绒毛状腺瘤

绒毛状腺瘤(villous adenoma)是腺瘤的一种类型,多发生于结肠、直肠黏膜,还可发生于胃、膀胱等部位。本病病因尚不明确。其症状因发生部位不同而有所差异。确诊后,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后,预后通常较好,但仍有复发的可能。
英文名称
遗传性
是否医保
就诊科室
发病部位
常见症状
主要病因
检查项目
重要提醒
临床分类
绒毛状腺瘤根据发病部位的不同可以分为结直肠绒毛状腺瘤、胃绒毛状腺瘤及膀胱绒毛状腺瘤等。
流行病学
无传染性。
具体发病率尚无大样本数据统计。
本病以老年人多见。
病因
绒毛状腺瘤的病因尚不明确,不同发病部位的绒毛状腺瘤其病因也可能存在差异。例如,结直肠绒毛状腺瘤可能与饮食因素(高脂肪、低纤维饮食)、遗传因素、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熬夜等)、代谢异常等有关;胃绒毛状腺瘤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酸分泌异常、遗传因素等相关;膀胱绒毛状腺瘤则可能与膀胱结石、化学损伤、慢性膀胱炎等有关。
症状
绒毛状腺瘤的症状多种多样,主要与其病变的具体部位、大小以及是否伴随并发症紧密相关,常见症状包括局部肿块、疼痛以及出血等。
1、结直肠绒毛状腺瘤
结直肠绒毛状腺瘤的症状可能包括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如便秘或腹泻,以及血便或黏液便。这些症状可能与肿瘤的大小和位置有关,较大的肿瘤可能会引起肠梗阻,而较小的肿瘤可能没有明显症状,有时在体检或筛查过程中被发现。
2、胃绒毛状腺瘤
胃绒毛状腺瘤的症状与腺瘤在胃内的位置、大小及生长速度密切相关。早期可能仅有轻微的消化不良症状,如腹胀、嗳气等。随着腺瘤的增大,患者可能会出现上腹部隐痛或不适感,尤其在进食后加重。若腺瘤位于胃的贲门或幽门附近,还可能引起吞咽困难或幽门梗阻的症状。此外,腺瘤表面糜烂或溃疡时,可导致消化道出血,表现为呕血或黑便。长期慢性失血还可能引起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等症状。
3、膀胱绒毛状腺瘤
膀胱绒毛状腺瘤的典型的临床表现为血尿、尿路刺激征(尿频、尿急、尿痛),偶伴黏液尿。
疾病在发展过程中可有多种情况发生,详见上述典型症状。
检查
患者体检发现绒毛状腺瘤或出现腹痛、血便、黏液便、嗳气、血尿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医生常会在问诊后对患者进行初步的体格检查,还会建议行便常规检查、便潜血、尿常规、血生化、B超、CT、MRI、钡剂灌肠或气钡双重造影、内镜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等,以便进一步明确病情。
1、一般状况检查
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以评估患者的整体生理状态。
2、相关部位检查
(1)对于结直肠绒毛状腺瘤患者,直肠指检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检查。医生通过手指伸入患者肛门,检查直肠内有无肿块、息肉等病变。直肠指检对于发现低位直肠绒毛状腺瘤具有重要意义。
(2)对于胃绒毛状腺瘤患者,需要进行腹部检查,包括视诊、触诊、叩诊及听诊,以评估腹部有无异常体征。
(3)对于膀胱绒毛状腺瘤患者,则需要进行泌尿系统相关的检查,尤其是膀胱区域的视诊、触诊、叩诊等,以评估膀胱及周围区域有无异常体征。
1、便常规检查、便潜血
主要用于评估消化道是否存在出血情况。
2、尿常规
主要检查尿液的颜色、透明度、比重、酸碱度及有无红细胞、白细胞等,以判断泌尿系统是否存在感染、出血或其他异常情况,对于膀胱绒毛状腺瘤的筛查有一定帮助。
3、血生化
血生化检查可以评估患者的肝肾功能、电解质平衡、血糖、血脂等基本情况。
1、B超、CT、MRI
这些影像学检查能够无创地观察腹腔内器官的形态、结构和位置,特别是对于判断绒毛状腺瘤的大小、位置、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2、钡剂灌肠或气钡双重造影
这是一种特殊的X线检查方法,通过向肠道内注入钡剂或结合气体,使肠道在X线下显影,从而观察肠道的形态、结构以及是否有占位性病变。
组织病理学检查:这是确诊绒毛状腺瘤的金标准。通过对内镜活检或手术切除的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可以明确病变的性质、分化程度以及有无恶变等情况,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内镜检查可见绒毛状腺瘤表面为黏膜,淡红色或暗紫色;如蒂较长,纤维组织较多,血供减少,也可呈黄白色。内镜检查可窥视全部结肠以确定绒毛状腺瘤的部位、大小、数目、有无蒂以及蒂的长短,从而作为治疗的依据。
诊断
医生先了解患者的既往史,再结合其临床表现及体征,并参考一系列检查结果如便常规检查、便潜血、尿常规、血生化、B超、CT、MRI、钡剂灌肠或气钡双重造影、内镜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等,即可明确诊断。
绒毛状腺瘤的鉴别诊断取决于其具体类型。
1、结直肠绒毛状腺瘤需要与结直肠癌、结直肠脂肪瘤等相鉴别。
(1)结直肠癌:结直肠癌是结直肠黏膜上皮起源的恶性肿瘤,其症状可能包括便血、腹痛、腹部肿块及排便习惯改变等。与结直肠绒毛状腺瘤相比,结直肠癌的病理特征为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多见,且可侵犯周围组织及发生远处转移。诊断上,除了临床表现外,还需依赖结肠镜下的活检病理结果来明确区分。
(2)结直肠脂肪瘤:结直肠脂肪瘤是结直肠内的一种良性肿瘤,主要由成熟的脂肪细胞构成,通常生长缓慢,无明显症状,较大时可引起肠梗阻或出血。与绒毛状腺瘤相比,脂肪瘤的质地较软,镜下观察可见大量脂肪细胞而无腺上皮结构,这有助于两者的鉴别诊断。
2、胃绒毛状腺瘤需要与胃癌、胃脂肪瘤等相鉴别。
(1)胃癌:胃癌是胃黏膜上皮和腺上皮起源的恶性肿瘤,其临床表现包括上腹痛、食欲减退、消瘦、黑便等。与胃绒毛状腺瘤相比,胃癌的病理特征为细胞异型性显著,核分裂象活跃,且常伴有淋巴结或远处转移。胃镜结合活检病理是鉴别两者的关键。
(2)胃脂肪瘤:胃脂肪瘤是胃内少见的一种良性肿瘤,由成熟的脂肪细胞构成,多位于胃体部,小者无症状,大者可引起上腹不适、腹痛或出血。与胃绒毛状腺瘤相比,脂肪瘤的镜下表现以脂肪细胞为主,缺乏腺上皮结构,且生长缓慢,恶性变罕见,这些特点有助于两者的鉴别诊断。
3、膀胱绒毛状腺瘤需要与膀胱癌、膀胱囊肿等相鉴别。
(1)膀胱癌:膀胱癌是膀胱黏膜上皮和腺体起源的恶性肿瘤,常见症状包括血尿、尿频、尿急、尿痛等。与膀胱绒毛状腺瘤相比,膀胱癌的病理特征为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增多,且可侵犯膀胱壁肌层或发生远处转移。膀胱镜检查结合活检病理是确诊膀胱癌并与绒毛状腺瘤鉴别的主要手段。
(2)膀胱囊肿:膀胱囊肿是膀胱内的一种良性病变,多为单发,可随体位改变而移动,一般无临床症状,较大时可引起压迫症状。与膀胱绒毛状腺瘤相比,膀胱囊肿的囊壁通常较薄,内含清亮液体,无上皮组织增生,影像学检查如B超或CT可清晰显示其无回声或低密度区,有助于两者的鉴别诊断。
治疗
虽然绒毛状腺瘤为良性肿瘤,但有恶变的可能,因此一旦发现本病,应及时切除。具体的切除方式应根据绒毛状腺瘤的发病部位、大小、数目、有无癌变等进行选择。
本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
暂无特效药
1、结直肠绒毛状腺瘤
结直肠绒毛状腺瘤手术方式的选择依赖于腺瘤的大小、位置、是否多发以及有无癌变迹象。对于较小的、孤立的腺瘤,可以通过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进行微创治疗,保留更多正常肠管。而对于较大的、广基的或多发的腺瘤,则可能需要考虑部分肠段切除术,确保彻底切除病变组织,预防复发和恶变。
2、胃绒毛状腺瘤
胃绒毛状腺瘤手术方式的选择需综合考虑腺瘤的特点及患者的具体情况。对于直径较小、边界清晰的腺瘤,内镜下切除是首选,因其创伤小、恢复快。然而,对于体积较大、侵犯较深的腺瘤,可能需要行胃部分切除术,以确保完全切除病灶并降低恶变风险。
3、膀胱绒毛状腺瘤
膀胱绒毛状腺瘤的手术方式可根据肿瘤的临床分期以及患者的综合情况选择经尿道肿瘤电切、膀胱部分切除或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绒毛状腺瘤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个体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
绒毛状腺瘤不是自限性疾病,需要进行积极、正规治疗。经过治疗,部分患者的绒毛状腺瘤可被切除,疾病发展得到控制,一般预后良好。但是,本病有复发的可能。
1、结直肠绒毛状腺瘤具有较高的恶变潜能,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发展为结直肠癌,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期。
2、胃绒毛状腺瘤也存在恶变风险,可能导致胃癌,进而影响消化功能和全身健康。
3、膀胱绒毛状腺瘤可能引发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且随着肿瘤生长可能阻塞尿道,影响排尿功能,并有潜在的恶性转化风险。
经积极治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
本病有复发的可能。
日常
良好的日常护理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不适,还有助于促进疾病的恢复。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保持良好的心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遵医嘱定期复查。
1、心理特点
医生通常会建议本病患者进行手术切除,患者可能会因手术产生恐惧、焦虑等情绪。此外,患者由于反复出现不适,往往会对自身病情过于担忧,出现消极悲观的情绪。
2、护理措施
(1)家属及患者可向医生仔细了解手术的方法、过程和目的。对手术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后,会减轻对手术的恐惧、焦虑。
(2)医生和家属向患者讲解手术成功的案例,增加患者对手术的信心。
(3)日常恢复期间,家属多与患者沟通交流,帮助其消除紧张情绪,并鼓励其积极配合后续的治疗及相应的生活护理。
1、术后注意避免剧烈活动,以防引起切口裂开,影响机体康复。
2、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定期换药,防止感染情况发生。
3、术后注意保持手术区域清洁、卫生,如有异常情况需及时告知医生,并积极接受相关治疗。
1、合理作息,不熬夜,保证充分睡眠。
2、保证休息环境安静、舒适,有利于患者保持平稳心态。
3、适当进行活动,同时日常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避免便秘等不良情况。
遵医嘱定期复查。复诊时携带既往病例和近期相关检查结果,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情况,评估机体恢复程度。
饮食
良好的饮食护理对于病情的控制及恢复有积极作用,患者的饮食宜清淡且富有营养,尤其是术后的患者。另外,还要注意避免进食刺激性和不易消化的食物。
1、给予清淡、易消化饮食,必要时可能需在医生指导下短期禁食,给予肠外营养。
2、适当多吃富含维生素、蛋白质、膳食纤维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牛奶等。
1、戒酒,少喝刺激性饮料。
2、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不吃过冷过热的食物。
3、少吃腌制、熏烤、油炸的食物。
4、不要偏食,避免营养不良的发生。
5、少吃坚硬、有黏性的食物。
预防
绒毛状腺瘤的病因尚不完全明确,因此目前尚无直接有效的预防措施来完全阻止其发生。然而,通过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发病风险。
就医指南
1、不明原因出现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
2、出现嗳气、上腹部隐痛等症状。
3、出现血尿、尿频、尿急、尿痛、黏液尿等症状。
4、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患者应根据自身的具体病情,前往医院的肛肠外科、胃肠外科或泌尿外科等相关科室就诊。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会对患者进行肛门直肠指诊等体检项目,因此建议患者在就诊当天穿着宽松、易于穿脱的衣物,以便医生进行检查。
3、若考虑进行肠镜检查,注意检查前根据医嘱提前进行肠道清洁准备。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您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3、自从您发现症状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4、您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症状?
5、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6、您最近体重有明显减轻吗?
7、您家里有人有类似的情况吗?
1、我得了什么病?
2、病因是什么?
3、我需要如何治疗?需要住院吗?需要手术吗?
4、我多久能好?
5、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6、会复发吗?
7、回家后我该怎么护理?
8、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