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胎漏、胎动不安

胎漏、胎动不安,中医病名。是指妊娠期阴道少量出血,时下时止,或淋漓不断,而无腰酸腹痛者,称为胎漏,亦称“胞漏”或“漏胎”。若妊娠期出现腰酸腹痛,小腹下坠,或阴道少量出血者,称为胎动不安。本病一般预后良好,但也有少数发展为堕胎、小产。

相关中医疾病

妊娠早期的先兆流产和妊娠中晚期的前置胎盘出血

就诊科室

产科、妇科

常见症状

妊娠期间出现阴道少量流血,时出时止,或淋沥不断;或腰酸、腹痛、小腹下坠

主要病因

气虚、血虚、血热、肾虚、血瘀

病因

基本病因

胎漏、胎动不安主要发病机理是冲任气血失调,胎元不固。而胎漏以气虚、血虚兼见血热、肾虚、血瘀更多见。

检查

实验室检查

1、妇科检查

子宫颈口未开,子宫大小与停经月份相符。

2、辅助检查

(1)尿妊娠试验阳性。

(2)血HCG定量测定。

(3)B超检查提示宫内妊娠,可见完整妊娠囊,或有原始心管搏动,或有胎心音或胎动存在,或伴有绒毛膜下出血。

诊断

诊断原则

1、病史

有停经史,或有早孕反应,常有人工流产、自然流产史,精神创伤史或素有癥

瘕史,孕后不节房事史,过度劳累史,跌仆闪挫史等。

2、症状

胎漏主要为妊娠期间出现阴道少量流血,时出时止,或淋沥不断,而无腰酸、腹痛、小腹坠胀。胎动不安主要为腰酸、腹痛、小腹下坠,或伴有阴道少量出血或不伴有阴道少量流血。

诊断依据

1、病史

有停经史,或有早孕反应,常有人工流产、自然流产史,精神创伤史或素有癥

瘕史,孕后不节房事史,过度劳累史,跌仆闪挫史等。

2、症状

胎漏主要为妊娠期间出现阴道少量流血,时出时止,或淋沥不断,而无腰酸、 腹痛、小腹坠胀。胎动不安主要为腰酸、腹痛、小腹下坠,或伴有阴道少量出血或不伴有阴道 少量流血。

鉴别诊断

1、与异位妊娠、堕胎、小产、胎死不下、葡萄胎等病症相鉴别。

2、激经 激经又称盛胎、垢胎、妊娠经来。特点是在妊娠早期仍按月经周期阴道少量出血,无其他不适,亦无损于胎儿,随胎儿渐大而血自止。

3、子宫颈出血 宫颈糜烂、息肉均可有接触性出血,常发生于性交后。妊娠早期因宫颈较充血,无房事也可能有少量出血,通过妇科检查可作鉴别。

4、此外,还要与内、外科疾病所致的出血、腹痛相鉴别。

治疗

治疗原则

本病以补肾固冲为治疗大法。并依据不同证型采用固肾、益气、养血、清热、利湿、化瘀等法。若经治疗阴道出血迅速控制,腰酸腹痛症状好转,多能继续妊娠。若发展为胎殒难留应 下胎益母。但治疗过程中若有他病,应遵循治病与安胎并举的原则。

药物治疗
胎漏、胎动不安病一、辩证要点辨证主要根据症状与舌脉。其主要表现为阴道出血、小腹痛、腰痛和腰腹下坠。根据 四大症状的轻重变化,结合必要的辅助检查,判断病情的进退、胎元的存亡和预后。一般而言,阴道出血量少,色淡,质稀者,多属虚证;色深红或紫暗,质稠者,多属实证;下血量少,腰腹痛和下坠感轻微,脉滑者,则胎元未损,宜安胎;若下血量多,腹痛加重,腰痛如折,阵阵下坠者,则已发展为胎堕难留,安之无益;若反复阴道出血,色暗,小腹冷痛,早孕反应消失,脉由滑转涩者,则为胎死不下之兆,应作进一步检查。胎漏、胎动不安病二、治疗原则胎漏、胎动不安的治疗,以固冲任安胎为总则。安胎之法,应随证随人,灵活运用。但 要注意时时维护胎元,避免使用碍胎、动胎之品。由于肾为先天之本,胞络系于肾,故安胎之中,须注意顾护肾气,以固胎元。但若胎元不正(异位妊娠、葡萄胎)或胎元已损者,则急需下胎以救母 [2] 。胎漏、胎动不安病三、 证治分类1.肾虚型主要证候:妊娠期阴道少量下血,色黯淡,质清稀,腰酸,腹坠痛,或曾屡次堕胎,或伴头晕耳鸣,小便频数,夜尿多,眼眶黯黑或有面部暗斑,舌淡苔白,脉沉细滑尺脉弱。治法:补肾健脾,益气安胎。代表方:寿胎丸加党参、白术或滋肾育胎丸。方药:菟丝子、桑寄生、阿胶、续断。2.血热证主要征候:妊娠期阴道出血,色鲜红或深红,质稠,或腰酸,口苦咽干,心烦不安,便结溺黄,舌质红,苔黄,脉滑数。治法:清热凉血,养血安胎。代表方:保阴煎。方药:生地、熟地、当归、白芍、黄芪、白术、川芎。3.气血虚弱证主要征候:妊娠期阴道少量出血,色淡红,质稀薄。或小腹空坠、腰痛,面色恍白,心悸气短,神疲肢倦,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略滑。治法:补气养血,固肾安胎。代表方:胎元饮。方药:人参、白术、炙甘草、当归、熟地、白芍、杜仲、陈皮。4.血瘀证主要征候:宿有症积,孕后常有腰酸腹痛下坠,阴道不时出血,色黯红,或妊娠期跌扑闪挫,继之腹痛或少量阴道出血,舌黯红,或有瘀斑,脉弦滑或沉弦。治法:活血化瘀,补肾安胎。代表方:桂枝茯苓丸(《伤寒论》) 合胎寿丸加减。方药:桂枝、茯苓、赤芍、丹皮、桃仁、菟丝子、桑寄生、续断、阿胶 [3] 。

预防

预防措施

1、孕期应注意避免过于劳累、持重、登高、剧烈活动。慎房事,保持心情舒畅。

2、注意饮食调节,宜食易于消化又营养丰富之品。

3.孕后应注意阴部卫生,预防感染。

4、患病后应积极治疗,卧床休息,以免病情加重,促进本病及早康复。

5、孕期应尽量避免房事,以静养胎。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服务协议
联系电话:010-64801616|联系邮箱:office@dayi.org.cn Copyright © www.dayi.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26 京ICP备15046755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407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