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鱼鳞痣

鱼鳞痣是寻常疣的俗称,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皮肤黏膜所致的良性增生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坚硬粗糙的丘疹,可呈灰褐色、棕色或皮色,因部分寻常疣的皮损形似鱼鳞,而被称为鱼鳞痣。鱼鳞痣多数情况下可自行消退,接受治疗后也可取得良好预后。

其它名称

寻常疣、瘊子、刺瘊

遗传性

无遗传性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就诊科室

皮肤科

发病部位

皮肤

常见症状

坚硬粗糙的灰褐色、黄色或肤色丘疹

主要病因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醋酸白试验、DNA检测、组织病理学检查

重要提醒

疣可发生自身接种,发病时应注意保护患病区域皮肤,不要抓挠摩擦,以免造成自身其他部位感染,加重病情

临床分类

可根据鱼鳞痣的发生部位和皮损形态分类。

发生于甲周者称为甲周疣;发生于甲床者称为甲下疣;好发于颈、额和眼睑,疣体细长突起伴顶端角化者称为丝状疣;好发于头皮及趾间,疣体表面呈参差不齐的突起者称指状疣;发生于足底者称跖疣。

流行病学

传染性

鱼鳞痣是由HPV感染引起的疾病,有一定的传染性。

鱼鳞痣患者和HPV携带者是主要的传染源,主要经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

发病率

具体发病率尚无大样本数据统计。

好发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以16~30岁为主,免疫功能低下及外伤者更加易患。

病因

总述

鱼鳞痣的病因为HPV感染。HPV有嗜鳞状上皮细胞特性,通过皮肤黏膜微小的破损进入表皮的基底细胞内复制、增殖,致上皮细胞异常分化和增生,引起良性增生物形成。

诱发因素

皮肤外伤破损、免疫力低下、与HPV感染者密切接触都会增加感染风险。

症状

总述

鱼鳞痣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手部多见,手外伤或水中长期浸泡是常见的诱因。典型皮损呈灰褐色、棕色或皮色丘疹,表面坚硬,多为黄豆大小或更大,呈乳头瘤状增生。

典型症状

鱼鳞痣的形态多样,多与发病部位相关。

1、甲周疣

甲周疣发生于指/趾甲周围,表现为单发或多发质硬丘疹,可以为褐色、棕色或者肤色,常融合成片,表面粗糙,有时可见黑色斑点,疣体较大时可引起甲变形,甲缺失等。甲周疣可能导致指/趾甲疼痛并影响其生长。

2、甲下疣

甲下疣发生于甲床,与甲周疣症状类似,但对甲板的破坏更为严重,可以使指/趾甲掀起,导致裂口、疼痛和继发感染。

3、丝状疣

丝状疣多发生于颈部、额头和眼睑,疣体细长呈丝状,顶端角化,像一个长度1cm的小钉倒立在皮肤上。

4、指状疣

指状疣常出现于头皮或面部等处,数目不定,通常只有1个或2~3个。损害的大小和豆粒差不多,由几个指状突起聚集而成,虽较柔软,但顶端有角质物,基部较细而呈蒂状。指状突起往往互相合拢而像含苞待放的花蕾,或是互相散开而像一朵开花的荷花。

5、跖疣

跖疣发生于足底,尤其是足底受压部位。皮损起初为细小发亮的丘疹,后逐渐增大,且因长期受压而形成淡黄或褐黄色胼胝样斑块,表面粗糙,边缘形成角质环。去除表层角质后,可见点状出血后形成的小黑点。患者可自觉疼痛,也可无明显症状。

并发症

一般无明显并发症。

检查

预计检查

如果患者发现皮肤上出现不明原因的增生物,表面坚硬粗糙,无充血、疼痛等不适症状,可到医院就诊。医生会先观察皮损情况,之后可能建议其做醋酸白试验、DNA检测、组织病理学检查等。

体格检查

医生会观察皮肤赘生物的颜色、大小、形状、分布范围、数量等,还会用手触摸以判断其软硬、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

实验室检查

对于不能通过临床视诊来明确诊断的可疑病变,建议进行HPV的基因检测,可切取少许病变组织检查,若能检测出HPV的DNA,可以确诊存在HPV感染。

病理检查

必要时,可进行组织病理检查。不同类型的鱼鳞痣均具有颗粒层、棘层上部细胞空泡化和电镜下核内病毒颗粒等共同特征,还可伴有角化过度、角化不全、棘层肥厚和乳头瘤样增生等。

其他检查

醋酸白试验是利用醋酸能使HPV感染区域组织变白的特性,来检测HPV感染。医生用棉拭子蘸3%~5%的冰醋酸,涂于可疑的受损皮肤及其周围,一般数分钟后可以观察到局部疣体或皮肤组织变白。

醋酸白试验主要用于生殖器及周边部位的HPV感染,即尖锐湿疣,对于其他皮肤黏膜的鱼鳞痣,不常使用。

诊断

诊断原则

根据皮肤疣临床诊疗指南(2022年)[1],典型的鱼鳞痣,可通过临床视诊来诊断,非典型病变和诊断不确定的情况下,可通过组织病理和HPV基因检测来诊断。鱼鳞痣可与色素痣、疣状皮肤结核鉴别,跖疣还需于胼胝和鸡眼相鉴别。

鉴别诊断

1、色素痣

色素痣形态多样,部分色素痣可能表现为疣状增生,与鱼鳞痣皮损相似。色素痣生长缓慢,表面光滑,可有毛发穿过,一般通过观察皮损特征来鉴别。

2、疣状皮肤结核

疣状皮肤结核是结核感染引起的皮肤病,皮损虽然也是疣状增生,但疣状增生四周有暗紫红色浸润斑,上覆黏着性灰白色鳞屑,在外围为平滑红晕区,压之乳头状突起间有脓液流出,损害向四周扩大,中央形成萎缩性瘢痕,附近淋巴结肿大。根据皮损特征和结核菌素试验可以鉴别。

3、胼胝和鸡眼

胼胝和鸡眼都是好发于足底的皮肤病变,主要由长期的摩擦、挤压形成。与跖疣的主要区别在于皮损表现,鸡眼的皮损为圆锥形角质栓,外圈围绕透明黄色环,胼胝为蜡黄色角质斑片,而跖疣的角质层下可见黑色出血点。

治疗

治疗原则

鱼鳞痣的治疗的主要目标是清除疣和改善症状,尽管多数的鱼鳞痣可自然消退,但由于其具有一定传染性,为防止多发感染,仍需要及时治疗,尽早去除病变组织。

目前尚无针对HPV感染的特效抗病毒药,因此治疗以物理治疗为主,外用药物作为不宜采用物理治疗者的替代品,少数情况也可采取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采取外用药物,常用药物包括维A酸软膏、咪喹莫特霜剂、5-氟尿嘧啶软膏等,对于难治性鱼鳞痣,以及跖疣这类皮肤角质层较厚,外用药不宜渗透的皮损,可于疣体根部注射平阳霉素。

相关药品

维A酸软膏、咪喹莫特霜剂、5-氟尿嘧啶软膏、平阳霉素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较少使用,这是因为手术易遗留瘢痕,影响患者外观。

1、刮除术

用特制的刮匙刮除疣体,适用于皮损数目较少者。

2、切除术

医生在对皮损局部进行仔细的消毒后,注入局部麻醉药物,然后用手术刀片切除疣。

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包括冷冻、电灼、激光、光动力、温热等多种疗法,适用于皮损数目较少者。对于多发皮损,可选择一个靶皮损治疗,如起效,其他皮损也可随之消退。

1、冷冻疗法

让液氮作用于疣体,让病变组织在极低温下坏死,但可能需要多次重复治疗以达到治疗效果。

2、电灼疗法

电灼治疗寻常疣操作容易控制,灵活、快捷、方便,可以根据疣体的具体情况做烧灼、切割和汽化等治疗。

3、激光疗法

使用激光烧灼疣体使其脱落,可能导致疼痛和留有疤痕。

4、光动力疗法

对病变区域使用氨基酮戊酸等光敏剂,经光照后可引起局部炎症,导致被感染的细胞死亡,从而去除病变。

5、温热疗法

连续或间断数次的皮损局部44℃温热(每次治疗持续约半小时)治疗鱼鳞痣有效。其效果稳定、不良反应小、复发率低。

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

一般预后

鱼鳞痣整体预后良好,约65%患者一年内自然消退,约90%患者 5 年内可以消退[2]。无法自然消退的鱼鳞痣,经正规治疗后,通常也可获得治愈。

危害性

1、影响外观

鱼鳞痣如果发生于颜面部,对患者外观影响较大。

2、传染自身或他人

鱼鳞痣具有一定传染性,可能通过搔抓等进行自身扩散,还有可能通过密切接触传染给他人。

治愈性

鱼鳞痣多半可以自愈,也可被物理、药物等措施治愈。

日常

总述

日常生活中,患者应注意患处皮肤护理,保持良好的卫生和生活习惯,有助于疾病恢复。同时,做好病情的监测,发现异常者需及时就诊。

生活管理

1、避免抓挠患处皮肤,以免继发细菌感染,或者将病毒传染到身体的其他部位。

2、注意皮肤的清洁护理,清理皮肤的水温适宜,不用刺激性洗涤剂,比如碱性肥皂。

3、避免对患处皮肤的刺激,比如反复摩擦、暴晒等,以促进皮肤恢复。

4、规律作息,避免劳累,加强身体锻炼,提高机体抵抗力。

5、遵从医嘱用药,严格按照药物使用说明书以及医生指导用药,一旦出现皮损增大、出血、红肿等异常情况,及时就诊。

饮食

饮食调理

鱼鳞痣患者没有特殊的饮食要求,但科学合理的饮食能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均衡饮食,荤素合理搭配,肉类首选鸡鸭鱼等白肉,少吃肥肉,鸡蛋、牛奶是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物质的重要来源。多吃水果、蔬菜。

2、以清淡、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为主,烹饪时注意少放盐,少放油,少用含盐高的调料,少吃腌制菜、腌制肉等。

3、可适当多饮水,促进机体代谢。

饮食禁忌

1、忌食辛辣、荤腥、肥腻食物,如辣椒、辣酱、咖喱、羊肉、狗肉等。

2、忌饮用浓茶、咖啡、酒精等刺激性强的饮品。

3、忌暴饮暴食。

预防

预防措施

1、防止外伤,在体力劳动或容易受伤的工作人群中注意采取相应的劳动保护措施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和他人共用毛巾等私人物品。

3、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4、已经有鱼鳞痣的患者,避免剧烈搔抓,或者摸完之后又触碰身体其他部位,以免扩散。

就医指南

门诊指征

1、皮肤表面出现新生物,长久不消退。

2、既往皮肤表面有赘生物,近期有增多的倾向。

3、皮损的颜色、大小、分布范围出现变化。

4、出现破溃、瘙痒、疼痛等不适感。

5、出现其他异常情况。

以上建议及时就医咨询。

就诊科室

可到皮肤科就诊。

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会仔细检查皮肤的情况,建议患者着宽松的衣物,方便检查。

3、近期有使用药物可以记录药名及用法用量,方便与医生沟通。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可由家属陪同就诊,并准备好想要咨询的问题。

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有哪里不舒服吗?

2、这些痣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

3、有疼痛、出血等其他症状吗?

4、有扩散的现象吗?

5、家属、朋友有类似的症状吗?

6、有接受过治疗,或自己涂抹过什么药物吗?

7、自身有艾滋病、血友病等其他疾病吗?

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得的是什么病?

2、导致我得这个病的原因有哪些?

3、我的情况严重吗?会癌变吗?

4、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5、我需要吃哪些药?有没有什么副作用?

6、大概需要治疗多长时间?可以治愈吗?以后还会复发吗?

7、我平时应该注意什么?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服务协议
联系电话:010-64801616|联系邮箱:office@dayi.org.cn Copyright © www.dayi.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26 京ICP备15046755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407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