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耀华

何耀华,男。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2009年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博士学位,现就职于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兼任中华医学会运动医学分会肩肘关节外科上肢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肩肘外科工作组委员。
姓名
性别
籍贯
出生日期
专业
临床职称
教学职称
毕业院校
执业地点
诊治范围
教育经历
1998年,毕业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获骨科专业硕士学位。
2001年和2005年,在德国、韩国学习,在韩国师从著名的肩关节运动医学专家Dr.Kim Seung-Ho。
2008年,在美国纽约特殊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纽约大学附属医院(New York University Hospital for Joint Disease)和San Antonio Orthopedic Institute 学习,师从Dr.Russell F.Warren,Dr.Andrew Rokito 和 Dr.Stephen S Burkhart。
2009年5月,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获得骨科专业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科研成果
在国内外已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并参编多部骨科方面专著,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3项,参加完成多项医院新技术新项目,其中:承担2015年国家863计划项目“引导组织再生的新型体温响应智能水凝胶复合体系和产品研发”。
2005年,参加完成的“膝关节稳定性重建的系列研究”获上海市科学技术成果三等奖。
2008年01月-2010年12月,主持完成上海交通大学项目“组织工程镁合金支架与成骨细胞增值,分化的影响”。
2008年01月-2011年12月,主持完成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可降解金属镁合金与成骨细胞的分子生物相容性”。
2011年01月-2013年12月,主持完成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β-TCP涂层镁合金支架复合BMSC构建新骨和修复骨缺损的作用”。
2012年01月-2014年12月,主持完成上海市科委重大基础项目“镁合金生物相容性及骨修复机理的研究”。
2012年09月-2015年09月,主持完成上海市科委科技支撑项目“新型医用可降解镁合金钉板系统的设计和生物学研究”。
2013年01月-2016年12月,主持完成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镁合金支架复合基因修饰的BMSCs构建关节软骨及修复软骨缺损的作用”。
2014年,主持完成的“可降解医用金属镁合金骨内植入物的生物相容性研究”获上海市科学技术成果二等奖。
2015年01月-2017年12月,主持完成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引导组织再生的新型体温响应智能水凝胶复合体系和产品研发”。
2016年01月-2019年12月,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镁合金经TRPM7激活PI3K/Akt通路调节p21-CDKs表达促进软骨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
学术兼职
中华医学会运动医学分会肩肘关节外科上肢学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肩肘外科工作组委员
上海医学会运动医学学组委员
上海医师协会运动医学分会肩肘外科学组委员兼副组长
中华肩肘外科杂志编委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特邀编委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编委
主要论文
1.何耀华,赵华昆.关节镜围手术期康复技术课程实验教学的探索[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01):35-37.
2.何耀华.科研型医学生临床能力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10):54-55.
3.何耀华,陶海荣,张岩,蒋垚,张绍翔,赵常利,李佳楠,张蓓蕾,宋阳,张小农.生物镁锌合金体内对心肝肾脾的生物相容性[J].科学通报,2008(16):1981-1986.
4.何耀华,赵金忠,蒋垚.膝关节内侧结构损伤研究新进展[J].国际骨科学杂志,2007(05):291-294.
5.何耀华,蒋垚,曾炳芳.膝关节后外侧角解剖和生物力学研究新进展[J].国际骨科学杂志,2007(02):89-91.
6.何耀华,蒋垚,曾炳芳.膝关节后外侧角损伤诊治新进展[J].国际骨科学杂志,2007(02):92-95.
7.何耀华,蒋垚,赵金忠,曾炳芳,沈灏.应用同种异体韧带同时重建前、后十字韧带[J].上海医学,2004(02):88-90.
8.何耀华,蒋垚,张先龙.先天性髋脱位全髋关节置换自体股骨头结构性植骨重建髋臼的应用[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3(12):18-20.
9.何耀华.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组织抑制剂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无菌性松动中的关系[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2(04):91-93.
10.何耀华,翁习生,邱贵兴.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在膝关节原发性骨关节病发病中的作用[J].中华骨科杂志,1999(05):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