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伟峰

梁伟峰,男。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1997年获浙江医科大学博士学位,现任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传染病科副主任。兼任第七届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会委员会肾综合征出血热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分会细菌L型学组副组长。
姓名
性别
专业
临床职称
教学职称
毕业院校
诊治范围
教育经历
1989年,毕业于浙江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本科。
1997年,毕业于浙江医科大学传染病学,获博士学位。
2008年3月-2009年3月,在复旦大学杭州医院管理高级研修班结业。
2010年9月起在中国医院协会院长高级职业化管理班(中法)读EMBA。
2010年10月,在中国高级医院管理培训项目结业。
工作经历
1989年8月-2007年10月,在浙江省第一医院、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传染病科工作。
2007年11月-2011年3月,在杭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杭州市第十人民医院工作,并杭州市儿童医院副院长。
2011年4月,到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传染病科工作至今。
研究方向
科研成果
2001年6月-2003年6月,承担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科研基金:慢性乙型肝炎拉米夫定治疗中YMDD变异的研究。
2004年1月-2006年12月,承担上海联合赛尔生物工程公司项目:珍怡治疗低蛋白血症。
2004年6月-2006年12月,承担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科研基金项目:乙肝病毒YMDD变异株感染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以及药物干预研究。
2004年7月-2005年12月,承担浙江省教育厅项目:无线便携式医生电子助手的研制。
2007年-2008年,承担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留学人员科技择优资助项目:人免疫缺陷病毒(HIV-1)分型寡核苷酸基因芯片的研究和开发。
2006年9月-2008年9月,承担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中药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肝的研究。
2007年1月-2008年,承担浙江省科技厅重点科技发展项目: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数字社区医疗保健监测系统研制。
2007年7月-2011年12月,承担浙江省科技厅重大与高发疾病防治技术专项重点项目:人流感-人用禽流感联合疫苗的研究。
2008年12月-2010年12月,承担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重大科技计划项目:新型肝癌标志物Fc-GP73检测试剂盒的研制。
2008年1月-2010年12月,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项目: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非结构蛋白NS1在保护性免疫中的作用。
2008年1月-2008年12月,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非结构蛋白NS1在免疫保护中的作用。2009年1月-2011年6月,承担杭州市医药卫生重点科技项目:新肝癌标志Fc-GP73检测试剂盒的研制。
2009年6月-2011年12月,承担杭州市医学重点专科专病计划项目:甘草酸环状样二聚体介导靶向给药载体的构建及其抗肝纤维化活性的研究。
2009年7月-2012年6月,承担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重大社会发展项目:重大与高发疾病防治技术项目:用激光镊子和微流控技术— 早期快速检测HIV-1的研究。
2010年6月-2013年6月,承担浙江省自然基金项目:牛磺酸-N-乙酰半胱氨酸镁复盐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机理研究。
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承担浙江省卫生厅项目:AIDS患者HAART治疗后免疫病毒学应答不一致的发病机制研究。
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承担杭州市卫生局项目:纳米细菌与胆结石形成的关系及治疗药物筛选。
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承担杭州市卫生局项目:HBV基因型与HBV耐药变异之间关系的初步研究。
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承担杭州市卫生局项目:高效抗病毒治疗(HAART)免疫病毒学应答不一致的发病机制研究。
2011年1月-2012年12月,承担浙江省科技厅项目: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分型基因芯片的研究。
主持“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十一五”计划课题。
承担“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十二五”专项,“病毒性肝炎临床治疗方案的研究”项目。
承担十一五项目:HIV合并结核病的研究。
承担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科研基金项目:汉坦病毒Z10株G1糖蛋白编码区克隆、核苷酸序分析和表达。
此外,还开展“建立HBV相关肝脏纤维化无创诊断标准/模型的研究” 和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等疾病临床科研一体化技术平台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
学术兼职
中华医学会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分会细菌L型学组副组长
第七届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会委员会肾综合征出血热学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浙江省感染病医师协会委员
浙江省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委员
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浙江省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第四届副秘书长
浙江省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临床学组组长
浙江省免疫学会理事
浙江省免疫学会感染疫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主要论文
1.王福根,梁伟峰,席建军,孙晶晶,潘金明,叶荣夏,潘旭旺,蔡兆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动物模型的建立与应用[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5,20(07):835-840.
2.俞立飞,梁伟峰,章松平,陈健.基线HBsAg和ALT水平是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e抗原血清学转换的重要预测因素[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4,26(02):184-187.
3.梁伟峰,李兰娟.中国感染病学科发展30年回顾与展望[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1,31(11):832-834.
4.郭晓凤,梁伟峰,张永乐.乙型肝炎病毒不同基因型感染者临床比较[J].医学研究杂志,2007(12):71-73.
5.朱国献,梁伟峰,朱智勇.汉坦病毒感染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2004(05):286-288+308.
6.梁伟峰,沈月洪,赵年丰,杨丹红,谢远军.拉米夫定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YMDD变异类型及时间研究[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3(05):47-49.
7.杨丹红,梁伟峰,赵年丰,范骏,谢远军,潘小平,陈智.PCR-RFLP检测拉米夫定抗HBV感染中聚合酶YMDD变异[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02(04):119-122.
8.蒋行健,梁伟峰.α-2b干扰素联合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观察[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01(02):71-72.
9.蒋行健,梁伟峰.IFN-α2b联合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观察[J].肝脏,2001(02):142-143.
10.梁伟峰,马亦林,赵年丰,朱智勇,陈亚岗,马伟杭,徐晓.汉滩病毒Z10株G1糖蛋白编码区克隆及序列分析[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00(03):38-41.