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秋华

单秋华,女。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1974年毕业于山东医学院中医系,毕业后分配至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工作至今。为全国第四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临床职称
教学职称
毕业院校
执业地点
诊治范围
擅长治疗中风偏瘫、老年血管性痴呆、不完全性截瘫、面瘫、头痛、三叉神经痛、失眠、抑郁症、颈腰椎病、慢性胆囊炎、胃炎、肠易激综合征等慢性胃肠病和痛经、更年期综合征、排卵功能障碍等妇科疾患。
教育经历
1974年,毕业于山东医学院(现山东大学医学院)中医系。
工作经历
从山东医学院毕业后分配至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工作至今。
学术思想
1、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是现代开展中西医结合的途径之一。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核心,而辨证论治的核心在于辨证。辨证是辨别由于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机体生理功能和器官遭到破坏而引起的各种疾病,其核心在于抓住疾病的根本病机,即“谨守病机”。中医即讲究辨证,也讲辨病。早在二千多年前《黄帝内经》中就有了许多关于病的论述痹、痿、阙,奇病等就是病名。辨证与辨病不同,内容实质也不一样,因此不能等量齐观,更不能取而代之,而应各取所长,互补之短,充分利用现代的检查方法,明确诊断,然后根据中医辨证方法,本着“有是证则用是药”的原则,正确施治。中医所讲的“异病同治”、“同病异治”是中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具体体现。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在临床上应该将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起来,提高中医治疗的目的性与方向性,从而促进祖国医学的不断发展。
2、谨守病机治疗疾病
治疗中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治疗方法治疗一种疾病,也可以用一种治疗方法治疗多种疾病,即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如治疗失眠,可以根据不同的病机,治疗时可以采用交通心肾、补益心脾、疏肝调神、镇静安神等方法治疗,即同病异治,因为失眠可以有多种病因病机而致,如常见的有心肾不交型、心脾两虚型、肝郁气滞型等,因此要针对不同的病因病机采用不同的治则治法进行辨证治疗。而对于更年期综合征、紧张性头痛、失眠、抑郁症等,均可以用疏肝调神的方法治疗,即异病同治,因为他们都有肝郁气滞、神失所养的病机。但是需要指出的是,无论同病异治还是异病同治,治疗的出发点与落脚点还是要紧扣病机,进行病机治疗。治疗中仍然要遵循中医的辨证论治的原则进行治疗。
3、重视选择治疗时机
在临床上,许多疾病要掌握针灸介入的时机,并且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的疾病需要早期积极治疗。如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治疗,传统理论认为在急性期禁用针刺疗法,其原因是在这一时期,针刺会加重面神经的损伤。然而经临床观察认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针刺治疗的最佳时机是急性期,但在急性期宜用毫针浅刺局部腧穴,不宜强刺激,避免过多地刺伤组织,以保护经气不受损伤。而有些疾病则不需要过度治疗,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在患者症状较轻微时,不必采用过多的方法治疗,一般可以采用针灸、注意功能锻炼以及保暖等措施,使其不再加重即可,不必追求完全正常,这样可以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减轻病人的负担。
4、灵活选用治疗方法
治疗疾病有很多方法,在临床工作中,要根据不同的情形,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即选择最佳治疗方案,以适应患者的不同要求。如对于头痛患者,可以采用针灸、中药内服、西药等不同的治疗手段,在选择治疗方法时,要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选择,如患者惧怕针灸,则可以采用中药治疗或者西药治疗。再比如,对于疼痛患者,针灸的配穴方法也很多,如可以采用十二井放血、俞原配穴法、俞合配穴法、起止穴配穴法、郄会配穴法等不同的配穴针灸方法。
科研成果
主持承担科研课题6项,国家级2项,省级1项,厅级3项。其中:
“电针耳穴不同心区对心脑血管功能影响的研究”、“针刺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与实验研究”2项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荣誉称号
学术兼职
中国针灸学会理事
中国针灸学会耳穴诊治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山东针灸学会常务理事
山东针灸学会耳穴诊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山东针灸学会腧穴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山东省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
曾受卫生部国家中医管理局委派于1984年、1998年先后赴尼日利亚、瑞士进行学术交流。
出版著作
主编《耳穴贴压疗法》等学术著作6部,参编学术著作4部。
主要论文
1.单秋华,韩晶,杨佃会.耳穴疗法治疗发作期与缓解期偏头痛的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7,(11):13-15.
2.单秋华,孙冬梅,吴富东.耳穴贴压对女性更年期综合征患者血清内分泌素及β-内啡肽的影响[J].中国针灸,2003,(11):47-49.
3.单秋华,孙健.慢性疲劳综合征针灸治疗的思路和方法[J].山东中医杂志,2003,(04):198-200.
4.单秋华,马志钦,杨润河.电针维道穴配合水声诱导治疗尿潴留61例[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05):41-43.
5.单秋华,吴富东,刘荣芬.走罐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全身性皮肤瘙痒症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1997,(04):223-224.
6.单秋华,韩友栋,殷镜海,韩秀珍,张静.电针耳穴不同心区对心血管功能影响的观察[J].中国针灸,1997(02):75-76.
7.单秋华,韩友栋,殷镜海,韩秀珍,张静.电针耳穴心区对心脑血管功能的影响[J].中国针灸,1996(09):9-11.
8.单秋华,秦朋岫,马祖彬.激光针刺颈夹脊穴治疗颈椎病102例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1993,(03):15-16.
9.单秋华,刘国真,张静,崇桂琴,殷镜海.艾灸内关穴对脑阻抗血流效应的观察[J].中国针灸,1992(06):29-30.
10.单秋华.《针灸大成》俞募穴应用[J].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88,(03):39-40.
社会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