管痉挛

病因不明,可能与乳头受到冷刺激有关。

症状

总述

患者的临床表现根据发生血管痉挛的部位不同而有所不同。常见症状包括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手足苍白、发绀、潮红、心绞痛、女性乳头疼痛等。

典型症状

1、脑血管痉挛表现

约20%~30%的患者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会出现脑血管痉挛相关症状,前驱征象表现为头痛、意识障碍、偏瘫、高热等,之后出现意识变化(由清醒转为嗜睡或昏迷、或由昏迷到清醒又转为昏迷)、头痛、恶心、呕吐、颈项强直加重、偏瘫、失语、偏身感觉障碍等。

2、冠状动脉痉挛表现

多在午夜后至凌晨间发生,通常表现为心绞痛、心慌、心动过速等。

3、肢端血管痉挛症表现

常因寒冷或情绪激动而诱发,病情较轻者表现为手指麻木不适;病情较重者可有溃疡形成或坏疽。典型的手部皮肤色泽变化顺序为由苍白-发绀-潮红。部分患者可伴有原发疾病(如硬皮病)表现。

4、乳头血管痉挛

主要发生在女性哺乳期,表现为乳头疼痛、乳头皮肤变白、乳房深部疼痛等。

并发症

血管痉挛可并发感染、脑出血、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肾功能衰竭、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

检查

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头痛、恶心、呕吐、手足苍白、发绀、潮红、心绞痛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医生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以及血常规、血生化、自身免疫筛查、经颅多普勒超声、CT、冠状动脉造影、激发试验、指动脉压力测定、心电图等检查。

体格检查

1、医生通过视诊和触诊,可以检查患者是否存在水肿、皮疹、肤色改变、皮肤溃疡、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体征,协助诊断。

2、医生通过听诊和叩诊,可以判断患者有无心脏杂音、呼吸音异常、啰音、肾区叩痛、胸腔积液、腹腔积液等心肺腹受累征象,有助于评估病情。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可用于初步判断患者有无感染、贫血、出血等。

2、血生化

可用于评估患者的肝肾功能、电解质水平及代谢状态。

3、自身免疫筛查

部分肢端血管痉挛症患者会伴有不同类型的自身免疫疾病,临床上会进行自身免疫筛查,帮助医生明确有无伴发免疫性疾病。

影像学检查

1、经颅多普勒超声

可以较好地显示大脑前、中动脉近端血流速度或脑血流量下降等情况,对于临床诊断脑血管痉挛具有较大帮助。其中,大脑中动脉直径降至1.5mm以下,血流速度增至1.4m/s以上时,是确诊大脑中动脉显著痉挛的标准。

2、CT检查

头部CT可显示患者基底池内出血量及积血部位,能够帮助医生判断有无脑血管痉挛的发生及严重程度。

3、冠状动脉造影

对于冠状动脉痉挛的诊断具有确诊价值。

其他检查

1、激发试验

(1)冷水试验:将指(趾)浸于4℃左右的冷水中1分钟,可诱发肢端血管痉挛症或冠状动脉痉挛的发作。

(2)握拳试验:两手握拳1.5分钟后,在弯曲状态下松开手指,也可诱发肢端血管痉挛症。

2、指动脉压力测定

用光电容积描记仪(PPG)测定指动脉压力同指动脉造影一样精确。如指动脉压低于肱动脉压40mmHg以上,则为肢端血管梗阻。

3、心电图检查

医生通过观察ST段、QRS波及T波等情况,可协助诊断冠状动脉痉挛,但心电图检查不能确切定位,也不能判断冠状动脉痉挛的程度,需进一步行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

诊断

诊断原则

医生根据患者出现头痛、恶心、呕吐、手足苍白、发绀、潮红、心绞痛、女性乳头疼痛等症状,结合体格检查及病史,以及自身免疫筛查、经颅多普勒超声、冠状动脉造影、激发试验、指动脉压力测定等检查即可明确诊断。此外,在诊断过程中,还应注意排查患者是否存在急性脑积水、急性心包炎等疾病。

鉴别诊断

1、急性脑积水 

脑血管痉挛主要需要与急性脑积水进行鉴别,两者均发生在蛛网膜下腔出血之后,都可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医生一般通过CT、MRI等影像学手段,即可较好地区分,一般不难鉴别。

2、急性心包炎

冠状动脉持续痉挛引起心肌梗死时,需与急性心包炎进行鉴别,两者均可出现剧烈且较为持久的心前区疼痛,但急性心包炎患者通常在疼痛的同时或之前,已有发热和血白细胞计数增高,疼痛常于深呼吸或咳嗽时加重,查体可发现心包摩擦音,并且病情往往不如心肌梗死严重。

治疗

治疗原则

医生会根据患者血管痉挛的部位、病因、严重程度,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通常来讲,血管痉挛的治疗是以药物治疗为主,必要时可考虑手术治疗。

对因治疗

积极明确病因,如为免疫性疾病引起的肢端血管痉挛症,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对症治疗

1、适当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

2、保持气道通畅,必要时给予呼吸支持。

3、积极防治感染等并发症。

4、加强营养支持。

一般治疗

1、肢端血管痉挛症患者应避免或减少肢体暴露于寒冷中,保持肢端温暖,冬季应戴手套,穿厚袜子,避免手/足外伤和溃疡。

2、冠状动脉痉挛者应避免情绪激动、紧张,以及过度劳累、饱餐、寒冷等。

药物治疗

1、抗炎治疗

可使用激素(如泼尼松、地塞米松)、布洛芬、吲哚美辛、自由基清除剂(如甘露醇、维生素E、苯巴比妥)等抗炎药物治疗,对脑血管痉挛均有治疗效果。

2、钙离子拮抗剂

已成为临床上防治脑血管痉挛应用最为广泛的药物之一,钙离子拮抗剂可选择性扩张脑血管,对脑血管痉挛的防治均有一定效果。常用药物为尼莫地平、尼卡地平等。另外,硝苯地平等也常用于冠状动脉痉挛、乳头血管痉挛、肢端血管痉挛症的治疗。

3、硝酸甘油

本品可直接松弛血管平滑肌,使全身血管扩张,减轻心脏前后负荷,降低心肌耗氧量,解除心肌缺氧。主要用于冠状动脉痉挛引起的心绞痛发作及缓解心肌梗死。

4、α受体阻滞剂

理论上对于冠状动脉痉挛者有效,但其血管扩张作用是非特异性的,扩张冠状动脉的同时也会扩张全身其他动脉,容易引起明显的体位性低血压,疗效不确切。另外,妥拉苏林也可用于肢端血管痉挛的治疗。

5、多巴胺

对于脑血管痉挛或冠状动脉痉挛引起严重低血压时,应及时给予多巴胺治疗,以维持血压。

6、其他药物

如二氢麦角碱、利血平、氯丙嗪等也可用于肢端血管痉挛症,但疗效不一。

相关药品

泼尼松、地塞米松、布洛芬、吲哚美辛、甘露醇、维生素E、苯巴比妥、尼莫地平、尼卡地平、硝苯地平、硝酸甘油、妥拉苏林、多巴胺、二氢麦角碱、利血平、氯丙嗪

手术治疗

1、当冠状动脉痉挛合并严重的冠状动脉固定狭窄者,并且内科治疗无效时,需考虑手术治疗。

2、后期的脑血管痉挛多为血管的器质性病变,内科治疗往往效果不明显,需采取球囊腔内血管成形术,机械性地扩张狭窄动脉,增加患者的脑血流量,减轻症状。

3、对于病程较长、内科治疗无效的肢端血管痉挛症患者,可采取交感神经切除术和掌指动脉周围微交感神经切除术,以阻断交感神经,减轻血管遇到相应刺激时的过度反应,缓解病情。

治疗周期

血管痉挛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

血管痉挛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

一般预后

本病预后取决于发病部位、痉挛范围、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时机及治疗效果等综合因素。通常来讲,绝大多数肢端血管痉挛症、冠状动脉痉挛及乳头血管痉挛者经积极诊治,一般预后较好;局限及节段性脑血管痉挛经治疗,预后也较好;而弥漫的脑血管痉挛,以及少数冠状动脉痉挛引起急性心肌梗死、致死性心律失常者,病死率较高,预后差。

危害性

1、本病可导致患者出现各组织器官的缺血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2、本病可并发严重感染、脑出血、致死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危及患者生命。

自愈性

本病一般无法自愈,需及时就医。

治愈性

多数患者经积极诊治,本病可得到有效缓解,预防复发;少数病情较重及发生严重并发症者,可危及生命。

日常

总述

良好的日常生活管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预后。家属应加强患者的生活管理,遵医嘱用药,并定期带患者复查。

生活管理

1、家属应为患者营造安静、舒适的居住环境,利于患者休息,定期开窗通风。

2、患者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避免情绪过于紧张、激动、焦虑。

3、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劳累,不要熬夜。

4、戒烟戒酒。

5、注意天气变化,做好防寒保暖,冬季应戴手套,穿厚袜子,避免寒冷刺激。

6、病情缓解后,可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骑自行车、打太极拳等,但应避免剧烈运动。

7、注意个人及室内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不要用手搔抓患肢,避免局部破溃、感染。

8、长期卧床者,家属应定时帮助患者翻身,预防压疮。

复诊须知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相应的复诊及随访计划,患者应遵医嘱定期到院复查。

饮食

饮食调理

血管痉挛者一般无需特殊的饮食护理,科学合理膳食即可。

饮食建议

1、饮食宜清淡,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粗杂粮、海带等。

2、多吃豆制品,有助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3、多吃鱼油,可调节血脂,预防动脉硬化。

饮食禁忌

1、忌辛辣刺激性饮食。

2、忌油炸、油煎、油腻食物。

3、忌暴饮暴食。

预防

预防措施

针对血管痉挛的病因,可采取以下方法预防本病的发生。

1、保持乐观的情绪,避免情绪激动、焦虑、紧张。

2、注意防寒保暖,具有明显职业因素者,应调换工作环境。

3、维持有效循环血量、应用尼莫地平以及早期手术清除脑池内积血,是预防脑血管痉挛的有效措施。

4、哺乳后应避免湿敷乳头,因为蒸发冷却可能会诱发乳头血管痉挛。

5、肢端血管痉挛症存在免疫因素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的免疫性疾病。

6、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增强抗病能力。

就医指南

急诊(120)指征

1、突发剧烈的胸痛、头痛。

2、持续性的恶心、呕吐。

3、突然出现发绀、呼吸困难、意识障碍。

4、出现其它紧急情况。

以上均须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或急诊处理。

门诊指征

1、反复出现手足苍白、发绀、潮红。

2、反复出现胸痛、心慌、心动过速。

3、伴肢体麻木、感觉障碍、偏瘫等。

4、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情况需及时到医院就诊。

就诊科室

1、神经内科

脑血管痉挛者应前往神经内科就诊。

2、心血管内科

冠状动脉痉挛者应前往心血管内科就诊。

3、风湿免疫科

肢端血管痉挛症患者应前往风湿免疫科就诊。

4、急诊科

病情危急时应立即前往急诊科救治。

就医准备

1、就诊时可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建议穿着便于检查的衣物、鞋袜。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及家属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您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3、您的症状是持续存在还是间歇性发作的?有什么规律吗?

4、自从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5、您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症状?

6、您之前都做过什么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7、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8、您有在服用什么药物吗?

9、您是否患有基础疾病呢?

10、您吸烟吗?吸多久了?平均每天吸多少?

11、您喝酒吗?喝多久了?平均每天喝多少?

12、您有没有过敏的食物或药物?

13、您家里有人有类似的情况吗?

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病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3、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4、需要如何治疗呢?是吃药吗?

5、治疗的风险大吗?

6、这种病会复发吗?

7、如果住院的话,需要住院治疗多久?

8、需要做手术吗?

9、这个病会遗传吗?

10、平时需要注意什么?

11、需要复查吗?多久复查一次?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服务协议
联系电话:010-64801616|联系邮箱:office@dayi.org.cn Copyright © www.dayi.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26 京ICP备15046755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407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