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眉棱骨痛

眉棱骨痛,中医病名。是指眉棱骨部或眼眶骨疼痛的眼病。本病病因复杂,可能与上呼吸道感染、鼻窦炎、神经衰弱、屈光不正或经期有关。可单侧出现,亦可双侧发生。多见于成年人,女性多于男性。类似于西医学之眶上神经痛。

英文名称

supra-orbital neuralgia,pain in supraorbital bone

其它名称

攒竹痛、眼眶骨痛

相关中医疾病

眶上神经痛

就诊科室

眼科

发病部位

目眶

常见症状

眉棱骨部或眼眶骨疼痛

主要病因

风热外侵,痰湿内郁

病因

基本病因

多由风热外侵,痰湿内郁所致。

检查

实验室检查

眼部检查

患眼眶上切迹处有压痛。

诊断

诊断原则

1、眉棱骨疼痛,常伴眼珠胀痛。

2、患眼眶上切迹处有压痛。

诊断依据

1、眉棱骨疼痛,常伴眼珠胀痛。

2、患眼眶上切迹处有压痛。

治疗

治疗原则

本病有虚有实,或虚实夹杂。论治时宜局部辨证与全身辨证相结合,必要时针药并施。

药物治疗
眉棱骨痛辩证要点本病有虚有实,或虚实夹杂。论治时宜局部辨证与全身辨证相结合,必要时针药并施。眉棱骨痛治疗原则祛风化痰通络。眉棱骨痛证治分类(一) 风热上扰症状:眉棱骨部疼痛,鼻塞,身热,恶风。舌红,苔薄,脉浮数。治法:疏风清热,散邪止痛。方药:驱风上清散加减。常用药:柴胡、黄芩、白术、荆芥、枳壳、川芎、防风、羌活、独活、前胡、薄荷、桔梗、白芷、甘草、蔓荆子、葛根。(二) 肝火上炎症状:眉棱骨痛,眼胀痛,或有头晕目赤,胸胁胀痛,烦躁易怒,口苦咽干,小便短赤,大便干燥。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数。治法:清肝泻火,解郁通窍。方药:洗肝散加减。常用药:当归、生地、赤芍、菊花、木贼、蝉蜕、甘草、羌活、防风、川芎、苏木、红花、白蒺藜、青蒿、薄荷。(三) 风痰上攻症状:眉棱骨痛,甚则眼眶深部胀痛,白天症状较轻,暮后症状加重,头目眩晕,目喜闭,胸闷泛恶,纳食不香。舌红,苔薄白腻,脉弦滑。治法:燥湿化痰,祛风止痛。方药:防风羌活汤加减。常用药:防风、羌活、细辛、川芎、半夏、半夏、白术、黄芩、南星、甘草、天麻、僵蚕。(四) 肝血不足症状:眉棱骨痛,羞明畏光,干涩,不欲睁眼,不能久视,妇女月经期间症状有加重趋势。舌质淡,苔薄,脉细弱。治法:滋养肝血,温通目络。方药:当归补血汤加减。常用药:生地、熟地、当归、川芎、牛膝、防风、甘草、白术、天门冬、白芍、黄芪、桂枝、地龙。
其他治疗

可于眶上切迹压痛处进行射频温控热凝,或取艾叶、生姜适量炒热布包温熨患处。

预防

预防措施

1、有屈光不正者应及时矫正。

2、避风邪,节目力,调情志。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服务协议
联系电话:010-64801616|联系邮箱:office@dayi.org.cn Copyright © www.dayi.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26 京ICP备15046755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407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