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赤虫病

赤虫病,中医病名。九虫病之一。是指因吞食粘有赤虫(姜片虫)幼虫的水生植物后,赤虫寄生于人体小肠,以致气机阻滞,脾失健运。以大便检查有姜片虫卵,一般表现有腹痛腹泻,面黄体瘦,甚至影响小儿生长发育为主要表现的寄生虫病。本病相当于西医所说的姜片虫病。赤虫太多,可阻塞肠道,引起肠结。

其它名称

扁虫病

相关中医疾病

姜片虫病

就诊科室

感染性疾病科

常见症状

腹痛腹泻,面黄体瘦,甚至影响小儿生长发育

主要病因

吞食粘有赤虫(姜片虫)幼虫的水生植物

病因

基本病因
由于吞食粘有赤虫幼虫的水生植物而发病。

诊断

诊断原则

1、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发于长江南北水乡。有生食水红菱、荸荠、藕、茭自等水生植物史。

2、轻者可无明显症状,或有上腹痛,进食能缓解,便秘、腹泻交替,或大便量多、完谷不化、奇臭,恶心呕吐。重者全身浮肿,腹胀,面色眺自或萎黄,偶有腹水,严重者影响智力和体格发育。

3、粪便中排出成虫,或粪便检查找到虫卵即可确诊。

诊断依据

1、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发于长江南北水乡。有生食水红菱、荸荠、藕、茭自等水生植物史。

2、轻者可无明显症状,或有上腹痛,进食能缓解,便秘、腹泻交替,或大便量多、完谷不化、奇臭,恶心呕吐。重者全身浮肿,腹胀,面色眺自或萎黄,偶有腹水,严重者影响智力和体格发育。

3、粪便中排出成虫,或粪便检查找到虫卵即可确诊。

鉴别诊断

1、黄胖病

以善食易饥,消瘦,皮肤萎黄,浮肿为特征,大便检查可找到钩虫卵。

2、蛔虫病

亦有阵发性腹痛,体瘦腹大等症,但大便常排出蛔虫或粪便中有较多蛔虫卵。

3、鞭虫病

常有神疲,乏力,食少,腹痛,腹泻等症,大便检查可找到鞭虫卵。

治疗

治疗原则
攻积杀虫。
药物治疗
赤虫病一、辩证要点1.虫积肠道证:腹中时痛,得食稍减,大便常稀,便中每挟有不捎化之食,甚或挟有肉红色虫体如姜片,腹胀肠鸣,夜卧不宁而磨牙,烦躁口干,舌淡红,苔厚而腐,脉滑。2.脾虚虫积证:面黄肌瘦,毛发稀疏,腹痛频作,恶心呕吐,大便完谷不化、或便稀如水,腹大如鼓,食少神疲,或全身浮肿,唇舌色淡,苔腻,脉细。赤虫病二、治疗原则攻积杀虫。赤虫病三、证治分类1.虫积肠道证主证:腹中时痛,得食稍减,大便常稀,便中每挟有不捎化之食,甚或挟有肉红色虫体如姜片,腹胀肠鸣,夜卧不宁而磨牙,烦躁口干,舌淡红,苔厚而腐,脉滑。治法:杀虫消积。代表方:化虫丸加减。常用中药:铅粉、鹤虱、槟榔、苦楝根皮、枯矾加减:食谷不化者,加五谷虫,谷芽,鸡内金;烦躁不寐者,加胡黄连,石斛;腹胀腹痛,加木香,枳实。2.脾虚虫积证主证:面黄肌瘦,毛发稀疏,腹痛频作,恶心呕吐,大便完谷不化、或便稀如水,腹大如鼓,食少神疲,或全身浮肿,唇舌色淡,苔腻,脉细。治法:健脾驱虫。代表方:参苓白术散合肥儿丸加减。常用中药:人参、白术、茯苓、黄连、胡黄连、使君子、神曲、炒麦芽、炒山楂、炙甘草、芦荟。加减:恶心呕吐者,加制半夏,砂仁;腹痛频作,加槟榔;纳少便溏,加山药,苡米;便稀如水者,去芦荟,加苡仁,仙鹤草;肢体浮肿者,加木瓜,泽泻,黄芪,防己。

预防

预防措施
一旦确诊为姜片虫病,则应加强营养,纠正贫血。要预防姜片虫病,最好提倡熟食菱角等水生植物,至少要洗干净才吃。对患病儿童必须彻底治疗,并加强粪便管理,做好消灭扁卷螺的工作。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服务协议
联系电话:010-64801616|联系邮箱:office@dayi.org.cn Copyright © www.dayi.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26 京ICP备15046755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407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