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艾滋病窗口期

由于受到医学诊治水平的限制,目前临床上仍无法直接检测HIV病毒(艾滋病病毒),只能通过检测HIV抗体诊断HIV感染。于是,当人体被HIV感染后,必须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有病毒抗体出现。因此,当患者体内已有艾滋病(AIDS)病毒,而临床表现不典型,患者血液中又暂时检测不到HIV抗体,这段时期就被称为艾滋病窗口期。通常,艾滋病窗口期一般为2~12周,绝大多数在2~6周,极少数可长达6个月。由于处于窗口期者具有传染性,因此,艾滋病窗口期是艾滋病最隐匿且最危险的传染期。

遗传性

一般不会遗传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就诊科室

感染性疾病科、性病科、传染科

发病部位

全身

常见症状

发热、全身不适、腹泻、皮疹

主要病因

主要由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所致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血生化、免疫学检查、HIV感染检测

重要提醒

目前随着第4代试剂的应用,艾滋病窗口期可缩短到一个月,故通常可在HIV感染一个月后,经抗体检测,明确是否感染HIV。

流行病学

传染性

有传染性,属于乙类传染病。

传染源

感染HIV的人都是本病的传染源,包括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HIV主要存在于传染源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脑脊液、胸腹水、羊水和乳汁等体液中。

传播途径

HIV传播需要破损的黏膜或皮肤接触到感染者含有病毒的体液,因此与感染者握手、拥抱等一般接触不会传播病毒。HIV病毒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传播:

1、性接触传播

性传播大多数是因为与HIV感染者进行无保护性行为而感染。HIV感染者的精液或阴道分泌物中有大量病毒,在双方(同性、异性)性活动(包括阴道性交、肛交、口交等)时,由于性交器官摩擦,容易造成生殖器黏膜损伤,病毒由皮肤黏膜破口进入未感染者血液中,造成传播。

2、血液及血制品

(1)共用注射(毒品)的针头、注射器、药棉等。

(2)偶然被HIV病毒感染的针头或其他锐器刺破皮肤。

(3)不规范的医疗操作,如牙科操作、纹身等。

(4)使用被污染的血制品。

3、母婴传播

包括宫内感染、分娩时和哺乳传播。

4、其他较为少见的情况

(1)使用被HIV污染的器官进行移植手术。

(2)在人工授精过程中接受了携带HIV的精液。

(3)一些与艾滋病患者有接触的职业人员,如医务人员、理发师等,也有可能不慎暴露(如刺破皮肤)而被感染。

发病率

根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估计,截至2017年底,全球现存活HIV/AIDS患者3690万例,当年新发HIV感染者180万例,有2170万例正在接受高效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截至2017年底,我国报告的现存活HIV/AIDS患者758610例,当年新发现HIV/AIDS患者134512例(其中95%以上均是通过性途径感染),当年报告死亡30718例。

发病趋势

近年来艾滋病发病率逐年上升。

好发人群

本病人群普遍易感,高危人群包括:

1、男男同性性行为者。

2、静脉注射毒品者。

3、与HIV/AIDS患者有性接触者。

4、多性伴人群。

病因

总述

艾滋病窗口期的主要病因是通过各种传播途径感染了HIV病毒,HIV病毒会侵犯人体的免疫系统,包括CD4+T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主要表现为CD4+T淋巴细胞数量不断减少,最终导致人体细胞免疫功能缺陷,引起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的发生。

危险因素

1、高危性行为

包括男男性行为、拥有多名性伴、患有性病、女性患者有盆腔炎症等妇科疾病时,没有全程、正确使用安全套,尤其是与高危性伴侣发生关系时感染病毒的风险会增大。性传播大多数是因为与HIV感染者进行无保护性行为而感染。

2、吸毒

如果共用针头、注射器、药棉或其他注射设备,HIV感染风险会升高。

症状

总述

处于艾滋病窗口期的患者,临床表现一般不典型,部分患者甚至毫无症状。出现症状者,可能与呼吸道感染相似,表现为发热、全身酸疼不适、腹泻等。

典型症状

1、类似呼吸道感染表现

如发热、全身酸疼不适、腹泻、鼻塞、咽痛、咳嗽、咳痰、盗汗、恶心、呕吐等,通常症状较轻,持续1~3周后可缓解。

2、皮肤损害

(1)皮肤单纯疱疹:部分患者可出现单纯疱疹感染,表现为口唇部位或生殖器部位出现集簇性的小水疱或疱疹,可伴有轻微的疼痛、瘙痒。

(2)带状疱疹:主要表现为皮肤表面出现红斑、水疱、丘疹等皮肤损害,同时沿着神经分布的部位出现较为明显的放射性疼痛。

并发症

处于艾滋病窗口期者一般无明显并发症,但进入艾滋病期者可并发各种机会性感染及肿瘤。

检查

预计检查

当患者发生HIV感染相关高危行为后,出现发热、全身不适、腹泻、皮疹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医生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之后会行血常规、血生化、免疫学检查、HIV感染检测等检查。

体格检查

1、医生通过视诊和触诊,可以检查患者是否存在水肿、皮疹、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体征,协助诊断。

2、医生通过听诊和叩诊,可以判断患者有无心脏杂音、呼吸音异常、啰音、肾区叩痛、胸腔积液、腹腔积液等心肺腹受累征象,有助于评估病情。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用于初步判断患者有无贫血、出血、感染、过敏等。

2、血生化

用于评估患者的肝肾功能。

3、免疫学检查

CD4+T淋巴细胞是HIV感染最主要的靶细胞,当HIV感染人体后,会出现CD4+T淋巴细胞进行性减少,辅助诊治。

4、HIV感染检测

(1)抗体检测:包括筛查试验和补充试验,是目前临床上诊断HIV感染和艾滋病的主要指标和检测项目,但处于窗口期者一般筛查试验为阴性,因此,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密切随访,待经过窗口期后会进行补充试验,明确诊断。

(2)HIV核酸检测:感染HIV以后,病毒在体内快速复制,血浆中可检测出病毒RNA(病毒载量),常用方法有逆转录PCR(RT-PCR)、核酸序列依赖性扩增(NASBA)技术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扩增技术。可作为HIV感染的补充检测,主要用于处于窗口期感染者的早期检测。

(3)耐药检测:当患者确诊HIV感染后,医生会对患者进行HIV耐药检测,可为艾滋病治疗方案的制订和调整提供重要参考。

诊断

诊断原则

医生根据患者出现发热、全身酸疼不适、腹泻等症状,结合体格检查及流行病史,以及血常规、血生化、免疫学检查、HIV感染检测等检查即可明确诊断。

治疗

治疗原则

艾滋病窗口期的治疗原则及治疗目标与HIV感染/艾滋病相同,窗口期者一旦确诊为HIV感染,均应立即开始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启动HAART后,需终身治疗,以最大程度地抑制病毒复制,使病毒载量降低至检测下限,并减少病毒变异,重建或者改善免疫功能,使患者获得正常的期望寿命,提高生活质量。

药物治疗

目前国际上共有6大类30多种药物(包括复合制剂),分别为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s)、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s)、蛋白酶抑制剂(PIs)、整合酶抑制剂(INSTIs)、膜融合抑制剂(FIs)及CCR5抑制剂。国内的抗反转录病毒治疗药物有NRTIs、NNRTIs、PIs、INSTIs,以及FIs5大类(包含复合制剂)。医生会根据患者年龄、病情、耐药情况等综合考虑,制定相应的用药方案。

1、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s)

此类药物可选择性抑制HIV反转录酶,抑制HIV复制。常用的有拉米夫定、阿巴卡韦等。

2、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s)

此类药物主要作用于HIV反转录酶某位点使其失去活性。常用的有奈韦拉平、依非韦伦等。

3、蛋白酶抑制剂(PIs)

此类药物抑制蛋白酶即阻断HIV复制和成熟过程中必需的蛋白质合成。常用的有利托那韦、洛匹那韦等。

4、整合酶抑制剂(INSTIs)

常用的有拉替拉韦,此药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腹泻、恶心、头痛、发热等。

5、融合抑制剂(FIs)

常用的有艾博韦泰,主要不良反应有血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升高、腹泻等。

6、免疫调节药

此类药物可帮助患者恢复免疫功能,常用的有α-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等。

相关药品

拉米夫定、阿巴卡韦、奈韦拉平、依非韦伦、利托那韦、洛匹那韦、拉替拉韦、艾博韦泰、α-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

手术治疗

窗口期患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周期

艾滋病窗口期的治疗周期一般为3个月,常需终身治疗,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

艾滋病窗口期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

一般预后

随着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的出现和应用,艾滋病已变为一种可以治疗的慢性疾病,但目前尚无法完全治愈。大多数患者经规范诊治,HIV相关机会性感染和相关性肿瘤大大减少,患者生存期得到延长,生活质量获得提高。

危害性

1、处于窗口期者具有传染性,是艾滋病最隐匿且最危险的传染期。

2、患者由于担忧患有艾滋病,会造成极大的心理负担,面临家人及社会对艾滋病的偏见和指责,严重影响正常的生活、婚姻、工作、社会交往。

3、HIV感染会导致机体免疫力进行性降低,增加机会性感染及HIV相关肿瘤的发生风险。

自愈性

本病一般无法自愈,需及时就医。

治愈性

目前普遍认为艾滋病无法彻底治愈,但早期应用高效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能抑制病毒复制,有效控制病情进展。

日常

总述

患者应该正确认识疾病,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管理好日常生活,保证自己维持健康的生活状态的同时,应避免传染给他人。

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1)患者可能会由于对疾病的恐惧,并且担忧自己以后的生活质量而陷入害怕、消极之中。

(2)很多患者被感染后害怕被家人知道,害怕被朋友、同事轻视,担忧被责骂和歧视,心理压力巨大,无法正视病情,从而耽误了疾病治疗,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生活与工作。

2、护理要点

(1)患者和家属应学习了解艾滋病的含义、病程进展以及传播途径,正确看待疾病,增强患者面对疾病的勇气和自信心。

(2)家属应鼓励并耐心倾听患者述说自己内心的痛苦,并且以高度的热情来安慰并疏导患者,鼓励他们将内心的情绪通过正确的渠道发泄出来。

生活管理

1、家属应为患者营造舒适的居住环境,避免患者受凉。

2、对于吸毒的患者,应在家属的帮助、监督下戒毒。

3、保证生活习惯的健康性,维持正常的生物钟。

4、患者可在身体耐受下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

5、避免与他人发生性接触。

饮食

饮食调理

患者的饮食并无特殊要求,但该类患者由于免疫力下降,仍需注意饮食的卫生,以减少消化道、呼吸道感染的风险。

饮食建议

1、平衡膳食,每日摄入合理的蛋白质、蔬菜水果及主食。

2、少量多次饮水。

3、少量多餐,可适当加餐。

4、确保饮食卫生、安全。

饮食禁忌

1、避免暴饮暴食。

2、忌生冷油腻食物。

3、戒烟酒。

预防

预防措施

1、避免高危性行为。

2、吸毒者及时戒毒,避免与人共用针头、注射器等。

3、去正规机构进行抽血、输血、纹身操作等。

4、避免职业暴露,在进行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的工作过程中,需佩戴手套、口罩和防护眼镜。

就医指南

就诊科室

患者可及时到感染性疾病科、传染科、性病科就诊。

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使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近期有过不安全性行为吗?什么时候?

2、性伴侣有几个?性伴侣有疑似性病吗?

3、有过抽血、输血、吸毒等经历吗?

4、您是什么职业?

5、自己做过检测吗?结果如何?

6、以前在医院做过检测吗?结果如何?是否复查过?

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现在能确诊么?

2、应该怎么检测?自己在家可以检测吗?

3、在医院应该查什么项目?多久出结果?

4、应该怎么治疗?要花多少钱?去哪里可以获得免费药品?

5、感染了HIV,还能正常怀孕和生育吗?孩子会被感染吗?

6、感染了HIV,生活中应注意什么?

7、要吃哪些药?吃多久?会有不良反应吗?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服务协议
联系电话:010-64801616|联系邮箱:office@dayi.org.cn Copyright © www.dayi.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26 京ICP备15046755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407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