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癫狂

癫狂(manic depressive psychosis),是临床常见的精神失常疾患。癫证以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呆钝、语无伦次、静而少动为特征。狂证以精神亢奋、狂躁、喧扰不宁、毁物打骂、动而多怒为特征。二者在临床上症状并存,相互转化,不能截然分开,以癫狂并称。发生与七情内伤、饮食失节、禀赋异常相关。经及时治疗,并配合心理、行为等治疗,可使病情缓解或痊愈,一般预后良好。西医学中的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有癫病或狂病临床表现,均可参照本节内容进行辨证论治。

英文名称

manic depressive psychosis

遗传性

与遗传有关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就诊科室

中医科、精神心理科

发病部位

颅脑

常见症状

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呆钝、语无伦次、静而少动,或者精神亢奋、狂躁、喧扰不宁、毁物打骂、动而多怒

主要病因

七情内伤、饮食失节、禀赋异常

检查项目

血常规、脑脊液检查、头颅CT、MRI、脑电图、DSM-IV临床访谈

重要提醒

如果患者出现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呆钝、语无伦次、或者精神亢奋、狂躁、毁物打骂、动而多怒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咨询,避免病情恶化,形成终身疾病。

临床分类

1、癫证

(1)痰气郁结证

主要表现为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发呆,时时叹气,语无伦次,或喃喃自语,多疑多虑,喜怒无常,不思饮食,舌红苔腻而白,脉弦滑。

(2)气虚痰结证

主要表现为精神淡漠,不动不语,甚至发呆傻笑,自言自语,精神错乱,幻视幻听,面色萎黄,饮食减少,大便溏稀,舌淡苔白腻,脉细滑或细弱。

(3)心脾两虚证

主要表现为精神恍惚,噩梦连连,心悸易惊,容易悲伤,肢体困乏,语无伦次,面色苍白,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无力。

2、狂证

(1)痰火扰神证

主要表现为起病前先有性情急躁,头痛失眠,突然狂躁,骂人毁物,或哭笑无常等精神、语言、举止异常行为,舌质红绛,苔多黄腻,脉弦滑数。

(2)火盛伤阴证

主要表现为狂证日久,病势较缓,呈阵发性,精神疲惫,情绪焦虑,烦躁失眠,形体消瘦,面色红赤,五心烦热,舌质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3)痰热瘀结证

主要表现为癫狂日久不愈,面色晦滞,情绪躁扰不安,胡言乱语,恼怒,甚至看到或听到奇怪东西,头痛,心烦,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苔少或薄黄而干,脉弦细或细涩。

流行病学

传染性

一般无传染性。

好发人群

多发于青壮年。

病因

总述

本病发生与七情内伤、饮食失节、禀赋异常相关。主要病机为阴阳失调。病位在脑,与心、肝、胆、胃有关。

基本病因

1、情志内伤

长期情绪抑郁,导致肝疏泄功能失常,气机郁滞,渐渐发展为血液运行受阻,瘀血内生,瘀阻心神、元神,神明逆乱,发为本病。长期过度思虑,损伤心脾,气血生化不足,元神失养,而发本病。突然受惊吓或大怒,损伤肝脏,引动肝火,上冲犯脑,导致元神逆乱,发为本病。

2、饮食不节

平时过度偏食油腻,刺激性食物,如油炸食品,肥肉,海鲜,甜食等,损伤脾胃功能,运化水谷精微功能失调,不能及时消化的食物积于体内而化生为痰浊,痰浊蒙蔽神,或痰蕴化火,上扰心神,发为本病。

3、禀赋异常

由于先天禀赋异常,或胎儿在母腹中受到惊吓,影响胎气,气机升降功能失调,阴阳失衡,导致胎儿发育过程中大脑元神虚损,胎儿出生后遇到精神刺激等诱发因素,则气机逆乱,而发为本病。

症状

总述

本病包括癫证和狂证,临床上症状并存,相互转化。癫证以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呆钝、语无伦次、静而少动为特征,狂证以精神亢奋、狂躁、喧扰不宁、毁物打骂、动而多怒为特征。

典型症状

1、癫证

发病先兆常对周围事物兴趨性降低,生活懶散,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工作积极性减退,言语减少或内容贫乏空洞,情绪不稳,抑郁不乐,喜静,不愿出门,怕见生人,或偶有离奇怪诞想法行为,高级意向减退;或出现神疲乏力、不寐多梦、头痛头昏等躯体症状。初发期多以情感障碍为主,表现为情感淡漠,喜怒无常,语无伦次,或少言寡语,生活懒散,为病情尚轻;如果病情进一步发展,正气渐耗,可出现思维障碍,意志减退,神志呆钝,灵机失用,出现妄见、妄闻、妄想,为邪结较深。久病不愈,正气衰弱,邪结愈深,淡漠不知,秽洁不知,喃喃自语,病势深重。

2、狂证

多有情志刺激,意愿不遂,或脑外伤等诱发因素,表现为精神亢奋,情感高涨,躁扰不宁,哭笑无常,妄语高歌,不避亲疏,易激惹,动而多怒,骂人毁物,甚至持刀杀人等。

并发症

本病目前缺乏相关并发症的资料研究。

检查

预计检查

医生除了对患者进行望闻问切中医检查外,通常需要西医血常规、脑脊液检查、头颅CT、MRI、脑电图、DSM-IV临床访谈等。如果伴有其他症状、体征,还可进一步开展其他相应的检查。

体格检查

1、望诊

包括观察患者的面色、神态、姿态、舌质与舌苔变化等。

2、闻诊

主要是听声音,医生通过辨别患者语调的高低,呼吸的长短等来初步判断疾病的性质和病情轻重。

3、问诊

包括问寒热、问睡眠、问饮食、问二便,问出汗,问情绪情况,问既往病史及家族史等。

4、切诊

包括脉诊和按诊,通过触、按了解胸部心肺的情况等以及切脉来诊察疾病。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白细胞数量、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可提示有无感染存在,以及感染的类型。

2、脑脊液检查

炎症、损伤、出血、缺氧等,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可引起脑脊液性状、成分发生改变。脑脊液检查对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观察病情、指导用药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影像学检查

1、头颅CT

主要排除脑损伤出血等疾病,用于鉴别器质性病变。

2、MRI

用于观察脑部有无病变,能明确是否由脑结构改变所致,颅内肿瘤常引起的癫病。

其他检查

1、脑电图

脑电图是诊断癫病最重要的辅助检查方法。对癫病诊断有特异性,也是癫痫分类的依据。

2、DSM-IV临床访谈

DSM-Ⅳ临床定式访谈、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阴性与阳性症状量表、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对本病的诊断有参考作用。

诊断

诊断原则

医生通常根据患者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呆钝、语无伦次、静而少动,或者精神亢奋、狂躁、喧扰不宁、毁物打骂、动而多怒等临床表现,结合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和相对应的辅助检查可做出诊断。此外,通常还需要与痫证、郁证等进行鉴别。

诊断依据

1、病史

有癫狂家族史,或暴受惊恐,或突发变故,或脑外伤史,或久郁、久思、易怒病史。

2、临床表现

癫证以神情抑郁、表情淡漠、沉默呆钝、语无伦次或喃喃自语、静而少动或静而多喜为主要症状;狂证以神情亢奋、狂躁刚暴、喧扰不宁、毁物打骂、动而多怒为主要症状。

3、辅助检查

血常规、脑脊液检查、头颅CT、MRI、脑电图等,有助于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

1、癫狂与痫证

痫证是一种发作性神志异常的疾病,特征为发作性精神恍惚,甚至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口中作猪羊叫声,移动时苏醒。与痫证相比,狂证一般没有意识的丧失和四肢的抽搐,通常也没有类似痫证的明显的发作期和休止期。

2、癫狂与郁证

郁证表现为情绪低落,易怒善哭,胁肋胀痛,失眠多梦或早醒,咽部异物感等多种复杂证候,但语言条理,思维正常。而癫证思维混乱,语无伦次。

治疗

治疗原则

本病治疗总以调整阴阳为主要原则,以平为期。本病初期多以实邪为主,治疗以理气解郁,泻火豁痰,化瘀通窍;后期以正虚为主,治当补益心脾,滋阴养血,调整阴阳。

对症治疗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不同证候特点在基础方上进行加减。

1、痰气郁结证

(1)如果出现表情呆钝,言语错乱,舌苔白腻的患者,为痰迷心窍,可用苏合香丸。

(2)如果出现失眠易惊,烦躁不安,舌红苔黄,脉滑数的患者,可加用黄连、黄芩、栀子等。

(3)如果病程日久,出现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涩的患者,可加用丹参、郁金、红花、川芎等。

2、气虚痰结证

(1)如果出现痰结日久化热的患者,可加用黄连等。

(2)如果出现心悸、易惊的患者,可加用龙骨、牡蛎等。

3、心脾两虚证

(1)如果出现畏寒蜷缩,小便清长,下利清谷的患者,可加用补骨脂、巴戟天、肉苁蓉等。

(2)如果出现心气耗伤,营血内亏,悲伤欲哭的患者,可加用淮小麦、大枣等。

4、痰火扰神证

(1)如果出现痰火壅盛,舌苔黄膩的患者,可加用礞石、黄芩、大黄等,再用安宫牛黄丸。

(2)如果出现脉弦实,肝胆火盛的患者,可用当归龙荟丸。

5、火盛伤阴证

(1)如果出现心火亢盛的患者,可加用朱砂安神丸。

(2)如果出现睡不安稳的患者,可加用孔圣枕中丹。

6、痰热瘀结证

(1)如果出现蕴热的患者,可加用黄连、黄芩等。

(2)如果出现蓄血内结的患者,可加服大黄廣虫丸等。

药物治疗

1、痰气郁结证

(1)方药:逍遥散合涤痰汤加减。

(2)常用中药:柴胡、白术、芍药、当归、获苓、炙甘草、薄荷、煨姜、制半夏、制南星、橘红、枳实、人参、石菖蒲、竹茹、大枣。

2、气虚痰结证

(1)方药:四君子汤合涤痰汤加减。

(2)常用中药:人参、白术、茯苓、制半夏、制南星、橘红、枳实、石菖蒲、竹辱、甘草、生姜、大枣。

3、心脾两虚证

(1)方药:养心汤合越鞠丸加减。

(2)常用中药:当归、茯神、人参、酸枣仁、柏子仁、五味子、远志、黄芪、茯苓、川芎、半夏曲、肉桂、炙甘草、香附、苍术、栀子、神曲。

4、痰火扰神证

(1)方药:生铁落饮加减。

(2)常用中药:生铁落、钩藤、胆南星、贝母、橘红、石菖蒲、远志、茯神、朱砂、天冬、麦冬、玄参、连翘、茯苓、丹参。

5、火盛伤阴证

(1)方药:二阴煎合琥珀养心丹加减。

(2)常用中药:生地黄、麦冬、酸枣仁、生甘草、玄参、黄连、茯苓、木通、灯心草、竹叶、琥珀、龙齿、远志、牛黄、石菖蒲、茯神、人参、柏子仁。

6、痰热瘀结证

(1)方药:癫狂梦醒汤加减。

(2)常用中药:半夏、陈皮、柴胡、香附、青皮、桃仁、赤芍、木通、大腹皮、桑白皮、苏子、甘草。

相关药品

逍遥丸、归脾丸、礞石滚痰丸、牛黄清心丸、大黄䗪虫丸等,视病情辨证选用。

手术治疗

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

其他治疗

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癫狂有一定的疗效,一般急性起病者疗效较好,通常需配合其他中西医治疗。癫证选百会、印堂、内关、太冲、神门、丰隆。肝郁气滞配膻中、期门;痰气郁结配中脘、膻中;心脾两虚配心俞、脾俞。狂证选水沟、风府、神门、劳宫、大陵、丰隆。痰火扰神配中脘、内庭;火盛伤阴配行间、太溪;痰热瘀结配中脘、膈俞。按虚补实泻操作。

治疗周期

癫狂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

癫狂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人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个体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

一般预后

本病经及时治疗,并配合心理、行为等治疗,可使病情缓解或痊愈,预后良好。如果失治误治,护理不当,病情恶化,造成终身疾病,较难治愈。

危害性

1、癫病初期多为实证,痰气郁结,日久化火,可转化为狂证,如果迁延失治或调养不当,可导致情感淡漠,精神呆滞,丧失工作及社交能力。

2、如果狂证失治误治,护理不当,病情逐渐恶化,由实转虚,形成终身疾病或转化为癫证。

治愈性

本病及时治疗并配合社会,心理,文娱、行为等疗法以及护理,可使病情缓解或痊愈。

复发性

癫狂具有反复发作性,如果引起的病因没有彻底根除,或者平时情志饮食调护不当,都会引起癫狂反复发作。

日常

总述

患者在积极药物治疗的同时,注意转性移情、加强皮肤护理,保持充足休息等良好的护理干预,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机体的恢复。

心理护理

1、培养患者积极的人生观和健全的心理素质,并且保持乐观向上态度,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患者家属对患者不能歧视、训斥、嫌弃,要同情、关心、爱护,尽量创造一个团结、友爱、轻松和谐的疗养环境和气氛。

3、患者可听节奏欢快的音乐,进行户外活动等,以转性移情,缓解喜悲欲哭等症状。

用药护理

1、遵医嘱按时服药,注意服药后效果和不良反应。

2、亲自看患者将药服下,防止吐药丢药、藏药现象,对有神志错乱患者,应经常检查口袋、床铺等处有否藏药。

3、服中药汤剂时,尽量将药全部服下,或将药浓煎,混合在饮料、饭菜中,并观察服药后反应。

生活管理

1、周围环境宜整洁、舒适,设有安全保护措施。如门窗有栏栅、设施力求简洁,对铁器、锐器、电器、刀剪等一定要保管好,以防不测。

2、强迫洗手的病人,注意水的温度,并注意保护皮肤,每次洗手后搽护肤油保护。

3、对床上大小便的患者,每次排便后清洗,再涂以氧化锌软膏,保护肛周皮肤。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预防肛周湿疹。

病情监测

1、注意观察患者的精神症状,心理状态,全身状况,以及伴发症状,如有反常现象,应考虑到病变可能,及时告知医生。

2、注意观察患者的生活起居、饮食、睡眠,月经来潮等与发病的关系等。

复诊须知

遵医嘱定期复诊。一般情况需要做血常规、脑脊液检查、头颅CT、MRI、脑电图、DSM-IV临床访谈等,检查恢复情况,评估复发风险。

饮食

饮食调理

饮食选择清热祛痰、镇静安神的食品,要易消化、易咀嚼,防止有鱼刺、硬骨等混入,以免发生意外。对躁动抢食患者,应重点照顾,防止有暴饮暴食,无节制行为。对多疑拒食患者可让其与他人一起用餐,必要时采取鼻饲法进食。

饮食建议

1、痰气郁结证患者饮食宜清淡,松软、易消化,富有疏肝、健脾食品,可食萝卜、海带、柑橘、柚子等。

2、心脾两虚证患者饮食宜富营养,多食健脾养心食品,如山药黄芪粥、红枣黑木耳汤等。

3、痰火扰神证患者饮食宜清淡,多食蔬菜、水果及多纤维食物,或百合绿豆汤、莲子汤等。

4、火盛伤阴证患者可食清热、安神、养阴生津类食物。如黄瓜、梨、绿豆莲子汤、百合粥、酸枣仁等。

饮食禁忌

1、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生葱、大蒜、辣椒、芥末等。

2、忌食吃生冷、粗糙、油腻食物。如雪糕,凉拌菜,年糕、粽子等。

3、忌食含钾、锌元素较高食物,如紫菜,海带,香蕉等。

4、戒除烟酒,忌服浓茶、浓咖啡等有刺激性饮料。

预防

预防措施

本病发生与七情内伤、饮食失节、禀赋异常相关。因此,注重孕期保健,避免精神刺激,加强生活起居调护等,可有效减少疾病的发生和复发。

1、首先应该重视孕期卫生,避免不良精神刺激,影响胎儿发育。

2、加强自我心理调摄,避免不良情绪刺激,是预防癫狂发病的关键。

3、加强生活调摄,养成良好的生活起居习惯,保证充足睡眠。

4、参加轻松有益的文体娱乐活动,如散步、跳绳、下棋、听音乐等。

5、注意幼儿发育成长,一旦发现有精神异常表现,应尽早找专科医生诊治,早期治疗。

就医指南

门诊指征

1、如果出现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呆钝、语无伦次、静而少动。

2、或者出现精神亢奋、狂躁、喧扰不宁、毁物打骂、动而多怒。

以上均需及时到医院就诊。

就诊科室

患者通常需到中医科或精神心理科进行咨询。

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需要进行相关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建议不要佩戴有碍于检查的饰物。

3、就诊前一天应清淡饮食。一些检查要求必须空腹,故就诊当天早晨需空腹,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例、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建议安排家属陪同就诊。

7、可以提前准备自己想要咨询医生的问题清单。

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出现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呆钝、语无伦次或者精神亢奋、狂躁、喧扰不宁、毁物打骂等症状多久了?

2、这些症状会在什么时候加重?什么时候减轻?

3、是否还有其他不适的症状,如烦躁、失眠、心烦等?

4、最近做过什么检查吗?

5、最近有经过什么治疗吗?有服用什么药物吗?

6、最近睡眠情况如何?有没有经常熬夜?

7、平时有偏食辛辣肥腻等食物的习惯吗?

8、主要从事什么工作?工作压力大吗?

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症状?能确诊吗?

2、病情严重吗?要住院吗?

3、需要做哪些检查?

4、现在需要什么治疗方法?能治好吗?

5、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6、如果药物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7、有其他疾病,会对治疗产生影响吗?

8、平时要注意什么?回家后怎么护理?

9、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服务协议
联系电话:010-64801616|联系邮箱:office@dayi.org.cn Copyright © www.dayi.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26 京ICP备15046755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407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