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宁利

王宁利,男,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主任,首都医科大学北京眼科学院院长。兼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评审专家、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主任委员。是国务院特殊津贴享有者。
姓名
性别
籍贯
出生日期
临床职称
教学职称
执业地点
科室
诊治范围
青光眼、白内障、屈光及遗传眼病等。
研究方向
主要致力于青光眼、白内障、屈光及遗传眼病等方面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科研成果
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承担了863、973、“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重点基金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共发表学术论文383篇,其中SCI收录151篇;获得6项国家专利;主编9部著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及中华医学科技奖等省部级以上各种成果奖励7项。
重要奖项:
1、1998年,获第二次全国中青年学术会议优秀论文奖一等奖。
2、1998年,获中山医科大学医疗成果奖三等奖。
3、1999年,获第七届全国青光眼学术会议优秀论文奖。
4、2001年,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5、2001年,获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6、2002年,获中华医学科技奖。
7、2003年,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8、2007年,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
9、2008年,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10、2009年,青光眼性神经损伤的机制及保护研究没货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11、2011年12月,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防治技术及推广,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
12、2012年12月,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机制分型及新诊治模式的创建和应用,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
13、2013年12月,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与防治体系的建立及应用,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14、2014年12月,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新防治技术的建立及应用,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获奖情况
2011年获得亚太眼科学会Arthur Lim奖,并被大会评为中国及亚太眼科学界一位在眼科临床、教学及研究中做出优秀榜样作用的卓越的领导者和教育家。
2012年获得第四届北京市留学人员创新创业特别贡献奖。
2013年入选“北京学者”。
2014年荣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获周光召基金会临床医师奖,被评为国际眼科学院院士,被美国《眼科医生》杂志评为全球最具影响力100位眼科医师。
2015年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2015年入选“北京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计划杰出人才”。
此外,被评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享有者,获得中美眼科学会金钥匙奖、中华眼科杰出成就奖,亚太眼科学会杰出科学成就奖、获WGA颁发Senior Clinician Scientist,并被评为北京市卫生系统眼科领军人才,获第七届中国医师奖。
荣誉称号
学术兼职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评审专家
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青光眼学组组长
北京医学会眼科分会主任委员
第八届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
WHO中国防盲合作中心主任
国际防盲协会委员
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组长
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医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分会候任主任委员
亚洲青光眼学会理事
亚洲闭角型青光眼研究会理事
亚太眼科学会(APAO)候任主席
国际眼科理事会(ICO)理事会成员
国际眼科科学院院士
中华眼科杂志主编
出版著作
《整合眼科学》,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12
《国内名院、名科、知名专家临床诊疗思维系列丛书—眼科学分册》,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08
《眼科设备原理与应用》,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2
《眼科超声》,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08
《活体超声生物显微镜眼科学(第2版)》,主编,科学出版社,201003
《眼科学(5年制)》,主编,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08
《非穿透青光眼手术》,主编,科学出版社,2009
《眼科学(3年制)》,主编,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8
《眼科学》,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神经眼科学》,主译,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青光眼专家释疑》,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临床青光眼图谱》,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眼超声诊断学》,主编,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
《同仁验光配镜实用技术》,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
《同仁眼科讲座》,主编,郑州大学出版社,2005
《《眼科学》全国高等院校五年制统编教材》,副主编,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
《眼解剖与临床》,主编,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3
《2002眼科学新进展》,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活体超声生物显微镜眼科学》,主编,科学出版社,2002
《现代青光眼研究进展》,主编,科学出版社,2000
主要论文
1.王宁利,王伟.新常态下临床型医院向研究型医院转变中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研究型医院,2017,4(04):18-21.
2.王宁利,吴仁毅,原慧萍,李树宁,张纯,梁远波,才瑜,刘旭阳,王涛,谢琳,张秀兰.世界青光眼学会联合会共识系列(翻译版)[J].中国医刊,2016,51(11):113.
3.王宁利,张纯.基于三维磁共振的眶内段视神经和视交叉准确截面积测量的标准操作规范[J].眼科,2015,24(02):137-139.
4.王宁利,张纯.适用于大样本人群的无创脑脊液压力估算方法的标准与规范[J].眼科,2015,24(02):139-140.
5.王宁利,张纯.基于3.0T磁共振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静息态脑功能评估的标准操作规范[J].眼科,2015,24(02):140-142.
6.王宁利.利用整合眼科学思维解决眼科学发展瓶颈[J].眼科,2015,24(01):1-3.
7.王宁利,牟大鹏,王怀洲,才瑜,潘英姿,张纯,卢艳,王涛,李树宁.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治疗规范探讨[J].眼科,2015,24(01):7.
8.王宁利,陈伟伟,杨一佺,汪东生.重视整合眼科学的平台建设[J].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2014,4(06):308-312.
9.王宁利.迎接青光眼微创手术时代的到来[J].眼科,2014,23(01):1-3.
10.王宁利.加强我国基层医院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筛查与预防工作[J].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2012,2(01):1-3.
11.王宁利,王怀洲.1.8mm切口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术手术简介[J].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2011,1(01):105-110.
12.王宁利.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8年发展历程回顾[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0,31(04):476-480.
13.王宁利,王凤华,梁远波.河北省永年县成年人主要致盲眼病现状调查:邯郸眼病研究进展报告[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0,31(01):11-17.
14.王宁利,卿国平.从SCI论文发表情况分析我国青光眼科研现状[J].眼科,2009,18(01):4-5.
15.王宁利,杨迪亚.同仁医院眼科近年来青光眼基础研究概述[J].眼科,2009,18(01):17-21.
16.王宁利.大医院定位应量体裁衣[J].中国卫生产业,2008,5(10):21.
17.王宁利.非穿透小梁手术(NPTS)进展[J].继续医学教育,2006(21):49-51.
18.王宁利,梁远波,乔利亚,李树宁,王洪涛,王华.拉坦前列腺素降眼压作用与小梁网房水排出途径的关系探讨[J].中华眼科杂志,2006(04):341-343.
19.王宁利,李树宁.青光眼药物使用中的误区[J].眼科,2006(02):85-88.
20.王宁利,陈静嫦,范志刚,吴河坪,林辉,乔利亚.白细胞介素-1α对兔眼压的影响及其眼内毒副作用的观察[J].中华眼科杂志,2005(07):647-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