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昆虫过敏

昆虫过敏(Insect Allergy)是指由于昆虫蛰咬、接触昆虫的虫体及其产物、吸入昆虫的分泌物或排泄物以及食用昆虫类食品等所导致的过敏反应。病情轻者,可出现皮肤潮红、瘙痒等局部症状,此时可应用抗过敏药物、冷敷等方法缓解;病情重者,可出现全身性反应,比如呼吸困难、喉咙肿胀、哮喘发作、心跳加速甚至昏迷,这种情况下需要立即注射肾上腺素。

英文名称

Insect Allergy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就诊科室

皮肤科、变态反应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其他

常见症状

皮肤红肿、风团样皮疹、瘙痒、疼痛

主要病因

昆虫蛰咬、接触昆虫的虫体及其产物、吸入昆虫的分泌物或排泄物以及食用昆虫类食品等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皮肤点刺试验、皮内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抗体检测

重要提醒

清除院内的杂草和积水、喷酒除虫剂,以及尽量避免在昆虫活动频繁的地方和时间外出,有助于预防昆虫过敏的发生。

流行病学

传染性

无传染性。

发病率

具体发病率尚无大样本数据统计。

好发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

病因

总述

由于昆虫的抗原成分各式各样,所以昆虫侵害人体、诱发过敏的方式亦不相同,主要包括昆虫蛰咬、接触昆虫的虫体及其产物、吸入昆虫的分泌物或排泄物、食用昆虫类食品等。

基本病因

1、昆虫蛰咬

昆虫通过蛰咬将毒液或唾液注入机体是最重要的诱发过敏的方式,常见的昆虫有蜂类(蜜蜂、黄蜂、马蜂等)、蚁类(火蚁、黑蚁、长脚蚁等)、蝎子等。

2、接触昆虫的虫体及其产物

直接接触昆虫的虫体、排泄物、分泌物、毒毛或其他产物,可能诱发过敏反应。常见的有螨类等。

3、吸入昆虫的分泌物或排泄物

飘浮在大气中的昆虫的鳞屑、碎屑、细毛、蜕皮、粪便、虫卵甚至昆虫自身散发出来的气味,均可成为吸入性抗原,通过空气吸入而引起过敏,比如蝇类、蚤类、蛾类、蝶类、蟑螂、蝗虫及蜉游等。

4、食用昆虫类食品

部分人群食用昆虫类食品后,比如蚂蚱、蝉蛹、白蚁等,也可能出现过敏反应。

症状

总述

昆虫过敏可引起皮肤潮红、瘙痒等局部反应,或者是胸闷、呼吸困难、恶心等全身性反应,症状反应从轻微到致命,夏季频率会增加,并且户外暴露比较多。

典型症状

1、局部反应

昆虫过敏者,常会出现皮肤潮红、丘疹、疱疹、皮肤瘙痒等症状,并可伴有局部疼痛或刺痛。此外,吸入过敏者,可出现鼻痒、流涕、打喷嚏等类似花粉过敏的症状。

2、全身性反应

部分昆虫过敏者症状比较严重,可出现呼吸困难、喘息、胸闷、喉头肿胀、低血压、大小便失禁、恶心、呕吐、腹痛、意识丧失等全身性反应。

并发症

昆虫过敏皮肤瘙痒症状明显者,可能会频繁抓挠皮肤,导致局部皮肤破溃、渗出,使得皮肤长时间处于潮湿环境中。这种情况下,细菌有可能大量繁殖,进而继发感染。

检查

预计检查

如果在被昆虫蛰咬或者是接触昆虫等情况下,皮肤出现红肿、瘙痒等症状,建议尽早就医。就诊后,医生首先会进行体格检查,以初步判断病情;之后,可能建议做皮肤点刺试验、皮内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抗体检测等,来明确诊断。

体格检查

医生会观察患者的皮肤,查看有无红肿、丘疹等过敏反应的迹象,以及皮损的形态、范围等,初步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若患者自述有呼吸困难等不适,医生还可能会进行听诊、检查喉咙,进一步了解肺部、支气管呼吸音的变化以及有无喉咙肿胀等。

实验室检查

昆虫过敏者的实验室检查主要是血清特异性IgE抗体检测,其可以帮助了解患者是否对特定的过敏原敏感以及敏感程度如何。对于广泛皮肤病变,不能进行皮肤点刺试验或皮内试验,幼儿无法合作或年迈患者由于皮肤的反应较低,均可取患者血清进行相应昆虫特异性IgE抗体检测。

其他检查

1、皮肤点刺试验

在该试验中,医生会在患者前臂滴入少量提取的昆虫过敏原浸液,然后使用点刺针轻轻刺破皮肤表面。如果皮肤被刺破的部位一段时间后出现红斑、风团,即表示过敏。该方法特异性高,安全度高且容易操作,但敏感度低,有假阴性的可能。

2、皮内试验

一般上臂外侧皮肤为受试区。在该试验中,医生会用75%的酒精消毒受试区皮肤,然后用针头抽取一定浓度的昆虫过敏原浸液,并将其注入到受试区皮肤下较深的部位,观察皮肤的情况。该方法敏感度高,且其反应的强度可以大致反应患者被致敏的程度,可以根据皮内试验大致确定免疫治疗的起始浓度,但需要一定的技术,如果注射量过多或误注空气均可导致假阳性。

诊断

诊断原则

根据昆虫蛰咬、吸入、接触或食入的病史和皮肤潮红、丘疹、疱疹、皮肤瘙痒等临床表现,结合皮肤点刺试验、皮内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抗体检测等辅助检查,多可作出诊断。在诊断过程中,需要排除食物过敏、药物过敏等疾病。

鉴别诊断

1、食物过敏

食物过敏者可出现皮肤红斑和风团、皮肤瘙痒等症状,容易与昆虫过敏相混淆。但食物过敏者通常有明确的食物摄入史,而无昆虫蜇伤、接触史,皮肤点刺试验可明确具体的过敏原,对二者进行鉴别。

2、药物过敏

药物过敏者可出现皮肤瘙痒、红斑、风团、丘疹等表现,与昆虫过敏类似。但药物过敏者通常有明确的药物应用史,而无昆虫蜇伤、接触史,皮肤点刺试验和皮内试验可明确过敏原,对二者进行区别。

治疗

治疗原则

昆虫过敏的患者应立即去除并脱离过敏原,同时可通过冷敷、药物治疗、免疫疗法等措施,来达到缓解症状、控制病情的目的。

急性期治疗

主要用于昆虫蛰咬过敏严重者。

1、观察受蜇咬的部位是否有毒囊尚在继续排毒,如果毒囊仍在蠕动,应立即用小镊子紧贴蜇刺处皮肤夹住和拔出毒囊,拔除时应尽量避免挤压毒囊,以免使毒液再次进入体内。

2、受蜇咬部位的肢体应立即在受蜇咬处近心端用止血带结扎,以延缓毒液吸收。止血带应每隔10~20min松解一次,以利于肢体供血。

3、如果受蜇咬部位不在四肢,可用0.01%肾上腺素做受蜇咬部位四周封闭。同时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如果注射后15~30min内血压无回升迹象,或短时间回升后又见下降者,每隔15~30min重复注射一次,直至血压回升至休克水平以上并维持稳定为止。

4、可在葡萄糖液中加入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并按病情需要随时在滴注小壶中加入去甲肾上腺素、洛贝林、尼可刹米等急救药物。

5、对症治疗,如果有窒息表现,给予吸氧等。

一般治疗

1、对于昆虫过敏的患者而言,应立即去除昆虫和(或)其毒刺,并迅速离开昆虫活动的区域。

2、对皮损区域适当冷敷,可以缓解局部瘙痒症状。

药物治疗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合适的治疗药物,包括抗组胺药、肥大细胞膜稳定剂、

1、抗组胺药

主要通过与组胺竞争效应细胞膜上的组胺受体而阻断组胺的作用,从而改善过敏症状。代表药物有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

2、肥大细胞膜稳定剂

能够稳定肥大细胞膜,阻止其脱颗粒,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从而起到抗过敏作用。代表药物是色甘酸钠和曲尼斯特,酮替芬既可稳定肥大细胞膜,又有抗组胺作用。

3、肾上腺素

症状严重的急性发作者,应立即注射肾上腺素。

相关药品

氯雷他定、西替利嗪、色甘酸钠、曲尼斯特、酮替芬、肾上腺素

手术治疗

该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其他治疗

无论是蛰咬性、接触性、吸入性还是食入性昆虫过敏,免疫治疗均有一定的疗效。其是从昆虫体内提取浸液,然后以逐渐递增的剂量,定期通过皮下注射的方式注入到患者体内,提高患者对此类过敏原的敏感性,当再接触此类过敏原时不再诱发过敏反应或降低过敏反应的发作程度。

治疗周期

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治疗周期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

一般预后

一般来讲,通过及时脱离过敏原并采取恰当的治疗方式,患者的症状可以得到缓解,预后较好。但部分患者病情较为严重,若未尽早治疗,可能会有潜在的生命危险。

危害性

1、昆虫过敏最直接的危害是引发的身体反应。对于部分患者来说,其只出现较轻的症状,比如轻度红肿或瘙痒;然而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全身泛发性皮疹、呼吸困难、呕吐、腹痛甚至过敏性休克,严重威胁生命健康。

2、昆虫过敏会限制患者参加户外活动,影响了其社交和娱乐活动。

3、昆虫过敏可能会导致一定的心理压力,患者可能会产生恐惧或焦虑等不良情绪。

治愈性

昆虫过敏目前无法被完全治愈,但通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可以减轻过敏反应。

日常

总述

良好的日常生活管理,对于促进疾病康复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皮肤护理,做好个人卫生,避免搔抓患处。此外,有严重过敏反应史者,应随身携带急救药品,以应对突发状况。

生活管理

1、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穿宽松、棉质的衣物,衣着不宜过厚,以免皮肤温度增高而加重痒感。

2、瘙痒明显者,可用指腹轻轻拍打患处,避免用手抓挠,防止引起感染。

3、不要用过烫的水清洗皮损,这种做法虽然可以暂时缓解瘙痒,但容易刺激皮肤,形成慢性皮炎。

4、对昆虫过敏严重者,建议随身携带急救药物,比如自动注射的肾上腺素,以备不时之需。

饮食

饮食调理

昆虫过敏的患者应保持饮食均衡、富含营养,以增强免疫系统,有助于控制过敏症状。另外,尽量避免进食容易加重过敏反应的食物。

饮食建议

1、适当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和ω-3脂肪酸的食物,比如深色蔬菜、水果、种子、全谷物等,可以帮助增强免疫系统,减轻过敏症状。

2、保证饮食均衡、全面,不要挑食;保证三餐规律。

饮食禁忌

1、尽量避免食用蟹、贝壳类等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

2、避免食用过于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因为这些食物可能会加重过敏反应。

3、避免饮酒和咖啡。

预防

预防措施

昆虫过敏是可以预防的,主要预防措施包括注意环境清理、尽量避免接触昆虫等。

1、注意环境清理

清除院内的杂草和积水、喷酒除虫剂等,防止昆虫孳生。

2、尽量避免接触昆虫

尽量避免在昆虫活动频繁的地方和时间外出。例如,避免在傍晚或清晨时分外出,尤其是在湿润的草地或花园等地方。如果需要外出,建议穿长袖衣和长裤,必要时可佩戴面具、手套,做好个人防护。此外,如果周围出现昆虫应保持冷静,慢慢地后退、移动,禁止任何挥动或拍打动作。

3、其他

(1)随时注意观察庭院、檐下等处有无隐藏的蜂巢,一旦发现应迅速请专业人员来帮助清理,切不可自行清除。

(2)放置的食物尤其是糕点、糖果、水果等甜食必须加罩,特别是在室外放置时,以防昆虫飞落。

(3)外出宜穿素色的衣服,避免穿色彩鲜艳的衣服,避免使用香水或有香味的化妆品,因为鲜艳的衣服及香味容易招惹昆虫。

就医指南

急诊(120)指征

1、被昆虫蛰咬、接触昆虫或摄入昆虫类食物后,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喘息、胸闷甚至意识丧失;

2、出现严重的恶心、呕吐、腹痛;

3、持续性大小便失禁;

4、出现其他危急的情况。

以上均须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或急诊处理。

门诊指征

1、被昆虫蛰咬、接触昆虫或摄入昆虫类食物后,皮肤潮红、瘙痒,持续不缓解;

2、伴局部疼痛或刺痛;

3、伴鼻痒、流鼻涕、打喷嚏;

4、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诊科室

病情危急者,须于急诊科就诊;病情平稳者,须于皮肤科、变态反应科就诊。

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5、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有哪些不适?什么时候出现的?

2、您的症状有加重吗?

3、在症状出现之前,您是否去了花园、草丛、树林等昆虫较多的地方?

4、您是否被昆虫蛰咬?有吃过昆虫类的食物吗?

5、您以前有过类似的情况吗?

6、在来本院之前,您自行处理过吗?吃过药物吗?

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这是什么病?

2、我的情况严重吗?

3、我应该怎么治疗?治疗费用高吗?医保能报销吗?

4、我这种情况需要治疗多久?能治好吗?

5、在日常生活中我应该注意什么?

6、我需要复查吗?什么时候来复查?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服务协议
联系电话:010-64801616|联系邮箱:office@dayi.org.cn Copyright © www.dayi.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26 京ICP备15046755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407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