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咽喉炎

慢性咽喉炎是指咽喉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慢性炎症,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疾病,主要表现为咽喉部出现不适感,包括异物感、干燥感以及刺痛感等。其病因较为复杂,主要包括急性咽喉炎反复发作、鼻部疾病、胃酸反流、慢性疾病以及不良生活方式等。治疗方面,需采取综合治疗措施。预后一般良好,但需避免诱因以防复发。
英文名称
遗传性
是否医保
就诊科室
发病部位
常见症状
主要病因
检查项目
重要提醒
流行病学
慢性咽喉炎一般不具有传染性。
病毒感染导致的慢性咽喉炎急性发作的患者。
慢性咽喉炎较为常见,但具体发病率尚无大样本数据统计。目前,慢性咽炎的发病率在所有的咽喉类疾病中占比约10%以上,而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1、职业用嗓者,如教师、歌手、主持人、电话客服等。
2、长期吸烟、饮酒者。
3、长期暴露在粉尘、化学气体污染环境中的工人,或者生活在气候干燥、寒冷地区的人群。
好发于冬、春季节。
病因
慢性咽喉炎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导致咽喉部黏膜、黏膜下组织及淋巴组织发生的慢性炎症,主要病因包括急性咽喉炎反复发作,鼻腔、鼻窦疾病,咽喉反流等。
1、急性咽喉炎反复发作
当人体感染细菌(如链球菌、葡萄球菌)或病毒(如流感病毒、腺病毒)引起急性咽喉炎时,如果没有得到彻底的治疗,炎症就会迁延不愈,导致咽喉部组织反复受到炎症刺激,从而转变为慢性咽喉炎。
2、鼻腔和鼻窦疾病
鼻腔和鼻窦的病变可导致分泌物增多,这些分泌物倒流至咽喉部,长期刺激咽喉黏膜。比如鼻窦炎患者,鼻窦内的脓性分泌物会向后流入咽部,其中含有的细菌、炎性介质等会引发咽喉部的慢性炎症。
3、咽喉反流
胃食管反流疾病患者,胃酸和胃蛋白酶等反流物会反流至咽喉部。咽喉部黏膜与食管黏膜不同,对胃酸等反流物的耐受性较差,反流物会对咽喉黏膜造成化学性损伤,破坏咽喉部黏膜的防御机制,引起慢性咽喉炎。
症状
慢性咽喉炎主要表现为咽喉部的不适感,具体包括异物感、干燥感以及刺痛感等。此外,患者还常出现刺激性咳嗽的症状。若未能及时得到有效治疗,可能会进一步导致中耳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1、异物感
患者常感觉喉咙有异物堵塞,但吞咽时又无明显障碍,这种不适感可能持续存在,影响日常生活和睡眠质量。
2、干燥感
喉咙黏膜缺乏足够的水分,导致喉咙干涩、不适,尤其在晨起或长时间说话后更为明显,可能需要频繁饮水来缓解症状。
3、刺痛感
咽喉部可能出现轻微的刺痛感,尤其在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或吸入冷空气时更为剧烈。
4、刺激性咳嗽
由于咽喉部长期受到炎症刺激,患者容易出现阵发性的刺激性干咳,尤其是在夜间或清晨,有时咳嗽还会伴有少量痰液。
1、中耳炎
慢性咽喉炎的炎症可能通过咽鼓管蔓延至中耳,引发中耳炎。表现为耳痛、听力下降、耳鸣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鼓膜穿孔、流脓。
2、扁桃体炎
咽喉部的炎症易波及邻近的扁桃体,导致扁桃体充血、肿大,甚至化脓。患者可出现高热、咽痛加剧、吞咽困难等症状,影响进食和呼吸。
3、支气管炎
长期未得到有效治疗的慢性咽喉炎,其炎症可能向下蔓延至支气管,引发支气管炎。患者常有咳嗽、咳痰(初为干咳,后转为黏液脓痰)、喘息等症状,病情严重者可并发肺炎,影响肺功能。
检查
当患者咽喉部出现异物感、干燥感以及刺痛感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首先进行体格检查,初步了解患者的情况。然后可能会建议其行血常规检查、病原学检查、免疫功能检查、喉镜检查以及24小时PH检测等,以进一步了解病情,明确诊断。
1、口咽部检查
医生会让患者张大嘴巴,使用压舌板轻压舌体前 2/3,观察口咽部黏膜的颜色、是否有充血、有无淋巴滤泡增生等情况。正常的口咽部黏膜呈淡红色,在慢性咽喉炎患者中,黏膜可能会出现暗红色充血,咽后壁淋巴滤泡可能会增生、肥大,甚至融合成片。
2、间接喉镜检查
医生会使用间接喉镜放入患者口腔,通过镜面反射来观察喉部情况。可以看到会厌、声带、室带、杓状软骨等结构。在慢性咽喉炎患者中,可能会发现喉部黏膜充血、声带轻度水肿或肥厚,有时还能看到喉部有少量黏稠分泌物附着。
3、鼻咽部检查
对于部分怀疑鼻咽部也有病变的患者,医生可能会使用鼻咽镜(如后鼻镜)检查鼻咽部。主要观察鼻咽部黏膜是否有充血、粗糙、新生物等情况,以判断炎症是否波及鼻咽部。
1、血常规检查
分析血液中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成分的数量和形态,帮助判断是否存在感染、贫血等情况。
2、病原学检查
如需明确感染病原体,可进行咽拭子培养或PCR检测,以检测细菌、病毒等微生物。
3、免疫功能检查
对于反复发作、难以治愈的慢性咽喉炎患者,可考虑进行免疫功能相关检查,如免疫球蛋白、补体等指标的检测。
1、喉镜检查
直接观察咽喉部黏膜的形态、色泽及动态变化,评估有无声带水肿、息肉、小结等病变。可选择间接喉镜、直接喉镜或电子喉镜等方式,根据患者病情和医院条件进行选择。必要时,可进行动态喉镜检查,以评估声带功能。
2、24小时PH检测
通过监测患者咽喉部或食管内的PH值变化,评估是否存在胃酸反流现象。反流性咽喉炎患者常因胃酸刺激咽喉黏膜而引起不适,此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并指导治疗。
诊断
根据患者的病史,以及咽喉部出现异物感、干燥感以及刺痛感等症状,再结合体格检查、血常规检查、病原学检查、免疫功能检查、喉镜检查以及24小时PH检测等辅助检查的结果,一般可作出诊断。在诊断的过程中,需与慢性扁桃体炎、喉结核、咽喉部肿瘤等相鉴别。
1、慢性扁桃体炎
慢性扁桃体炎是扁桃体长期受到炎症刺激的结果,患者常有反复发作的咽痛史,表现为咽部异物感、干燥、发痒及刺激性咳嗽。扁桃体常肿大并可能伴有表面瘢痕或黄白色渗出物,与慢性咽喉炎不同,其主要集中在扁桃体区域的病变。
2、喉结核
喉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喉部特异性炎症,多见于有结核病史或接触史的患者。症状包括喉部灼热感、干燥、声音嘶哑及咳嗽,严重时可导致呼吸困难。喉镜检查可发现喉部黏膜的特异性改变,如苍白水肿、肉芽肿样增生及溃疡,与慢性咽喉炎的弥漫性炎症表现不同。
3、咽喉部肿瘤
咽喉部肿瘤是喉部或咽部组织异常增生的结果,可能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咽部异物感、疼痛、吞咽困难、声音嘶哑或呼吸困难。喉镜检查能直观显示肿瘤的存在,通常为实质性病变,可能伴有表面不平或溃疡。与慢性咽喉炎相比,咽喉部肿瘤的症状更为严重且呈进行性发展,确诊需依赖病理检查。
治疗
慢性咽喉炎的治疗目的是缓解症状、减轻炎症,预防疾病的进一步发展和复发,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医生会根据病因、临床症状等给予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部分严重者需进行手术治疗。
1、对于因急性咽喉炎反复发作导致的慢性咽喉炎,在急性发作期应彻底治疗,足量足疗程使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防止炎症迁延不愈。
2、若由鼻腔、鼻窦疾病引起,需积极治疗原发病,如通过药物治疗鼻窦炎以减少分泌物倒流对咽喉部的刺激;必要时可进行手术治疗,改善鼻腔鼻窦的通气引流。
3、针对咽喉反流导致的慢性咽喉炎,患者需调整饮食习惯,避免进食过饱、睡前 3 小时内不进食,减少食用辛辣、油腻、酸性食物等。同时,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等药物抑制胃酸分泌,减轻胃酸反流对咽喉部黏膜的损伤。
4、职业用嗓过度引起的慢性咽喉炎,患者应学会正确的发声方法,避免长时间大声说话、喊叫,合理安排用嗓时间,必要时可进行嗓音训练。
1、对于咽干、咽痒症状,可使用含片,如西瓜霜含片、草珊瑚含片等,起到润喉、止痒的作用;也可使用具有保湿作用的含漱液,如复方硼砂溶液,保持咽喉部黏膜湿润。
2、针对咳嗽症状,可适当使用止咳药物,如右美沙芬等,但需注意避免使用强力镇咳药,以免抑制痰液排出。
3、若存在声音嘶哑,患者应尽量减少发声,让声带充分休息,必要时可进行雾化吸入治疗,使用布地奈德混悬液等药物减轻声带水肿。
1、含漱液、各种含片
症状较轻者,可局部应用对口腔具有清洁、杀菌作用的含漱液、各种含片。如复方硼砂溶液、碘含片、地喹氯铵含片(如清利)等。
2、抗生素
慢性咽喉炎急性发作时,且病情较重,有细菌感染时可口服或注射抗生素,及时控制炎症。常用药物包括青霉素、大环内酯类或头孢菌素类等。
3、抗病毒药物
对于病毒感染引起的慢性咽喉炎急性发作,需应用抗病毒药物治疗。
4、糖皮质激素
声带明显充血肿胀者可口服或静脉注射糖皮质激素,迅速消除喉部黏膜水肿,减轻声音嘶哑的程度。可口服泼尼松,静脉滴注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或甲泼尼龙,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可促进黏膜水肿的消退。
5、其他对症药物
针对不同的临床症状,可遵医嘱应用相应的对症药物缓解,详见对症治疗部分。
复方硼砂溶液、西瓜霜含片、草珊瑚含片、碘含片、地喹氯铵含片(如清利)、青霉素、泼尼松、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甲泼尼龙、布地奈德、右美沙芬
对于咽喉部存在声带小结、息肉、囊肿等病变,经保守治疗无效,且严重影响发声或导致咽喉部梗阻症状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常用的手术方法有支撑喉镜下声带肿物切除术、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等,通过手术切除病变组织,恢复咽喉部的正常生理功能。
1、支撑喉镜下声带肿物切除术
通过支撑喉镜将喉部充分暴露,在直视下利用精细的手术器械(如喉显微器械)将声带小结、息肉等肿物精准切除。这种手术方式可以清晰地观察声带的结构和病变组织,最大程度地保留正常声带组织,减少对声带功能的损伤。
2、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
利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技术,通过产生的等离子体射频能量,使病变组织中的细胞在低温下被电离,形成气态分子而被去除。这种技术能够精确地消融病变组织,同时由于温度相对较低,对周围正常组织的热损伤较小,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
慢性咽喉炎不是自限性疾病,但大多数患者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和生活护理,预后通常良好。由于咽喉部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反复刺激,疾病可能会出现反复,需要患者长期注意维护。
1、慢性咽喉炎患者常表现为咽部异物感、干燥感以及刺痛感等症状,这些症状可能持续存在,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2、慢性咽喉炎如果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炎症可能会蔓延至周围器官,如扁桃体、中耳、气管等,引发扁桃体炎、中耳炎、支气管炎等疾病,从而影响身体健康。
3、由于症状的长期存在且容易反复,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烦躁等情绪。长期的心理负担可能会导致患者睡眠质量下降、食欲减退等问题,形成恶性循环。
通过正规有效的治疗,大多数患者可以达到临床治愈的标准。
日常
慢性咽喉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遵医嘱用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疾病的康复。
1、生活有规律,保持充足睡眠和休息,调整身体状态。
2、根据气候变化,适量增减衣被,尤其是冬、春季,要特别注意保暖,避免感冒、受凉。
3、注意让声带休息,少说话或者不说话。
4、保持卧室环境安静整洁、空气流通。避免尘土飞扬、有毒气体的刺激。
5、注意保持口腔卫生,养成早晚刷牙的好习惯。
6、外出时戴口罩。
饮食
慢性咽喉炎患者在积极配合治疗的同时,还应特别重视饮食调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这不仅有利于减少病情复发,还有助于促进咽部黏膜的修复与健康,从而提升整体生活质量。
1、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
2、多饮白开水,可少量多次饮水。
3、给予足够热量、蛋白质、维生素的饮食,适量多吃含有维生素A、E和C的水果、蔬菜、全谷物。
4、规律饮食,可适当加餐。
1、避免吸烟和吸入二手烟,同时不要饮用浓茶、浓咖啡等刺激性饮料,因为这些行为可能会使病情加重,不利于康复。
2、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葱、生姜、胡椒等。
3、忌过热、过冷、腌制、油腻的食物。
4、避免进食过快、暴饮暴食。
5、少吃坚硬的食物,此类食物容易对咽喉部黏膜造成损伤,导致咽喉部的炎症加重甚至出血。
预防
慢性咽喉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预防,预防措施包括避免不良生活习惯、注意饮食健康、合理用嗓、适当运动以及定期体检等。
1、避免不良生活习惯
戒烟戒酒,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以减少咽喉部位的刺激和损伤。
2、注意饮食健康
保持均衡的饮食,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减少油炸、辛辣和刺激性食物的摄入,这些食物可能会刺激咽喉。
3、合理用嗓
对于需要频繁使用嗓子的职业人群,如教师、歌手等,合理用嗓尤为重要。应避免长时间高声讲话或唱歌,注意控制音量和语速,避免声带过度振动和疲劳。在长时间用嗓后,应适当休息,让声带得到充分的恢复。
4、适当运动
适度的体育锻炼能够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从而有效预防慢性咽喉炎的发生。建议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瑜伽等,并坚持进行。
5、定期体检
通过定期的体检,可以及时发现鼻炎、胃酸反流等异常情况,从而及早采取措施预防或治疗。
6、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避免长时间待在空气干燥或污染的环境中,使用空气净化器或定期开窗通风,以减少对咽喉的刺激。
就医指南
1、咽喉部出现不适感,包括异物感、干燥感以及刺痛感等症状。
2、出现咳嗽、咳痰等症状。
3、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若出现上述情况,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患者可前往耳鼻喉科就诊。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会对咽喉部进行体格检查,建议就诊前清洁口腔。
3、近期有服用药物可以记录药名及用法用量,方便与医生沟通。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可由家属陪同就诊,并准备好想要咨询的问题。
1、您都有哪些症状?什么时候开始的?多久了?
2、您的症状是持续的还是阵发的?
3、您的症状近期有加重吗?什么情况下会加重?
4、您既往有过类似情况吗?什么原因引起的?
5、您平时喝酒、抽烟吗?
6、您有过敏史吗?
7、您最近感冒了吗?
8、您最近是否过度使用声带,例如唱歌或大喊?
9、您自行吃过什么药吗?服药后有缓解吗?
1、现在有明确的诊断吗?
2、引起我的这个病的原因有哪些?
3、我的情况严重吗?
4、我需要做哪些检查吗?会有损伤吗?
5、我需要吃哪些药?有没有什么副作用?
6、大概需要治疗多长时间?可以治愈吗?以后还会复发吗?
7、我平时应该注意什么?是不是不能抽烟、喝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