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于洋

于洋,男。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2001年获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学博士学位,现就职于天津市肿瘤医院甲状腺颈部肿瘤科。兼任中国抗癌协会甲状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姓名

于洋

性别

出生日期

1978年

专业

肿瘤学

临床职称

主任医师

教学职称

硕士生导师

毕业院校

天津医科大学

执业地点

天津市肿瘤医院

诊治范围

擅长甲状腺癌尤其是乳头状癌与髓样癌的规范化治疗及甲状腺微小癌的微创治疗。

教育经历

2001年,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获肿瘤学博士学位。

研究方向

甲状腺癌的分子遗传学研究,甲状旁腺的辨识与保护。

科研成果

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科研课题。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得天津市科学进步二等奖及三等奖各一项,发表多篇论文,参编专著数部。目前承担科研课题:甲状腺癌遗传易感基因筛查分子平台的建立及干预措施评估(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个体化医学平台建设项目)。

学术兼职

中国抗癌协会甲状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甲状腺杂志》中文版编委

主要论文

1.王军轶,于洋,李大鹏,魏松锋,运新伟,贾永胜,高明.罕见RET原癌基因Y606C突变所致家族性甲状腺髓样癌家系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2016,43(21):947-951.

2.郝伟静,于洋,王青松,赵丽,叶艳,董莉,李健森,孟祥睿,运新伟,高明.MLH1 R217C/BRAF V600E突变型家族性甲状腺乳头状癌永生化细胞系的建立及鉴定[J].天津医药,2016,44(06):657-661+803.

3.彭琛,魏松锋,郑向前,于洋,张艳,程文元,高明.1401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特征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2016,43(03):95-99.

4.郝伟静,于洋,郑向前,杨晓勇,赵敬柱,董莉,阮先辉,彭琛,池嘉栋,高明.甲状腺癌中央区淋巴结清除术后乳糜漏的防治[J].中国肿瘤临床,2016,43(02):72-75.

5.于洋,高明.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外科治疗进展[J].中国肿瘤临床,2015,42(09):487-490.

6.高健,于洋,高明,魏松锋,郑向前,李亦工.甲状腺内异位甲状旁腺肿瘤3例并文献复习[J].肿瘤,2014,34(02):175-179.

7.高明,于洋,贾永胜.家族性非髓样甲状腺癌候选致病基因的研究及展望[J].中国肿瘤临床,2014,41(03):204-206.

8.赵敬柱,于洋,李亦工,李小龙,魏松锋.胸骨后甲状腺肿瘤的外科治疗[J].中国肿瘤临床,2013,40(13):796-798.

9.赵敬柱,高明,张晟,李亦工,于洋,程文元,张艳,杨力珍,赵文川.B超介导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定性及定位诊断价值研究[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3,33(05):393-396.

10.于洋,高明.甲状腺髓样癌研究进展[J].现代肿瘤医学,2008(07):1242-1244.

11.于洋,高明.甲状腺癌分子靶向治疗进展[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8(08):632-634.

12.于洋,高明,冯影,郑向前.甲状腺髓样癌外科处理与基因筛查原则探讨[J].中国肿瘤临床,2007(21):1226-1228.

13.于洋,高明.甲状腺髓样癌生物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7,42(10):794-796.

14.于洋,高明,杨力珍,徐文贵,陈秋松.PET/CT在甲状腺癌中的应用[J].现代肿瘤医学,2006(12):1509-1512.

15.于洋,高明,李树玲,徐本义,孙保存,刘经组.甲状腺髓样癌降钙素及其基因相关肽检测的临床意义——附88例报告(英文)[J].The Chinese-German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2005(06):344-346+385.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服务协议
联系电话:010-64801616|联系邮箱:office@dayi.org.cn Copyright © www.dayi.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26 京ICP备15046755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407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