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瘢痕

瘢痕(scar),为人体创伤修复的最终结果,是人体自卫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患者通常在创伤的愈合后都会伴有不同程度的瘢痕形成。患者的临床表现可根据具体瘢痕的类型不同而有所不同。生理性瘢痕一般无需治疗;病理性瘢痕则会根据患者瘢痕的情况、周围组织条件、患者全身状况等综合考虑,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

英文名称

scar

遗传性

部分可能与遗传有关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就诊科室

整形外科、皮肤科

发病部位

皮肤

常见症状

皮肤瘢痕形成、瘙痒、疼痛、功能障碍

主要病因

病因不明,可能与多种体外及体内因素有关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脯氨酸羟化酶活性测定、皮肤超声、病理活检、温哥华瘢痕评估量表

重要提醒

对于瘢痕反复出现、面积较大、持续增长、影响功能及美观时,应积极到院诊治。

临床分类

瘢痕的分类,首先是根据病理特点分为生理性瘢痕和病理性瘢痕两大类。其中,病理性瘢痕又会根据瘢痕的组织学和形态学特点主要分为表浅性瘢痕、增生性瘢痕、萎缩性瘢痕及瘢痕疙瘩等,以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最为常见。

流行病学

传染性

无传染性。

发病率

瘢痕在日常生活中及临床上均非常常见。

好发人群

好发于瘢痕体质者。

病因

总述

瘢痕形成的具体原因尚未明确,目前普遍认为与多种体内(如外伤、皮肤病、种族、部位、年龄、遗传等)及体外因素(如内分泌紊乱、脯氨酸羟化酶活性升高)有关。

基本病因

1、体外因素

(1)外伤:包括手术、烧伤、撕裂伤、咬伤、纹身、注射等,其中,各种深达真皮的创伤和烧伤,可能是引起瘢痕形成的主要原因。

(2)皮肤疾病:如蜂窝组织炎、粉刺、毛发囊肿、牛痘、疱疹、异物反应等皮肤病,均可能引起局部皮肤感染,造成瘢痕形成。

(3)种族因素:黑色人种较白色人种更容易发生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我国人民较马来西亚人也较容易形成瘢痕疙瘩。因此,种族可能与瘢痕形成有关。

(4)部位:虽然瘢痕可发生于人体的任何部位,但实际上发生在眼睑、生殖器、手掌、足底、角膜及黏膜等部位的瘢痕非常少见,而耳后、口周、颈部、前胸和肩背部则是瘢痕的好发部位。另外,瘢痕也容易发生于张力高的部位。

(5)年龄因素:虽然瘢痕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实际上以青年人多见,青春期前儿童及老年人相对少见。

(6)家族遗传因素:部分学者认为瘢痕疙瘩是一种遗传性疾病,特别是出现多发、严重的瘢痕疙瘩者,常存在明确的家族遗传史。

2、体内因素

(1)内分泌因素:例如,女性患者在妊娠期间,可出现瘢痕疙瘩加重、体积增大,而在绝经期后瘢痕疙瘩逐渐消退萎缩,这表明内分泌紊乱问题可能在瘢痕疙瘩的形成中起到一定作用。

(2)生物化学因素:相关研究发现,瘢痕疙瘩组织中的脯氨酸羟化酶活性是正常皮肤的20倍,因此,某些胶原蛋白合成酶的活性异常可能与瘢痕形成有关,但仍待进一步证实。

症状

总述

瘢痕的形态、大小、外观、质地等根据患者的病因及临床类型不同而有所不同。在此,主要介绍一些常见的瘢痕类型表现。

典型症状

1、生理性瘢痕表现

主要特点为伤口愈合后,局部皮肤平整,无增生,患者一般无自觉症状,对外观影响轻微。

2、病理性瘢痕表现

(1)表浅性瘢痕:主要特点为外观粗糙,有时可有色素改变,但局部平软,一般不会影响局部功能,可随着时间推移,瘢痕逐渐消退。

(2)增生性瘢痕:主要特点为瘢痕明显高于周围正常皮肤,局部变厚变硬,通常瘢痕形态不规则,高低不平,潮红充血,质坚韧,早期以瘙痒和疼痛为主要症状,患者可因搔抓而致表面破溃。另外,增生性瘢痕通常与周围正常皮肤有较明显的界限,可推动,因此,一般不会引起严重的功能障碍,但位于关节部位的大片增生性瘢痕可影响关节活动。

(3)萎缩性瘢痕:主要特点为瘢痕坚硬,多平坦,一般与四周皮面相齐或稍低,由于局部血液循环差,瘢痕多呈淡红色或白色,表皮菲薄,容易破溃而形成慢性溃疡。萎缩性瘢痕存在明显的收缩性,可牵拉邻近的组织、器官,造成严重的功能障碍。

(4)瘢痕疙瘩:以瘢痕持续性增生为特点,患者病程较长,多持续增长数年,很少自行萎缩。不同患者的瘢痕疙瘩可表现差异较大,通常来讲,好发于胸骨前、上背部、耳垂及肩峰等部位,常向周围健康皮肤呈蟹足样浸润,形态多样,患者多感局部奇痒甚至烧灼痛,手术切除后极易复发,但一般不会造成功能障碍。

病情发展

萎缩性瘢痕,如长期时愈时溃,有发生恶变可能。

并发症

萎缩性瘢痕可并发关节畸形、恶变等;其他类型的瘢痕一般无明显并发症。

检查

预计检查

皮肤损伤后出现局部皮疹,伴有瘙痒、灼热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医生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以及脯氨酸羟化酶活性测定、皮肤超声、病理活检、温哥华瘢痕评估量表等检查。

体格检查

医生会观察瘢痕的部位、大小、数目、形状、颜色、厚度、面积、挛缩情况等,并触诊瘢痕处判断瘢痕的质地、弹性和表面粗糙程度,可辅助诊断并初步判断瘢痕的类型。

实验室检查

脯氨酸羟化酶活性测定:患者血清和尿中脯氨酸羟化酶活性测定是观察瘢痕增生程度和动态观察瘢痕情况的参考指标。

影像学检查

皮肤超声:具有简便、无创、易重复等优点,能够测量瘢痕的厚度、瘢痕的血运情况,可帮助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

病理检查

病理活检:当怀疑瘢痕发生恶变时,医生会建议行皮肤病理活检,是鉴别瘢痕与瘢痕癌或其他皮肤恶性肿瘤诊断的可靠依据。

其他检查

温哥华瘢痕评估量表:该量表不需要借助特殊设备,仅靠测试者肉眼观察,徒手触诊患者瘢痕,从色泽、厚度、血管分布和柔软度4个方面进行测定。通过此量表有助于医生评估瘢痕的性质及发展趋势。

诊断

诊断原则

医生根据患者出现局部皮疹,伴有瘙痒、灼热等症状,结合体格检查及病史,以及脯氨酸羟化酶活性测定、皮肤超声、病理活检、温哥华瘢痕评估量表等检查即可明确诊断。

治疗

治疗原则

通常来讲,对于生理性瘢痕及表浅性瘢痕,一般无需治疗;而其他类型的病理性瘢痕,医生会根据患者瘢痕的类型、严重程度、是否影响外观及功能等综合考虑,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一般治疗

加压疗法:是目前防治瘢痕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包括使用弹性绷带和弹力套等方法。早期、持续使用能够减轻瘢痕形成,促使瘢痕成熟,并减轻瘙痒和疼痛症状。

药物治疗

1、局部用药

(1)硅凝胶:对增生性瘢痕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可使瘢痕变软、变薄,并有效减轻局部瘙痒和疼痛,目前在临床上应用越发广泛。

(2)糖皮质激素:常用于瘢痕的治疗,以局部皮损注射为主,可使瘢痕变软、变薄。常用药物为曲安奈德。

(3)其他:如局部注射抗肿瘤药物(如氟尿嘧啶、丝裂霉素C)或A型肉毒素等,对较为严重的瘢痕有一定治疗效果。

2、全身用药

(1)曲尼司特:治疗瘢痕疙瘩有效。曲尼司特是一种组胺拮抗剂,有抑制成纤维细胞的作用,治疗瘢痕疙瘩需要加大剂量,连续口服半年以上。服药后首先止痒、止痛,随后瘢痕变薄。

(2)苯海拉明:治疗瘢痕疙瘩有效,可减轻瘙痒症状。

相关药品

硅凝胶、曲安奈德、氟尿嘧啶、丝裂霉素C、A型肉毒素、曲尼司特、苯海拉明

手术治疗

1、手术原则

为瘢痕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通常适用于引起功能障碍、怀疑恶变以及影响美观者。医生会根据患者局部瘢痕的类型、严重程度、患者全身情况等综合考虑,制定相应的手术方案。

2、手术时机

增生性瘢痕最好在6个月或1年后施行,但对于瘢痕影响重要功能时,应尽早手术纠正。

3、手术方法

(1)瘢痕切除直接缝合术:适用于面积较小的瘢痕。

(2)瘢痕切除Z成形术:适用于条状或蹼状瘢痕。

(3)瘢痕切除加皮肤移植术:适用于面积较大、已发生挛缩的瘢痕。

放化疗

放射治疗:适用于小面积瘢痕的早期治疗。对于大面积的增生性瘢痕不宜采用放射治疗,否则产生多种副作用,如色素过度沉着、疼痛、感觉异常、诱发癌变等。

治疗周期

瘢痕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

瘢痕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

一般预后

本病的预后主要取决于瘢痕类型、严重程度、患者一般状况、诊治时机、是否发生功能障碍、恶变等综合因素。不同类型的瘢痕患者预后可存在较大差异。

危害性

1、瘢痕位于身体暴露部位时,可对患者的外观造成严重影响。

2、瘢痕位于重要部位时,可造成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3、萎缩性瘢痕有发展为瘢痕癌可能。

4、部分患者存在家族遗传史,容易发生严重、多发的瘢痕。

自愈性

生理性瘢痕及较轻的表浅性瘢痕可自行恢复。

治愈性

大多数患者经积极有效治疗后,外观和功能可得到改善,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复发性

瘢痕疙瘩在治疗后容易出现复发。

日常

总述

患者日常保护好瘢痕所在的位置,避免二次损伤,注意休息,并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帮助缓解症状。

生活管理

1、穿着宽松棉质衣服,避免患处摩擦。

2、注重个人卫生,勤洗澡,保持患处清洁,防止感染。

3、及时修剪指甲,避免抓挠患处,防止感染破溃。

4、平时加强自我保护,有意识的保护瘢痕处,避免引起二次损伤。

饮食

饮食调理

患者饮食宜高蛋白、高维生素为主,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宜摄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绿叶蔬菜、草莓、橙子、豌豆苗、土豆、荠菜、青椒等。

2、瘦肉、鸡肉、鸡蛋等食物可补充优质蛋白。

饮食禁忌

1、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蒜等。

2、忌食肥甘厚腻,如肥肉、油炸食品。

预防

预防措施

1、瘢痕体质及有瘢痕疙瘩家族史者,应当尽量避免一切外伤、各种刺激以及皮肤继发感染。

2、积极治疗原发病,如粉刺、毛发囊肿。

3、一旦出现创伤时不要惊慌,自己不要盲目处理,及时就医。

就医指南

就诊科室

患者首先考虑到皮肤科就诊,严重者可到整形外科进行相应的诊治。

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会对瘢痕部位进行检查,需要穿着宽松衣服,方便暴露瘢痕部位。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使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建议安排家属陪同就诊。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是如何什么时候产生的瘢痕呢?

2、瘢痕部位是否做过手术、或有过烧伤等?

3、瘢痕的颜色、大小是否发生变化,是持续增大还是一直保持不变?

4、您是否伴有瘙痒、疼痛等不适感?

5、是否妨碍正常活动呢?

6、您的瘢痕处是否发生过破溃呢?每次愈合、持续多长时间?

7、是否进行过治疗,疗效如何?

8、您是瘢痕体质吗?您的家族是否有瘢痕疙瘩的病史?

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这是什么病?情况严重吗?

2、导致这种疾病的原因有哪些?会遗传吗?

3、需要做哪些检查?

4、推荐采用什么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能根治吗?治疗后还会复发吗?

6、平时需要注意什么?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服务协议
联系电话:010-64801616|联系邮箱:office@dayi.org.cn Copyright © www.dayi.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26 京ICP备15046755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407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