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杏群
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
黎杏群,女,汉族,广东省广州人。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1957年毕业于广州中山医学院,曾任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中西医结合研究所副所长。是全国第四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姓名
性别
民族
籍贯
出生日期
临床职称
教学职称
毕业院校
诊治范围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内科常见病及重危、疑难病。
教育经历
1957年9月,毕业于广州中山医学院(现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医疗系。
1961年1月,毕业于湖南医学院(现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
工作经历
1957年9月,任湖南医学院内基教研组住院医师。
1961年1月,到湖南医学院附一院中西医结合科工作。
1984年,任湖南医科大学附一院中医教研室主任。
1989年,任湖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副所长。
2010年10月,退休。
科研成果
1、肝郁脾虚证研究,获1987年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2、肝阳上亢证研究,获1988年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一等奖、省科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
3、中医肝病证候临床辨证标准研究,获1989年省厅级科技成果三等奖。
4、高血压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获1991年省厅级中医药科技进步二等奖。
5、肝风内动证研究,获1995年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此外,还主持了脑溢安等国家中药新药的研制,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项20余项。
获奖情况
1992年,被评为“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此外,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荣誉称号
学术兼职
曾任:
中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科专业委员会终身委员
中国女医师协会理事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湖南分会理事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资深委员
湖南省科学技术奖特邀评审员
1993年8月-1994年2月,国家公派赴意大利进修心脑血管病研究及学术交流。
1993年,以访问学者身份赴意大利进行学术交流。
主要论文
1.武衡,黎杏群,唐涛,罗杰坤.脑溢安对脑出血大鼠脑内BDNF mRNA表达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6(06):787-789.
2.黎杏群,贺双腾,罗团连,何泽云,张花先,彭泽春,梁清华,何纲,唐涛.脑溢安对出血性中风大鼠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J].医学研究通讯,2005(02):28-29.
3.张花先,黎杏群,唐涛,梁清华,李霞玲.实验性脑出血大鼠脑组织Bcl-2,Bax蛋白表达特点及中药干预[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03(03):229-232.
4.武衡,黎杏群.分子生物学—证实质研究的关键[J].中医药学刊,2002(04):475-476.
5.张化彪,黎杏群,张铭湘.脑溢安对脑出血大鼠脑内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mRNA和肿瘤坏死因子蛋白表达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07):518-521.
6.武衡,黎杏群.循证医学——中医临床研究的新机遇[J].医学与哲学,2002(05):56-57.
7.肖岚,黎杏群,谭晓文,李霞玲.脑溢安颗粒对急性脑出血病人血清白介素-6的影响[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2(01):47-49+56.
8.黎杏群,张海男,金益强,李学文,张翔,陈昌华,张花先,殷全荣.肝火上炎证的病理生理学基础研究[J].中医杂志,2002(01):54-56.
9.黎杏群,李学文,陈泽奇,石林阶,李家邦,胡随瑜,陈昌华,张海男,张翔,殷全荣,张花先.中医肝病各证患者血浆血栓素B_2和前列环素I_2水平研究[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1(04):9-11.
10.黎杏群,张海男,李学文,张翔,陈昌华,殷全荣.肝火上炎证实验性诊断参考指标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03):190-192.
.2f2b330.png)
社会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