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形性腺瘤

多形性腺瘤(pleomorphic adenoma),又称混合瘤,是一种唾液腺良性肿瘤,但存在一定的恶变风险。其病因尚未完全明确,通常没有明显症状,肿瘤体积增大后可引起局部肿块等表现。本病以手术治疗为主,多数患者预后较好。
英文名称
其它名称
遗传性
是否医保
就诊科室
发病部位
常见症状
主要病因
检查项目
重要提醒
流行病学
无传染性。
具体发病率暂无确切的流行病学资料。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30岁~50岁为多见,女性多于男性。
病因
多形性腺瘤的病因尚不明确。目前认为,其发病可能因物理、化学、生物、营养等外来因素,以及基因突变等内在因素长期作用所致。
1、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常被认为是多形性腺瘤最可能的发病原因。当唾液腺中的某些细胞DNA发生变化(突变)时,细胞出现异常,可迅速生长和分裂。当健康细胞死亡时,异常细胞会继续存活,不断积累进而形成肿瘤。
2、辐射暴露
有研究表明,辐射暴露与本病的发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如用于治疗头颈癌的放射,可能会增加出现多形性腺瘤的风险。
3、环境因素
据报道,某些环境因素,如橡胶生产、石棉开采、管道工程、镍化合物等因素的工业暴露可与多形性腺瘤的发生相关。
4、其他
如外伤、吸烟等,也可能与多形性腺瘤的发生有关。
症状
多形性腺瘤最常见于腮腺,其次为下颌下腺,舌下腺极少见。发生于小唾液腺者,以腭部为最常见。肿瘤生长缓慢,常无自觉症状。肿瘤长大后除表现颜面畸形外,一般不出现疼痛和功能障碍。肿瘤界限清楚,质地中等,除发生在腭部以及下颌后区固定外,一般均可移动。
部分肿瘤会发生癌变,这部分肿瘤缓慢生长一段时期后,突然生长加速,并伴有疼痛、面神经麻痹等症状。
检查
当患者的颜面部出现不明肿块时,应及时就医。医生常会在问诊后对患者进行初步的体格检查,还会建议行B超、CT、MRI、X线、细针吸取活检、冷冻切片活检等,以便进一步明确病情。
医生会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头颈部体格检查。
1、视诊
一般采用两侧对比的方法将局部肿物与对侧正常的解剖形态相对比,了解肿物累及部位。
2、触诊
对肿块局部进行重点双合诊(采用一只手的食指或拇指,或双手置于病变部位上下或两侧进行。前者适用于唇、颊、舌部检查;后者适用于口底、下颌下检查)并进行淋巴结触诊,以记录肿块的大小、质地、活动度、有无压痛和淋巴结转移情况。一般除了发生在腭部、下颌后部的肿物以外,良性多形性腺瘤可以活动,扪诊成结节状、软硬不一。若高起处常较软,可有囊性变,低凹处较硬,多为实质性组织。
1、B超
该种检查办法可以显示肿块大小,同时多方向探查肿块与周围解剖结构间的位置关系,此方法经济、便捷、可重复性强且无创。多形性腺瘤的B超检查可显示为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清楚光滑,内部回声均匀;部分病例呈分叶状,边界清楚但不光滑,内部回声均匀。
2、CT
CT检查可明确肿瘤的位置,能够清楚显示肿物和周围软组织间的相对关系,排除腺外肿瘤。多形性腺瘤通常表现为平滑边缘或小叶状的均匀软组织密度的球状肿块。大块肿物可见坏死,少见钙化灶。
3、MRI
与CT影像相似,较小肿物密度或信号均匀,而较大肿瘤则看起来呈异质性。并且相较于CT,MRI对软组织与血管显影能力较好,怀疑出现深在淋巴结转移时,可一并进行检查。
1、细针吸取活检
采用外径为0.6mm的针头,吸取少量组织,涂片做细胞学检查。这种检查方法可以测定肿物的良恶性,简便无害且准确率高。但其仍有一定的局限性。
2、冷冻切片活检
为一种最省时、快速的制片方法,常用于临床手术时的病理诊断。文献报告冷冻切片检查诊断唾液腺肿瘤的准确率,各家报告不一,与病理医师的阅片经验密切相关。因冷冻切片相对较厚,有时可以作出良性和恶性的判断,但不能确定肿瘤的组织学类型。但当多形性腺瘤部分癌变时,由于取材部位的限制,可能作出良性肿瘤的诊断。
诊断
医生一般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结合B超、CT、MRI等影像学表现可作出大致诊断。细针穿吸细胞学检查有助于诊断,必要时还需通过冷冻切片活检来明确诊断。此外,在诊断时,还常需与Warthin肿瘤、腮腺囊肿及其他唾液腺非特异性肿瘤相鉴别。尽管不同的唾液腺肿物,其临床表现有所不同,但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诊断各肿物的金标准。
1、Warthin肿瘤
Warthin肿瘤(沃辛瘤)是腮腺又一常见的肿瘤,男性多发,且几乎全部发生于腮腺后下极,可活动,质软有弹性,99mTc核素显像呈“热”结节。
2、腮腺囊肿
腮腺囊肿生长缓慢,表面光滑,质地软,穿刺可抽出囊液或皮脂样物。B超检查示无回声区。
3、其他唾液腺非特异性肿瘤
如肌上皮瘤、基底细胞瘤、嗜酸性腺瘤等,这些良性肿瘤具有相似的临床表现,主要依据组织病理检查进行鉴别。
治疗
多形性腺瘤的治疗应早期手术切除,以防恶变。手术的关键在于第一次的手术方式,须将肿瘤连同包膜和肿瘤周围的组织一并切除,否则易复发。复发者更易恶变。
目前尚无针对本病的特效治疗药物。
暂无
多形性腺瘤的治疗为手术切除,不能作单纯肿瘤摘除,即剜除术,而应在肿瘤外正常腺体组织内切除。腮腺多形性腺瘤手术应保留面神经,下颌下腺多形性腺瘤常包括下颌下腺一并切除。
多形性腺瘤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
本病为唾液腺良性肿瘤,通常经过及时有效的手术治疗预后良好。但若采用剜除术或手术中肿瘤破裂,极易造成种植性复发。
1、多形性腺瘤可能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和负担。
2、多形性腺瘤存在一定的恶变风险,一旦恶变,肿瘤的生长速度会迅速加快,可能侵犯周围组织,甚至发生淋巴结转移,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部分患者通过手术治疗可治愈。
如采用剜除术或手术中肿瘤破裂,极易造成种植性复发。
日常
多形性腺瘤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休息,尽量去除不良习惯,避免外界不良刺激。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注意复查时携带相关病历,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1、心理特点
(1)多形性腺瘤易复发,常需联合应用放疗,出现副作用,患者可能会对治疗丧失信心,出现抑郁、悲观的心理。
(2)多形性腺瘤恶变切除面神经的患者会出现面瘫,影响语音、进食等日常生活以及颜面美观,进而出现负面情绪。
(3)患者由于对多形性腺瘤的认知不足,而产生恐惧感、紧张感等。
2、护理措施
(1)患者自身应正视疾病,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不良情绪的刺激,必要时可向心理医师咨询。
(2)家属应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多理解、关怀、疏导患者,从各个方面调动患者的积极性,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3)患者平时可参加文艺活动,转移对疾病的注意力。
1、拆线前需注意创口的清洁,维持局部负压、加压绷带的稳定性,防止出现渗液过度肿胀。
2、按照医嘱调整饮食,注意保证饮食的营养均衡,促进伤口愈合;不可过早食用酸性饮食,以免形成涎漏。
3、切口处应注意防晒,避免摩擦,尽量减少瘢痕增生或色素沉着,以免影响美观。
4、观察有无面神经损伤表现,出现面瘫者需在创口愈合后,进行面部表情肌功能训练,以促进面神经恢复。
1、每日作息应当规律,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
2、保证每日适度运动,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3、严格杜绝吸烟、酗酒等不良的生活习惯。
4、注意口腔卫生,饭后可用温盐水冲洗口腔。
多形性腺瘤患者应遵医嘱进行复查,复查内容包括局部触诊、CT、评估神经功能等。
饮食
多形性腺瘤发生于头颈部,可能会影响正常进食,从而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营养不良。确保必要的营养支持,以及优质蛋白质、蔬果和谷物的摄入,不仅能帮助治疗,同时也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1、适量补充含有优质蛋白的食物,如牛奶、鸡蛋、鸡肉、鱼肉、瘦肉等,丰富的蛋白质可增强体质,促进机体恢复。
2、可适当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如苹果、橙子、猕猴桃、芹菜、胡萝卜等。
1、戒烟、限酒,减少摄入咖啡、可乐等刺激性饮料。
2、少吃辛辣食物,如辣椒、葱、姜、蒜等。
3、少吃油腻、油炸食物,如肥肉、炸鸡、烧烤等。
预防
目前尚无针对本病的有效预防措施,去除可改变的相关危险因素可以降低发病风险。
1、避免辐射暴露,在放疗过程中,应积极配合医生,正确使用防护装备,遵医嘱使用相应的预防药物。
2、避免暴露于橡胶生产、石棉开采、管道工程、含有镍化合物的环境中。
3、避免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
4、尽量避免面部受伤,如果面部出现轻微外伤,应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处理。
5、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及时处理局部病变。
就医指南
1、于面颈部触及肿块。
2、肿物突然生长迅速,伴疼痛、面神经麻痹等。
3、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本病属于口腔科诊治范畴,患者可去口腔科就诊。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5、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您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3、自从您发现症状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4、您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症状?
5、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6、您最近体重有明显减轻吗?
7、您家里有人有类似的情况吗?
1、我得了什么病?
2、病因是什么?
3、我需要如何治疗?需要住院吗?需要手术吗?
4、我多久能好?
5、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6、会复发吗?
7、回家后我该怎么护理?
8、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