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洪臣

阎洪臣,男,汉族,黑龙江省尚志人。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从父习医,1959年毕业于长春中医学院,曾任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脊髓医院院长。是全国第四、第五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姓名
性别
民族
籍贯
出生日期
临床职称
教学职称
毕业院校
诊治范围
擅长治疗内科疑难杂症和脊髓空洞等脊髓相关疾病。
教育经历
1953年,从父习医。
1958年,进长春中医学院(现长春中医药大学)深造,1959年结业。
工作经历
从长春中医学院比业后留校任教,曾任主治医师、副教授、中医系主任、内经教研室主任、副院长等职。
1983年,晋为教授。
学术思想
1、治学严谨,因材施教,春雨杏林别有天。
阎老认为:中医典籍浩如烟海,文辞古奥,理论深邃,非广撷博采,不能内博返约,执简驭繁;非精读深思,联系实际,不能探微钩玄、洞悉奥旨。故治学必须严谨,诲人尤须注意方法。阎老本此执教,每结合课程的不同内容和特点,独辟蹊径,创造出不同的讲授方法,能获实效而后止。如在《中医学基础》课教学中,他运用辨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正确地处理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引导学生用抽象的概念去分析和解决实际向题。提出坚持“学与练”、“理与辨”,“典型病例分析与加强临床实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对教材中的疑点难点,条分缕析,彼此印证,尽得其要。如脏腑发病机理一节,教材阐述较为简略,而阎老则根据自己临床实践心得,深入浅出地详解了彼此的病理变化,指出“水气凌心证”,病本在心,由于心气虚,心阳不足,不能温煦肾水,水气泛滥。水邪乘虚而入,侵袭心肺而成病。又如“心肾不交证”,他首先阐述了心肾的正常制约关系,然后指出:本证缘于肾阴虚,肾水不足,不能上奉制约心火,则心火妄动,遂成下虚上热之候。对盗汗的解释,尤有卓见,指出卫气窄行三阳,寐入三阴。寐则卫气入于内,则玄府不密,加之体内虚热迫津外泄,故见盗汗。寐则卫阳复布于体表,玄府致密,故而汗止。既符合中医理论,又切于临床实际。阎老认为讲好《内经》的关键在于熟谙原文,抓住重点,提要钩玄。对重要理论问题必须讲深析透,为此,在对原文“注释”或“分析”时,应尽量引证历代有代表性医家的不同学术见解,以开拓思路,探助索隐。同时还应对各中医期刊杂志刊登的研究《内经》成果的论述广为搜集,注意知识积累与更新。讲授时要上联基础知识,使之系统化,中联古今各家创见以加深理解,一下联临床以为验证。《内经》中阐述了多种疾病的症状、病因病机、治疗原则和方法。但多是论其概要,言有未尽。对此,阎老提出:讲授《内经》,必须理论联系临床实际,方可避歧路亡羊。这样具体补充说明,印象自然清晰而难忘。
2、遵经师古,要在精研,蹊径独辟贵创新。
《内经》内容宏富,囊括医学、哲学、心理学、天文学、气象学、物候学、历法等多学科内容,并互相渗透,融为一体,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阎老在精研《内经》过程中,发现有很多独到和精辟的论述,尚未被人们所认识,理应加以解释与阐发,如《素问·痹论篇》的五体痹理论,后世言及不多。五体痹日久不愈,再感受邪气,可向内传入相应的脏腑,骨痹传肾,脉痹传心等。骨痹的证状是四肢挛急,关节浮肿,内传于肾,成为“肾痹”时,则见“尻以代踵、脊以代头”(骨骼变形),颇与现代医学所称的“类风湿症”相似,脉痹的症状是肌肉热极,皮肤色变。向内传于心,则成为“心痹”,其表现则是“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即心跳、喘急)与现代医学的风湿性心脏病相似。阎老如此诠释,既把《内经》理论在临床上得到验证,又为临床医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根据。又如阴阳学说肇基于《易经》,应用于《内经》,为中医说明人体生理、病理、辨证与治疗的重要说理工具。“阴阳”的概念极其广泛,大可以言其宇宙,小可以言及水火,人身脏腑、经络、气血、气机升降出入莫不可以阴阳概之,可谓“玄冥幽微,变化难极。”阎老加以情研,结合医理,用现代哲学理论阐述了这一古老概念,指出阴阳是事物的两种对立概念。阎老综各家之长,尽撷普华,融会贯通石将气血生理概括为.气在表则能卫护皮毛,充实腠理,防御外邪,在里可升降阴阳,温煦脏腑,血液循环于经脉之中,内滋脏腑,外濡形体。血行以气为帅,气布以血为根,血不得气则不流,气不得血则无以依附。并根据临床上有气虚、气滞、血虚、血瘀等常见的病理变化,审因论治,园机活法,概括为补气五法:补中益气法、健脾益肺法、补气壮阳法、补心宁神法和补气益血法,理气三法:疏肝理气法、疏肝和胃法、顺气降逆法,养血二法:养血安神法、养血柔肝法,活血五法:行气活血法、温经活血法、益气活血法、益阴活血法、清热活血法,止血四法:清热止血法、调气止血法、消瘀止血法、引血归脾法。在具体应用上提出:气滞兼虚证者,治疗可升降药物并用,如桔梗之升、枳壳之降,二者相配治疗气短兼胸胁之满,柴胡之升,前胡之降,二者并用通调肺气而镇咳,在气血的发病上提出了“气虚可致血瘀,阴虚可成血滞”的理论,认为气为血液运行动力,气不足则鼓动无力,致以血行迟滞,复因寒从中生,气虚失煦,致以血脉凝滞而成疲。
3、谨守病机,园机活法,辨证施治必求本。
阎老临证遗方用药,从不拘束,常谓:“识证之要,在于辨;用药之法,在于活。”辨病必先认病识证,察其病机,然后随证立法,遣方用药,此即王冰所云:“得其机要,则动小而功大,用成而功深也。”根据呃逆,脉弦诸证,再辨其原委,究其病机,认为肝经有热乃病标,肝气上逆是病本。缘于暴怒伤肝,肝郁气滞,浊气上逆,血随气逆,兼肝郁日久化热而成。治宜降逆清热,方改丹桅逍遥散化裁治之,进药二剂,鼻衄即止,余证皆除。
科研成果
1、参加了“经穴灸疗仪”和“理气舒心丸”的研究,通过省级鉴定。
2、“益髓冲剂”治疗脊髓空洞症,1986年通过省级鉴定,1987年获第三届全国发明展览会银牌奖,198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3、1965年,根据卫气营血辨证规律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和采用以毒攻毒方药医治狂犬病,获满意疗效。
此外,还发明了治疗脊髓病新药“益髓冲剂”等系列药物,获得国家专利,科研成果鉴定后四次获奖。
获奖情况
曾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吉林省拔尖人才”、“吉林省优秀教师”、“吉林省先进工作者”、“吉林省及长春市劳模”等称号。
荣誉称号
学术兼职
曾任:
中华中医学会吉林省分会常务理事
中华中医学会长春分会副理事长
吉林省高校高职评委会委员
吉林省高校职务评委会中医中药学科组组长
长春中医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及学位委员会委员
出版著作
曾编著《内难经选释》、《针灸处方集》、《中医证候鉴别诊断学》,主编《伤寒论析要》、《温病学析要》等书以及《针灸学讲义》、《中医基础学讲义》等教材。
主要论文
1.刘利哲,王健,阎洪臣.基于数据挖掘方法分析阎洪臣教授治疗不寐用药规律[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2(06):1185-1187.
2.仕丽,胡少丹,阎洪臣.以聚类分析法分析阎洪臣教授治疗内伤咳嗽用药规律[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1(04):755-756+765.
3.仕丽,胡少丹,王健,樊兵权,阎洪臣.阎洪臣教授治疗内伤咳嗽用药规律[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0(06):1029-1031.
4.阎洪臣.掌握辨证论治精髓突出中医治病特色[J].吉林中医药,2010,30(07):553-556+564.
5.阎德英,阎德凤,阎洪臣.寒证的辨治经验[J].吉林中医药,2009,29(06):472-473.
6.陈心智,阎洪臣.中风死亡与月亮圆缺——附716例中风死亡时间分析[J].吉林中医药,1987,(06):1-2.
7.段奇玉,金润泉,杨桦,阎洪臣.“益髓冲剂”治疗脊髓空洞症等脊髓疾病104例临床疗效观察[J].吉林中医药,1987,(01):10-11.
8.阎洪臣.病例试析[J].吉林中医药,1982,(01):59-61
9.阎洪臣.脏腑的病理与证治(二)(三)(四)[J].吉林中医药,1979,(03):71-80+60.
10.阎洪臣.脏腑的病理与证治(一)[J].吉林中医药,1979,(Z1):64-67.
11.阎洪臣.呃逆症的治疗经验[J].黑龙江中医药,1966,(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