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色菌病

马拉色菌病(malassezia diseases),是因马拉色菌引起的皮肤浅表角质层和毛囊感染,偶可引起系统性感染。本病主要指花斑癣和糠秕孢子菌毛囊炎。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损害(如斑疹、丘疹等)、皮肤瘙痒。马拉色菌病的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大多数患者经积极诊治,本病一般可治愈,预后较好,但有可能复发或再感染。
英文名称
遗传性
是否医保
就诊科室
发病部位
常见症状
主要病因
检查项目
重要提醒
临床分类
马拉色菌病根据马拉色菌感染机体的部位主要分为花斑癣和糠秕孢子菌毛囊炎。
1、花斑癣
俗称汗斑,也叫作花斑糠疹,是球形马拉色菌感染角质层引起的一种浅表慢性皮肤真菌病。
2、糠秕孢子菌毛囊炎
又称为马拉色菌毛囊炎,是由圆形或卵圆形糠秕孢子菌引起的毛囊性皮肤真菌病。
流行病学
无传染性。
马拉色菌病呈全球分布,较多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发病率在不同地区差异较大,如花斑癣在温带地区的发病率约为1%,而在某些热带地区的发病率可高达50%。
好发于15~40岁的青中年人,无明显性别差异。
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病因
马拉色菌病主要是由于马拉色菌感染引起。其中,花斑癣是由于球形马拉色菌感染角质层引起;糠秕孢子菌毛囊炎是由于圆形或卵圆形糠秕孢子菌感染毛囊所引起。
1、温度高、湿度大。
2、热带国家居民经常使用棕榈油或其他脂类物质涂擦身体。
3、衣服封闭及二氧化碳张力高,多见于温带地区。
4、国内约25.21%,国外约5.8%~39%的患者存在家族遗传史。
5、免疫功能受损者,如长期使用激素或抗生素者。
6、多汗。
7、患有银屑病、糖尿病、脂溢性皮炎、接触性皮炎等。
症状
马拉色菌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损害及皮肤瘙痒。其中,花斑癣的典型皮损为脂溢区或易出汗区的色素异常性斑疹;糠秕孢子菌毛囊炎典型皮损为脂溢区皮肤上的群集性丘疹。
1、皮肤损害
(1)斑疹:为花斑癣的基本损害,常位于颈和胸背部,有时上臂、腹部、臀部等部位也可受累,夏秋季加重,冬季减轻或消退,起初为细小斑点,逐渐形成粟米、黄豆至蚕豆大小圆形或类圆形斑疹。皮损边缘清楚,与皮肤持平或微微高起,表面可覆盖一层很薄的细碎鳞屑。皮损存在一定光泽,尤其是对光侧看时。新发皮损一般颜色较深,呈灰色、黄色、棕色、褐色等;老皮损由于色素减退,色淡发白。因此,当患者新老皮损同时存在时,即出现黑白相间呈花斑状皮损,为花斑癣的典型表现,颇具特征性。
(2)丘疹:为糠秕孢子菌毛囊炎的皮损表现,好发于皮脂腺皮脂腺丰富的部位,如上背部、胸前、双肩等,有时颈部、面部、上臂等也可受累,临床表现为成批出现的毛囊半球状红色小丘疹,直径约2~6mm,有一定光泽,周围可有红晕。少数患者可同时存在花斑癣。
2、皮肤瘙痒
花斑癣患者一般无自觉症状,偶尔会在出汗时出现痒感;而糠秕孢子菌毛囊炎患者通常有不同程度的皮肤瘙痒,运动或洗澡后出汗可加剧瘙痒,常伴有灼热和刺痛感。
马拉色菌病可并发脂溢性皮炎、痤疮、甲真菌病等。
检查
当患者出现皮肤损害、瘙痒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医生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以及血常规、血生化、真菌学检查、伍德灯等检查。
医生会对皮损进行检查,以了解其数目、大小、形态、颜色、质地、分布,以及有无触痛、光泽、破溃、瘙痒等情况。有助于疾病的初步诊断。
1、血常规
用于初步判断患者有无感染、贫血、出血、过敏等。
2、血生化
用于评估患者的肝肾功能、电解质水平,指导用药。
3、真菌学检查
包括直接镜检和真菌培养。通过显微镜下检查,如发现成簇或散在的孢子、短菌丝,结合真菌培养结果(通常是在含油脂的培养基上分离出奶酪样菌落),能够为本病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伍德灯(Wood灯)检查:又称为滤过紫外线检查,是紫外线等经滤光片处理,获得320~400nm的长波紫外线。在暗室中用这种光线照射患者的皮损,本病患者的患处皮肤呈现棕黄色荧光,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
医生根据患者出现皮肤损害、瘙痒等症状,结合体格检查及病史,以及血常规、血生化、真菌学检查、伍德灯等检查即可明确诊断。此外,在诊断过程中,还应注意排查患者是否存在白癜风、痤疮等疾病。
1、白癜风
当花斑癣患者除去鳞屑或皮损痊愈时,可遗留暂时性的色素减退斑,容易被误诊为白癜风。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后天性色素脱失性皮肤黏膜疾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典型皮损为乳白色或瓷白色色素脱失斑,边界清楚。白斑中毛发可正常或变白。病程慢性迁延,长短不定,部分患者可自行好转或消退。真菌学检查阴性。
2、痤疮
马拉色菌毛囊炎主要需要与寻常痤疮进行鉴别,后者皮损呈多样性,不仅有毛囊性丘疹,还可间杂有黑头、白色粉刺、脓疱,甚至结节、瘢痕等。而且,皮疹的大小、出现时间及炎症程度也存在差别,一般不存在引起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相关诱因,必要时可通过真菌学检查,明确诊断。
治疗
马拉色菌病的治疗原则是,首先应去除诱发本病的诱因,然后给予以外用抗真菌药物为主的治疗。对于皮损泛发或顽固难治者,可采取内服药物治疗。
1、抗真菌药物
(1)局部外用治疗
①花斑癣:适用于皮损较局限者,常用药物有复方雷琐辛酊、2%酮康唑洗剂、咪康唑霜、1%特比萘芬霜或凝胶。可采用外涂结合洗浴,提高治疗效果。
②马拉色菌毛囊炎:由于本病侵犯毛囊,部位较深,外用一般抗真菌药效果较差,通常需要使用含有渗透剂的抗真菌药,配合局部洗浴效果更好。常用药物有2%酮康唑洗剂、联苯苄唑酊或霜、环吡酮胺软膏或霜等。
(2)全身治疗
①花斑癣:适用于皮损广泛而顽固者,常用药物为氟胞嘧啶、酮康唑片、伊曲康唑等。
②马拉色菌毛囊炎:适用于炎症反应较多或皮疹数目较多者,常用药物为酮康唑片、伊曲康唑、氟康唑等,可同时配合外用药物治疗。
2、免疫调节药物
由于马拉色菌毛囊炎容易复发,对于免疫功能受损者,在抗真菌治疗的同时可给予免疫调节药物(如胸腺肽),以去除诱因。
复方雷琐辛酊、酮康唑、咪康唑、特比萘芬、联苯苄唑、环吡酮胺、氟胞嘧啶、伊曲康唑、氟康唑、胸腺肽
本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马拉色菌病的治疗周期一般为2~4个月,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马拉色菌病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
大多数患者经积极诊治,本病一般可治愈,预后较好,但有可能复发或再感染。
1、本病可导致患者在皮肤暴露部位出现大面积皮损,影响美观。
2、对于存在诱发因素者,本病有可能复发或再感染。
本病一般无法自愈,需及时就医。
大部分患者经积极诊治,去除诱发因素后,本病一般可治愈。
本病具有较高的复发率,以花斑癣为例,约50%患者在治疗后12个月内复发。
日常
患者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同时,需遵循医嘱正确用药,有助于促进疾病康复,避免复发。
严格遵循医嘱用药,不擅自停药或调整药物剂量,以防影响治疗效果。如有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发生,应立刻停药并告知医生,以便及时进行药物调整,以防耽误治疗。
1、家属应为患者营造安静、舒适的居住环境,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
2、痒感明显时,不要使用热水烫洗皮肤,可通过局部冷敷或听音乐、看电视等分散注意力,来缓解不适。
3、保持心态平和,可以学习一些情绪管理的方法,帮助稳定情绪,避免紧张、焦虑。
4、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劳累。
5、建议穿着宽松、舒适、吸汗的衣物,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沐浴及运动后应及时擦干,更换衣物。
6、炎热季节或高温地区应勤洗澡,油腻肤质者可适当使用含硫磺皂或沐浴露。
7、切忌用手搔抓患处,避免破溃、感染。
由于本病存在复发或再感染风险,因此,患者应严格遵医嘱到院复诊。
饮食
马拉色菌病患者应注意饮食调理,饮食宜清淡,忌辛辣刺激性饮食,少吃甜食和油腻食物,可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促进病情恢复。
1、宜清淡饮食,保持营养均衡,三餐定时。
2、可以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新鲜水果及蔬菜。
3、免疫力受损者,可以吃一些提高免疫力的食物,如蘑菇、灵芝、胡萝卜、黑木耳、银耳等。
4、鼓励患者多饮水,保证每日饮水量在2L以上,尤其是炎热季节和高温地区。
1、忌辛辣刺激性饮食,如胡椒、辣椒、芥末、生姜、大蒜、浓茶、浓咖啡等。
2、戒烟戒酒。
3、少吃油炸、油煎、油腻食物。
4、少吃甜食。
预防
针对本病的形成原因及诱发因素,可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预防。
1、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干燥,衣物定期消毒。
2、尽量选择穿纯棉或麻质的宽松衣物,避免穿过紧或不透气的内衣。
3、避免在身体上涂用油脂类物质。
4、合理膳食,均衡营养,多吃新鲜水果及蔬菜,多饮水,忌辛辣刺激性饮食。
5、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预防感染。
6、避免长期使用激素或抗生素,如病情需要,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7、夏季或运动出汗后及时洗浴和更衣,对于预防复发具有积极意义。
就医指南
1、皮肤出现斑疹、丘疹等皮损。
2、伴有皮肤瘙痒、灼热、刺痛感。
3、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情况需及时到医院就诊。
患者应前往皮肤科就诊。
1、就诊时可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建议穿着便于检查的衣物、鞋袜。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及家属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皮损出现多久了?皮损的大小、形态、颜色等有没有什么变化?
3、是否夏季加重冬季缓解?
4、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症状?
5、您之前都做过什么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6、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7、您有在长期服用什么药物吗?比如糖皮质激素、抗生素?
8、您是否患有基础疾病呢?
9、您吸烟吗?吸多久了?平均每天吸多少?
10、您喝酒吗?喝多久了?平均每天喝多少?
11、您有没有过敏的食物或药物?
12、您家里有人有类似的情况吗?
1、我的病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3、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4、需要如何治疗呢?是吃药吗?
5、治疗的风险大吗?
6、这种病会复发吗?
7、需要做手术吗?
8、这个病会遗传吗?会传染吗?
9、平时需要注意什么?
10、需要复查吗?多久复查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