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艳华

樊艳华,女。主任医师,副教授,研究生导师。医学硕士,现任中日友好医院消化科副主任。兼任北京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第六届委员会ERCP学组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一届消化内镜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临床职称
教学职称
执业地点
诊治范围
擅长胆总管结石、梗阻性黄疸、急/慢性胰腺炎、幽门螺杆菌相关胃十二指肠溃疡和慢性胃炎、胃、结肠息肉、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等疾病的诊疗。
教育经历
1985年,毕业于山东医学院(现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获医学学士学位。
1991年,毕业于中日友好临床医学研究所,获医学硕士学位。
1999年,在丹麦Aurhus大学Skejby医院任访问学者。
2008年,在日本庆应大学消化科任访问学者。
2011年,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BIDMC高级内镜中心任访问学者。
工作经历
1985年起,历任中日友好医院消化科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现任主任医师、消化科(含内镜中心)副主任。
研究方向
胰胆疾病,幽门螺杆菌相关疾病,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内镜下诊治。
科研成果
自1995年至今,参与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常见病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北京市自然基金课题和部级课题的研究,承担院级课题的研究。发表论文共7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论著21篇,包括SCI论著3篇。
获奖情况
多次获北京大学医学部及院级教学奖。
学术兼职
北京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第六届委员会ERCP学组委员
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一届消化内镜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北京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胰胆学组副组长
北京大学医学部副教授
北京市朝阳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
主要论文
1.樊艳华,刘鸿飞,房龙,杜时雨,高春,沙雪菲.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后胰腺炎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内镜杂志,2016,22(11):46-50.
2.樊艳华,刘积庆,刘继喜,刘芳,沙雪菲,李小春.胃镜下根据胃黏膜形态判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价值[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16,30(05):267-269+278+264.
3.樊艳华.胆囊壁假性动脉瘤致胆道出血的鉴别与治疗——腹痛、肝功能异常、便血1例病案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2012,40(06):78-79.
4.樊艳华.双气囊小肠镜在小肠疾病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消化内镜,2007(06):14-19.
5.樊艳华,刘玉兰,吴铁镛.过敏性紫癜的消化道表现[J].中国医刊,2006(07):35-36.
6.樊艳华,樊贺红,吴铁镛.中草药所致肝损害[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05(05):40-41+24.
7.樊艳华,张明刚.治疗性ERCP在胰腺炎中的作用[J].中国内镜杂志,2004(05):116-119.
8.樊艳华,窦艳玲,庄逢源,Hans Gregersen.食管分层应力-应变研究[J].医用生物力学,2003(03):158-162+188.
9.樊艳华,张岚,罗杰,范银忠,袁明珠.食管结核的内镜所见和临床表现分析[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02(04):203-206+258.
10.樊艳华,窦艳玲,Hans Gregersen.在体鼠小肠应力-应变实验研究[J].医用生物力学,2002(03):141-146.
11.樊艳华,张红光,韩春丽,施光美,戴希真.胃石的病因及诊治(附28例分析)[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1998(03):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