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燕

李海燕,女。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1989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现工作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血管内科,兼任国家临床药物研究机构主任、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所副所长、中国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联盟副主席。
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专业
临床职称
教学职称
毕业院校
执业地点
诊治范围
擅长治疗血管内科疾病,尤其是冠心病的介入性诊断和治疗,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及心力衰竭的治疗和心血管内科危重急症的抢救工作。
教育经历
1983年9月-1989年7月,在北京医科大学医疗系学习,获医学学士学位。
2003年8月-2005年4月,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血管内超声中心实验室及心导管室做访问学者。
工作经历
1989年8月-1994年9月,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内科住院医师及住院总医师。
1994年9月-1999年6月,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内科主治医师。
1999年7月-2007年8月,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
2007年8月至今,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
2005年7月-2006年10月,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副主任。
2006年10月至今,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主任。
2012年3月至今,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血管受体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研究方向
新药临床研究(包括Ⅰ期至Ⅳ期),涉及溶栓药、抗高血压药、调脂药、抗心力衰竭药、治疗冠心病药物等。
科研成果
作为主要研究者完成Ⅰ期新药研究近20项,涉及溶栓药、高血压药、抗血小板药、降糖药、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及精神疾病等,重点关注药物心脏安全性评估。
作为主要研究者及主要参与者完成药物临床试验Ⅱ期-Ⅳ期30余项,涉及溶栓药、抗高血压药、调脂药、抗心力衰竭药、治疗冠心病药物等,其中多项为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对药物临床试验的组织管理及实施有较丰富的经验。
2008年,获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GCP平台资助。
2012年,获GCP平台滚动支持。
获奖情况
2013年5月12日,在药物信息协会(DIA)第五届中国年会上,获得杰出贡献奖,成为中国区获此荣誉的3人之一。
学术兼职
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所副所长
北京大学生物医学伦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学分会第六届委员会委员
MemberoftheDIA(DrugInformationAssociation)rovisionalAdvisoryCouncilofChina
中国药理学会药物临床试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联盟副主席
《中国药学杂志》第十三届编辑委员会委员
《中国新药杂志》第五届编辑委员会委员
主要论文
1.吉萍,李海燕.临床研究的伦理规范[J].中华肾病研究电子杂志,2014,3(01):10-13.
2.郭京川,李海燕.创新药的心脏安全性评价与全面QT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12,47(15):1185-1188.
3.张晓方,李海燕,姚晨,王燕芳.搭建培训平台 传播先进理念以提高我国新药研发创新能力[J].中国新药杂志,2012,21(12):1318-1321.
4.佘飞,李海燕.药物心脏安全性评估与全面QT/QTc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1,27(03):232-235.
5.李海燕,吉萍.《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在临床研究中的价值及我国研究者的依从情况[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42(06):637-640.
6.李海燕.创新药早期临床研究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处方药,2009(09):8-9+68.
7.郭静萱,李海燕.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治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7(01):11-13.
8.李海燕,郭静萱,张富春,李昭屏,陈凤荣,童素梅,张毅芳,毛节明.重组葡激酶在健康受试者的耐受性[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06(02):116-118.
9.李海燕,郭静萱,赵秀丽,刘国树,王秉臣,马淑平,姚晨.国产西尼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04(02):97-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