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频发室性早搏

室性早搏,又称室性期前收缩,指的是希氏束分叉以下部位过早发生的,提前使心脏除极的心搏。尽管对“频发”没有统一的定义,但一般来说,每分钟超过5次,或每小时超过300次,24小时内超过10000次的室性早搏发作,可称为频发室性早搏。室性早搏在健康人群中也可偶尔发生,但频发室性早搏与病理情况相关性更高,需要及时处理心脏原发病,并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其它名称

频发性室性期前收缩、频发性室早

遗传性

一般不会遗传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就诊科室

心血管内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心脏

常见症状

心悸、心慌、心脏停跳感

主要病因

器质性心脏病、药物因素、电解质紊乱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清电解质、甲状腺功能检查、心肌损伤标志物、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胸部CT、心脏磁共振成像

重要提醒

频发室性早搏的患者,如果出现心脏不舒服的症状,患者很难凭借自身感受判断疾病轻重,应尽快就医。

流行病学

传染性

无传染性。

发病率

目前暂无确切发病率资料。

好发人群

好发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

病因

总述

频发室性早搏多与心脏器质性病变(比如心肌炎、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有关,少数由药物因素、电解质紊乱(如低血钾)所致。

基本病因

1、心脏器质性病变

比如心肌炎、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等,都可能涉及心脏结构或功能的实际改变,从而引起频发室性早搏。

2、药物因素

某些药物可能影响心脏的电生理性质,导致频发室性早搏,最常见的是洋地黄中毒和三环类抗抑郁药物中毒。

3、电解质紊乱

心脏的正常电活动依赖于电解质的平衡。电解质失衡可能导致室性早搏。比如,低血钾易引起心脏自律性增高,进而引发频发室性早搏。

诱发因素

1、长期大量摄入咖啡因、烟草、酒精和毒品。

2、既往有室性早搏发病史。

3、已确诊高血压、冠心病等器质性心脏病。

4、长期的精神压力、焦虑障碍等。

症状

总述

频发室性早搏常无特异性症状,且是否有症状或症状的轻重程度与期前收缩的频发程度无直接相关。患者一般表现为心悸、心慌或心脏“停跳”感,不同人的临床表现差异很大。大部分人在日间交感神经兴奋性高时更易发生室性早搏,也有少数患者在夜间症状更明显。

伴随症状

严重的器质性心脏病患者,长时间频发室性早搏,可因心排血量下降而引起头晕、乏力、胸闷等症状,甚至可以发生心源性晕厥。

并发症

1、心绞痛

对于已患有冠状动脉相关疾病的患者,频发的室性早搏可能增加心脏的负担,间接导致心肌的氧气需求增加,从而因心肌缺血而发生心绞痛。

2、心力衰竭

长期的频发室性早搏可能导致心脏泵血效率降低,最终可能导致心脏功能减退或心力衰竭。

3、心源性猝死

虽然非常罕见,但在某些高风险群体中,如有严重心脏疾病的患者,频繁的室性早搏可能增加心源性猝死的风险。频发的室性早搏说明心脏电生理的不稳定性,可能诱发更严重的心律失常,导致更长时间的心脏停搏,心脏的有效泵血功能迅速丧失,最终发生猝死。

检查

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心悸、心慌或心脏“停跳感”等相应症状,需要及时就医。医生通常先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判断有无异常体征。之后可能建议患者抽血进行血清电解质、甲状腺功能检查、心肌损伤标志物、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胸部CT、心脏磁共振成像等检查,以明确诊断及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

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主要为心脏相关的体格检查,医生可触诊心前区,了解心尖搏动的位置和有无心脏震颤。听诊心音,可听到室性期前收缩后出现较长的停歇,且室性期前收缩的第二心音强度减弱,仅能听到第一心音。还可测量血压、心率和脉搏,可发现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实验室检查

1、血清电解质

需检查钾、镁、钙等对心脏电生理起到重要作用的离子浓度,评估是否发生电解质紊乱。

2、甲状腺功能检查

甲状腺功能异常,如甲亢,可能引起或加剧心律失常。

3、心肌损伤标志物

如肌钙蛋白,检查是否有心肌损伤的迹象。

4、其他

除上述检查外,还可常规进行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实验室检查,评估机体整体的健康情况,以及是否存在慢性基础病。

影像学检查

1、超声心动图

可以检查心脏的大小、形态、位置和轮廓,并能判断心脏结构和功能有无异常。

2、胸部CT

可以观察整体心脏结构的相关性。

3、心脏磁共振成像(MRI)

可以详细评估心脏的形态和功能。

其他检查

心电图是诊断频发室性早搏最重要的检查,特征性的心电图可作为确诊依据,心电图表现如下:

1、提前发生的QRS波群,时限常超过0.12秒、宽大畸形。

2、ST段与T波的方向与QRS主波方向相反。

3、室性期前收缩与其前面的窦性搏动之间期恒定,后可出现完全性代偿间歇。

诊断

诊断原则

医生通常会仔细询问患者病史,了解相关症状以及严重程度后,一般可以进行初步诊断。结合心电图多可做出明确的诊断。为了明确致病原因,可进行超声心动图、CT及磁共振成像检查。在诊断的过程中,需要与室上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进行鉴别。

鉴别诊断

1、室上性早搏

室上性早搏是指异常搏动的起源部位发生在心室之上(心房、窦房结、房室交界区)的早搏,可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或健康人群。最主要的症状是心慌,严重的时候会有头晕、胸闷。可通过超声心动图、心电图明确诊断。

2、室性心动过速

室性心动过速是起源于希氏束分支以下的束支或者心室肌的连续3个或3个以上的异位心搏,是心律失常的一种,常发生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病人。非持续性室速(发作时间短于30秒,能自行终止)的患者通常无症状。持续性室速(发作时间超过30秒,需药物或电复律始能终止)常伴有明显血流动力学障碍与心肌缺血。临床症状包括低血压、少尿、气促、心绞痛等,严重时可出现心源性晕厥、心脏骤停和猝死。可通过超声心动图、心电图明确诊断。

治疗

治疗原则

频发室性早搏需要明确病因,然后根据不同的临床状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治疗方式主要包括更改或停用药物、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

对因治疗

1、器质性心脏病

器质性心脏病合并心功能不全者,原则上只处理心脏本身疾病,不必应用治疗室性早搏的药物。若症状明显,可选用抗心律失常药。对于急性心肌缺血或梗死合并频发室性早搏者,首选溶栓、介入等再灌注治疗,不主张预防性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2、药物因素

对于某些药物导致的频发室性早搏,遵医嘱进行更改或停用。

3、电解质紊乱

主张及时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不建议提前应用抗心律失常药。

药物治疗

对于频发室性早搏患者,无论是否有基础器质性心脏病,都仅在因室性早搏导致的症状明显时,才可能需要应用抗心律失常药治疗,包括β受体阻滞剂、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普罗帕酮、胺碘酮等。

1、β受体阻滞剂

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可通过减慢心率、抑制细胞内钙超载、减少后除极等作用治疗心律失常。常用药物包括普萘洛尔、阿替洛尔等。

2、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

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主要作用于心脏的钙通道,而不是作用于血管,所以可以治疗心律失常。常见药物为维拉帕米。

3、普罗帕酮

为Ⅰ类钠通道阻滞药,可以减慢心室的传导,有效减少室性早搏。需要注意的是其他Ⅰ类钠通道阻滞药本身的致心律失常作用较强,不推荐临床应用。

4、胺碘酮

为Ⅲ类延长动作电位时程药,是广谱抗心律失常药,对室性早搏和其他多种心律失常都有效。

相关药品

普萘洛尔、阿替洛尔、维拉帕米、普罗帕酮、胺碘酮

手术治疗

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也称为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或支架植入术,是针对发生心肌梗死的频发室性早搏患者的手术治疗,将导管插入冠状动脉,并使用球囊来扩张血管,有时还会放置一个支架来保持血管开放。PCI是再灌注治疗的一种,是发生心肌梗死时首选的早期治疗。

2、导管消融治疗

少部分起源于右心室流出道或左心室后间隔的频发室性早搏,若病人症状明显,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不佳,或不能耐受药物治疗,且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可考虑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成功率较高。起源于其他部位的单形性室性早搏,亦可射频消融治疗,但成功率较低。

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

一般预后

频发室性早搏患者,若本身无基础器质性心脏病,通常预后良好,没有明显的健康损害。如果患者本身有心脏基础疾病,本病的预后则与心脏基础疾病的治疗有关。

危害性

1、心绞痛

对于已患有冠状动脉相关疾病的患者,频发的室性早搏可能诱发心绞痛,时常发作的心绞痛会限制患者活动,影响生活质量,并增加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的危险。

2、心功能减退

长期频发的室性早搏可能导致心脏泵血效率降低,心功能减退,导致患者易乏力、喘息,活动耐力下降,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3、心源性猝死

尽管非常罕见,但在某些高风险群体中,频繁的室性早搏可能增加心源性猝死的风险,这对生命构成直接威胁。

治愈性

病情轻者或可治愈。存在心脏不可逆损伤的患者难以真正治愈。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干预,加上后期的护理调理,通常可控制病情发展,维持正常生活状态,延长患者寿命。

日常

总述

本病患者要保证生活规律,注意休息,限制活动等,避免引起严重后果或影响康复。

生活管理

1、规律作息,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劳累。

2、原则上限制活动,以减少耗氧。但可在医生的建议指导下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以不劳累为宜,从而提高抵抗力。

3、居住环境要保持空气流通,平时要经常开窗通风,避免因为不通风胸闷,导致心脏负荷过重。

4、气候变化时,注意增减衣物,防止感冒。

5、尽量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场所,以防呼吸道感染。

6、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可遵医嘱服用缓泻剂,避免因用力排便而加重心脏负荷。

病情监测

对于存在心脏基础疾病的患者,需定期监测冠心病相关危险因素的控制情况,如血压、血脂、血糖等。

饮食

饮食调理

患者应重视饮食调理,以清淡、营养、易消化的均衡饮食为主,应注意营养、色彩的合理搭配,以提高患者的食欲。还要注意少食多餐,忌暴饮暴食,避免加重心脏负担。

饮食建议

1、建议给予低脂、低盐、低热量、易消化的清淡饮食。

2、注意补充丰富的维生素及矿物质,适当多进食各种新鲜蔬菜水果。

3、适量摄取蛋白质。

饮食禁忌

1、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浓茶、咖啡和烟酒等。

2、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内脏、动物油、蛋黄、螃蟹、鱼子等。

3、出现严重心力衰竭或严重水肿时应限制食盐量和饮水量。

4、少吃各种甜食,如巧克力、糖果、含糖糕点等,以免增加患者的消化负担。

预防

预防措施

频发室性早搏通常无法完全预防,但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避免过度刺激、管理慢性疾病等措施来降低其发生风险或减轻其严重程度。

1、改变生活方式

规律作息,不熬夜,均衡饮食,保持健康体重,适量运动等措施,都有助于增强体质,避免增加心脏负担。

2、避免过度刺激

戒烟戒酒,限制浓茶、咖啡等咖啡因摄入,管理压力和焦虑,可以减少神经兴奋,避免诱发室性早搏。

3、管理慢性疾病

如果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应遵医嘱长期服药,并监测相应指标,及时复诊,控制病情进展。健康人也建议定期体检,可及时发现早期疾病征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就医指南

急诊(120)指征

1、心脏突然跳动过快,或心脏停跳,并逐渐加重,持续不缓解;

2、出现严重的胸痛、呼吸困难、喘息不止、烦躁不安并有恐惧感;

3、有冠心病病史者,出现持续性剧烈胸痛,经休息、药物治疗后不缓解;

4、眼前发黑、面色苍白、出冷汗、少尿,甚至晕厥、休克;

5、突发意识模糊或丧失、心脏骤停(心脏突然停止);

6、出现其他危急的情况。

以上均须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或急诊处理。

门诊指征

1、体检心电图发现异常;

2、出现心悸、心慌或心脏停跳感等症状;

3、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诊科室

情况危急、症状严重者,需及时到急诊科就诊。病情稳定者可到心血管内科就诊。

就医准备

1、患者在就诊时需要做心电图等检查,所以患者应尽量穿着宽松,不要穿尼龙衣等易产生静电的衣物。

2、患者在检查前注意避免不良情绪的刺激,以免加重病情。

3、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不适?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加重吗?

2、您具体表现为哪里不舒服?您是否有心悸、乏力、气促、晕厥等症状?

3、您最开始出现的症状是什么?

4、您在出现这些症状前是否有过剧烈的情绪波动?

5、您之前出现过类似的症状吗?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6、您既往有心脏病、高血脂、高血压吗?

7、您的家属中有心脏病患者吗?

8、您平时有吸烟的嗜好吗?吸烟多长时间了?每天的量大概是多少?

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症状?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我的症状严重吗?需要做哪些检查?

3、我需要住院吗?

4、我现在需要用怎样的手段治疗?能治愈吗?

5、这些治疗方法对我有什么风险吗?

6、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7、回家后我应该注意什么?

8、如果需要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服务协议
联系电话:010-64801616|联系邮箱:office@dayi.org.cn Copyright © www.dayi.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26 京ICP备15046755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407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