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恋足癖

恋足癖属于性心理障碍疾病,是性偏好障碍中恋物症的一种类型。本病的主要特征是患者对异性足部及穿戴物(如鞋袜)产生强烈的性吸引,患者常通过接触、嗅闻这些物品或对其进行幻想来获得性满足。其成因复杂,涉及心理、社会及生物学因素。治疗以心理治疗为主,旨在帮助患者克服异常性偏好,建立健康性认知。预后因个体差异而异,但积极治疗有助于改善。

遗传性

目前尚未有证据表明其会遗传给下一代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就诊科室

精神心理科

发病部位

其他

常见症状

迷恋异性的足部、收藏异性的鞋袜

主要病因

生物学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心理测试

重要提醒

恋足癖会影响患者身心发育,严重者可影响性生活,甚至造成性功能障碍,因此,应予以重视,及早就医。

流行病学

传染性

无传染性。

发病率

具体发病率尚无大样本数据统计。

好发人群

本病好发于单身或独居的男性,症状常初发于青春期,少数可追溯到儿童期。

病因

总述

恋足癖的成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生物学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这些因素既可能各自独立地对恋足癖的形成产生影响,也可能相互交织、共同作用。

基本病因

1、生物学因素

有学者认为,遗传或体质上的细微因素,如胎儿的雄激素水平,可能影响成年后大脑对性生活的控制能力,进而可能引发性心理障碍,但该假设尚未得到更多的研究结果支持。

2、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在恋足癖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患者在儿童时期可能遭受某些心理应激,如看到父母的亲密性行为或自身遭受性虐待,这些经历可能导致其性心理发育受阻,进而影响成年后的性偏好。此外,某些刺激偶然引起性兴奋,如阅读色情小说、观看淫秽图片或影片等,不断强化这种刺激带来的强烈快感,形成条件反射。

3、社会因素

恋足癖的产生与社会文化和家庭性教育的缺失或不当密切相关。电视、游戏、网络等多媒体环境中频繁出现的淫秽、色情内容,以及家庭中可能存在的对儿童性欲的过分压抑或忽视,都可能导致青少年性心理发育异常,进而出现异常性行为。

症状

总述

恋足癖的主要特征是患者对异性足部及穿戴物(如鞋袜)产生强烈的性吸引,患者常通过接触、嗅闻这些物品或对其进行幻想来获得性满足。

典型症状

大多数患者是男性,他们通常对异性的性器官不感兴趣,但对异性的足部、穿过的鞋子、丝袜等物品表现出强烈的依恋。他们可能会偷窃或抢夺异性的鞋袜并进行收藏。患者常常通过嗅闻、抚摸、亲吻、吸吮等行为来激起性兴奋,同时伴有手淫,或者在性交时让对方手持这些物品来获得性满足。

伴随症状

患者因自身行为感到困扰,常伴有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他们可能对自己的行为感到羞耻或内疚,但又无法自控,这种矛盾心理会进一步加重其心理负担。

并发症

由于恋足癖的行为与社会规范相悖,患者可能在社会适应方面遇到困难,如难以建立稳定的异性关系、遭受社会歧视等。

检查

预计检查

当患者表现出对异性足部迷恋及收藏异性鞋袜的异常症状时,应及时寻求医疗帮助。医生将首先询问患者的病史,并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以初步评估病情;随后,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心理测试,以进一步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

体格检查

1、一般体检

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的测量,以及对身体其他部位的常规检查,以排除其他可能影响心理健康的躯体疾病。

2、外生殖器检查

观察外生殖器的发育情况,以排除与躯体、遗传异常相关的疾病。这是为了确认患者的性发育是否正常,以及是否有其他潜在的生理问题。

3、神经系统检查

虽然恋足癖主要是一种心理疾病,但神经系统检查有助于了解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是否存在异常,因为某些神经系统疾病可能影响个体的性偏好。

其他检查

1、人格特质测试

如MMPI(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问卷)或EPQ(艾森克人格问卷)等,这些测试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人格特质,包括内向性、神经质、精神质等,从而分析患者性格中可能存在的与恋足癖相关的因素。

2、认知功能测试

评估患者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模式,包括注意力、记忆力、逻辑推理等,以了解患者是否存在认知障碍或偏差,这些可能影响其对性刺激的反应和解释。

3、情绪状态评估

使用如HAM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或HAMA(汉密尔顿焦虑量表)等工具,评估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情绪状态。恋足癖患者常伴随有这些情绪问题,因此需要特别关注。

诊断

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出现迷恋异性的足部、收藏异性的鞋袜等症状以及病史,结合相关的体格检查、心理测试,多可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

1、恋足行为

恋足行为是指在正常性生活中,通过舔舐或闻嗅异性足部达到性高潮,且没有任何不利影响的行为。这种行为与恋足癖有本质差别,恋足癖会对个人或他人造成痛苦或损害 。

2、其他性偏好障碍

恋足癖是性偏好障碍的一种,需要与其他性偏好障碍相鉴别,如窥阴癖(指反复窥视异性的裸体或性行为,以满足自己的性欲望,这种窥视行为往往不被对方所知且对窥视对象构成侵犯或骚扰)、露阴癖(在异性面前暴露自己的生殖器以获得性满足)等。这些障碍虽然都涉及异常的性偏好,但具体表现和对性刺激的反应有所不同。

治疗

治疗原则

恋足癖的治疗目的主要在于帮助患者减少对异性足部的过度性兴趣和依赖,重建健康的性观念和性行为模式,以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本病目前以心理治疗为主,若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焦虑、抑郁情绪,可辅以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

如果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医生可能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症使用苯二氮䓬类药物(如地西泮、氯硝西泮、阿普唑仑)、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或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如文拉法辛、度洛西汀)等抗焦虑药和抗抑郁药进行治疗。

相关药品

地西泮、氯硝西泮、阿普唑仑、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文拉法辛、度洛西汀

手术治疗

该疾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是治疗恋足癖的重要手段,包括正面教育、认知疗法、行为矫正和性治疗等多种方法。

1、正面教育

正面教育的目的是让患者认识到恋足行为的潜在危害,并提高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通过教育,患者能够明确了解到这些行为可能对自己和他人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增强克服不良行为的决心和意志力。

2、认知疗法

认知疗法着重于帮助患者深入了解自己恋足行为的形成过程和背后的心理机制。通过分析行为的成因,患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问题,并增强治疗的动机。这种方法是提高心理治疗效果的关键,因为它帮助患者建立起改变行为的心理基础。

3、行为矫正

在行为矫正中,医生可能会采用一些厌恶疗法的技巧。例如,当患者对恋足对象的图片或录像产生性兴奋时,医生会给予电击或催吐等厌恶性刺激,以形成条件反射,从而减少对恋足对象的兴奋反应。这种方法有助于患者逐渐减少对恋足行为的依赖。

4、性治疗

性治疗是一种特殊的训练方法,旨在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性反应和性行为。通过与性伴侣的沟通和练习,患者可以学习如何与异性建立健康的性生活,这有助于减轻甚至消除恋足行为。性治疗不仅关注于性行为本身,也包括情感交流和亲密关系的建立。

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

一般预后

恋足癖通常不会自愈,需要通过心理治疗和行为矫正等方法积极治疗。虽然目前缺乏明确的预后资料,但治疗效果往往与患者对治疗的积极性和依从性有关。早期寻求帮助并建立健康的异性关系的患者,症状可能减轻或消失,预后较好;而病程较长、治疗意愿不强、社交能力较差的患者,治疗效果可能较差。

危害性

1、患者可能因为自己的性偏好而感到羞耻或内疚,这种心理压力可能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心理健康。

2、在某些情况下,恋足癖行为可能涉及侵犯他人隐私或违反社会规范,导致触犯法律,患者可能会被拘留、罚款等。

治愈性

目前缺乏根本性治疗措施,较难治愈,但少数尽早就医治疗、在青春期及成年早期积极建立良好异性性关系者,症状可以改善。

日常

总述

日常中家属应多与患者交流,倾听、理解患者的想法,给予一定的理解,并帮助患者去克制自己的行为。患者应采取相应的心理治疗,认识并克制自己的心理与行为。

心理护理

对于罹患恋足癖的患者,普遍存在着对与异性交流及正常性行为的恐惧与回避。在这种情况下,患者的伴侣和家庭成员应该主动与患者进行深入沟通,提供必要的情感支持和理解。同时,家庭成员应积极普及正确的性知识,帮助患者建立对自身行为和性健康的正确理解。如果情况需要,应鼓励患者并协助他们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或治疗服务,以获得更全面和个性化的帮助。

用药护理

1、如果恋足癖患者因相关情绪问题需要接受治疗,可能涉及服用抗抑郁药或抗焦虑药等药物。这些药物可能会引起一些副作用,包括恶心、消化不良、上腹不适、头痛、失眠、口干、便秘、勃起障碍等。患者及其家属应密切监测任何不良反应,并在出现时立即向医生报告。

2、严格遵守医嘱,按时按量服药,不得随意增减剂量或更改用药时间。

生活管理

1、日常应劳逸结合,注意休息,避免压力过大。

2、适当进行体育运动,增强体质。

3、应适当地分散注意力,多进行适当的文体活动、阅读书报、听音乐加以调节。

4、多了解疾病相关知识,参加有专业人士参与的互动小组,避免做出违法行为。

复诊须知

患者应遵医嘱定期复诊,以评估治疗效果,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

饮食

饮食调理

饮食对本病无特殊影响,但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多食富含维生素、蛋白质及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豆类、肉类等。

饮食禁忌

忌酒和含酒精的饮料。

预防

预防措施

恋足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预防,预防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进行正确的性教育以及避免不良的性刺激等。

1、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

家庭环境对幼儿人格的影响至关重要。父母应鼓励孩子努力学习,积极参与集体活动,以培养孩子开朗大方、勇敢自信等良好的个性品质。这些品质有助于孩子建立健康的社交关系,减少因社交障碍而引发的心理问题。

2、进行正确的性教育

在不同年龄阶段,父母应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进行及时、正确的性教育。这有助于孩子正确认识两性生理和心理的差异,消除对异性的过分神秘感。对于孩子对异性的好感或爱慕,甚至早恋,父母不应一味地打压,而应合理引导,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性观念。

3、避免不良的性刺激

母亲在男孩3岁以后应避免与他同床共眠,也不要在孩子面前穿着内衣或玩弄男孩的性器官。此外,夫妻间的亲密行为,尤其是性生活,应尽量避免让孩子看到,以减少孩子对性行为的误解和好奇。

就医指南

门诊指征

1、当患者出现无法自控地收集或盗取异性穿过的鞋袜等物品的行为。

2、如果恋足癖行为开始干扰患者的正常性生活,或对正常性行为不感兴趣。

3、患者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模式不正常,且有改变的意愿。

若出现上述情况,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就诊科室

患者可前往精神心理科就诊。

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5、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注意到自己对足部或鞋袜有特殊兴趣的?

2、这种兴趣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比如是否经常观看、触摸或收集与足部相关的物品?

3、这种兴趣是否给您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困扰或不适?

4、您的家族中是否有其他人有类似的情况或心理障碍史?

5、您是否曾经接受过相关的心理咨询或治疗?

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得的什么病?为什么会得这种病?

2、这种病严重吗?

3、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4、这种病该如何治疗?需要住院吗?治疗费用贵吗?

5、我需要吃药吗?会有副作用吗?

6、这种病能完全治愈吗?治愈后是否会复发?

7、治疗过程需要多长时间?

8、日常生活中我需要注意什么?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复查一次?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服务协议
联系电话:010-64801616|联系邮箱:office@dayi.org.cn Copyright © www.dayi.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26 京ICP备15046755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407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