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心悸

心悸(palpitation),是指患者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至不能自主的病证。临床一般多呈发作性,多因情志波动或劳累过度而发作,常伴胸闷、气短、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症状。发生与体虚劳倦、饮食不当、七情内伤、感受外邪、药物损伤等有关。根据病情轻重的不同,本病分为惊悸和怔忡。如果是惊悸,病程短,病势轻,全身情况尚好,病因消除或经过适当治疗能逐渐痊愈,预后良好。如果是怔忡,病程较长,病势较重,出现厥逆、喘脱、真心痛等并发症,预后较差。西医学中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以及心功能不全等,以心悸为主症者,可参照本病辨证论治。

英文名称

palpitation

遗传性

本病目前尚未有证据表明其会遗传给下一代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就诊科室

心血管内科、中医科

发病部位

心脏

常见症状

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至不能自主

主要病因

体虚劳倦、饮食不当、七情内伤、感受外邪、药物损伤

检查项目

电解质、甲状腺功能、血常规、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电生理检查

重要提醒

如果出现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至不能自主等症状,应及时就诊咨询,积极配合治疗,注意祛除病因,充分休息,避免迁延日久,并发厥逆、喘脱、真心痛等。

临床分类

1、心虚胆怯证

主要表现为心悸不宁,容易受惊吓,坐卧不安,失眠多梦,梦中易醒,食欲不振,饮食减少,苔薄白,脉细数或细弦。

2、心血不足证

主要表现为心悸气短,头晕目眩,失眠健忘,面色无华,精神疲惫,肢体乏力,食欲不佳,舌淡红,脉细弱。

3、阴虚火旺证

主要表现为心悸易惊,心烦失眠,五心烦热,盗汗,过度思虑症状加重,伴耳鸣腰酸,头晕目眩,急躁易怒,舌红少津,苔少或无,脉象细数。

4、心阳不振证

主要表现为心悸不安,胸闷气短,活动后尤为明显,面色苍白,肢体不温,怕冷,舌淡苔白,脉象虚弱或沉细无力。

5、水饮凌心证

主要表现为心悸眩晕,胸闷痞满,口渴但不想饮水,小便短少,或者下肢浮肿,肢体不温,怕冷,伴恶心,流涎,舌淡胖,苔白滑,脉象弦滑。

6、瘀阻心脉证

主要表现为心悸不安,胸闷,心痛呈阵发性,疼痛如刺,口唇指甲青紫,舌质暗或有瘀斑,脉涩或结代。

7、痰火扰心证

主要表现为心悸呈阵发性,胸闷,心烦失眠,口干而苦,大便秘结,小便色红而短,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流行病学

传染性

一般无传染性。

好发人群

多见于老年人群及器质性心脏病患者。

病因

总述

本病发生与体虚劳倦、饮食不当、七情内伤、感受外邪、药物损伤等有关。病位在心,与肝、脾、肾、肺四脏密切相关。病理性质主要分虚证和实证,虚证为气血阴阳亏虚,致使心失所养;实证常见痰火、瘀血、水饮而致心神不宁。

基本病因

1、体虚劳倦

禀赋不足,体质虚弱,或者久病失养,素体血虚,或者统摄乏力,失血过多,或者过度思虑,耗伤心血,均可导致心血亏虚,心失所养,发为心悸。

2、饮食不当

平时偏嗜肥腻、辛辣刺激、煎炸食物,或者大量饮酒,损伤脾胃,脾胃运化功能失调,痰湿内生,日久阻滞心脉或郁而化火,上扰心神,发为心悸。

3、七情内伤

平素心虚胆怯,情绪过于波动,如大怒、大惊、大恐等,均可内扰心神,发为心悸。或者长期情绪抑郁,肝气郁结,心脉不畅,发为心悸。

4、感受外邪

感受外邪,内舍于心,邪阻于脉,心血运行受阻,或风寒湿热等外邪,内侵于心,耗伤心气或心阴,心神失养,发为本病。或者温病、疫毒日久,灼伤营阴,导致心神失养,或者邪毒内扰心神,发为心悸。

5、药物损伤

药物过量或毒性较剧,损及于心,可致心悸。如附子、乌头,或西药锑剂、洋地黄、奎尼丁、肾上腺素、阿托品等,另外,静脉补液过多过快时,可发生心悸。

症状

总述

本病以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至不能自主为主要特征。惊悸往往由外因所致,时发时止,病情相对较轻,全身状况参差不一,病程较短。怔忡多由内因所致,易于诱发,病情相对较重,患者全身状况一般较差,病程较长。

典型症状

1、惊悸

以实证居多,多因情绪因素诱发,如遭遇惊吓、忧思恼怒、悲哀或过度紧张等,发病迅速,多呈阵发性,病情较轻,病势轻浅,可自行缓解,不发时如常人。

2、怔忡

多属虚证,或虚实夹杂,多因久病体虚,心脏受损所致,无精神因素也可发生,表现为持续心中悸动不安,不能自控,活动后尤为明显,可出现脏腑虚损症状。容易受外惊所扰,而使动悸加重。

并发症

厥脱

心悸反复发作,病程日久,脏损严重,可出现四肢厥冷,喘促不得卧,下肢浮肿,面青唇紫,脉微欲绝等危象。

检查

预计检查

医生除了对患者进行望闻问切中医检查外,应进行电解质、甲状腺功能、血常规、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电生理检查等。如果伴有其他症状、体征,可进一步开展其他相应的检查。

体格检查

1、望诊

包括观察患者的面色、神态、口唇指甲颜色、舌质与舌苔变化等。

2、闻诊

主要是听声音,医生通过辨别患者语调的高低、强弱等来初步判断病变性质与病情轻重。

3、问诊

包括问寒热、问饮食、问二便,问既往病史、家族史等。女性患者还需问月经等。

4、切诊

包括脉诊和按诊,通过触、按了解是胸部情况等以及切脉来诊察疾病。

实验室检查

血液检查

电解质、甲状腺功能、血常规等检查,有助于分析心律失常的原因。

影像学检查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尤其是与二维超声心动图的结构显像相结合,可检测心脏和大血管内不同部位的血流方向、特征和速度,有助于心律失常原因的分析。

其他检查

1、心电图

是诊断心律失常最重要的一项无创检查技术。应记录12导联心电图,并记录清楚显示P波导联的心电图长条以备分析,通常选择Ⅴ或Ⅱ导联。

2、24小时动态心电图

便于了解心悸与晕厥等症状的发生是否与心律失常有关,明确心律失常发作与日常生活的关系以及昼夜分布特征,协助评价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疗效。

3、电生理检查

对部分心律失常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如室速与室上速。判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否存在房室结双径路,确定是否可行射频消融的治疗。

诊断

诊断原则

医生通常需要根据患者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至不能自主的临床表现,结合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和相对应的辅助检查可做出诊断。此外,通常还需要惊悸和怔忡等进行鉴别。

诊断依据

1、发病与情志刺激如惊恐、紧张及劳倦、饮酒、饱食、服用特殊药物等有关。

2、自觉心中悸动不安,心搏异常,或快速,或缓慢,或跳动过重,或忽跳忽止,呈阵发生或持续不解,神情紧张,心慌不安,不能自主。

3、伴有胸闷不舒,易激动,心烦失眠,肢体乏力,头晕等。中老年患者,可伴有心胸疼痛,甚至喘促,汗出肢冷,或见晕厥。

鉴别诊断

心下悸、心下痞

心下指胃脘,心下悸指胃脘惕惕然跳动,心下痞指胃脘满闷不适,按之柔软不痛。鉴别要点在于心下悸与心下痞病位皆在胃,而心悸病位在心。

治疗

治疗原则

本病治疗应以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为基本原则,针对虚实不同证型,选择不同治法和方药。对虚实夹杂者,宜标本兼治,可根据病情选择先攻后补,先补后攻,或攻补兼施。

对症治疗

1、心虚胆怯证

(1)如果出现气短乏力,头晕目眩,活动尤为明显的患者,可重用人参。

(2)如果兼有心阳不振的患者,可加用肉桂、炮附子等。

(3)如果兼有心血不足的患者,可加用阿胶、制何首乌、龙眼肉等。

(4)如果兼心气郁结,出现心悸、心烦,精神抑郁的患者,可加用柴胡、郁金、合欢皮、绿萼梅等。

(5)如果出现气虚夹湿的患者,可加用泽泻,重用白术、茯苓等。

(6)如果出现气虚夹瘀的患者,可加用丹参、川芎、红花、郁金等。

2、心血不足证

(1)如果出现五心烦热,自汗盗汗,胸闷心烦,舌淡红少津,苔少或无,脉细数或结代的患者,可用炙甘草汤。

(2)如果兼阳虚而出现汗出肢冷的患者,可加用炮附子、黄芪、煅龙骨、煅牡蛎等。

(3)如果出现兼阴虚的患者,可重用麦冬、生地黄、阿胶,加用北沙参、玉竹、石斛等。

(4)如果出现食欲不振、腹胀的患者,可加用陈皮、谷芽、麦芽、神曲、山楂、鸡内金、枳壳等。

(5)如果出现失眠多梦的患者,可加用合欢皮、夜交藤、五味子、柏子仁、莲子心等。

(6)如果出现热病后期损及心阴,而出现心悸的患者,可用生脉散。

3、阴虚火旺证

(1)如果肾阴亏虚,虚火妄动,出现遗精、腰酸的患者,可加用龟甲、熟地黄、知母、黄柏,或加服知柏地黄丸。

(2)如果出现阴虛而火热不明显的患者,可单用天王补心丹。

(3)如果出现阴虚兼有瘀热的患者,可加用赤芍、牡丹皮、桃仁、红花、郁金等。

4、心阳不振证

(1)如果出现形寒肢冷的患者,可重用人参、黄芪、炮附子、肉桂等。

(2)如果出现大汗出的患者,可重用人参、黄芪、煅龙骨、煅牡蛎、山萸肉,或用独参汤。

(3)如果兼有水饮内停的患者,可加用葶苈子、五加皮、车前子、泽泻等。

(4)如果夹瘀血的患者,可加用丹参、赤芍、川芎、桃仁、红花等。

(5)如果兼有阴伤的患者,可加用麦冬、枸杞子、玉竹、五味子等。

(6)如果出现心阳不振,以致心动过缓的患者,可加用蜜麻黄、补骨脂,重用桂枝。

5、水饮凌心证

(1)如果兼有恶心呕吐的患者,可加用半夏、陈皮、生姜等。

(2)如果兼有肺气不宣,肺有水湿,出现咳喘,胸闷的患者,可加用杏仁、前胡、桔梗、葶苈子、五加皮、防己等。

(3)如果兼有瘀血的患者,可加用当归、川芎、刘寄奴、泽兰、益母草等。

(4)如果因心功能不全,而出现浮肿、尿少、阵发性夜间咳喘或端坐呼吸的患者,可用真武汤。

6、瘀阻心脉证

(1)如果出现气滞血瘀的患者,可加用柴胡、枳壳等。

(2)如果兼有气虚的患者,可加用黄芪、党参、黄精等。

(3)如果兼有血虚的患者,可加用制何首乌、枸杞子、熟地黄等。

(4)如果兼有阴虚的患者,可加用麦冬、玉竹、女贞子等。

(5)如果兼有阳虚的患者,可加用炮附子、肉桂、淫羊藿等。

(6)如果络脉痹阻,出现胸部窒闷的患者,可加用沉香、檀香、降香等。

(7)如果夹有痰浊,出现胸满闷痛,苔浊腻的患者,可加用瓜蒌、薤白、半夏、陈皮等。

(8)如果胸痛明显的患者,可加用乳香、没药、五灵脂、蒲黄、三七粉等。

7、痰火扰心证

(1)如果出现痰热互结,大便秘结的患者,可加用生大黄等。

(2)如果出现心悸严重的患者,可加用珍珠母、石决明、磁石等。

(3)如果出现火郁伤阴,可加麦冬、玉竹、天冬、生地黄等。

(4)如果兼有脾虚的患者,可加用党参、白术、谷芽、麦芽、砂仁等。

药物治疗

1、心虚胆怯证

(1)方药:安神定志丸加减。

(2)常用中药:人参、茯苓、茯神、石菖蒲、远志、龙齿。

(3)中成药:安神定志丸。

2、心血不足证

(1)方药:归脾汤加减。

(2)常用中药:白术、当归、茯神、炙黄芪、龙眼肉、远志、酸枣仁、木香、炙甘草、人参、生姜、大枣。

(3)中成药:补心气口服液、诺迪康胶囊、参麦注射液。

3、阴虚火旺证

(1)方药: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加减。

(2)常用中药:人参、茯苓、玄参、丹参、桔梗、远志、当归、五味了、麦冬、天冬、柏子仁、酸枣仁、生地黄、朱砂、黄连、炙甘草。

(3)中成药:天王补心丸、朱砂安神丸、滋心阴口服液、正心泰胶囊、稳心颗粒、通脉养心丸。

4、心阳不振证

(1)方药: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

(2)常用中药:桂枝、炙甘草、煅龙骨、煅牡蛎、人参、炮附子、生姜。

(3)中成药:心舒胶囊、心宝丸、桂附理中丸、参附强心丸、参附注射液,心力丸。

5、水饮凌心证

(1)方药:苓桂术甘汤加减。

(2)常用中药:茯苓、桂枝、白术、甘草。

(3)中成药:宁心宝胶囊。

6、瘀阻心脉证

(1)方药:桃仁红花煎加减。

(2)常用中药:丹参、赤芍、桃仁、红花、香附、延胡索、青皮、当归、川芎、生地黄、乳香。

(3)中成药:血府逐瘀口服液、舒心口服液、心可舒片、舒心宁片、心宁胶囊、银丹心脑通软胶囊。

7、痰火扰心证

(1)方药:黄连温胆汤加减。

(2)常用中药:半夏、陈皮、茯苓、甘草、枳实、竹茹、黄连、生姜、大枣。

(3)中成药:心速宁胶囊、牛黄清心丸、黄松胶囊、复方青山健心片。

相关药品

安神定志丸、补心气口服液、诺迪康胶囊、参麦注射液、天王补心丸、朱砂安神丸、滋心阴口服液、正心泰胶囊、稳心颗粒、通脉养心丸、心舒胶囊、心宝丸、桂附理中丸、参附强心丸、参附注射液,心力丸、宁心宝胶囊、血府逐瘀口服液、舒心口服液、心可舒片、舒心宁片、心宁胶囊、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心速宁胶囊、牛黄清心丸、黄松胶囊、复方青山健心片等,视病情辨证选用。

手术治疗

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

其他治疗

1、针灸治疗

取间使、神门、心俞、巨阙。心血不足,配伍膈俞、脾俞、足三里;肝肾阴虚,配伍厥阴俞、肾俞、太溪;水饮内停,配伍脾俞、三焦俞、气海;痰热上扰,配伍肺俞、尺泽、丰隆;心虚胆怯,配伍内关、厥阴俞、太溪。针用平补平泻法。

2、穴位注射

取穴内关、心俞、督俞、厥阴俞、足三里。心动过速加间使;心动过缓加通里;失眠加神门、三阴交;痰多加丰隆。每次选2~3穴,每穴用5%当归注射液0.5~1mL注入。

3、推拿按摩

先用一指禅推法施于膻中、中庭、巨阙、心俞等穴,手法以得气为度,每穴操作2分钟;再用掌心振法施于至阳穴,手法以传至心为度,操作时间为1分钟;最后指揉法揉周荣穴,手法由轻到重,以得气为度时间1分钟。或者先用指按法按压神门穴,持续1分钟;再用掐法施于通里穴,手法以患者能忍受为度,重复刺激2~3次。

治疗周期

心悸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

心悸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

一般预后

本病的预后主要取决于虚实情况,病邪轻重、脏腑虚损、以及治疗是否得当等。如果是惊悸,病程短,病势轻,全身情况尚好,病因消除后或经过适当治疗或休息后便能逐渐痊愈,预后良好。如果是怔忡,病程较长,病势较重,出现厥逆、喘脱、真心痛等并发症,预后较差。

危害性

如果未及时治疗,或者治疗不当,病程长,病势重,可出现厥逆、喘脱、真心痛等并发症。

治愈性

如果病情较轻,全身情况尚好,经过适当治疗或休息后,能逐渐痊愈。

复发性

如果引起心悸的病因没有彻底根除,或者平时精神饮食调护不当,可能会引起本病再次发作。

日常

总述

患者在积极治疗的同时,注意调畅情志、卧床休息、注意防寒保暖等良好的护理干预,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机体的恢复。

心理护理

1、本病常因情志刺激诱发,应注重情志护理。

2、适当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积极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保持心情愉快,精神乐观,情绪稳定。通过移情法、音乐法,或谈心释放情绪,避免不良情绪。

用药护理

1、严格按照医嘱的剂量、时间和方法给药,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2、心阳不振患者中药汤剂应趁热服,补益药宜早晚温服,利水药宜空腹或饭前服用,安神药宜睡前服用。

3、阴虚火旺患者中药汤剂宜浓煎,少量频服,睡前凉服,服药期间忌饮浓茶、咖啡。

4、使用附子或服用洋地黄类药物,应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心率缓慢、胃纳减退、恶心、色觉异常、心慌不适等中毒症状,服用前测心率低于每分钟60次时应停药。

5、使用利尿剂的患者,要准确记录出入量。

6、心悸频作患者,应随身携带急救药物,以备急用。

生活管理

1、周围环境宜安静,避免一切噪音,减少对患者的不良刺激。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注意四时气候变化,防寒保暖,以免加重症状。

2、生活起居要有规律,劳逸适度。

3、心悸发作时宜卧床休息,重症者应绝对卧床,待症状好转后,逐渐恢复体力活动。

4、对年老体弱、长期卧床、活动无耐力的患者,注意皮肤护理,预防压疮。

5、保证睡眠质量,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睡前尽量放松身心,可以听轻松舒缓的音乐或用温水泡脚,不宜看刺激性书刊及影视。

6、保持大便通畅,养成规律的排便习惯,切忌努责,可协助患者进行腹部按摩,必要时遵医嘱予缓泻剂。

病情监测

1、注意观察心慌的程度,心悸发作的诱因与情志、饮食、体力活动等关系。

2、注意观察心率、心律、血压、脉象等变化,必要时给予心电监护,观察心电图的变化。

3、心率持续在每分钟120次以上或40次以下或频发期前收缩,应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4、如果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血压下降等症状,应立即告知医生,及时抢救。

复诊须知

遵医嘱定期复诊。一般情况需要做电解质、甲状腺功能、血常规、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电生理检查等,检查恢复情况,评估复发风险。

饮食

饮食调理

饮食宜低盐、低脂,进食营养丰富而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忌过饱,避免烈酒、浓茶、咖啡、可乐等刺激性饮品。

饮食建议

1、心阳不振证患者饮食应温热服,以温补心阳食品为宜,如羊肉、狗肉等,桂皮、葱、生姜、大蒜等调味。

2、心脾两虚证患者宣补益气血,如鸡肉、鸽肉、莲子、红枣、山药等,以及含铁丰富的食物。

3、阴虚火旺证患者宜多食滋阴降火、清心安神食物,如梨、百合、小麦、鸭肉等。

4、心虚胆怯患者宜多食镇静定志、养心安神食物,可用酸枣仁加白糖研末,于睡前调服。

5、心血瘀阻患者宜多食活血化瘀食物,如玫瑰花、山楂、红糖等。

6、痰火扰心患者宜多食化痰泻火食物,如苦瓜、莲子芯等泡茶。

7、水饮凌心患者应限制钠盐和水的摄入,宜温阳化饮,可配合一些利水消肿食品,如鲤鱼赤小豆汤。

饮食禁忌

1、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葱、姜、蒜、辣椒、胡椒、花椒等,以免加重病情。

2、忌食油腻食物,如肥油,油炸性食品,乳制品等。

3、忌食生冷食物,如冰糕,冰饮等,容易妨碍脾胃,影响疾病的恢复。

4、忌食煎炸食物,如油条,炸鸡,炸薯片等。

预防

预防措施

本病发生与体虚、饮食、情志、外邪、药物等有关。因此,平时避免防寒保暖,劳逸结合,保持心情舒畅,饮食有节等措施,有利于减少疾病发生和复发。

1、生活起居要有规律,注意寒暑变化,避免居住于阴寒地区,以防外邪侵袭而诱发或加重心悸。

2、预防感冒,防治心肌炎。适当运动,可采用散步、做操、打太极的方式,劳逸结合,以不疲劳为度。

3、保持情志舒畅,避免恐怖刺激和不良情绪,以免情志过极而诱发心悸。

4、饮食有节,营养丰富易消化,低盐低脂,忌饥饱无常,忌肥甘厚味,忌浓茶,戒烟限酒。

5、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如各种心脏病、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就医指南

急诊(120)指征

1、如果出现心率持续在每分钟120次以上或40次以下或频发期前收缩。

2、或者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血压下降。

以上需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或急诊处理。

门诊指征

1、心中悸动不安,心搏异常,或快速,或缓慢,或跳动过重,或忽跳忽止,呈阵发生或持续不解,神情紧张,心慌不安,不能自主。

2、或者伴有胸闷不舒,易激动,心烦失眠,肢体乏力,头晕。

3、中老年患者可伴有心胸疼痛,甚至喘促。

以上均需及时到医院就诊。

就诊科室

情况急重者需及时到急诊科处理。其他患者通常需到中医科、或心血管内科进行咨询。

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患者一般需要做心电图检查和体格检查,建议穿相对宽松的衣物。

3、就诊前一天应清淡饮食。一些检查要求必须空腹,故就诊当天早晨需空腹,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什么时候开始出现心中悸动不安等症状?

2、这些症状会在什么时候加重?什么时候减轻?

3、除上述症状外,还有没有其他不适如胸闷,失眠,疲倦乏力等?

4、平时有偏食辛辣、肥腻食物的习惯吗?是否有抽烟、饮酒的习惯?

5、最近有经过什么治疗吗?有服用什么药物吗?

6、最近做过什么检查?

7、之前有患其他心脏类疾病吗?

8、主要从事什么工作?工作压力大吗?

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为什么会出现心中悸动不安这些症状?能确诊吗?

2、病情严重吗?多久能缓解这些症状?

3、需要做哪些检查?

4、现在需要什么治疗方法?能治好吗?

5、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需要手术吗?手术有风险吗?

6、如果药物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7、有其他疾病,会对治疗产生影响吗?

8、平时要注意什么?回家后怎么护理?

9、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服务协议
联系电话:010-64801616|联系邮箱:office@dayi.org.cn Copyright © www.dayi.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26 京ICP备15046755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407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