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志荣

曾志荣,男。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医学博士,现就职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兼任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学组副组长、广东省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姓名
性别
临床职称
教学职称
毕业院校
执业地点
诊治范围
擅长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疾病(如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胃食管反流病和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临床诊治。
教育经历
1984年9月-1989年6月,江西医学院临床医疗系,获医学学士学位。
1993年9月-1996年6月,;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获医学硕士学位。
1996年9月-1999年6月,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获医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89年7月-1993年8月,在江西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工作,历任助教、住院医师。
1993年9月至今,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工作。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科副主任。现为科主任、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
1、炎症性肠病基础及临床研究。
2、幽门螺杆菌感染及其相关性疾病。
3、胃癌的遗传易感性研究。
科研成果
1996年,获广东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一等奖(参与)。
2003年,获教育部提名的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参与)。
2004年,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参与)。
2009年,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二完成人)。
2011年,获广东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主持人)。
学术兼职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学组副组长
广东省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兼炎症性肠病学组组长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脾胃分会常委
出版著作
《消化病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案》,副主编,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
主要论文
1.朱振华,曾志荣,肖英莲,毛仁,胡品津.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价值Meta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2,32(11):856-858+897.
2.曾志荣,陈旻湖.幽门螺杆菌感染根除治疗现状与进展[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2,18(05):267-268.
3.曾志荣,张芳宾,高翔,陈旻湖,胡品津.双气囊小肠镜对不明原因腹痛病因诊断的价值[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8(S2):95-96+135.
4.曾志荣,胡品津.血清胃蛋白酶原、血清胃泌素-17与抗幽门螺杆菌IgG抗体在萎缩性胃炎及胃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07(01):46-48.
5.曾志荣,何瑶,胡品津,陈为.幽门螺杆菌粪便抗原检测在儿童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2(19):38-39+42.
6.曾志荣,胡品津,陈旻湖,陈为,胡胜.幽门螺杆菌粪便抗原检测在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断及随访中的价值[J].中华消化杂志,2001(12):5-7.
7.曾志荣,胡品津,陈旻湖,何瑶,陈为.检测幽门螺杆菌粪便抗原的临床价值──附94例检测结果分析[J].新医学,2000(10):587-588.
8.胡品津,曾志荣,林汉良,陈旻湖,陈为,彭晓忠.幽门螺杆菌的根除与萎缩性胃炎形成和逆转的动物实验研究[J].中华消化杂志,2000(03):7-10.
9.曾志荣,胡品津,陈旻湖,陈为,彭晓忠.幽门螺杆菌长期感染大鼠腺胃模型的建立[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1998(05):20-23.
10.曾志荣,胡品津,陈湖,于丰彦,陈为,彭晓忠.幽门螺杆菌长期感染鼠腺胃模型的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1998(07):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