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秀兰

鲍秀兰,女,汉族,上海人。主任医师,教授。198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现就职于北京协和医院儿科。兼任中国优生优育协会理事和儿童发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
姓名
性别
民族
籍贯
出生日期
临床职称
教学职称
毕业院校
执业地点
诊治范围
擅长治疗小儿甲状腺疾病、垂体侏儒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儿童矮小症、小儿癫痫、脑瘫等。
教育经历
1958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
1983年-1984年,到美国进修,专程去哈佛大学儿童医院向Brazelton教授学习新生儿行为神经评估,经考核后获得Brazelton签发证书。
工作经历
从北京医学院毕业后分配到中国医学科学院儿科研究所工作。
1962年,调任到北京协和医院儿科工作至今,曾任儿科副主任。
科研成果
1984年,引进并建立适合国情的20项新生儿行为测定法(简称NBNA)获得卫生部科技进步奖。
1986年,参加卫生部重点研究课题“垂体侏儒诊断治疗”的研究获得国家和卫生部科技进步奖。
负责并开展的“八五”攻关课题分题:《0~3岁早期教育和窒息儿、早产儿早期干预》的研究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奖。
1990年,“特发性生长激素缺乏症的临床研究”获卫生部科技进步奖,1991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此外,发表论文90余篇,代表作有“正常新生儿行为测定”、“中国12城市正常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评价”、“应用20项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预测窒息儿预后”及“垂体人生长激素治疗垂体侏儒”、“早期干预促进窒息新生儿智能发育的观察”和“早期干预促进早产儿智力发育”等,其中多篇获得中华儿科杂志或中华儿科学会的优秀论文奖。
获奖情况
2004年,获第四届中国内藤国际育儿奖。
此外,还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
学术兼职
中国优生优育协会理事和儿童发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
全国关心下一代专家委员会委员、健高-宝篮贝贝早产儿优化发展中心首席专家
出版著作
《0~3岁儿童最佳的人生开端——中国宝宝早期教育与潜能开发指南》
《三维养育全书》
《矮身材儿童264个怎么办》
《奇妙的新生儿行为》
《新生儿行为和0-3岁教育》
《挖掘儿童潜能始于零岁》
《塑造最佳人生开始》
主要论文
1.鲍秀兰,刘维民.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和观察在早产儿及小婴儿脑发育评估和早期干预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7,32(11):820-822.
2.鲍秀兰,孙金涛,刘维民.医教结合塑造最佳人生开端[J].教育生物学杂志,2015,3(02):65-70.
3.鲍秀兰,李月萍.重视婴幼儿健全人格的培养[J].教育生物学杂志,2013,1(03):169-172.
4.鲍秀兰.早期干预降低早产儿脑瘫发生率研究[J].医学研究杂志,2008(07):2-4.
5.鲍秀兰.0~3岁儿童教育的重要性[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3(04):243-244.
6.鲍秀兰.脑性瘫痪早期诊断和干预治疗[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3(03):160-162.
7.鲍秀兰,董奇,孙淑英,陶沙,顾湲,恽君惕,郭俊良,赵萍,夏勇,姜红.婴幼儿早期干预与智力开发研究[J].医学研究通讯,2002(02):21-22+47.
8.鲍秀兰.小儿甲状腺功能减低症[J].北京医学,1993(05):291-292.
9.鲍秀兰,虞人杰,李着算,郭异珍,孙淑英.新生儿行为测定及其在我国的应用[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993(04):305.
10.鲍秀兰,史轶繁,刘蓉,王慧敏,魏珉,郭异珍,厐汝彦,高素敏.垂体侏儒和非垂体性矮小儿童的临床鉴别[J].临床儿科杂志,1988(05):297-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