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主动脉弓右位

主动脉弓右位(right aortic arch),又称为右位主动脉弓或右位主动脉弓畸形,是指主动脉弓跨过右主支气管,沿脊柱右侧下行,为一种较为罕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本病病因不明,目前多认为是先天性发育异常所致。主动脉弓右位本身不会引起明显血流动力学改变,但部分患者可与肺动脉、动脉韧带共同构成血管环,压迫食管和气管引起相应的压迫症状。对于存在症状者可采取手术治疗;对于无症状者可随访观察。绝大多数患者经积极诊治,一般预后良好。

英文名称

right aortic arch

其它名称

右位主动脉弓、右位主动脉弓畸形

遗传性

可能与遗传有关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就诊科室

小儿科、心脏外科

发病部位

胸部,心脏

常见症状

吞咽困难、呼吸窘迫、发热、咳嗽、咳痰、声音嘶哑

主要病因

病因不明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X线、CT、超声心动图、主动脉造影

重要提醒

本病可并发多种其他先天性心脏病,需及时到院诊治,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临床分类

主动脉弓右位根据患者的胚胎发育和解剖形态分为以下3种类型。

1、主动脉弓右位Ⅰ型

又称为镜面型主动脉弓右位,主动脉弓位于气管的右侧,沿左前右后方面依次发出左头臂动脉、右颈总动脉和右锁骨下动脉,为正常情况的镜面像,一般不形成血管环,但本型常并发法洛四联症、右室双出口和永存动脉干等其他先天性心脏病。

2、主动脉弓右位Ⅱ型

又称为主动脉弓右位伴迷走左锁骨下动脉,主动脉弓位于气管的右侧,主动脉弓从近到远依次发出左颈总动脉、右颈总动脉和右锁骨下动脉。左锁骨下动脉作为第4支,起自降主动脉上段,经食管后方向左上臂延伸,与右位主动脉弓和前方的肺动脉、残留的导管韧带共同包绕、压迫气管和食管,形成部分血管环,但本病很少并发其他先心病。

3、主动脉弓右位Ⅲ型

又称为主动脉弓右位伴左锁骨下动脉分离,左颈总、右颈总和右锁骨下动脉分别自主动脉升弓部发出,但左锁骨下动脉不与主动脉升、弓、降部及其任何头臂动脉相连,单独分离出来,借动脉导管与肺动脉相连。本型临床非常少见,但患者可并发复杂的心血管畸形,如肺动脉闭锁,故明确诊断,非常重要。

流行病学

传染性

无传染性。

发病率

主动脉弓右位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其发生率不足所有先天性心脏病的1%~3%,暂无确切发病率报道。

好发人群

好发于先天发育异常者。

病因

总述

主动脉弓右位的病因尚未明确,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是先天性发育异常所致。患者在胚胎发育时期,左侧第4鳃动脉弓退化消失,右侧第4弓继续发育,则主动脉弓会位于总气管右侧,形成主动脉弓右位。

症状

总述

主动脉弓右位本身不会引起明显血流动力学改变,多数患者一般无明显不适;但小部分患者可与肺动脉、动脉韧带共同构成血管环,压迫食管和气管从而引起吞咽困难、呼吸窘迫、肺部感染(如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偶可见声音嘶哑。

并发症

主动脉弓右位可并发法洛四联症、室间隔缺损、肺动脉闭锁、右房室瓣闭锁、主动脉干永存和大动脉错位等其他先天性畸形。

检查

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吞咽困难、呼吸窘迫、肺部感染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医生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以及X线、CT、超声心动图、主动脉造影等检查。

体格检查

1、心脏体格检查

医生会对心脏进行叩诊,了解心脏的形态、大小有无变化,通过心脏听诊闻及的心率、心律、心音、杂音等,初步了解心脏病变情况。

2、全身体格检查

医生会检查患者吸气时有无锁骨上窝和肋骨下缘内缩,以便判断疾病严重程度。

实验室检查

1、X线

是本病常规的检查手段之一,包括胸部X线和食管钡剂X线检查,可以初步判断患者主动脉弓的位置、食管压迹的大小及部位,对诊断具有提示意义。另外,还可以初步评估患者有无合并法洛四联症等其他先心病。

2、CT

包括横断扫描和增强扫描三维重建,是确诊本病的主要依据,可以清晰显示主动脉弓右位、左锁骨下动脉起始情况以及与气管和食管的关系。

3、超声心动图

是诊断各类型先天性心脏病的首要检查,其优势在于不仅可以诊断心内结构畸形,还能有效诊断双主动脉弓、主动脉弓右位、肺动脉吊带等部分血管环。

4、主动脉造影

是确诊主动脉弓及其分支畸形最可靠的诊断方法。可显示主动脉弓及其分支的起源、走向、粗细和其他异常,从而明确诊断。

诊断

诊断原则

医生根据患者出现吞咽困难、呼吸窘迫、肺部感染等症状,结合体格检查,以及X线、CT、超声心动图、主动脉造影等检查即可明确诊断。此外,在诊断过程中,还应注意排查患者是否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左锁骨下动脉狭窄、上纵隔肿瘤等疾病。

鉴别诊断

1、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左锁骨下动脉狭窄

可出现与主动脉弓右位Ⅲ型相似的上肢缺血表现,但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左锁骨下动脉狭窄患者以中老年男性居多,一般无主动脉弓右位,常见锁骨下动脉管壁的不规则增厚与钙化。

2、上纵隔肿瘤

两者在X线上均可表现为右上纵隔的高密度阴影,需进一步进行鉴别。医生一般通过胸部CT、MRI检查,分析断层解剖图像,以及纵隔血管形态,多可较好区分。

治疗

治疗原则

主动脉弓右位的治疗原则是,对于无症状者,可采取随访观察;对于出现压迫症状者,应建议手术治疗,以解除压迫。

一般治疗

对于无症状者,可采取随访观察。

药物治疗

本病一般无需药物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

相关药品

暂无特效药

手术治疗

对于出现压迫症状者,应建议手术治疗,以解除压迫。通常采用切断动脉导管或韧带等方法,松解压迫食管和气管的血管环,该手术安全、有效,术后死亡率几乎为0。另外,对于伴有其他心脏畸形者,医生会根据具体畸形类型,制定相应的矫治手术。

治疗周期

主动脉弓右位的治疗周期一般为4~8周,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

主动脉弓右位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

一般预后

绝大多数患者经积极诊治,压迫症状可得到有效解除,一般预后良好;少数并发其他严重畸形者,预后较差。

危害性

1、本病可导致气管、食管压迫,出现呼吸困难、发绀、吞咽困难等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工作。

2、本病可并发法洛四联症、肺动脉闭锁、大动脉错位等其他严重畸形,危及生命。

自愈性

本病一般无法自愈,需及时就医。

治愈性

绝大多数患者经积极诊治,本病一般可治愈。

日常

总述

良好的日常生活管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预后。家属应加强患者的生活管理,并定期带患者复查。

生活管理

1、患者应少去人口密集的地方,外出时佩戴口罩,预防交叉感染。

2、注意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以防感冒。

3、患者应注意多休息,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劳累、剧烈运动。

4、应保持环境安静,避免情绪激动,减少刺激。

复诊须知

患者应遵医嘱到院复诊。

饮食

饮食调理

家属应注意患者的饮食调理,可为患者提供充足、均衡的营养供应,促进术后伤口愈合及病情恢复,还能够满足儿童患者每日生长发育需要。

饮食建议

1、出生6个月以内儿童宜提倡母乳喂养,6个月后应科学添加辅食。

2、成人患者宜采取有营养、易消化饮食。

3、可以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如牛奶、大豆、豆腐、香蕉、橙、山楂、苋菜、玉米须等,以保护心肌功能。

4、可以多吃一些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5、鼓励患者多饮水。

饮食禁忌

1、忌辛辣刺激性饮食,如胡椒、辣椒、浓茶、咖啡等。

2、忌暴饮暴食。

3、忌油炸、油煎、油腻食物。

预防

预防措施

本病由于病因不明,暂无有效的预防措施。

就医指南

门诊指征

1、产前或体检时发现主动脉弓右位。

2、出现吞咽困难、呼吸窘迫等压迫症状。

3、反复出现呼吸道感染。

4、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情况需及时到医院就诊。

就诊科室

1、心脏外科

成人患者应前往心脏外科就诊。

2、小儿科

儿童患者应在家长陪同下前往小儿科就诊。

就医准备

1、就诊时可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建议穿着便于检查的衣物、鞋袜。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及家属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孩子)都有哪些症状?什么时候开始的?多久了?

2、您(孩子)的症状什么情况会缓解?什么时候会加重?

3、您(孩子)最近有没有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不适?

4、您(孩子)在症状发生前在做什么呢?

5、您家里人有过类似情况吗?

6、您(孩子)以前确诊过心脏疾病吗?是否进行过治疗?

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孩子)的病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现在能确诊么?

2、还需要做哪些检查?

3、我(孩子)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4、需要如何治疗呢?是吃药吗还是做手术呢?

5、治疗的风险大吗?手术安全吗?

6、治疗后这种病还会复发吗?

7、这个病会遗传吗?

8、平时需要注意什么?

9、需要复查吗?多久复查一次?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服务协议
联系电话:010-64801616|联系邮箱:office@dayi.org.cn Copyright © www.dayi.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26 京ICP备15046755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407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