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l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是一种反复发作的腹痛并伴随腹泻的功能性肠病,属于肠易激综合征的一个亚型。其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是由于心理因素、食物因素、遗传因素、肠道感染、自主神经功能异常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患者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腹胀等症状,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若不及时治疗,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和学习,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

英文名称

diarrheal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

相关中医疾病

泄泻

遗传性

可能与遗传有关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

发病部位

常见症状

腹泻、腹痛、腹胀

主要病因

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心理因素、食物因素、遗传因素、肠道感染、肠道菌群失调、脑肠轴功能异常等有关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便常规+潜血、血生化、便培养、腹部B超或CT、肠镜

重要提醒

本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和学习,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需积极治疗。

流行病学

传染性

本病不会传染。

发病率

具体发病率尚无大样本数据统计。

好发人群

本病多见于50岁以下的成年人,女性多于男性。

病因

总述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还未完全明确,可能是由于心理因素、食物因素、遗传因素、肠道感染、肠道菌群失调、脑肠轴功能异常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基本病因

1、心理因素

研究表明,大部分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有负面事件的发生,如失业、家人死亡、性虐待、体罚、手术和婚姻破裂等,这些都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悲伤、抑郁等负面情绪,造成胃肠道的动力、感觉或功能异常,进而引发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2、食物因素

食物不耐受或食物过敏,也可能引起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3、遗传因素

部分患者有家族性发病倾向,同卵双生患者双方发病率显著高于异卵双生患者。

4、肠道感染

肠道感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或慢性炎症,可能会导致肠道功能紊乱,从而引发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5、肠道菌群失调

肠道内有益菌与有害菌的比例失调,可能会引发肠道功能紊乱,进而导致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6、脑肠轴功能异常

大脑与肠道之间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失调,可能会影响肠道功能,进而引发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症状

总述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腹胀等症状,大多数患者以腹痛为首发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焦虑、抑郁等精神症状。

典型症状

1、腹泻

患者可表现为大便溏泻,可伴有黏液,大便次数会明显增多,一般每日3~5次左右,少数严重发作期可达10余次,但每次排便量较少。

2、腹痛

大多数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常以腹痛为首发症状。腹痛常发生于餐后或排便前,多在排便后缓解,疼痛可位于腹部的任何部位,以下腹部和左下腹多见。腹痛的程度轻重不一,可从腹部不适至剧痛。

3、腹胀

患者可能会出现腹部胀满感,有时可听见肠鸣音,尤其是在进食后或晚上。

伴随症状

部分患者可伴有焦虑、抑郁等精神症状。

并发症

1、长期腹泻可能会导致肠道菌群失调。

2、有时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可能会与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交替出现。

检查

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腹泻、腹痛、腹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诊治。医生通常会在询问病史后,首先进行体格检查,以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然后可能会根据情况建议患者进行血常规、便常规+潜血、血生化、便培养、腹部B超或CT、肠镜等检查,以明确诊断和排除其他疾病。

体格检查

1、视诊

医生会通过视诊观察患者的腹部有无膨隆、肿块或凹陷等。腹胀严重者可见腹部膨隆。

2、触诊

医生通常会通过触诊来判断患者腹部有无压痛、反跳痛,以评估是否存在阑尾炎、胆囊炎、腹膜炎等腹部疾病。

3、听诊

医生会通过听诊器来检查患者有无肠鸣音亢进或减弱。本病患者可出现肠鸣音亢进。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检查患者白细胞计数有无异常,从而判断患者有无感染。

2、便常规+潜血

检查粪便中有无白细胞、红细胞,以判断患者胃肠道有无细菌感染或出血。

3、血生化

了解肝肾功能、电解质等指标,有助于全面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

4、便培养

检查肠道内有无病原微生物,可判断患者肠道内有无感染。

影像学检查

腹部B超或CT:检查腹腔内有无器质性病变。

其他检查

肠镜检查:了解肠道内部状况,排除肠息肉、肠癌、炎症性肠病等疾病。

诊断

诊断原则

医生会通过患者的病史、症状,结合体格检查、血常规、便常规+潜血、血生化、便培养、腹部B超或CT、肠镜等检查结果进行诊断。此外,还需要与功能性腹泻、肠道感染、乳糖不耐受、吸收不良综合征、食物过敏、炎症性肠病、肠道肿瘤等疾病相鉴别。

鉴别诊断

1、功能性腹泻

功能性腹泻的症状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相似,需要结合病史和体格检查进行鉴别。

2、肠道感染

细菌、病毒或寄生虫引起的肠道感染,也可能导致腹泻、腹痛等症状,通过粪便培养和粪便常规检查可排除肠道感染。

3、乳糖不耐受

乳糖不耐受也可能导致腹泻、腹痛和腹胀等症状,通过乳糖耐受试验可鉴别。

4、吸收不良综合征

乳糖酶缺乏、脂肪吸收不良等,均可能导致腹泻、腹胀等症状,需要进行相关检查以进行鉴别。

5、食物过敏

食物过敏可能会引发腹泻、腹痛等症状,通过食物过敏测试和食物摄入记录可以鉴别。

6、炎症性肠病

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这些疾病通常伴有腹泻、腹痛和排便紧迫感,需通过结肠镜检查、粪便常规和CRP水平等检查加以鉴别。

7、肠道肿瘤

结肠癌、直肠癌等肿瘤性疾病,可能会引起腹泻、便血和腹痛等症状,肠镜检查和腹部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排除肠道肿瘤。

治疗

治疗原则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目的主要是缓解症状和改善生活质量,治疗方法包括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和心理干预。

一般治疗

1、注意饮食调整,避免高脂肪、刺激性或产气食物,如豆类、洋葱、卷心菜等,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如全麦面包、燕麦、蔬菜和水果等,适量饮水。

2、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或长时间空腹。

3、适当进行运动,如散步、瑜伽或游泳等,有助于改善肠道动力和减轻压力。

药物治疗

1、解痉止痛药

腹痛严重时,可选用抗胆碱药(如东莨菪碱)、平滑肌抑制剂(如美贝维林和阿尔维林)、胃肠道选择性Ca2+拮抗剂的四胺衍生物(匹维溴铵和奥替溴铵)以及外周阿片受体拮抗剂(曲美布汀)等,以缓解腹痛症状。其中,抗胆碱能药物不可长期使用。

2、止泻剂

洛哌丁胺或地芬诺酯止泻效果好,适用于腹泻症状较重者,但不宜长期使用。轻症者宜使用吸附止泻药,如蒙脱石散。

3、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

如阿洛司琼,可以减轻女性IBS-D患者的疼痛、排便急迫感和排便频率,但应警惕缺血性肠炎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4、抗精神病药物

合并焦虑、抑郁的患者,建议给予抗焦虑药或抗抑郁药,如安非他酮、阿米替林等。

5、肠道微生态制剂

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酪酸菌等制剂,可纠正肠道菌群失调,对腹泻、腹胀有一定疗效。

相关药品

东莨菪碱、美贝维林、阿尔维林、匹维溴铵、奥替溴铵、曲美布汀、洛哌丁胺、地芬诺酯、蒙脱石散、阿洛司琼、安非他酮、阿米替林、双歧杆菌、乳酸杆菌、酪酸菌

手术治疗

本病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

心理治疗

1、心理干预

如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和生物反馈等,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降低应激反应,减轻症状。

2、催眠疗法

通过催眠疗法改善患者对肠道不适的认知,减轻症状。

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

一般预后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慢性疾病,病程较长,可能会反复出现,但通过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和心理干预等综合措施,症状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生活质量可以得到改善。

危害性

1、本病病程较长,可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

2、本病可反复发作,患者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甚至出现精神障碍。

自愈性

本病通常不会自愈,需积极治疗。

治愈性

经过积极治疗,患者的症状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生活质量可以得到改善。

日常

总述

本病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同时注意放松心情,合理用药,定期复查,以避免疾病复发。

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患者可能会因为腹痛、腹泻等症状影响日常生活,且会反复发作,从而出现烦躁、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2、护理要点

(1)家属应充分体谅患者,多与患者交流,并给予关怀,使患者对家人产生信任感和归属感。

(2)患者可与医护人员进行沟通,了解疾病及治疗的目的与方法,解除不良情绪,也可通过听音乐、画画等方式放松心情,转移对疾病的注意力。

用药护理

患者应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停药或增减药量,对于出现精神和心理障碍的患者,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抑郁药或抗焦虑药。

生活管理

1、保持适当的运动,如散步、瑜伽或游泳等,有助于改善肠道动力和减轻压力,还能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

2、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减轻压力和缓解症状。

3、腹泻严重者,应注意进行肛周皮肤护理,便后可用温水充分清洗肛门,并用柔软的卫生纸擦干,以避免反复腹泻后肠液对肛门的刺激。

复诊须知

患者应遵医嘱定期进行肠道相关检查,以便及时发现本病复发或其他可能出现的肠道疾病。

饮食

饮食调理

合理的饮食不仅能够为患者提供丰富的营养,改善营养状况,同时有助于减少胃肠道刺激,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早期恢复,对患者早期康复有着积极意义。

饮食建议

1、饮食宜清淡,保证饮食规律,可采取少量多餐的饮食习惯,饮食需细软、少渣、无刺激、易消化。

2、多食用维生素丰富的食品。B族维生素可促进肠壁收缩,增强消化吸收能力,维生素C可促进铁的吸收,所以应多食用酵母、橘汁、柠檬汁、西红柿汁、鱼肝油等。

饮食禁忌

1、减少食用增加肠道气体的食物,如豆类、卷心菜、碳酸饮料等。

2、忌食过冷、过热的食物。

3、避免摄入不耐受或过敏的食物。

4、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咖喱、辣椒、芥末等,减少对肠黏膜的刺激,以免加重病情。

预防

预防措施

本病病因尚不明确,暂无有效的预防措施,但日常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保证心理健康,定期体检,有助于降低本病的发病风险。

就医指南

门诊指征

1、反复腹痛。

2、大便溏泻、次数增多。

3、伴有腹胀。

4、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须尽早就医咨询。

就诊科室

患者可到消化内科就诊。

就医准备

1、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诊卡,并提前预约挂号。

2、最好着宽松易于暴露腹部的衣物,方便医生进行腹部查体。

3、近期有服用药物可以携带药盒。

4、若考虑进行肠镜检查,注意提前咨询预约,检查前禁食6~8小时。

5、家属可陪同就诊。

6、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您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3、您的症状是持续存在还是间歇性发作的?有什么规律吗?

4、自从您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5、您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症状?

6、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7、您有在用什么药物吗?

8、您家里有人有类似的情况吗?

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2、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3、我需要如何治疗?多久能好?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如果用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6、我需要做什么检查?这些检查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吗?

7、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8、回家后我该怎么护理?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服务协议
联系电话:010-64801616|联系邮箱:office@dayi.org.cn Copyright © www.dayi.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26 京ICP备15046755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407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