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脑死亡

脑死亡(brain death)是指包括脑干在内的全脑功能不可逆转的丧失,即死亡。大脑和脑干是人体接收信号和传出命令的“最高指挥官”,一旦大脑和脑干功能丧失,机体的其他器官将无法继续协同工作,也无法对环境变化做出反应,最终出现呼吸心跳停止、各种脑干反射消失的临床死亡结局。脑死亡的判定需要有经验的临床医生,通过详细查体和确认试验,在排除各种可引起可逆性昏迷的情况下最终确定。

英文名称

brain death

遗传性

不会遗传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颅脑

常见症状

深昏迷、脑干反射消失、无自主呼吸及心跳

主要病因

主要由原发性脑损伤和继发性脑损伤引起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正中神经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脑电图、经颅多普勒超声、颅脑CT、颅脑MRI

重要提醒

患者出现意识障碍,应及时就医诊治,避免出现脑死亡。

流行病学

传染性

无传染性。

发病率

具体发病率尚无大样本数据统计。

好发人群

目前暂无循证医学证据支持该疾病好发于某一人群。

病因

总述

脑死亡是一种全脑功能不可逆性丧失的过程。其主要由脑损伤引起,可分为原发性脑损伤和继发性脑损伤两方面。

基本病因

1、原发性脑损伤

指原发于脑的疾病,例如,高处坠落或车祸导致的头颅外伤,可直接引起脑组织坏死;脑内大血管堵塞或破裂引起大面积脑梗死或大量脑出血,也可能导致脑死亡。此外,脑炎、脑膜炎、脑肿瘤等,都可能引起脑死亡。

2、继发性脑损伤

指由于身体其他重要脏器受损引起的脑损伤,例如,心脏骤停、严重窒息、溺水、急性药物中毒、低体温等,引起脑供血供氧不足,最终导致脑组织缺氧坏死。一般来说,脑动脉血流中断超过4~6分钟,神经细胞就会发生不可逆性损害,全脑细胞不可逆性损害的最终结果就是脑死亡。

症状

总述

患者主要表现为深昏迷,对外界刺激没有任何反应,脑干反射全部消失,没有自主呼吸、心跳,需要依靠各种仪器及药物来维持呼吸、血压、心跳等生命体征。

典型症状

1、深昏迷

脑是维持觉醒状态的中枢,脑死亡时没有“醒着”和“睡着”的区别,全天都表现为对外界刺激无反应的深昏迷状态。

2、脑干反射全部消失

脑是感知世界的中枢,人所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都会通过脑干传导到大脑皮层并整合出相应信息。因此脑死亡时会丧失上述功能。

3、无自主呼吸、心跳

脑是发出指令的中枢,人主动地行走、讲话,甚至维持某种姿势,都受到大脑的调控,因此脑死亡时没有自主活动,也无法自行呼吸,没有心跳,无法咳嗽、咳痰,无法进食、进水,无法控制排尿、排便等。

并发症

脑死亡等同于死亡,没有并发症。

检查

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意识丧失,应立即就医诊治。医生通常会先进行体格检查,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然后可能会建议进行正中神经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脑电图、经颅多普勒超声、颅脑CT或磁共振成像(MRI)等检查,以明确诊断并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体格检查

1、生命体征

医生会首先检查患者的呼吸、心律、血压等生命体征。

2、意识状态

医生会用力按压患者双侧眼眶上缘,或用针刺患者面部,如果患者面部无任何反应,提示深昏迷。

3、脑干反射

(1)瞳孔对光反射:以右眼为例,用强光照射患者右侧瞳孔,正常情况下,无论光照右眼或左眼,右侧瞳孔均会缩小,即直接和间接对光反射均存在。脑死亡时,直接和间接对光反射均消失,即无论光照右侧瞳孔或左侧瞳孔,右侧瞳孔均无反应。

(2)角膜反射:用棉花丝触及患者眼睛的角膜,正常情况下,出现眨眼反应,脑死亡时无眨眼动作。

(3)头眼反射:用手托起头部,撑开双侧眼睑,以向左侧转动为例,正常情况下,将头迅速从右侧转向左侧,患者的眼球反射性向右转动,脑死亡时眼球无此运动。

(4)前庭眼反射:将0~4℃生理盐水分别注入外耳道,20毫升,注入一侧外耳道,注入时间20~30秒,同时撑开两侧眼睑,观察有无眼球震颤。正常情况下,注水后1~3分钟,出现眼球震颤,脑死亡时无眼球震颤。

(5)咳嗽反射:用较长的吸引管刺激患者的气管黏膜,正常情况下,患者会出现咳嗽反射,脑死亡时无咳嗽动作。

4、自主呼吸激发试验

脑死亡的诊断标准中很重要的一条是无自主呼吸。自主呼吸激发试验要求患者满足试验先决条件,包括核心体温、收缩压、动脉氧分压和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患者暂时脱离呼吸机并向气道内输入纯氧,观察患者有无自主呼吸。如果先决条件的PaCO2为35~45mmHg,试验结果显示PaCO2≥60mmHg或PaCO2超过原有水平20mmHg仍无呼吸运动,即可判定无自主呼吸。如果先决条件的PaCO2>45mmHg,试验结果显示PaCO2超过原有水平20mmHg仍无呼吸运动,即可判定无自主呼吸。

实验室检查

医生可能会进行血常规、血生化、凝血功能、心肌酶、血气分析等检查,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

影像学检查

1、经颅多普勒超声

经颅多普勒超声可以测量颅内各条血管的血流参数,包括收缩峰值流速、舒张末流速、平均流速、阻力指数,有助于脑死亡的诊断。

2、颅脑CT或MRI

对脑部原发疾病诊断很有帮助。随着脑血流灌注成像和MRI加权扩散成像等新技术的应用,不但能发现严重脑损伤后解剖和血流改变,也能显示继发于脑死亡的超微结构变化。

其他检查

1、脑电图

脑电图主要反映大脑皮质电活动的动态,脑死亡时表现为平直线,即等电位。脑电图对脑死亡诊断基本可靠,平直线的脑电图表现已被许多国家列为脑死亡诊断条件。但由于平直线的脑电图表现并非脑死亡所特有,且受低体温、休克、抑制性药物等的影响,应用时应注意。

2、正中神经短潜伏期诱发电位

用于反映刺激正中神经后神经冲动传入中枢的通路是否完整,双侧N9和N13存在,提示周围神经至颈髓传导正常;双侧P14、N18和N20消失,提示中枢传导异常,即大脑与脑干功能异常。

诊断

诊断原则

脑死亡的判定医师均为从事临床工作5年以上的执业医师,仅限神经内科医师、神经外科医师、重症医学科医师、急诊科医师、麻醉科医师和儿科医师(对于29天~18岁儿童),并经过规范化脑死亡判定培训。脑死亡判定时,至少两名临床医师同时在场(其中至少一名为神经科医师),分别判定,并且意见一致。临床判定和确认试验结果均符合脑死亡判定标准者,可首次判定为脑死亡。首次判定12小时后再次复查,结果仍符合脑死亡判定标准者,方可最终确认为脑死亡。

诊断依据

1、成人脑死亡诊断标准

(1)判定先决条件

①昏迷原因明确:包括原发性脑损伤和继发性脑损伤。

②排除了各种原因的可逆性昏迷:包括急性中毒、低温、严重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严重代谢及内分泌障碍等。

(2)临床判定标准

①深昏迷:拇指分别强力压迫患者两侧眶上切迹或针刺面部,不应有任何面部肌肉活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为3分。

②脑干反射消失:包括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头眼反射、前庭眼反射、咳嗽反射等。

③无自主呼吸,依赖呼吸机维持通气,自主呼吸激发试验证实无自主呼吸。

以上三项临床判定标准必须全部符合。

(3)确认试验标准

①脑电图:显示电静息。

②正中神经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显示双侧N9和(或)N13存在,P14、N18和N20消失。

③经颅多普勒超声:显示颅内前循环和后循环血流呈振荡波,尖小收缩波或血流信号消失。

以上三项确认试验至少两项符合。

在满足脑死亡判定先决条件的前提下,3项临床判定和2项确认试验完整无疑,并均符合脑死亡判定标准,即可判定为脑死亡。如果临床判定缺项或有疑问,再增加一项确认试验项目(共3项),并在首次判定6小时后再次判定(至少完成一次自主呼吸激发试验并证实无自主呼吸),复判结果符合脑死亡判定标准,即可确认为脑死亡。

2、儿童脑死亡诊断标准

29天~18岁儿童,诊断脑死亡时,不仅需要满足成人的诊断标准,还需要进行复判。29天~1岁以内婴儿,需在首次判定24小时后复判,若结果仍符合脑死亡判定标准,方可最终确认为脑死亡。1~18岁儿童,需在首次判定12小时后复判,若结果仍符合脑死亡判定标准,方可最终确认为脑死亡。严重颅脑损伤或心跳呼吸骤停复苏后,应至少等待24小时再行脑死亡判定。

鉴别诊断

1、持续植物状态

持续植物状态时,患者保留自主呼吸,心血管功能保持稳定,存在睡眠-觉醒周期。脑死亡诊断只需要一较短的观察期(2~24小时),持续植物状态须观察几个月。

2、去大脑皮质状态

表现为睁眼昏迷,貌似清醒,能睁眼,吞咽进食,对周围毫无认识,呈持续性植物状态,系大脑皮质神经元广泛死亡所致,脑干反射存在。

3、去皮质强直状态

脑干严重损害但尚未死亡,深昏迷伴肢体强直性发作、肌张力增高、上肢屈曲、下肢伸直,严重时出现角弓反张。

4、闭锁综合征

见于脑桥基底部病变。患者脑桥以下脑神经麻痹、四肢瘫痪,因大脑半球及脑干被盖部的网状激活系统未受损,故意识清醒,能以眼球活动、睁闭眼示意与周围环境建立联系却不能言语,易被误认为昏迷。

治疗

治疗原则

脑死亡一旦确诊,等同于宣布临床死亡,没有治疗措施可以逆转,所有复苏措施都应该停止,避免患者承受徒劳无益的治疗。

药物治疗

没有药物可以逆转脑死亡。

相关药品

手术治疗

脑死亡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个体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

一般预后

脑死亡等同于死亡。因此脑死亡的诊断需要非常慎重,当大脑或脑干的功能没有完全丧失时,都不能诊断为脑死亡。脑死亡时如果没有呼吸机支持,几分钟内就会出现呼吸衰竭、循环缺氧,继而发生心跳停止。

危害性

脑死亡属于不可逆损害,一旦出现脑死亡,意味着患者生命的终结。

治愈性

脑死亡无法治愈。

日常

总述

脑死亡一旦发生,即宣告个体死亡,家属应做好心理准备。

饮食

饮食调理

脑死亡一旦发生,即宣告个体死亡,无需饮食调理。

预防

预防措施

暂无有效的方法可以预防脑死亡,但积极预防脑外伤、脑梗死、脑出血、心跳骤停、溺水等情况,可减少脑死亡的发生风险。

就医指南

急诊(120)指征

1、患者突发意识丧失、昏迷。

2、出现其它危急情况。

以上均须紧急处理,及时前往急诊科,必要时拨打急救电话。

就诊科室

患者应及时到急诊科就诊。

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4、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患者都有哪些不适?

2、患者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3、患者的症状是持续存在还是间歇性发作的?有什么规律吗?

4、自从患者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5、患者以前有哪些疾病?

6、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2、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3、需要如何治疗?需要住院吗?多久能好?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需要做什么检查?这些检查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吗?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服务协议
联系电话:010-64801616|联系邮箱:office@dayi.org.cn Copyright © www.dayi.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26 京ICP备15046755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407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